苑 陵
得着鲁迅先生逝世的消息,心里说不出悲怆的情绪,“呵,这东方的彗星陨落了!”在中国,不,在世界的文坛上,这该是如何重大的损失。
昨日为各界在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的时期,时间自上午九时起,至下午五时止,可是,有些群众,在早晨七时,就在万国殡仪馆门前候着了,可见鲁迅先生感人之深。万国殡仪馆的门口,没有什么布置,只是在院子里放了两面台子,几个招待员,在招待瞻仰遗容的群众签名。每一个瞻仰遗容的人,由招待员在臂部缠上一道黑纱,分十个人一组,依次至殡仪馆院内瞻仰先生的遗容。
虽然秋日的天空是这样的高朗,可是,在万国殡仪馆内,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在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罩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未瞻仰的人们在院子里静静地立候着;已瞻仰的人们从左首走出来,低着头,带着不可抑制的悲思,又悄悄地走出去。从九时起,就是这样:万国殡仪馆内,出去了一批瞻仰过的群众,又进来一批来瞻仰的群众。
因为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坛的巨星,他底作品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的关系,所以,去瞻仰遗容的人是很拥挤的,到了十时,万国殡仪馆内的院子里无法容积去瞻仰的群众,只得将殡仪馆的大门关起来,一批人出来了,再放一批人进去。来瞻仰遗容的人,各界都有:文学界、艺术界、教育界、学生、工人,上海“幼稚师范”的学生,“工部局”女子中学的学生,是由教员整班的带来的,有一个邮差,同一个警察,也来瞻仰遗容,他对办事的人说:“我们也要来看看鲁迅先生。”本来,签名的地方只有两处,到了十时许,人数太拥挤的关系,再添上一处,同时,因为黑纱需用太多,有几个女子在赶制黑纱。(www.xing528.com)
先生的遗体本是放在万国殡仪馆里二楼的,到了十时许,因为便利瞻仰的关系,从二楼移至楼下灵堂里来,灵堂里布置得简单而庄严,除了花圈花篮外,就是先生的遗像,得能够惹起人的哀思。
先生的遗体安置在一张像沙发样的灵床上,褐色的绣花被褥。被只盖了下半身,上半身露在外面,先生的遗容如生,两眼紧闭着,两颊稍陷,看了他的短胡,依然有他生前的威仪,身上依然穿着他生前爱穿的古铜色的长袍,这中国文坛的巨星,思想界的健将,就是这样的长眠不起了!谁能相信呢!无怪有许多瞻仰的群众,忍不住滴悲思之泪,甚至于有泣不成声的。
鲁迅先生死了,在中国,不,甚至在世界文坛上,这该是如何重大的损失。想到这是最后的一面,每个人的心中都积郁着不可遏制的悲思。去瞻仰的人,都用着最大的诚心,屏息着气息,呆呆的痴立着,心里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多看一刻儿他的遗容也好,为什么不多活几年,对于中国的文化多贡献一点呢!
在归途,心里仍然压积着一块沉重的石块,这中国文坛的巨星,这思想界的健将,鲁迅先生,永远的与世长辞了!这是最后的一面,应该珍重的爱护的纪念啊!
(1936年10月21日上海《大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