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伏尔泰——一个异邦人的赞辞
[美]Helen Snow
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坛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他是可以比拟于:苏俄的高尔基;法国革命时的伏尔泰;罗曼·罗兰;巴比塞;今日的A·纪德等几个仅有的,在民族史上占有光荣的一页的伟大作家。他曾在中国革命的几个不同的阶段中生活过来,他的小传不异是一篇记载那个“大动乱”的史诗。从一九一七年由他建立了“白话文学”的基础,他一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先导,直到逝世。虽然他羸弱的躯体,因了环境和物力的限制,不能胜过严重的“肺结核症”的折磨;在精神上,他是始终不懈的以勇敢而坚定的步武,迈过那些为摧残革命的恶势力所笼罩着的黑暗而悲惨的日子。同时,正有无数虽具有比较壮健体格的人,却因为思想意志的不够坚强,被摇动而趋于毁灭了。鲁迅的“坚决不移”态度,不仅是激发和鼓励所有为着同一的理想而奋斗的中国青年的原动力,并且增强了所有的友邦人士一向对于中国前途的信念。所以,我们应当为中国失掉一位刚强勇敢的革命志士而哀伤,因为他已立够了不可磨灭的战绩;所引以为憾的,是他不能活下来看他曾出力完成的中国民族光荣的将来。
鲁迅是中国作家在国际上最负声誉的一个,他的作品的一部分——特别是《阿Q正传》——已有英、法、德、俄文几种译本。不过,真正对他的作品能有深刻的认识,而作一个详尽的介绍的,只有最近在伦敦出版的一本“Living China”,那是一本短篇小说的集子,鲁迅的作品占了一半,如今,正可以作为对于鲁迅的一个永久的纪念。我总觉得,鲁迅之于中国,其历史上的重要性更甚于文学上的。可惜关于他一生伟大的事迹,在中国、苏联、日本诸国以外很少人能够知道。好在一个作家之能负盛名往往是在死后;料想不久鲁迅的名字将广为人知,并成为当代世界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www.xing528.com)
有一点我愿意唤起中国青年的注意:那就是鲁迅遗嘱中的一句:“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是的,“宽容”是中国的民族病,在目前的中国,它再不能算作一种“美德”,即使在相当的限度内算是一种“美德”。我想每一个稍具头脑的人都会了然罗南(Renan)所说的话:“任何一种德性,如果趋于极端,便流为最卑劣的缺点。”今日中国所迫切需要的,绝不是“宽容”而是大胆的“批评”。这正是鲁迅毕生重大的任务。他以一支尖刻、残酷的笔,冷嘲热骂的撕毁了“道学家”的假面具,针砭了一切阻滞中国民族前进、发展的封建余毒。像伏尔泰写他的“憨第达”(Candide)的动机,是为打破“定命论者”的谬说——永久的“宽容”呵;鲁迅也是藉着阿Q的人生观来讽刺中国人的“定命论”对“穷苦”、“虐政”……一切环境的不良。伏尔泰是高喊“反抗”而切恨“宽容”的。是他燃起了法国革命。同样的,鲁迅是更努力的在激发中国大众的情绪来反抗一切精神上物质上,不可忍受的痛苦。拿鲁迅与伏尔泰相比拟,真是最恰当不过。对于“封建制度”的抗战中他们在不同的国度里,却同是一员猛将。在另一点讲:伏尔泰对于当时法国文化上的贡献是“集其大成”;同样的,鲁迅也在文学著作,文学批评,古代和近代艺术上……多方面的努力。并且借翻译及其他方法,灌输世界新知识给事事落后的中国。鲁迅是不甘心于仅仅作一个“文人”的,他在实际的行径中表现自己——不像其他的知识分子。同时,他又是一个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者。
(郭蕊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