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多 疑”
鲁迅先生生前,已经有人说他“多疑”;这从他自己杂文中所散见的讽刺这“恶谥”的话可以知道。鲁迅先生死了以后,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对记者谈话,也说:“鲁迅的个性不但很强,而且多疑,旁人说一句话,他总要想一想:这话对于他是不是有不利的地方?”倒应了鲁迅先生所说:“以‘多疑’为忠实长者所诟病”的前言了。
作人先生在谈话中,曾说鲁迅在观察事物上非常透澈,前后颇有点矛盾;因为“观察透澈”便不会“多疑”,“多疑”的人便缺乏“透澈的观察力”,这两者是不能两全的。鲁迅先生有一回,往大上海去看戏:刚要跨进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是小学生,在募集水灾的捐款,因为冷,连鼻子尖也冻得通红。他说没有零钱,那女孩子就用眼睛表示了非常的失望。鲁迅先生觉得对不起人,就带她进了电影院,买过门票之后,付给她一块钱。那女孩子非常高兴了,称赞鲁迅先生道:“你是好人,”还写给他一张收据。本来这件事已经完结了。但是鲁迅先生在静悄悄的回家途中,眼前出现了女孩子的满足的表情的相貌,“心情又立刻不舒服起来,好像嚼了肥皂或者什么一样”。鲁迅先生心中所浮起的意念是:“诚然,两三年前,是有过非常的水灾的。……但我又知道,中国有着叫作‘水利局’的机关,每年从人民收着税钱,在办事。但反而出了这样的大水了。——连被水灾所害的难民成群的跑到安全之处来,说是有害治安,就用机关枪去扫射的话也都听到过。恐怕早已统统死掉了罢。然而孩子们不知道,还在拼命的替死人募集生活费,募不到,就失望,募到手,就喜欢。而其实,一块来钱,是连给水利局的老爷买一天的烟卷也不够的。我明明知道着,却好像也相信款子真会到灾民的手里似的,付了一块钱。实则不过买了这天真烂漫的孩子的欢喜罢了。”我们对于他所浮起的这念头,究竟还是说他“多疑”呢?还是解剖透澈呢?说他“多疑”,则明明所谓“水灾捐款”,经过了那些“善棍”、“慈善家”以及土豪劣绅猾胥奸吏之手,真的到灾民之手有限得很了;鲁迅先生所给一块钱,真是连给水利局的老爷买一天的烟卷也不够的,难道真是“多余”的“疑虑”吗?说他解剖透澈,则带了“好人”的衔头走进戏院可以完结的事,他偏左想右思,心情为之大不舒服,甚至要写一封公开信,说明自己的本心,去消释误解,不也被一些人可以看作“多疑”吗?(www.xing528.com)
说到这里,我有点懂得“多疑”和“解剖透澈”的界线了。上海街头有一种小赌摊,用三张扑克牌当作赌具,周围有一些像是下注的赌客,其实是摆赌摊的同伙,而娘姨,乡下人、小伙计则用几角洋去碰运气。这时若有一过往的客人,停住了脚,在旁看看,并不下注,那些同伙就要请你帮帮忙,请你走开点了。那行人若告诉那些小伙计娘姨们“小心上当”,那些同伙们便怒目怪你“多疑”,不许你开口:而小伙计娘姨们的心中,也许以为这位行人真是“多疑”。天下惟有富于理智的人,能用犀利的眼光,对于观众作透澈的解剖。他这种解剖,在天真的,老实的人,容易认为多疑,因为他们实在看不穿。而变把戏骗别人的人,也会说是“多疑”;因为他自己最明白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惟有抹杀透澈的解剖,说那是“多疑”,方能使天真的老实的人上当而不疑。
所以,周作人先生说鲁迅先生“多疑”是不应该的,因为他最了解鲁迅先生的透澈的解剖。
(1936年10月29日《立报·茶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