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岗布日楚寺: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佛教圣地

岗布日楚寺: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佛教圣地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省布日寺省布日寺,坐落在山南地区贡嘎县岗堆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1121年,在米拉日巴的谕示下,塔布拉杰从沃嘎来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加查县和朗县之间的“岗布桑龙”兴建了岗布寺,史称“岗布日楚”。他3岁时被认定为根敦珠巴的转世,10岁时迎至扎什伦布寺供养,12岁时依乃宁夏仲·贡噶德勒、班钦隆日嘉措为师受戒出家,并在扎什伦布寺学习《释量论》等教法。

岗布日楚寺:贡嘎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佛教圣地

省布日寺

省布日寺,坐落在山南地区贡嘎县岗堆乡的雅鲁藏布江北岸。据考察该寺初建于11世纪,由班钦·释迦喜饶所创建。为萨迦派僧尼合寺,僧尼只在宗教节日进行佛事活动平时主要进行生产劳动。

寺院为石砌建筑。东西长26米,南北宽23米,由门厅、天窗、佛殿、围廊、僧舍、仓库组成。建筑无斗拱,栌斗系柱上端刻成栌斗状,拱为雀替,雀替庞大,起结构作用从建筑情况看,现存建筑应为原建筑。该寺佛殿壁画题材为萨迦派高僧,每尊高80厘米,宽60厘米,图像以黑线勾勒,肤色土黄色,衣着红色,地色为黄色卷云纹图案,年代为清代

【注释】

[1]阿南,生于摩揭陀国王舍城郊区迦罗臂孥迦村,8岁时通晓佛典,26岁时拜六师删惹夷为师,后拜释迦牟尼为师,在佛陀的弟子中智慧敏捷,持戒多闻,善讲佛法,被誉为“智慧第一”。

[2]迦叶生于婆罗门种姓,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人,在佛陀弟子中被誉为“神通第一”。

[3]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檗,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福田。他们是因揭陀罗汉、阿氏多罗汉、伐那婆斯罗汉、迦里迦罗汉、伐阇罗佛多罗汉、跋陀罗罗汉、迦罗加伐蹉罗汉、迦诺迦跋黎堕阁罗汉、巴怙拉罗汉、罗睺罗罗汉、注荼半托迦罗汉、宾度罗跋罗堕罗汉、半托迦罗汉、那迦希罗汉、苏频陀罗汉和阿秘特罗汉。

[4]药师八如来即释迦牟尼、药师、先知王、宣法海、边善胜祥、纯金无垢、妙音王和妙相普宣吉祥。

[5]雅桑·却吉门兰(1169—1233)意为“法愿”,藏族佛学家,雅桑噶举派的创始人。藏历第三绕迥之土牛年(1169年)生于藏协玛莫地方,童年时他依正·堪布却敦出家为僧,取法名“却吉门兰”;后从轨范师听受《毗奈耶》和《甘丹法类》;18岁时,在嘉杜寺从亲教师鲁嘎、轨范师贡格瓦和梁·达玛思吉、屏教师麦恰等上师受比丘戒,精研《毗奈耶》,人称“鲁技律师”;25岁时在尼达寺任副法座;28岁时先在夏相寺当管家,后从帕木竹巴大弟子萨热瓦·噶丹益西僧格学习《大手印心要》、《耳传识面》和《那若六法》等;38岁时,他在山南的雅隆香波雪山附近兴建了雅桑寺,由寺而得雅桑噶举。

[6]十三万户即噶玛万户、止贡万户、蔡巴万户、塘波且巴万户、帕竹万户、雅桑万户、拉堆洛万户、拉堆洛万户、古尔摩万户、曲弥万户、襄万户、霞鲁万户、羊卓万户。

[7]三十一代赞普即聂赤赞普、牟赤赞普、丁赤赞普、索赤赞普、美赤赞普、达赤赞普、斯赤赞普、止贡赞普、布岱贡杰、阿肖累、待肖累、梯肖累、古如累、仲协累、意肖累、洒囊辛岱,岱楚囊雄赞、塞诺囊岱、寒诺保岱、岱诺囊、岱诺保、岱杰保、岱真赞、赤赞囊、赤扎邦赞、赤岱脱赞、拉妥妥日年赞、赤年松赞、仲年岱如、达布聂塞和囊日论赞。

[8]藏王颇罗鼐·索朗多杰,清代爱国藏族领袖人物,后藏人。1705年任拉藏汗地方政权传事官,1720年任孜本,1723年任噶伦,1727年因平乱有功封为“贝子”,多次受到清政府嘉奖,以功进封贝勒、郡王等爵。

[9]事续是注重身、语、意三业的外部事相。

[10]喜饶温色,亦称“第敦”,即掘藏人。传说他中年时,曾从地下发掘出佛经,并加以弘传,人称“第敦”。他生于1518年,贡噶县昌果地方人,幼时学经,在佛教方面造诣很深,晚年除编纂书经外,还修建了白日寺。

[11]据《青史》《红史》等藏族文献记载,塔布拉杰,本名“索南仁钦”,西藏著名佛学家。藏历饶迥之土羊年(1079年)出生于藏南塔布地区的“涅”地方(今隆子县),属尼氏家族(西藏古氏家族之一),父亲叫尼瓦嘉波,母亲叫雪谟萨伽江。他幼名叫“达瓦循努”,少年时学医,以精通医理医道而驰名,人称“塔布拉杰”(意为塔布地方的医生),后因他后期常住在他自己兴建的岗布寺,又称“岗布巴”。20岁时妻子不幸去世,因而悲观厌世,在26岁时出家依贤巴岭巴授具足戒,后从玛裕罗丹闻习《胜乐》和《大宝六庄严母》等许多灌顶法类,又依嘉裕瓦、柳绒巴、久日贡喀巴诸上师听受了许多噶当派的教法,又拜阿黎绛曲散华大师为师研习修行教授,仅修13天即获得生起“不败坏三摩地”;32岁时赴后藏甄地(今聂拉木附近)拜米拉日巴(1040—1123)为师学修脐轮火阿通(密乘圆满次第根本法之一)和脐轮火法(名猛厉火或绝地火),生起了无边征相和特殊征相,并学到了许多密宗教授法门。他有著作四十多种,颇具影响的有《解脱道庄严论》、《噶当教法次第论》、《玛尔巴和米拉日巴传》等。他精通佛学,尤以“噶丹”和“大手印”两种法流相结合而著称。教授时视徒众机宜分别传授“方便道”或“大手印”,开创一代噶举派教法新风,他的功德美誉传遍西藏、青海、蒙古、云南等地。1121年(北宋宣和三年),在米拉日巴的谕示下,塔布拉杰从沃嘎(今桑日县境内)来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加查县和朗县之间的“岗布桑龙”兴建了岗布寺,史称“岗布日楚”。《汉藏史集》记载,塔布拉杰在岗布寺“修习各种禅定,获得许多先知神通,境心融合,自在圆满,获得彻悟”。后于1153年在此圆寂。

[12]根敦嘉措(1475—1542)是后藏达那地方(今南木林县)人,父名贡噶坚赞,母名玛久贡噶贝莫,家庭为舍米氏。他3岁时被认定为根敦珠巴(1391—1474)的转世,10岁时迎至扎什伦布寺供养,12岁时依乃宁夏仲·贡噶德勒、班钦隆日嘉措为师受戒出家,并在扎什伦布寺学习《释量论》等教法。据史书记载:根敦嘉措20岁时因与当时的扎什伦布寺第四任住持班钦意希孜摩失和,遂应哲蚌寺洛色林扎仓堪布嘉央勒巴群觉和噶丹赤巴闷朗贝哇之邀离开扎什伦布寺到哲蚌寺跟从嘉央勒巴群觉学习《入中论》。21岁时依乃宁夏仲·贡噶德勒、嘉央勒巴群觉受比丘戒。其后十余年在前后藏各地传法讲经,声名大振。1509年(明正德四年)在加查建曲科杰寺。次年班钦意希孜摩迎请他回扎什伦布寺任第五任住持。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他又到哲蚌寺出任哲蚌寺第九任法台。在帕木竹巴(1110—1170)的支持下,恢复格鲁派僧人被仁蚌巴禁止了19年之久的参加拉萨祈愿大法会的权利,并主持法会。他在哲蚌寺内将帕竹政权首领阿旺扎西扎巴赠给他的一所别墅改建为“噶丹颇章”作为住所。1526年(明嘉靖五年)他又兼任色拉寺第九任法台。自此以后,历辈达赖喇嘛按惯例都要担任哲蚌寺和色拉寺的法台。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在哲蚌寺圆寂。

[13]宁玛派经典中的重要部分是“伏藏”,伏藏是从山洞或地下发掘出来的经典。约在12世纪时,宁玛派中就先后出现了挖掘伏藏的人,他们被称为“德敦”。其中著名的有娘·尼玛维色,他发掘的伏藏称为“上部伏藏”;古如·曲吉旺秋发掘的伏藏称为“下部伏藏”。在15~16世纪时,挖掘伏藏的热特那林巴将上下部伏藏和自己挖掘的伏藏汇集一起刻印,称为“南藏”;16世纪前期,后藏昂仁县日吾扎桑地方的一个贵族子弟仁增·敦吉登曲坚赞发掘出不少伏藏并刻印,称为“北藏”。“北藏”中有很多经籍都是原来经典和伏藏中所没有的,如《堪卓宁提》等。在这些伏藏中,有讲宁玛派传承的,有讲医学的,有讲吐蕃王朝时期历史的,其中较著名的有《五部遗教》、《莲花生遗教》等,对研究吐蕃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4]图敦·贡噶南杰(1432—1496)生于拉萨市尼木县吞地方的吐弥家族中,故敬称为“图敦”。幼名“扎安杰布”,因幼年时即善巧五大陀罗尼的诵持,故有此称号。后从吉·降巴林巴(慈洲大师)受比丘戒,又从宗巴·索南桑布诸大德学习显密教法,获得萨迦派的嫡传教授。33岁时在前藏贡嘎以东建多吉丹寺,成为前藏萨迦派最有力的道场。

[15]事续是注重身、语、意三业的外部事相。

[16]行续是对外身、语和对内意念交相为重而修的瑜伽三摩地法。

[17]瑜伽续是专事内心修三摩地法。(www.xing528.com)

[18]无上瑜伽续专事内瑜伽的最胜三摩地法。即便慧双融、东空双融的大三摩地法。

[19]拉加里法王是西藏历史上独立的地方割据势力,其先祖为吐蕃王室后裔鄂松的嫡系。

[20]帕木竹巴·多吉杰布(1110—1170年),意为“金刚王”。藏传佛教帕竹噶举(塔布噶举四大支系之一)创始人。出生于多康(康区的金沙江流域)直隆乃雪的达俄沙康地方。7岁时能忆念在迦叶佛的教法住世时,他曾生为猴子等事迹;9岁时从师夏祁拉康的堪布隆德延吐乌次臣和轨范师隆德·峨赛坚赞出家为僧,起法名“多吉杰布”,研习《入行论》(全名《入菩萨行论》,印度佛学家寂天论师著)、《三界九地》(指欲界、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之总名)等教法。在康区,他先后拜16位阿黎(即轨范师)为师,19岁前能给人讲授《入行论》。19岁时到前藏堆隆地方从嘉玛寺格西约跟前旁听《中观论》和《量释论》。在此期间,他又依噶举派善知识漾岗巴、端当巴、甲裕巴等大师闻习《教法次第》和《发愿菩提心》。25岁时由斯普夏杜做亲教师、嘉玛做阿黎、阿尔做屏教师受比丘戒(亦称“具足戒”、“菩萨戒”);从亲教师闻习《律经根本》颂)等教法;从桑诺琼的直传弟子玛尔·却吉坚赞聆习《胜乐密续》等密法;从萨迦派初祖贡噶宁布听受《道果》教授;从译师伊玛·姑玛热布聆习《三种融合法》,中年时已掌握了噶当、萨迦、宁玛等派的教法。42岁时到岗布地方拜米拉日巴最著名的弟子塔布拉杰为师,听受了许多教法史。48岁时他前往帕木竹地方弘扬教法,人称“仁波且塔扎”(大宝师边衣)。次年他在该地修建了一座小寺,这就是帕竹噶举的母寺“丹萨提寺”。

[21]这七觉者的名字是:巴色朗、桑希、麻·仁钦却、昆·鲁旺波松、巴果·白若扎那、恩兰·吉娃却央、拉松·吉娃强曲。

[22]有认为寺名桑耶,就是汉语“三样”的另一种翻译。但另外桑耶寺志中的“喇协”(喇嘛所存文本),却说桑耶是汉文“三羊”的意思,为汉文“三羊开泰”之义,“三样”实为误传。

[23]莲花生是把佛教密宗传入西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所以,壁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莲花生进藏前的情况、进藏途中征服群魔的情景、西藏修行传教过程、主持兴建桑耶寺等。画面中,莲花生的形象除具有明显的异域人物特征外,还画成瞠目张口的忿怒形,以示其“法力无边”。

[24]壁画中生动地记述了藏、汉民族联姻结亲的历史事件:唐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704—755年在位)一年后,腹中妊有了太子。这使正宫妃子朗廊妃心生嫉妒,她伪言声称自己已有身孕。当金城公主生出太子后,朗廊妃竞用计谋将太子夺走。金城公主十分悲伤,诸大臣也疑惑不解,于是将此事告诉了赤德祖赞。太子满周岁时,赞普设筵庆祝。筵会上,赞普居中,朗廊妃居右,金城公主和唐朝使臣居左。这时,赤德祖赞用金杯盛满酒交给小王子说道:“金杯盛此佳酿,我儿敬于舅舅手中,谁是你的生母由你决定。”小王子举步而行,朗廊妃与亲属拿出衣物、花蔓等物向他呼唤,但小王子未予理会,竟越过她们把金杯递到唐朝来的亲友手中,说道:“我是中原唐皇的外甥。”

[25]壁画中,文成公主挽高髻,着长衫,单膝跪地,右手指着面前的堪舆图表,双目凝神注视。公主为藏族事业专心致志、忠贞不渝的美好形象已显现眼前,然而画师还在她的上方再现远山浮云,前方又添两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这就更点染出了高原景色,更渲染了文成公主是度母化身的内涵。

[26]三人舞:由3位舞女同站一排,中间一人面向后,左右两人面向前,翩翩起舞,步调一致,一腿微屈,一腿上抬;全裸上身,下着短裙,赤足;宝缯束发,肩披飘带,有耳环、手镯、璎珞、臂钏为饰;一手执金刚,一手持人头盖骨。牦牛舞,有两位白发长须的老人,一前一后地逗引两头牦牛,前面老人手拿青草,后面老人追赶;两头牦牛昂首张口,气势汹汹地往前奔驰,形象逼真。在旁边还有6位舞女击鼓助兴以及众多围观者。

[27]杂技图,有爬杆高空倒立、高空展翅、覆卧钢刀等,参加人数众多。高杆上人物姿态各异:有倒立者、有做弓箭步的、有似猴爬杆的、有双人倒立相连的等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生动自然,栩栩如生。举重图:举重即抱石头。有4人参加,石头很大,动作各异:一人正准备从地上抱起石头,两人已将石头抱至胸部,另一人已将石头扛上肩部。4人皆秃头,上穿长袍,下着紧腿裤,脚穿长筒靴。还有两名裁判,戴盔帽,着长袍,在旁指手画脚,真实感极强。柔道图:共有12人参加,两两相对,均穿短裤,一方红色,一方白色,跣足。都在紧张地搏斗:有的刚交手,有的已打得不可开交,有的已摔倒在地,有的已受伤停战。两位身穿长袍的裁判:一人站于方桌上手拿木板,另一人也手拿木板正在裁决。另外,还有两人手捧“哈达”欲献给获胜者。观战者手舞足蹈,还有的用长筒望远镜在观看。

[28]赛跑图,有14人参加,皆头戴胡帽,跣足,穿红、白、绿三色短裤,似三方参加比赛。画面呈一线分布,形象各异;有的边跑边喊,有的正回顾同伴,有的因抢道而争吵,栩栩如生。赛马图:有马19匹,比赛已正式开始,人人扬鞭策马俯胸奔驰,马四蹄奔腾,昂首引颈。骑手头戴胡帽,身穿长袍,脚穿长靴。一名裁判手拿短鞭指挥,好像在呐喊助威。

[29]“阿朝”,一种腰间系羊皮鼓用藤条和辫子甩打的舞蹈

[30]扎囊十三贤人扎巴·恩协巴、宁多·唐杰巴肯、娘卡·若朗仁增古玛、堆绒贡巴·隆钦若钦巴、班禅强巴林巴、德达林巴、德巴耶欠、决弥·益西多杰、噶钦·土丹旺秋、若巴·释迦坚赞、绥·多吉坚赞、亚钦·欧坚林巴,普·多吉林巴。

[31]《青史》记载:扎巴·恩协巴(1012—1090)和至尊玛尔巴是同年生人,少年时曾为欧区人牧羊5年,生起觉悟而在漾须师座前出家,取名“喜饶嘉哇”,后在伯父香敦却坝座前听受诸法。他从“耶”区开始至约区修建了很多寺院。其伯父逝世后,他不愿在山谷寺院作住持,而修筑新房,讲说“密续经释”,并建胜乐金刚像和喜金刚像10万尊,培养出许多弟子。有一弟子迎请他到雅隆地方,以此获得格西学位。期间,他依当巴桑杰获得“九种明灯法门教授”,依达哇贡布授《六支瑜伽教授》,精修而获证大智,1081年为扎塘寺奠基。又据《土观宗教源流》记载:扎巴·恩协巴修建了扎塘为首的108处道场。他还是著名学者,精于医道,有3部著作传世,《扎囊医典》是他的名著之一。他又是挖掘“伏藏”的著名人物。扎巴·恩协巴原为噶当派高僧,后得当巴桑杰传授息结法要,遂自成一派称为“扎巴派”。

[32]护法神,红脸、长白须、绾髻,袒裸上身,腰间系短裙,并系一周人头,左弓右箭而立;左手持火团,并夹长柄法器,右手持人头骨并抱长柄法器;两足各踩一人,两人右仰左覆,右边的长法器还插入足下人的胸部,左边的长法器插入足下人的腿部。在护法神周围,还绘有羊头、狗头、猪头、狮头人身像及饿鬼等。

[33]寂护,印度僧人,藏语称“希瓦措”,意译为“静命”,故称“静命大师”,亦称“菩提萨埵”。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来的瑜伽中观派创始人,曾任那烂陀寺首座。后应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两次入藏传播佛教。

[34]卢梅·楚臣西绕是佛教后宏时期人,970年从卫藏到多康地区学习佛教的十人之一。卢梅是这十人中影响最大、门徒最多的一位,他的门徒有四柱、八梁、三十二椽的说法。

[35]曲松即堪钦西瓦措、洛本白玛迥乃、曲杰赤松德赞。

[36]贡钦·晋美林巴,本名叫晋美旺布,又叫迪顿,即掘藏人的意思,他曾将宁玛派代表人物隆钦·绕绎巴所埋藏的佛教经典《隆钦心要》挖掘出来,并进行了传授,所以叫迪顿。贡钦·晋美林巴是当时琼结宗辖属的白日洛沙人(现琼结县穷果区白日乡境内),成年以后,前往后藏、康区以及不丹等地学经。拜访了很多宗教著名人物。当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显密二宗。期间,曾在康区的德格、不丹建有寺院,对当地佛教影响很大。晚年,返回白日地方着手著书立说,主要以传记的形式编写佛教经典,著名的有《大乘教言集》等。《大乘教言集》编写时间较长,成书于东嘎地方。贡钦·晋美林巴返回白日后,不久又搬居东嘎(现东嘎乡),并与当地贝秀豁卡一妇女白宗成亲。在此寺他一面编写经著,一面筹建次仁炯,直到寺院修成以后仍在继续编写。关于寺院选址和寺名,据说贡钦·晋美林巴云游各地以后,学得了很多佛学经典,为了宏扬佛法,他筹资要建一所寺院,见此地幽稚俗僻静,便确定在这里修建。1783年,贡钦·晋美林巴在此寺里编写《大乘教言集》后,不久便去世,终年70岁。《大乘教言集》一书,内容除了记述佛理以外,重点还记述了藏王墓的历史概况和有关各寺的历史,所以后世人们又叫《晋美林巴大乘教言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