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如拉康:了解西藏历史、宗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吉如拉康:了解西藏历史、宗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吉如拉康吉如拉康,全称“扎玛尔吉如拉康”,坐落在山南地区乃东县驻地以北的结巴乡吉如村。释迦佛殿及其转经回廊建筑:释迦佛殿坐落在吉如拉康南部最后面,宽8.8米,进深7.65米,高6.5米,面积为67.32平方米。吉如拉康晚期增加了不少建筑,价值较高的为释迦佛殿前边的经堂。吉如拉康规模不大,但留下的建筑、雕刻、泥塑、绘画等相当丰富,对研究西藏历史、宗教、艺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吉如拉康:了解西藏历史、宗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吉如拉康

吉如拉康,全称“扎玛尔吉如拉康”,坐落在山南地区乃东县驻地以北的结巴乡吉如村。系西藏吐蕃王朝赤德祖赞(704—755)时期始建的一座古寺,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一、寺院建筑

吉如拉康坐西朝东,面积981.72平方米(长30.3米,宽32.4米)。寺院建筑分属五个时期:第一期建筑为那姆拉康,其时代约在吐蕃早、中期。第二期建筑为释迦佛殿及其转经回廊,时代为8世纪上半叶。现在的寺院正是在此基础上扩建形成的。第三期建筑为嘎登曲贡拉康,是阿底峡大师传教时借住的地方,时代为11世纪初期。第四期建筑为释迦佛殿前的经堂及两侧的转经廊、僧房和两柱廊房,时代为16~17世纪。第五期建筑为1957年进行扩建后形成的小建筑群,拥有3个拉康、2个经堂和众多的经廊、僧舍。寺院布局上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是寺院的主体,由释迦佛殿、经堂及转经回廊等附属建筑组成;北侧为后来逐步归并于吉如拉康的,主要有那姆纳拉康、嘎登曲贡拉康等。释迦佛殿及其转经回廊建筑:释迦佛殿坐落在吉如拉康南部最后面,宽8.8米,进深7.65米,高6.5米,面积为67.32平方米。佛殿开间进深各3间,四周砌以石墙(厚0.95米),砌筑较粗糙。建筑形制属藏式密梁平顶结构,梁柱斗硕大,古朴浑厚,内有4柱,高4.4米,直径0.38~0.4米,柱头颇别致,下部为栌斗,栌斗正面长0.46米,侧宽0.4米,高0.14米,栌斗上方为柱棋,紧接斗上的小棋长0.78米,上部的大棋长2.05米。大小之间雕刻三升形象,从而在拄头上显示出鲜明的一斗三升结构特征。转经回廊围绕在佛殿的南、北、西三面,东侧为回廊的进出口。回廊建筑大部分已在晚期扩建寺院时拆除,只南侧东端还幸存原有经廊,长2.5米,宽1.7米,高3.6米。外墙石砌,墙厚0.9米。回廊顶部横棚短椽,直径0.26米,间距0.3米,粗细统一和谐。释迦佛殿与经廊建筑错落有致,体现了古代藏族人民的建筑水平和技艺。

吉如拉康最早的建筑那姆纳拉康,现存开间面阔3间,进深3间,室内面积30多平方米,是1957年扩建后的规模,原有规模很小,面积为5.8平方米,内供一佛八弟子塑像,主尊为那巴尔内赞,“文革”时期被毁。嘎登曲贡拉康也是吉如拉康早期的建筑,门南向,室内面积7.8平方米,高2.05米,建筑甚粗糙;内墙遍布早期壁画,正中墙壁绘有阿底峡,两侧为其两大弟子仲敦巴和欧若白西若,朝拜者络绎不绝。

吉如拉康晚期增加了不少建筑,价值较高的为释迦佛殿前边的经堂。经堂面积为56.3平方米,有柱4根,皆方形,栌斗、柱棋及柱体雕饰彩绘,繁密华丽。堂内四壁遍绘红教题材的壁画,其西壁南侧主绘夏迦多巴佛,北侧绘门喀拉像,南壁中部绘莲花生像,北壁中部绘多吉扎·仁增钦布活佛像,东壁和西壁中部则依次绘四尊护法神像,极为精美。增建经堂的同时,又在经堂的左右两侧和前边增修了转经回廊,回廊前部中间辟一出入通道(大门),通道外又建两柱门房,组成了一组严密对称的建筑小群体。

吉如拉康在1957年的扩修改建,拆除的有转经回廊、佛殿部分建筑和那姆纳拉康之间的界墙及大门之门廊;增建的有那姆纳拉康上边的经堂、释迦佛殿前经堂门廊及北部界墙旁的僧房等;改建了两侧释迦佛殿和那姆纳拉康的连墙,扩建了那姆纳拉康,堵死了那姆纳拉康正对的前大门。这次扩修仍然保留了该寺的主体建筑。吉如拉康规模不大,但留下的建筑、雕刻、泥塑、绘画等相当丰富,对研究西藏历史宗教艺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www.xing528.com)

二、寺内文物

释迦佛殿的线刻和塑绘艺术:释迦佛殿建筑构件上还有珍贵的早期线刻艺术作品。堂内明柱柱除雕有生动的卷草纹饰外,还在各大心正面刻有各种图案。前排右柱心刻有美丽的摩尼宝珠;左柱柱刻有威猛的雄狮,神态生动,用刀简捷。后排左柱心刻有巨龙,躯体呈“∽”状,曲颈昂首,动感极强;右柱心图案为虎,头圆而唇短,显得矫捷劲健。释迦佛殿共有塑像13尊,属泥塑彩绘,主尊为释迦牟尼,余为八大随佛弟子、二力士及供养人夫妇。释迦牟尼位于后部正中佛坛上。坛座宽4.42米,进深2.3米,高1.18米,下部为须弥座,上部为仰覆莲瓣。佛像高3.2米,身宽2.85米,胸部体厚1米;螺髻,身着右袒式大衣,结跏趺坐;右手垂右膝做“触地印”,左手捧钵置于腹前腿上,衣褶垂拖予莲座;佛面颊较丰满,长眉高鼻,面容端庄,沉静中略带威严。佛像顶部有鹏螺龛门,由大鹏、法螺、摩羯鱼、宝莲、宝柱、宝瓶等六种神化形象组成,造型古雅生动。八大随佛弟子和二力士分立于主尊前边两侧;主尊对面门南一侧是菩萨装的供养人夫妇立像。二力士着虎裙、长靴,袒露的上身和臂膊缠蛇5条,森严威武。

观音唐卡

释迦佛殿藏有吐蕃时期文物:观音唐卡,长80厘米,宽23.6厘米,上部正中彩绘观音立像,高发髻,束宝缯,上身裸露,饰璎珞,右臂略屈微前伸,掌心向外,左手拈花置胸前;下着绿色短裤,腰系红色结带,下肢赤裸,两脚外向呈一字形,站立于莲座上。身后有红色背光。观音立像下部小柜内绘一结跏趺坐男性供养人和一合掌跪立女性供养人像。唐卡背面有梵语对音藏译文字54行。贝叶经一叶,长34厘米,宽4厘米,正面抄有经文5行。背面以中心为界,半边写经文6行,另半边写4行。中间有小圆孔,供穿缀用。手抄经卷数量极多,约10万多页。字体古朴,纸质较好,多为16世纪遗物。

唐卡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