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楚布寺
刚楚布寺,坐落在日喀则地区吉隆县泽隆村之西北方山崖崖厦之下,海拔4300米。“刚楚布”之含意,意即“起始窟”、“首次修行之窟”,为噶举派第二代祖师米拉日巴首次修行的洞。据《米拉日巴传》载,米拉日巴自述他曾经在辞别玛尔巴大师之后,返回家乡,开始苦修,其最初的修行之所是在“房屋后山上一个很好的岩洞中,坐静修持”,他还进一步解释道:“我住的这个崖窟,因为是起始修习定之处,后来便名为‘刚楚寺’。”因而,此处遗址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当系米拉日巴最初的修行圣地。
据“青史”记载,“米拉日巴38岁时去到玛尔巴座前,一直依师到44岁之间,从45岁进入专修。”他回到故乡之后“……米拉遂在城郊尽头的圣山脚下静修,虽起了一些暖热但不甚大,后依照一位空行母的教导而修,才使暖热炽热起来……于是走出乡境,而留恋往返于吉绒的诸山谷中”。参照《米拉日巴传》的记载,尊者在家乡修习的时间似乎并不很长。因此,刚楚布寺最早的修行洞遗迹,年代当在1085年之后不久,约为11世纪后期。寺院建筑的年代要晚于禅洞,系米拉日巴去世后人们为纪念尊者始修行而建立起来的朝拜之所,年代至少是12世纪之后。
寺院建于自然山崖下,南临绝崖边缘,北依崖面而建。沿绝崖的边缘,用石块垒砌起护墙一道,墙体长约24米,厚0.4~0.8米,高约1米。寺院由佛殿、神殿、伙房及修身洞等组成,总面积约260平方米。修行洞位于整个寺院的东侧,系利用一段凹弧形的自然崖棚而建,洞口有片石垒砌的围垣,高约1米,厚约0.4~0.5米。洞穴浅低,面积约3~4平方米,崖棚顶部有黑色的烟熏痕迹。
刚楚布寺之西侧设有石砌阶梯,抬阶而上折向西可通入寺内。东端第一间为一小伙房,门开在南部,门道宽约1米,面积约16平方米;在其西南角上有一用泥、石砌筑的灶洞,上部已崩坍,灶洞附近墙面皆为烟火熏燎成黑色。紧邻小伙房西侧为一小佛殿,殿门开在东边,门道宽约1米,有5级石砌的阶梯。佛殿平面略呈“凸”字形,内无立柱,在其北端用土坯砖垒砌有佛台,但上面的佛像已不存在,四壁尚存有壁画痕迹。(www.xing528.com)
北壁绘有一佛二弟子、十六罗汉、护法天王等;东壁绘有米拉日巴、玛尔巴、达布绒布切及吉祥天母的坐像及宁玛、噶举派祖、师、活佛的坐佛小像;西壁正中绘有释迦牟尼,其左右分别绘有度母像等;南壁绘有米拉日巴的保护神“次仁坚安”以及护法神像。
据考观察,现存壁画之下,叠压有早期壁画的痕迹。尤以西壁最为显著。从一些暴露出的残部可以窥见其线条流畅均匀,技法较高。现存壁画大部系对下层壁画依其原状重新加以勾描施色,亦有小部分系不依原状重新绘制而成。但在施线设色等技法上显然较原作品远为拙劣,可能系近世所为。
在寺院的最西端,东邻小佛殿还有一神殿,殿堂面积约20平方米,平面呈一凹字形。其中心有一正方形的神台,长约1.6米,宽约1.4米,用上坯砖砌筑而成,残高约0.2~0.3米,四角各有一圆形神台,亦用土坯砖砌筑,直径为1.2~1.4米,神台上的神祗今已不存,无法详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