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珠通门林寺(苯教)
米珠通门林寺,坐落在位于塔荣镇尚日村,距离尼木县城主干公路两公里,距离中尼公路10公里,始建于1240年,创建人为拉日年布,具有代表性的活佛是尼达旺扎。米珠通门林寺是拉萨地区唯一一座苯教寺院。1986年经尼木县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寺院占地947.9平方米。寺内有珍贵文物十余件,其中保存完好的具有苯教特色的壁画和一幅藤制古盾牌。
【注释】
[1]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编:《西招图略》《西藏图考》,西藏研究丛刊,1982。
[2]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编:《西藏志:卫藏通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3]五世达赖喇嘛:《西藏王臣记》(藏文版),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
[4]第巴(sde-pa),总理西藏事务的官员,意为“大管家”。
[5]“神猴变人”,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猕猴与罗刹女结为夫妇,生下六个猴儿,后繁衍至500个,并得以神粮饲养,才逐渐进化为人形,通晓语言。西藏人相信猴子是观音的化身,并以自己是猴子的后代为荣,所以这个古老的故事才得以代代相传。
[6]“照镜子”是一则讲金城公主的故事。藏文文献记载,藏王赤德祖赞有一太子,名觉察位义,长得潇洒英俊。藏王效仿王祖松赞干布的做法,向唐皇中宗纳聘,欲为其子娶金城公主为妻。唐皇问金城公主是否愿意,公主并不作答,但她有一面宝镜,可为她处理一切难题。公主看过宝镜之后,知道自己注定要与西藏联姻,并看到藏太子一表人才,于是欣然同意并启程。途中公主观看宝镜,见太子突然从镜中消失,得知他已经去世,一惊之下摔落宝镜。但她毅然决定继续前行,直往西藏。
[8]僧官学校系1749年创办。
[9]噶厦全称“噶厦朗杰”。
[10]龙树大师,约2世纪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青年时为著名婆罗门学者。后皈依佛法,精通“三藏”,并大力弘扬佛法,使大乘般若性空学说风靡全印度。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就源于中观论。
[11]据说贝吉多吉刺死朗达玛后逃往青海安琼纳木宗,在当地丹斗谢吉扬贡寺(tan-tig-dgo-pa)一带修行。丹斗寺(tan-tig-dgo-pa),在青海省循化县境内,朗达玛灭佛后,西藏三高僧逃至青海长住丹斗寺,贡巴绕色从三僧受近圆戒,并以此寺给卫藏十人传授别解脱戒。史载后弘期佛教余烬复燃于康、青,盖自此地始。
[12]传召大法会,亦称传大召,为西藏佛教界重要的宗教活动之一。据佛教史籍记载,在古印度,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经过苦学苦行,获阿罗汉果位。此后,外道教徒们竭力反对释迦牟尼成佛。火龙年(元前511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释迦牟尼在祗园精舍城的法会上用神奇的幻术和多种神变击败外道六师及其追随者,大获全胜。为纪念这次胜利,遂创立了大祈愿法会。每年从正月初一至十五,印度的一些小邦之王和富翁每天施舍巨财,供奉佛像,布施僧众,祈求永世太平。15世纪初,宗喀巴创立了格鲁派,为解决财物紧缺问题,扩大格鲁派的影响,于藏历第七饶迥土牛年(1409年)正月初一在拉萨召开了一次大型的祈愿法会,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施主众多,施财颇丰,为格鲁派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自此法会年年举行。参加大祈愿法会者主要为哲蚌寺、色拉寺和拉萨附近各教派的僧人;甘丹寺的僧人每年单独举行。18世纪初,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指令甘丹寺的僧人统一参加拉萨的大祈愿法会。随着格鲁派势力的发展,大祈愿法会的时间和内容也有所发展和变化,在卫藏、安多和康区等各地寺院也举行祈愿法会。西藏和平解放后,大祈愿法会受到党和政府的保护,每年照例举行,受到了广大僧俗群众的拥护。
[13]八难度母即绿度母,指狮难、象难、火难、蛇难、水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
[14]伏虎罗汉,十八罗汉之一,据说僧人米玛嘎瓦曾打死过一只老虎,其虎皮还供在此殿内。
[15]“噶伦”,全称“噶贡伦”,噶厦的三品大臣。
[16]班丹拉姆汉语译为吉祥天女,属于出世间护法神系统,是藏传佛教护法神体系中居首席的女护法神,也是达赖喇嘛系统红黑护法神系统中的黑护法神,同时还是噶厦甘丹颇章的保护神。
[17]呼图克图,蒙古语,意为生死自主。为清政府用作授予藏、蒙地区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
[18]金本巴瓶(即金瓶),是寻找转世活佛和呼图克图灵童用的。为清高宗皇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赐。金瓶通高34厘米,通体以莲瓣纹、如意纹、缠枝纹等图案组成,外包五色锦缎制成的瓶衣。瓶内插有签筒,筒内放置五支如意头象牙签。《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第一条中说明,关于寻找活佛及呼图克图的灵童问题,依照藏人习俗,确认灵童必问卜于四大护法,这样就难免发生弊端。于是乾隆皇帝特赐此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邀集四大护法,将灵童的名字及出生年月,用满、汉、藏三种文字写在象牙签上,放进瓶筒内,选派真正有学问的活佛,祈祷7日,然后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前正式认定。假若找到的灵童只有一个时,亦需将一个写有灵童名字的象牙签和另一个没有名字的象牙签一起放进瓶筒内,假若抽出的是没有写名字的象牙签,就不能认定已找到儿童,而要另外寻找,直至认定为止。在认定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灵童时,就是按这一钦定章程办理的。这个金瓶常放在宗喀巴佛像前供奉,直至今天仍保持洁净完整。
[19]六道轮回图,画面上有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一个巨大的轮,巨齿獠牙衔着轮的上部;大轮分成三层,圆心画蛇、鸠、猪等,内轮分为六格,即六道,最外层又有十二个画面,称“十二缘起支”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20]绛央曲结扎西(1379—1449)出身山南桑耶地方,幼年在泽当寺出家,曾在江浦、觉摩陇等寺学法,后从宗喀巴受比丘戒。据说,他擅长于背诵佛经。当宗喀巴建立甘丹寺后,命他另建一座寺院。他在内邬宗宗本南喀桑布(nam-vkhav-bzang-po)的支持下修建了哲蚌寺。建成后,宗喀巴曾亲往主持“开光”仪式。1416年,扎西贝丹创建哲蚌寺的时候,得到南喀桑布的大力资助,很多贵族和富商也都出资相助,哲蚌寺很快发展壮大起来。
[21]甘丹颇章,由二世达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并担任了哲蚌寺第十任法台。约在1530年,根敦嘉措在哲蚌寺的西南角创建了甘丹颇章,1542年在这里圆寂,在措钦大殿供奉他的银质灵塔。1642年,五世达赖在青海蒙古人固始汗的扶持下,在哲蚌寺的甘丹颇章建立起西藏地方政权,史称甘丹颇章王朝。甘丹颇章王朝的建立对格鲁教派的进一步扩张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此之前,格鲁教派是受到压抑的,当时噶玛噶举“嫉视黄教,几欲根本灭除”;四世达赖圆寂后,藏巴汗明令不许达赖转世等等。甘丹颇章王朝取得西藏地方政权以后,即采取行动,凡是过去对格鲁教派进行过迫害和打击的教派及其所属贵族的土地和农奴都被没收。把没收来的土地和农奴,一部分赐给格鲁教派的大小寺院,成为寺属庄园;另一部分赐给曾经拥护格鲁教派的世俗贵族;还有一部分留作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直接掌管,后来逐步形成西藏地方三大领主。在这种形势下,格鲁教派的势力发展极为迅速。西藏地方雍正年间,全藏的格鲁教寺院已达3477所,拥有僧侣316,230人。设在哲蚌寺内的甘丹颇章王朝对哲蚌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给予了许多特权。达赖在拉基成员中专门任命了一名“颇章第巴”,负责管理甘丹颇章。
[22]释迦也失(1352—1435)出生于拉萨蔡公堂地方,后来拜宗喀巴为师,成为宗喀巴的得意门生。明永乐七年(1409年)和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先后两次遣使进藏迎请宗喀巴进京。宗喀巴因年老体弱又忙于建寺传教不便离开,便派遣他的高足释迦也失前往南京觐见永乐帝。次年4月,明成祖敕封释迦也失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并赐给印诰。1416年5月16日释迦也失返藏时,明成祖不仅赐给他佛经、佛像、法杖、僧衣、绮帛和金银器,还亲自作了赞词送给他。释迦益西回到西藏后,遵照宗喀巴的旨意于1419年修建了色拉寺。明朝永乐年间,宗喀巴由于推行宗教改革,声名大振。在这段时间里,释迦也失曾多次派人到北京向明朝中央政府朝贡,成祖也派中官杨三保到西藏进行慰抚。到了宣德九年(1434年),释迦也失又再次进京亲见明朝皇帝,据《明史》记载,宣宗加封他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园通佛”,简称“大慈法王”。“大慈法王”藏语为“强钦曲结”,直到现在,不少人只知色拉寺的创建人名叫“强钦曲结”,而不知其真名乃释迦也失。这次进京宣宗赐给了什么,《明史》上没有记载,但有释迦也失的缂丝像被保存下来了。
[23]扎仓,意译为“僧院”或“学院”,它是一个完整独立的组织。
[24]康村是寺院的基层组织,是僧侣们食宿和起居作息的地方。康村有大有小,人员几十至上百不等。康村建筑大多为院落式,三至五层,包括经堂、住宅、茶房。康村又是一种带有地域性的组织,来自同一地区或有关的若干地区的僧侣,都被归入一个康村。如色拉寺的白迪康村,就是由拉达克、门巴族、珞巴族僧侣组成的。
[25]六庄严,即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和法称。(www.xing528.com)
[26]向·尊珠扎巴,原名“达玛扎”,后来人们称他“蔡巴喇嘛向”,是西藏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向·尊珠扎巴于藏历第二饶迥水虎年(宋宣和四年,1122年)生于拉萨蔡巴竹地方,后期间拜上师多人闻习《般若经》、《毗奈耶》、《量释论》等,还从噶洛译师等闻习密法。33岁时,从塔布拉杰之侄贡巴·次臣宁波学法。此后多年简居深山修行。后于藏历第三饶迥木羊年(1175年)到拉萨得到蔡卡噶尔家族首脑人物杰哇琼乃的支持兴建了蔡巴寺,又于1187年兴建了贡塘寺。藏历木虎年(1193年)圆寂,享年72年,有著作5函。
[27]据史书记载:金刚具力神常被称作“战神大王”或“命主”,是第五世达赖在位期间由哲蚌寺一位高僧索南扎巴的精魂演变而成的护法神。
[28]载乌玛保亦称“红夜叉护法神”,是所有赞系神魔的首领。他继白哈尔之后担任了桑耶寺的主护法神,他的代言神巫也是噶厦咨请的宣谕神,居住在桑耶寺的载乌玛觉乌康。
[29]密宗又叫密教,也叫密乘或密修派。1世纪发源于印度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又分显宗和密宗。显宗又叫显教,也叫显乘或显修派。显是用明显的教义来说明修正的途径,并通过这个途径来达到成佛的目的;密宗即是修习一种不能对外人说的密法,是所谓法身佛(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佛,为密宗尊奉的最高神),对自己眷属所说的奥秘大法都是用隐语、咒语秘密传授,藏语称为“桑俄”,又称“真言宗”“密咒”“金刚乘”。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宗教活动的实践为主要内容,从彻底的信仰主义出发,通过念经、供养、作法、护摩等种种仪式活动,达到所谓解脱成佛。据一般史籍记载:密宗系1世纪由印度传人西藏的。当时的吐蕃赞普迎聘邬仗那(克什米尔)密教僧人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法。当时,在桑耶寺设立了“真言州”即“密宗院”。莲花生大师在西藏住了若干年,给赞布和一些大臣们讲授了多种密宗经典。这些被后人称为旧密宗,藏语为“宁玛”。10世纪末,佛教在西藏复兴时,阿里的译师仁钦桑布,从印度将许多新密宗经典译为藏文,加以宏扬。从此在西藏历史上,对莲花生大师传扬的密宗称为“密宗宁玛”;对仁钦桑布译师传扬的密宗称为“密宗萨巴”即新密宗。所以可以看出,密宗最早存在于宁玛教派之中。8世纪密宗传入西藏后,由于密宗的传授是通过师徒秘密单传,所以在翻译经典、传承教法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信徒亦不多。朗达玛灭法时,主要是摧毁佛教寺院组织、经典,以及消灭它在吐蕃统治阶层中的政治势力和它在社会上的影响。所以密宗并未遭到像显宗所遭受的那种毁灭性的破坏,密宗仍在一些师徒、父子、兄弟、叔侄中相传而继承下来。有些密宗教徒将密宗经典埋藏起来,几百年后被人掘出进行传授,历史上将此称为“伏藏”。直到11世纪末,佛教在西藏复兴时,由阿里译师仁钦桑布翻译印度新密教经典后,密宗才正式大规模地传扬,并一直延续至今。佛教本身是禁欲主义者,不论是小乘或大乘显教都是不杀、不盗、不淫邪、不妄语四根本戒律。14世纪末,宗喀巴依据噶当派的教义精神创立了格鲁派,他主张显密并重,由显入密,按部就班,次第修行,僧人严守戒律,崇尚苦行,显密两宗均禁止娶妻。
[30]另有一说出生在卫堆穷木达之地的塞哇隆山洞即今墨竹工卡县境内。
[31]宗喀巴八大弟子,号称为绛噶哇大师的嘉样曲桑、上座桑炯瓦、上座仁钦坚赞、上座强僧哇、垛丹·健白嘉措、格西喜饶扎、杰尊·喜饶僧格、格西白炯瓦。
[32]《西藏研究》编辑部编:《西藏志卫藏通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33]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善后二十九条章程》,《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
[34]“毕呼图诺门罕”,“诺门罕”系蒙语,诺门意为“佛经”、“佛法”;罕,“王”也。蒙语对精通佛教经典、教法的高僧、圣者的尊称,即法王、法师之意。后来清政府以这一尊称来册封藏传佛教中对清廷有功的大活佛。
[35]碑文为:磨盘山新建关帝庙碑。乾隆五十有六年秋,廓尔喀自作不靖,侵凌藏界,并抢掠札什伦布庙。皇帝赫然震怒,谓卫藏自策零敦多布殄灭后,隶职方者百有余年,使靳征调之烦,从移位班禅、达赖之议,其济咙、聂拉木等地势,将尽委之贼,此后受戕者,当不止前后卫藏矣。特贲纶意,命福康安为大将军,一等公海兰察、四川总督惠龄甫为参赞大臣,统领劲兵,大强挞伐;大司空和琳飞刍鞔粟,专司策应,为后路声援;大学士孙士毅复自昌都驰赴西招协理军储,于五十七年夏,由宗喀、济咙整旅遄进。先是驻军前藏,征兵筹饷,谒札什城关帝庙,见其堂皇湫隘,不可以瞻礼,缅神御灾捍患,所以佑我朝者。屡著其孚格,于是度地磨盘山,鸠工庀材,命所司董其役,默祷启行,荐临贼境,七战皆捷,距阳布数十里,廓酋震砻军威,乞降至再。皇帝鉴其诚款,体上帝好生之德,准纳表贡,诏令班师,并御制十全记颁示臣下,予惟此视师。自进兵以来,山溪险劣,瘴雾毒淫,竞获如坦,不三月而蒇绩,自非神佑不至此。凯旋之日,庙适落成,与诸公殿瞻仰芜,徘徊俎豆,浑感大功速竣,维神之力而益欣,继自今前后卫藏永永无虞也,是为记。时乾隆五十七年谷昌。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一等嘉勇公大将军福康安谨撰。监修同知李经文,乾隆五十八年。
[36]玛吉阿妈,不是寺院,传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常去的地方。在《仓央嘉错情歌》中这样写道:“在那东方的山顶,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未嫁娇娘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未嫁的娇娘”,藏语读“玛吉阿妈”,后出现了“玛吉阿妈”命名的小酒馆。
[37]仲敦巴,全名为“仲敦巴·嘉哇迥乃”,于1005年出生在堆龙德庆,后遂去许地(今朗县境内)从师学习藏文,适遇赛尊去尼泊尔,相见甚契。赛尊从尼泊尔返回西藏后,仲敦巴跟随商队去康区赛尊处,初为之服役,后与邻近一印度人学习梵文,并从那得知阿底峡来阿里传法,遂请求赛尊准其向阿底峡求学。赛尊同意并赐驴一头、行囊及书籍若干,遂去阿里。1045年初,仲敦巴至阿里布记之地谒见阿底峡,迎至前后藏传法。1055年仲敦巴在聂塘主持了阿底峡圆寂一周年的追悼纪念会,并在此地建立一寺。此时,达木(即当雄)地方头人集议决定迎请仲敦巴到热振地方传法。1056年初,仲敦巴率领众弟子来到热振。在当雄的头人、富豪们的资助下,于1057年创建了热振寺。遂后以此寺为根基,逐渐形成了噶当派。西藏各派寺院,多以地方命名。所谓热振寺,也就是建立在热振地方的寺院,故取名热振寺。仲敦巴一生并未受过比丘戒,所以不能称为僧人,只能称为居士。他一生精通藏文、梵文和噶当派之各种显密经律。在建立热振寺之后,唯以讲经授徒为事。藏历第一饶迥木龙年(1064年)仲敦巴圆寂于热振寺,享年59岁。
[38]“觉阿疑绛巴多吉”是阿底峡所依之本尊。“觉阿”意为“尊长”或“至尊”,是对佛祖的一种敬称。“绛巴多吉”是密宗无上瑜伽续部集密金刚的别名。
[39]金刚持佛父母大智慧明点“金刚持佛”是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现的身相,为密宗的秘密之主;“智慧明点”指空性光明。
[40]“噶当六论”即《菩萨地论》、《庄严经论》、《集菩萨学论》、《人菩萨行论》、《本生论》、《集法句论》。
[41]“慈氏五论”即《现观庄严论》、《庄严经论》、《宝性论》、《辨法法性论》、《辨中边论》。
[42]达隆巴·扎西华(1142—1210)出生在羊学崩热登,18岁时出家,依次拜嘎登·喇岗巴·喜饶多杰、察敦·阁芒哇、格西扎贡巴为师学法。后他到塘嘉、党赛、觉木塘等地广闻教法。24岁时到山南拜帕木竹巴为师聆习噶举派教法达6年。1170年帕木竹巴去世后,他又到墨竹工卡跟随恰喀巴、香雪玛巴、玛巴仲塘巴、香敦阁弥巴为师,对噶当、噶举派教法有较深的造诣。藏历金鸡年(1180年),他由达、哲、绒头人迎请到达隆修建了达隆寺,并被尊称为“达隆塘巴”。达隆寺建成后,达隆塘巴就一直住在该寺弘扬佛法达30年;聚集僧众无数,圆寂时还有僧众3000人。他曾多次把财物和经书送到他的老师帕木竹巴建立的丹萨提寺去,但这些财物都被他的师弟枳贡巴夺去了。从此心情积郁,藏历第四饶迥金马年(1210年)圆寂,享年69岁。
[43]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以铁围山为限,此为一世界,此世界之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之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之千倍为大千世界。
[44]达隆巴·桑结雅军(1203—1272),本名桑结雅军饶喇嘛,达隆寺的第三任堪布,属于达隆噶举派法统,故称他为“达隆巴”。
[45]钦则旺布著,刘立千译注:《卫藏道场胜迹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46]赞普赤祖德赞(803—841年),亦称“热巴巾”,汉籍作“可黎可足”,又称“彝泰赞普”。815年即位。执政期间,崇信佛教已达登峰造极地步。
[47]昆·鲁伊旺布为赤松德赞时初度出家的七预试者之一。
[48]《西藏研究》编辑部编:《西藏志·卫藏通志》,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49]受戒卫部五人即鲁梅·楚臣喜饶、章·益西云丹、热西·楚臣郡勒、巴·楚臣罗哲、松巴·益西罗哲。
[50]“拉穆”即拉穆地名;“吹忠”意为“护法神”,声称作法时护法神下降就附在他的身上,他成了护法神的替身,故名为“吹忠”。《清代藏事辑要》记载:“作法降神,俟神附身,则可指明呼毕勒罕所在。”拉穆吹忠,就是由人来扮演神的角色,如大喇嘛死后寻觅转世,在儿童中由他来指定谁是继承者。吹忠是一种专职,不是任何人都可做的。清代初期,西藏地方政府遇有重大难决之事,或寻觅达赖、班禅等活佛转世,均要由吹忠降神指认,因此吹忠的权力很大,在政治上起着重要作用,地位也很高。不但这职务可以世袭,而且还要封赐他世袭的领地,居然成为西藏一大贵族《卫藏通志》对吹忠是这样描述的:“内居护法,乃喇嘛装束,仍娶妻生子,世传其术,即内地之巫类也。每月初二、十六日下神,头戴金盔,上插鸡羽,高约二三尺,穿甲,背插小旗五面,周身以白哈达结束,足穿虎皮靴。手执弓刀,登坐法坛,凡人叩问吉凶,托神言判断祸福,出则人从,装束鬼怪,执旗鸣鼓。钹导引之。寺内皆有吹忠,亦有女人为之者,为番人所敬信焉。”
[51]世间八法,佛教认为人世间的事物为有情世界,八法亦称“八风”,即利、哀、毁、誉、称、讥、苦、乐,此八法能引起爱憎。
[52]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十大弟子即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阿难陀、优波离、阿那律、大迦叶、富楼那、迦旃延、罗喉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