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达拉宫:古建筑遗址上的民族团结佳话

布达拉宫:古建筑遗址上的民族团结佳话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的佛教徒将其比为第二殊境“普陀山”,因而命名为“布达拉宫”。松赞干布时所建的布达拉宫并没有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据《卫藏通志》载:“后因藏王莽松作乱,官兵拆毁布达拉宫,仅剩观音佛殿一所。”又据藏文文献《如意宝座》,在8世纪赤松德赞时,布达拉宫曾遭雷电击毁。由此可见,现在的布达拉宫的确是在7世纪的古建筑遗址上修筑起来的。因此,雄伟的布达拉宫在我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民族团结协作、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布达拉宫:古建筑遗址上的民族团结佳话

布达拉宫

一、文献记载

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驻地玛布日山(lcags-po-ri,即红山)之上,建于7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布达拉,系古代印度南海岸一座山名的音译,按照佛教徒的说法,这座山乃是观音菩萨的居地,简译为“普陀”。据《西藏图考》言:“普陀山有三:一在额纳特国之南海中,山上有石天宫,乃观音菩萨游舍处,此真普陀也。一在浙江定海县中,为善才第二十八参观音菩萨处。一在图伯特之布达拉,亦观音化现处。”[1]布达拉,梵语为“普陀”,汉文作“普陀罗山”、“布雷峰庙”。

7世纪初,松赞干布继承赞普位后,以其雄才大略进行了一系列部落兼并战争,逐步统一了西藏地区,建立起强盛的吐蕃奴隶制政权。663年吐蕃迁都拉萨(史称“逻娑”)后,松赞干布便同唐王朝缔结姻好。641年文成公主嫁到西藏,松赞干布“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传说当时筑有每边长1里的高大城墙,在红山上修建了999间房子,连同山顶红楼共1000间。建成的王宫遍饰宝物,堂皇壮丽。后来的佛教徒将其比为第二殊境“普陀山”,因而命名为“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石碑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十五年,妻以宗女文成公主……归国,自以未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又据《卫藏通志》记载:“唐时法王曲吉松赞干布好善信佛,遮拉萨地方山上诵‘旺固尔经’,取名布达拉,遂修布达拉宫城垣,搭银桥一道,以通住来。”[2]关于当时布达拉宫的规模,在《松赞干布遗诫》中作了如下描述:红山上有三道围城,中心是九层楼的999个房间,加上房顶一间共1000间。每层楼的四周幡、幢林立。南面是文成公主的九层宫殿,围城四面有四道门,各有一门楼,每道门有一门岗。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宫殿之间架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布达拉宫的东门外是赞普的跑马场,跑马场宽2庹(1庹约合5尺),长18庹(1庹约合5尺)。场基铺砖,砖上又用木板包钉。跑马场两边用宝珠网围绕,两头是涂色的木栏。跑马场上一马奔驰,犹如百马奔腾之声响。

松赞干布时所建的布达拉宫并没有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据《卫藏通志》载:“后因藏王莽松作乱,官兵拆毁布达拉宫,仅剩观音佛殿一所。”又据藏文文献《如意宝座》,在8世纪赤松德赞时,布达拉宫曾遭雷电击毁。由此可见,现在的布达拉宫的确是在7世纪的古建筑遗址上修筑起来的。自9世纪中叶以后,西藏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宫室也就颓废了。

12世纪时,噶当派格西琼布扎色曾在布达拉山讲经。此后,楚布噶玛巴、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及其弟子都曾在布达拉进行讲经活动。这说明当时山上只是讲经的场所而已。

布达拉宫之晨

17世纪中叶,宗喀巴所创立的格鲁教派势力日强,最后统治了西藏地方。在《续藏史鉴》中记载:“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时噶玛王朝大臣窃权,多破坏黄教,王(固始汗)闻之,遂由青海率兵西指,尽夺噶玛政权。水牛年,西藏王侯莫不俯首称臣,遂为西藏之王。王遂以西藏三部十三州政教全权悉以供养第五世达赖喇嘛,达赖遂建立噶丹颇章王朝。”[3]据藏文文献记载,藏历木鸡年(1645年)三月二十五日,五世达赖偕同固始汗等亲往玛布日山勘查,并决定由第巴·索朗绕登[4]主持修建。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于1648年建成白宫。五世达赖便从哲蚌寺的噶丹颇章宫移居白宫顶上之森琼尼沃宫(即日光殿)。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此时五世达赖已逝世8年,在第巴·桑杰嘉措的主持下,布达拉宫又一次大兴土木,修建了红宫及五世达赖灵塔等。从1690年2月开始修建五世达赖灵塔殿起,到1693年4月外部工程竣工,共花费白银2,134,138两。当时,除了从各地征集民夫5700余人外,还有画工、雕花工、刻字工、描绘工、石工、铸工、铁工、金工、镶嵌工、铜工、缝工、纺工、船工、木工、泥塑工等各种技工1760余人。康熙皇帝也派来了114名汉族匠师。此外,还延请了邻邦尼泊尔工匠入藏。所以,每天参加这一浩大工程的有7700余人。布达拉宫是由多层的矩形平面毗连而成,层次错落,弯弯曲曲,平面组合十分复杂。其建筑结构除充分保持邸宅与碉堡相结合的藏族建筑传统外,由于汉族匠师参加设计和施工,故在装饰上还吸收了雕花梁柱、斗拱、藻井等特色,也吸取了尼泊尔的建筑风格。因此,雄伟的布达拉宫在我国建筑史上留下了民族团结协作、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夏日的布达拉宫

沿布达拉宫宽大的石阶而上,远远地就能望见彭措多朗大门和那根巨大的用整棵树干做的门闩,这是从布达拉宫正面入宫的必经之路。进了大门,是一条窄窄的廊道。这里没有窗户,只有几个深邃的墙洞。透过墙洞,能看见厚达数米的宫墙,宫墙是用三合土堆制、石头砌边而成,这种建筑工艺在1300多年前实属少见。出了廊道,视野豁然开朗,这是一个面积为1600多平方米的广场,藏语称德阳夏,意即东欢乐广场。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这里要举行盛大的歌舞和跳神活动,达赖喇嘛和各级僧俗官员、民众前来观赏,届时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十分热烈。德阳夏的正西面有三排并列的木质扶梯。中间的扶梯是专供达赖喇嘛上下的,一般僧众官员和游览者,只能从两边扶梯进出。攀上陡峭的木梯,就进入了白宫。

白宫——历代达赖的寝宫,其内部还有噶厦政府办公用房、集会大殿等。进入白宫,你就会看到南壁玻璃罩内的一只手印,这是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修建布达拉宫时留下的印记。那时达赖年事已高,一切事务委托第巴掌管,为树立第巴的威望,达赖按手模以令众人听命于第巴。这只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手印一直保留至今。东大殿四壁绘满壁画,其中两幅尤为引人注目。一幅是“神猴变人”,这是西藏家喻户晓的故事[5]。另一组壁画是“照镜子”[6],讲的是在710年,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联姻的故事。这是汉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增进汉藏友谊具有重要作用。离开色彩斑斓的东大殿,登上白宫顶层的东、西日光殿,又是另一番天地。达赖的寝宫就设在这里,殿内到处珠光宝气,豪华的陈设使人眼花缭乱,且朝南一面为落地玻璃,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灿烂,故称为东西日光殿。白宫的西面是布达拉宫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红宫。

布达拉宫建筑

红宫为历辈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红宫内共有灵塔八座,存放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至十三世达赖的灵塔。灵塔的形制类似,但规模却大不相同。

从17世纪中叶至1959年,布达拉宫一直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后来又经历代达赖的陆续扩建,布达拉宫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二、建筑规模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之一。它集中了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矗立在古城拉萨红山之巅。人们远在数十里外就能看到它那依山凌空、层楼竞耸、金光灿烂、巍峨壮观的雄姿。

布达拉宫高117.19米,东西长360余米,南北宽约140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加上山前城廓以内和山后龙王[7]范围,占地面积达41万平方米。宫前城廓,即现称为“雪”的地方,北面依山,其余三面围以高大的城墙(高6米,底宽4.4米,顶宽2.8米),顶部外侧砌女儿墙。南城墙正中为三层石砌城门楼,门内有石砌影壁,行人可绕影壁两侧进出。城廓东南、西南拐角有角楼,东、西城墙中段有侧门楼。城内建筑除部分为居民住房外,大部分为布达拉宫所属的办事机构、印经院、监狱、仓库、马厩、各种作坊等。布达拉宫完全按照红山的自然形势由南麓蜿蜒修到山顶。主楼外观十三层(实为九层),整个建筑为石木结构,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宫殿外墙基直入岩层。据传,布达拉宫的主体外墙为双层石壁,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由顶层直灌到岩石层,不仅使墙壁坚固稳定,同时也提高了抗震能力。虽然已历经了1300多年,至今仍完整无损,充分证明了古代藏族建筑技术之高超

布达拉宫局部

布达拉宫建筑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其外观具有宫殿与寺院的双重特点。在宫殿的顶端,排列着六个各具风格的金顶。四角鏊突,兽吻飞檐。屋面包以镏金筒版筒瓦,屋脊饰以镀金共命鸟和塔式宝瓶等,加上一排排金色的经幢,金光闪闪,格外壮丽。其内部则依照密宗坛城形式建成,宫内画栋雕梁,长廊交错;壁画鲜艳,富丽堂皇。凡佛殿,经堂的柱脚、柱身、柱头、枋、梁、门楣上,都刻满了各种纹饰的彩雕,一入其内,就像来到了一座迷幻之宫,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中。

布达拉宫正面山下沿“之”字形铺石阶梯通道蜿蜒而上(阶梯最宽处达十余米),可通往东、西大门。东大门称“平措多朗”,是入宫主要通道,入口门庭有4根“亚”字形红色雕花木柱,两壁绘大幅四大天王像,门楣饰一排狮座雕像。进入大门后,通过幽暗的复道(为典型的阶梯式)可直达白宫正门外的大平台“德阳厦”(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面用“阿嘎土”夯筑,光洁平整。这里是喜庆节日时专供达赖喇嘛及高级僧俗官员赏玩歌舞跳神表演的场所。德阳厦南北两面有回廊,东西的楼房为僧官学校[8]旧址,原校专门为噶厦[9]政府培养中级僧官(孜仲),一向由山南敏珠林寺选派精通历史、佛学、藏文和历算的高僧任教师。

布达拉宫下院墙的石刻佛像

白宫大门门厅有4根柱体雕画繁丽的“亚”字形大木柱;门厅四周遍绘壁画,有7世纪修建大昭寺的场面,有7世纪的布达拉宫,有唐皇五试婚使、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等;南壁上还写着盖有第五世达赖手掌印,关于明令第巴·桑结嘉措代行其权的诰令。

第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白宫。措钦厦(东大殿)为白宫内最大的殿堂,建于17世纪中叶,用44根柱建成,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即登位)、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达赖宝座在殿堂北部,宝座上方悬挂“振锡绥疆”大匾,匾上有“同治御笔之宝”的红色玺印;大殿东壁绘有唐金城公主进藏的故事壁画。白宫之巅俗称“东、西日光殿”两套寝宫:西日光殿(藏语称“尼悦索朗列吉”)是第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的寝宫,由卧室、小经堂等组成。该殿是达赖举行“早朝”的地方,规定四品以上的僧官才能入内,对俗官限制更严。东日光殿(藏语称“甘丹朗色”)是第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的寝宫,室内采光良好,陈设豪华,充盈珠光宝气。

第二部分主要集中在红宫。主体建筑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其中以第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的灵塔殿(藏林静吉)最为考究。殿中除第五世达赖灵塔外,还有第十世达赖楚臣嘉措(1816—1837)、第十二世达赖成烈嘉措(1856—1875)的灵塔和两座尊胜塔。第五世达赖灵塔居中,是建造最早、规模最大、装饰最豪华的一座,建于1690年,高14.85米,为方座圆身,分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达赖的遗体用香料、红花等保存在塔瓶内。塔瓶、塔座用金皮包裹,共耗黄金11余万两,并镶嵌1500余颗金刚钻石、红(绿)宝石、翡翠、珍珠玛瑙等珍宝。藏族人民称这座灵塔为“赞木耶夏”,意思是这塔的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殿内有16根粗壮高大的方木柱,柱上以大斗承托双层小斗,梁头斗拱精雕细刻,沥粉描花;顶棚悬挂帏幔和华盖;塔前陈设金灯金碗、明清珐琅瓷器、各式法器祭器等;殿上冠以金顶,光彩夺目,富丽堂皇。(www.xing528.com)

布达拉宫围墙石雕

西平措(西大殿)是第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建筑面积680平方米,由48根方柱组成,净高6余米。该殿是红宫中最大的殿堂,其方柱和斗拱、梁枋彩画或镂空雕刻佛像、狮、象和各种植物纹样等图案。门楣上部、殿堂四周及内院回廊遍绘壁画,其中有第五世达赖生平活动的壁画,特别是1652年第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去北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的场面在画面中占显要的部位,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大殿四周除达赖灵塔殿外,还有三座配殿:达赖世系殿(仲热拉康),位于大殿北侧,主供释迦牟尼和第五世达赖,以及第一世至第四世达赖(即根敦珠巴、根敦嘉措、索南嘉措、云丹嘉措)、药师八如来、三世佛等造像和第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1838—1855)灵塔。殿内经架上置一套清雍正皇帝送给第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北京版藏文《丹珠尔》经卷。上天之道佛殿(朗仁拉康),位于大殿东侧,殿内主供高2.4米的银铸宗喀巴坐像,其两旁有70余尊格鲁派和噶当派著名僧人铜铸像。持明佛殿(仁增拉康),位于大殿南侧,殿内主供高2.3米的银铸莲花生坐像,其左右为莲花生八个化身(即释迦狮子、莲花生、日光、狮子吼、忿怒金刚、莲花金刚、莲花王和爱慧)铜像,佛座上装饰有木雕孔雀、狮子、神马、大象等,雕技精湛,殿内还有8座银制佛塔(即叠莲塔、吉祥多门塔、降佛塔、尊胜塔、菩提塔、神变塔、离合塔、涅塔),富丽堂皇。

布达拉宫围墙周围的石雕

布达拉宫还有一座巨塔,那是十三世达赖的金灵塔,位于红宫的最西侧。这座金塔高14米,包塔所用黄金大大超过五世达赖的灵塔。灵塔殿内绘有十三世达赖生平的壁画,1908年他到北京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场面也在其中。

灵塔殿东侧的集会大殿,藏语称司西平措,即圆寂之意,为五世达赖灵堂。大殿面积680多平方米,屋顶由50根巨柱支撑,是红宫最大的殿堂。

沿司西平措的画廓登上三楼,就来到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物——法王洞,藏语称之为“曲结哲布”和“帕巴拉康”。据说这个洞穴式建筑是纪念松赞干布在此修行而筑的。法王洞面积不到30平方米,洞壁被香烟熏得漆黑透亮,宫堂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的塑像。据记载,1300年前的布达拉宫,共建房999间,加上法王洞,共1000间,规模十分宏伟。后因雷电火灾和战乱,仅存法王洞和超凡佛殿两处。超凡佛殿在法王洞上面,藏语名为“帕马拉康”。室内净高3.7米,原有两根木柱保存完好,柱上替木的正面雕刻兽面及摩尼宝珠、卷草,有明显的吐蕃时期风格。为加固梁椽屋顶,后世先后添加了9根木柱,从而使这间不足27平方米的建筑内竟密布了11根木柱,但整个建筑却由此保留下来较多的历史原貌。曲结哲布的楼上是著名的帕巴拉康(圣者佛殿),也是布达拉宫的早期建筑之一,但历经维修已失原貌。殿内供奉帕巴·洛给夏然,此为梵文,即观音菩萨。观音塑像上镀着金,佩着许多珍宝。传说,松赞干布在重建布达拉宫时,一棵檀香木的树干开裂,结果从里面找到了四座佛像。其中之一为观音菩萨像,只见他开口道:“松赞干布是我的化身,我将往西藏雪邦内,为藏主松赞干布本尊。”这个传说,使得这尊像身价百倍,信徒认为它威力无比,佑护着雪域的安宁和幸福。所以长期以来,一直被奉为布达拉宫的主供佛像。据传,当年松赞干布曾在这里静坐修法。室正中现存有炉灶,灶上置有石锅、石臼,据说这些都是松赞干布时的原物。室内供奉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芒松赤江妃(松赞干布王妃)、吞弥·桑布扎、禄东赞等早期塑像,表情生动,衣褶流畅,为吐蕃时期的雕塑艺术珍品。主供帕巴·洛桑夏然佛,传为松赞干布所供的本尊佛像,亦是布达拉宫的主要供佛。殿内四面的佛橱中还供有第五世、第七世、第八世、第九世达赖的造像,宗喀巴的造像,莲花生、宗喀巴的造像,以及第十二世达赖幼年的脚印石。殿外门上悬挂着清同治皇帝御赐的“福田妙果”匾额,上面是用汉、藏两种文字刻写的。

红宫的最高殿堂是三界兴盛殿(萨松朗杰),建于1690年。殿内正中供奉着清康熙皇帝的生长禄位,上面有用藏、汉、满、蒙四体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9个金字;在生长禄位的后面,是一幅清乾隆皇帝的画像。三界兴盛殿的西侧是极乐宫(甘丹吉),亦建于1690年,第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6)曾将此做为经堂。其北部设有经台和达赖宝座。四周佛橱中供有大小无量寿佛一千余尊,故又称“长寿佛殿”(蔡巴拉康)。此外,红宫的二、三层还有众多的佛殿:时轮佛殿(堆廓拉康),供有镀金的时轮坛城一座及镀金时轮金刚8尊,以及泥塑时轮喇嘛世系像等;上师殿(喇嘛拉康)内供有西藏著名的喇嘛铸像300余尊,并有第三世、第五世、第六世达赖以及宗喀巴、莲花生等的塑像;于阗铜佛殿(里玛拉康)内供有800余尊佛像,其中部分为印度、尼泊尔等国铸造;药师殿(曼拉康)内主供镀金药师八如来像,此外还有汉族、藏族、印度和尼泊尔的著名药师像300余尊;坛城殿(洛拉康)内有3座1751年铸造的铜质大型坛城,用以供奉密宗“桑第杰松”三佛,清乾隆帝御赐的12个金质牌坊分别安装在3座坛城的4道门上;甘珠拉康是珍藏《甘珠尔》经典的殿堂,有用金汁抄写的历算书和宗喀巴传、达赖喇嘛传等藏文典籍;红宫南侧脚下的朗杰扎仓,建于1645年,是布达拉宫100多名僧人习经颂经的场所。

三、绘画

布达拉宫的大小殿堂、门厅、回廊遍布壁画,画面生动,题材丰富,栩栩如生,色彩艳丽。其中以西大殿(司西平措)二楼壁画廊最为壮观,所绘698幅壁画是前后藏四百余名画师精心绘制的。壁画的内容多为宗教题材,譬如:各类佛、菩萨、护法神,西藏佛教大师莲花生、阿底峡、宗喀巴、历代达赖的画像以及佛经故事、宗教神话等。另一部分取材于历史或生活习俗,譬如:唐皇五难吐蕃求婚使者、文成公主进藏、修建大昭寺、第五世达赖觐见清顺治皇帝、清廷派固始汗觐见第五世达赖、第十三世达赖觐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等历史事件及传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17世纪重建布达拉宫的画面,壁画中可以看到大批工匠在砌筑墙基,许多人抬着巨石、木头负重前行,运送石料、木材的牛皮船在湍急的拉萨河中搏斗,工匠们在冶炼、加工、镀金等场面,给后人提供了研究西藏古代营建施工技术的宝贵史料。壁画中还反映有藏族人民生活的题材,譬如:骑射、角力、游泳、奏乐、舞蹈、农耕、狩猎、舟渡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在白宫松格廓廊道的墙上,绘有7世纪时建筑在红山上的宫殿图像。近旁还有一幅文成公主进藏图,图中正是三匹马驾驶的四轮车载着释迦牟尼佛像,公主坐于车侧,随员们骑着马正在行进。另外,还有吐蕃大臣禄东赞代表松赞干布向唐王朝求婚以及唐王“七难婚使”的画面等。在白宫的东大殿,绘有金城公主手捧宝镜图。这些壁画,生动地描绘了一千多年前唐蕃通婚友好的亲密关系。在红宫司西平措大殿内,共有698幅壁画,反映五世达赖一生的事迹。其中还有五世达赖喇嘛1652年去北京觐见清顺治皇帝活动的画面。在十三世达赖灵塔殿内,绘有1908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入京觐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以及在京活动的画面。这些都反映出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布达拉宫壁画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西藏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布达拉宫秋色

布达拉宫前的记功碑

四、藏文典籍的馆藏及其文物

布达拉宫之内收藏有无数的古玩珠宝,其中以珍珠佛塔和立体坛城最为珍贵。珍珠塔放置在十三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内,用20多万颗珍珠串成的珍珠塔,西藏佛家称之为曼陀罗。整个塔身用小珍珠串连形成底色,各式珍珠串成的饰花、人物、动物凸显其上,形象栩栩如生,令人百看不厌。堆廊拉康佛殿内供放着巨大的立体坛城模型。按佛教密宗的说法,世上共有一千多本尊佛,坛城是本尊佛的住持之地。而每位本尊的坛潭,潭中有岛,岛上建有龙王宫。

在红宫上层的中央殊胜三地殿,最引人注目的是千手观音,这是由十三世达赖用了1万两黄金所铸成的。在佛殿后挂着一幅清朝皇帝乾隆的绣像。每年藏历新年,达赖喇嘛率领各政要和宗教首领向这幅绣像拜谒,表示他们对大清帝国的效忠。其他重要仪式也在这里举行,每当达赖或班禅圆寂之后,挑选他们的转世活佛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曾在此进行。

布达拉宫三百余年来长期作为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收藏和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除壁画、雕塑、灵塔等以外,还藏有稀世珍宝梵文《贝叶经》以及大量的藏文经卷,其中有从萨迦寺搬来的明永乐八年藏文石朱版《甘珠尔》、清雍正皇帝送给第七世达赖的北京版藏文《甘珠尔》。各类文物中值得重视的是明、清以来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各种封敕达赖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以及清乾隆皇帝御赐为挑选达赖转世灵童而设的金本巴瓶(通高34厘米)。宫中还藏有历代唐卡、明清锦缎、瓷器、珐琅、玉器等,这些历史文物表明了西藏地方政权和中央政府的臣属关系以及西藏和中原地区的频繁交往。

布达拉宫秋色

五、布达拉宫的灵塔

塔是佛塔的略称,起源于印度,原名“卒堵波”,或称“塔婆”,常用七宝进行装饰,因此也叫宝塔,用以收藏佛的舍利和经卷等物,一般由台座、覆钵、宝刹、相轮四部分组成。在1世纪,塔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以后,与我国原有的楼阁、亭子等建筑相结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式塔、佛塔、过街塔、金刚宝座塔、花塔、墓塔等。塔的层数为单数,三至数十层不等。平面形制以方形和八角的为多。佛塔传到西藏是很早的,据说最早传到吐蕃的佛物中就有佛塔一座。后来随着西藏藏传佛教的兴起,佛塔在西藏各地普遍建立起来,这就是满目皆是的各种形式的喇嘛塔。布达拉宫的灵塔是佛塔发展的高级形式。布达拉宫的灵塔修建在红宫内的灵塔殿里,为存放历代达赖喇嘛的法体而建的墓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立纪念碑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圆寂,1690年,第巴·桑结嘉措在布达拉宫的正中扩建红宫,并修建了第一座灵塔供奉五世达赖法体,以后,陆续修建了七世至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共8座达赖的灵塔。这些灵塔,规模不等、形制相同,塔身金皮包裹、珠宝镶嵌,真可谓价值连城。8座灵塔中,可以与第五世达赖灵塔殿比拟的是第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的灵塔殿“格来顿觉”,建于1934年,是红宫的最晚建筑。殿高三层,灵塔高14米,塔身用590公斤的纯金皮包裹,錾刻各种装饰图案,镶嵌大量钻石、珍珠、珊瑚、松耳石、玛瑙等珠宝,各种宝石的价格相当于黄金的10倍以上,为8座灵塔中价值最高的一座。塔前供奉的金灯银碗,香烟缭绕,油灯长明。布达拉宫灵塔的塔基和台座均为方形。塔基面雕刻神狮承托台座。台座的第一级突出,比基座略宽,以上逐级收分。在五级台座上覆一台大金钵(即塔瓶)。金钵正面辟一龛门,门前树一高出覆钵的曼扎。经过处理的达赖尸骸就通过龛门存放在覆钵(塔瓶)之内。关于达赖法体的处理,据说每当达赖圆寂后,先停法体多日,让人们瞻仰吊唁,献财进宝。然后用盐巴包裹法体,肉体的水分被盐吸去,渐成干尸,这时再涂上其他防腐药剂,穿上僧服,延请画师修复面部,有如生前仪容。待灵塔修好,移入塔瓶,结跏趺坐。灵塔的宝刹部分延伸得很长,相轮和宝珠安置在宝刹顶端,看上去格外壮丽。布达拉宫灵塔殿的屋顶覆以鎏铜瓦,每当天朗气清,强烈的阳光照耀在金顶之上,金光闪烁,远远望去,又是一番美丽的景观。

布达拉宫的背面

第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八世达赖强白嘉措、九世达赖隆多嘉措灵塔殿规模略小,灵塔形制基本相似。殿上冠以3座金顶,与第五世达赖灵塔殿金顶、第十三世达赖灵塔殿金顶、帕巴拉康金顶、拉姆拉康金顶共同组成布达拉宫的金顶群。灵塔殿的金顶均为歇山式,屋脊装饰一大两小莲座钟形刹,四翘角饰摩羯鱼首;其中两个拉康的金顶为六角亭式,顶部不攒尖,而呈六角平台,台上置莲座钟形刹。金顶均以斗拱承托,使藏、汉建筑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参差错落,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蔚为壮观。

六、维修和保护工作

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时期兴建的。作为藏族人民骄傲的象征,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当年的宫殿只剩下两处规模不大的建筑保留至今。眼下的布达拉宫主要是由五世达赖喇嘛主持修建的。1984年6月7日,因电线老化、短路,强巴佛殿起火,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87年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呈递了申请维修布达拉宫的报告,中央对此十分重视,1988年夏,由财政部等七个部委组成的中央联合考察组进藏,进行了为期18天的详细考察。10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维修布达拉宫的报告。在多次组织藏、汉族专家进行实地勘查、研究和制定维修方案后,决定拨专款40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全面维修。1989年10月11日,维修工程正式开工。

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开工典礼是1989年10月11日中午12时在白宫北侧举行的。开工仪式是严格按照宗教习俗举行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算出了一套十分严格的开工程序。从1989年10月1日起,组织了60名喇嘛在布达拉宫念经一星期,共诵读大藏经《甘珠尔》、《度母经》10万次。10月9日,在德阳厦广场举行了另一种隆重的宗教仪式——火祭。广场上搭有白、黄、红色3个祭台,祭台前有酥油和各种香草燃起的圣火,在20多位密宗高僧的颂经声中,主祭人将20多种祭品投入圣火中。按照天文历算另一要求,维修工程的奠基人必须是一位24岁、名字吉祥、长相端庄、身体健康、品行高尚、父母双全的僧人,工作人员按图索骥,在色拉寺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坚赞群觉喇嘛。在藏经里,坚赞的意思是宝幢,群觉的意思是富有和精通佛法。1989年10月11日中午12时,即占卜出来的“午时”,开工典礼开始,年轻的喇嘛坚赞群觉在布达拉宫白宫北侧地垄里举起镐头,挖起第一堆土。至此布达拉宫维修工程拉开了序幕。

1990年7月2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布达拉宫时题词:“维护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维修期间又追加了拨款,到1994年8月9日全面竣工时累计拨款5300万元。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于1994年8月胜利竣工。然而,维修中许多有趣的,甚至是神奇的内幕,却依然鲜为人知,它像遥远神奇的雪域高原一样,在世人眼中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为了维修,第一次绘出了布达拉宫准确的图纸;第一次量出了布达拉宫距地面119米,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70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占地41公顷。维修后的布达拉宫到底能维持多少年?这大概是萦绕在许多人心头特别是藏族人民心头的一个疑问。1989年夏天,维修工程开工之前,阿沛·阿旺晋美副委员长也在拉萨,他曾向施工部门提出,维修后做到50年不小修,100年不大修。现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只要不发生大的破坏性灾难,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首先,维修中大量采用了多项减灾技术。1984年因电线老化引起强巴殿失火以后,国家文物局拨了100万专款,先期解决线路问题,从1987年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队赴藏,分三期为布达拉宫安装了密闭式配电系统,并引水上山,方便救火。原来伸手不见五指的灵塔殿,现今满堂生辉,但却不见电灯,原来灯是按照折射反光的原理安在隐蔽处的。为防止辐射文物,许多殿堂采用了低压冷光源。在维修过程中,还安装了防火、防盗和避雷装置。殿内安装了报警装置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在宫顶安装了避雷针。为彻底搞好宫内的消防,国家文物局和公安部消防局还将专门组织专家进藏,研究消防方案,力争将隐患降到最低限度。另外,布达拉宫的内在质量也有很大提高。现在大量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底座部分用钢筋混凝土与山体紧紧地连为一体;地垄里的木材全换成直径20厘米以上的红松。因此,一位施工领导同志说:“当年布达拉宫维持了340年不大修,而现在的布达拉宫要比当年坚固得多。”现在,布达拉宫已脱去了密密麻麻的脚手架,以它修葺一新的英姿展现在高原古城,迎接着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