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是玉米脱粒后的穗轴经粉碎加工后副产品,利用玉米芯为原料袋栽黑木耳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不与农时争工,适合广大玉米产区推广。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步骤:粉料→拌料→装料→灭菌→接种→养菌→划口→出耳→采收。
粉碎:玉米芯用8~12目筛底的粉碎机粉碎后备用。原料要求干燥,无霉变的新鲜原料,受潮结块的不用,最好是随粉随用。
拌料:拌料在玉米芯栽培中十分关键,首先要有合理的配方:⑴玉米芯85%,稻糠15%;⑵玉米芯85%,玉米粉5%,稻糠10%;⑶玉米芯40%,木屑40%,麦麸10%,玉米粉5%,稻糠5%。以上配方中均加入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0.8%。
以上的配方任选一个,按量称取后,除过磷酸钙外,其他均放一起干拌均匀,然后将过磷酸钙水溶液浇泼于干拌好的料中,边加水边搅拌,直至搅拌均匀。拌好的料用手紧握料有水渗出为宜。稍闷20~30分钟即可。如果玉米芯过干则需要提前预湿。拌料原则是:宁干勿湿。
装袋:拌好的料应及时装袋,料袋应选用直径17×33×0.05cm的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袋,太薄容易被物料刺破。手工装料先将料装至料袋的三分之二,然后压实至三分之一,再装再压实,装满料袋的三分之二,将料面压平,并使周围高,中间低,然后套好套环,塞好棉塞,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进行装料,可有效地提高装袋速度,如使用无棉盖体封口,效果更好。装完的料袋要注意轻拿轻放,直立排放于周转筐内,每个周转筐装20袋。
灭菌:灭菌是关系至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的关键环节。装锅时,使用棉塞的要用养料塑料薄膜将棉球盖住,以防冷凝水打湿棉塞,装锅后要迅速灭菌,升温原则要求“攻头、保尾、控中间”。即急火烧开锅,尽快达到100℃,这样能有效防止培养料酸败,控中间即锅内蒸气达100℃后保持温度不低,始终恒温,维持8~10小时。灭菌时间达到后要闷锅4~6小时为好,即保尾,这样能使原材料充分腐熟、糖化,有利于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待锅内温度下降至80℃左右时,即可抢温出锅。
接种:灭菌完毕后,应趁热出锅,放置到干净房间内冷却,待袋温冷却到30℃以下时抢温接种。接种可采用无菌箱接种,也可采用负离子发生器进行接种。用无菌箱接种,将料袋放入无菌箱后连同菌种及接种工具一起放入,按每立方米用气雾消毒剂4~8g点燃进行气化薰蒸后接种。比较实用的还是负离子发生器接种,现将使用方法介绍如下:使用负离子发生器要使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室温28℃左右;可直接在培养室的一角进行接种,接种前先开机10~15分钟,然后开始接种,操作人员一定要严格要求接种,接种工具要用酒精灯灼烧,冷却后方可接种,接种时,接种人员手持的工具及菌种不能离开机器,一人负责挖取菌种,另一个负责打开袋口,并随时清理操作平台,在空气中经常喷300倍的来苏尔溶液,以降尘杀菌,接种完后的料袋要放置26~28℃左右室温环境条件下培养。
发菌:接种后的菌袋放置到培养架上培养,刚接种的木耳丝体由于机械性损伤较严重,因此要求培养室温度略高些,控制在28℃左右,中期菌丝体已逐渐延伸至料袋中部,这时菌袋自身温度要比室温略高2℃~4℃,所以培养室温度一定掌握在24℃~26℃之间为宜。整个菌丝体培养期间最好不要超过30℃,冬季通风不方便,可每天将负离子发生器开启20~30分钟,以保证空清新,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
在菌丝体培养期间如发现有红、黄、绿、黑、灰等杂色及生长稀疏且长势特别快的菌丝体,一律视为杂菌,应及时挑出隔离,以防交叉感染。引起污染的原因主要有:①接种操作不规范;②培养室过于干燥或过湿;③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或使用了不合格的菌种。④室内有生活废烟,因此只要严格操作,适当调节培养室内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在60%~65%左右。灭菌时间要等锅内温度达到100℃后,维持8~10小时,并闷锅4~6小时。无论是自制菌种,还是购买菌种,一定要严格检查,不使用有疑问的菌种。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由于基质的特殊性,菌丝体生长洁白粗壮,但长势较木屑慢,整个菌丝体生长期间约需55~60天左右时间,当菌丝体布满整个料袋,并出现回长现象时,即可划口出耳。(www.xing528.com)
划口出耳:在摆袋前,首先要选择好耳场地,场地要求周围通风良好,近水源,以南北走向为宜,挖成宽1.5m,高10~12cm的畦床,然后铺一层地膜,地膜先用2%高锰酸钾水浸洗一遍,也可铺稻草或树叶以利保水保湿。
料袋从培养室取出后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2%的来苏尔溶液洗一遍即可划口。划口工具可用刮脸刀片制作,划口深度要求0.3~0.5cm,每袋划10个“V“字形的口,每袋三排,每排三个,呈“品”字形排列,最后在袋底部划一个口,划口时要注意不要将培养料泛起,以免引起机械性损伤,影响出耳效果。划口后的菌袋倒置于铺好的地膜上进行催耳,袋与袋间距离1~2cm为宜。上方覆盖稻草帘或遮阳网,每天勤浇地面,以保持相应的空气相对湿度。如天气干燥,在袋上覆盖一层地膜保湿。
一般摆袋时间以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宜,摆完袋后要将周围再进行一次消毒灭菌,以防止滋生杂菌。
出耳管理:划口后约7~15天时间,划口处可见到鱼子状的粒团,此时即可排场出耳,排场时袋与袋距离以10~12cm左右为宜,每1万袋大约需650~700cm2场地。排场后的耳袋要注意经常喷水间湿,并结合干干湿湿的方法进行管理。天气炎热时,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前覆盖草帘,越热天越要减少喷水次数,以早晚喷大水、重水为主要管理手段。如遇下雨,在雨后要喷一遍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防杂菌浸染。
当黑木耳喷子实体基部开始收缩,基部开始由白转褐时,标志着木耳已长成,该采收了。
在出耳期间,如遇至短时间的高温天气,无论是催耳期间,还是出耳期间,务必使环境空气流通好,中午尽量不浇水;如果料袋很热时浇水,很容易将菌丝体激死,造成管理污染。在出耳期出现青霉污染,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喷施2‰的高锰酸钾,并结合曝晒,以防杂菌蔓延。
应注意问题:①如果划口后即出现大面积污染。这往往是由于菌丝体生长期间培养室长期高温和通风不良造成的。②划口后先出少量耳芽,接着耳芽痿蔫,并污染木霉菌。这是由于划口后出耳期间遇高温高湿、通风不良造成。③在出耳中期出现边出耳边污染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袋温与喷水温度反差过大,加之喷水后即出现通风差的天气造成的。④流耳:流耳的主要原因是喷水过大,耳成熟过度。总之,只要在温度、湿度、空气、通风、光照等方面严格管理黑木耳就能获得丰产三收。
采收加工:当木耳充分展开,基部收缩,由白转褐时,标志木耳已长成应抓紧采收。采收前停水1~2天,以便晾晒,采收时尽量采大留小,并留下基部少量耳基,以备下次出耳。采收方法:一手轻轻按住菌袋,一手扭转子实体整朵将耳一次采下,在管理正常情况下,每袋可采收干耳40~50g。
采摘后的木耳要及时放置到筛网上晾晒,注意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以免产生拳耳,影响商品质量。如采摘后的木耳有泥沙,最好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晾晒,否则,影响感观。当耳片全部干燥后,再逐个掀动,将基部朝上晾晒。如果采收期间内遇连阴天,就应考虑烘干加工,烘干室内铺好帘子,并适当按一台引风机以排潮。烘干起始温度以35℃为宜,以每隔2小时升温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60℃,否则容易使耳片变薄,失去价值。
无论是自然干燥还是烘干后的黑木耳都要及时放入内衬塑料袋的编织袋内,扎紧口待售。
玉米芯栽培黑木耳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不与家时争工,是一项多快好省的新型种植技术。必将为振兴农村经济,多渠道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