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面对上司的批评意见,先坦言接受再合理辩解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遭遇领导责骂时,就把它当做是一场暴风雨吧,风暴过后自会平息,你又不会损失什么,何不审时度势,先坦言接受,待领导的怒气平息后再为自己做合理的辩解。
作为下属,一旦被领导批评,或受到警告、指责时,心里都会不痛快。尽管我们都知道,下属被领导斥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还是常常会产生抵触和抱怨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和领导的关系。
事实上,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把批评、责训下属当做是自己乐趣。因为领导也知道,批评,尤其是斥责容易伤和气,所以他在提出批评时一般都是比较谨慎的,没有人愿意无故地与人翻脸。从一般角度考虑,领导的“责骂”一定是有一些原因的,或对或错,都表明领导对某些和下属有关的工作不满意。当然,有些时候,领导的“责骂”也含有忠告、指示和鼓励的意味,他的责骂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对下属的重视和鞭策。要知道,正因为他的眼里有你这个下属,他才会注意到你犯下的错误,希望通过指责的手段促使下属进步和发展。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22岁时就考中进士,27岁中制科三等上(制科是宋代选拔官员的一种科举考试,整个宋代中制科的总共只有40多人,其中第一、二等整个宋代没人中过)。可以说是少年才俊,一时名震京城。
北宋政府为了表示对人才的器重,任命苏东坡到凤翔府作通判,具体工作是协助他的顶头上司、知府陈公弼处理日常公务。陈公弼是一位老成严肃的人,而苏东坡却是位豪放而不拘小节的人。因此在很多场合,陈公弼当众批评苏东坡,让苏东坡很是难堪。还有更为严重的,陈公弼整天叫苏东坡去写公文,并且苏东坡写的每一篇公文陈公弼都要亲自审阅,并在公文上大肆修改。这让自恃才高的苏东坡心里感到非常不舒服,但又不便发作,只能偶尔通过写点文章来讽刺陈公弼,以此表示自己的不满。例如,凤翔府衙的花园里修了一座亭子,要求各工作人员都写一篇文章表示对亭子看法,苏东坡就写了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对现实不满的文章。陈公弼对下属的这些做法并不介意,反而叫人把苏东坡的这篇文章刻于亭子上。其实,陈公弼对苏轼并无恶意,只是觉得苏东坡少年得志,缺少社会历练,对其以后的官宦生涯会不利,因此常常设置一些困难来磨练苏东坡。步入中年之后,苏东坡才逐渐理解了陈公弼的用意。此后,他对陈公弼非常敬重与怀念,于是决定亲自为陈公弼立传。
苏东坡在一生中只写了四部传记,而关于当代人物的只有一部,就是——《陈公弼传》。
可以说领导批评下属无非出于两种动机:恶意或者善意。如果说领导要给下属穿小鞋,有意要整某个人,这对于任何一个下属来讲都是一件头痛而又无可奈何的事。但事实上,领导出于恶意的动机去批评下属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时候是恨铁不成钢或者是想通过批评让下属戒骄戒躁,更好地工作。但是,如果下属把领导善意的批评当成是恶意去对待,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就像故事中的苏轼,好在苏轼在中年的时候理解了陈公弼的苦心。然而现实中很多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误会,实在是遗憾。因此,作为下属,要理解好领导的苦心,不把批评当恶意,不妨尝试下下面的方法:
1.虚心对待领导的责骂。
如果领导责骂过后,他所指出的是你能立刻明白的教训,那么最好在领导批评完之后,将被指责的事项“复习”一两遍,并尽可能地向领导陈述善后的对策或改善的方法,诚恳地请求领导给予指导。如果有机会的话,在事后也可以对领导的训示表示一下感谢。
2.让领导感觉到被信赖和尊重。
让领导觉得他是被信赖和尊重的最直接的表现是,下属很愿意听他“教训”。但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是将会让你和领导的感情距离迅速拉大,最终关系恶化。
3.面对批评,须摆正心态。
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自己的心情都不应被领导的斥责所扰乱,而应当保持弹性,让情绪保持冷静。“既然领导已经斥责了,还是干干脆脆地道歉吧。”这才是领导希望看到的被斥责下属所回应的态度。
在追求晋升职务的途中,每个人心中的想法是不同的,有人谨小慎微,有人信心百倍,但还是会碰到自己在全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到上级的指责和批评的情况。而对于上司的批评,自己应作一分析处理。处理的如何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工作及前途,自己在分析处理之前,要明确的重点是:上司为什么批评你,在遭到上司指责时,心情难免会沮丧和不知所措,在这种状况下,如何让自己的话说得更得体,这便是该运用说话智慧的时候了;而如果上司的指责是错误的,怎么样做到既不使自己继续被冤枉,也不至于丢了上司的面子呢?
1.拿自己开玩笑
乾隆初年,每逢元宵节前后几日,皇帝都要到西苑南门内的"山高水长楼"与王公大臣聚宴。这一次,君臣正在一边吃水果点心,一边观赏灯展,接着又放了烟花,景象十分壮观。此时,一位身材矮小、 在驼背的大臣对乾隆说"陛下这是玩物丧志啊!另外,陛下整日沉醉于诗词之中,朝政定会受到影响的。"
盛怒之下,乾隆当着众大臣的面大声责骂道"你这个胆大妄为的奴才,胆敢如此大胆指责朕,不怕朕要了你的脑袋?!"
这位大臣动了动耳朵,计上心来,说道:
"罪臣不敢。罪臣虽然生得丑陋,但心地善良。"(www.xing528.com)
乾隆一听这话笑了,便免了他的死罪。大臣最后的话既有自嘲的味道,也是一种自我开拓的幽默,它博得龙颜一笑,从而躲避了一场杀身之祸。大臣的话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说的不是场合,选在皇帝和朝中大臣都兴致高涨的时候提出这种意见,扫了皇帝和众人的兴是在所难免的。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也会有这样的例子,上司对你心生怨气而责备你时,并不是对你说的话语的否定,而只是因为不合时机,这时如果能巧妙地说话博得他一笑,转移话题,也就能收到转怒为喜的效果。
2.厚着脸皮的幽默
王斌是一家企业的职员,单身的他生活邋遢,每天早上都是一手拿着豆浆杯一手拿着油条走进公司,至于每天必需的形象整理工作,全都是在上班后“开展”的,拿出他那个噪音声很大的剃须刀刮胡子,是每天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尽管他也知道这样做是违反公司规定的。一 天,当王斌又在刮胡子时,公司的经理恰好经过,王斌知道,这次死定了。经理说"你好,王斌。我看见你在别人都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剃胡须,并且不仅仅是今天这一次,该作何解释?"
当着众多同事的面儿,王斌觉得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面子,他只有强作镇静地说:"经理,您说得没错。不过你看,我的胡子是在白天上班的时候长出来的。"
"不是全部吧,其中一部分是在下班时间内长出来的。"
王斌觉得找到了辩护的时机,说道"您说得对极了,经理。所以,我只剃去下面的部分,上面的都还留着晚上回去剃呢。"
听着王斌的强词夺理,大家都笑出了声,经理本来准备训斥的话也被笑声淹没了。面对经理的责备,王斌如果不厚着脸皮强词夺理的幽默,又如何能获得经理的宽恕呢?
在一些不是特别事关原则是非的问题上遭遇到上司的指责,而恰巧指责你的场合又不是严肃的工作场合,你不妨来点恰到好处的强词夺理,制造幽默氛围,以化解上司的怨气。
虽然用幽默化解了上司的怨气,但也不能因为上司不太生气了而把他的批评当做耳旁风,要知道,一旦上司对你的做法提出了意见,就会随之产生权威的问题,而你依然我行我素,终将没有你的好戏唱。
3.忍辱负重
梁子今年刚大学毕业,进了政府机关,给领导当起了专职秘书。这天,领导拿着一份文件,让他马上传真到市检察院,梁子接到命令立即照办了。可谁知,第二天一大早,领导怒气冲冲地来到梁子的办公桌前,当着众多同事的面,大声斥责梁子:
"怎么连发个传真这么一点点小事,你这个大学生都做不好呢?我让你发到法院,你却给我发到检察院去了,还高材生呢! "
梁子被训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他回忆了一下,确定领导昨天确实是交代他把传真发到检察院的,而非法院,他想领导一定是在情急之下说错了。可是看着对方怒目圆睁的双眼,梁子二话没说,立即承担了责任:
"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是我办事不利,本想抓紧时间办好,没想到闹了个大乌龙。我一定会吸取教训,认真工作,我向您保证这肯定是最后一次!"
说完,他赶紧又重新发了传真给法院。又过了一天,梁子在单位食堂吃午饭时恰巧遇见了自己的上司,领导略带歉意地向他道了歉,说自己那天因为疏忽说错了地方,错怪了梁子。并称赞梁子年纪轻轻,就懂得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不久,在领导的推荐之下,梁子被升了职。
上司也是凡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尤其在工作中,极有可能在忙乱中出了错。这时,你千万记住:一定不要当着众人的面反驳上司,因为上司需要维护一定的威信和颜面,即使他错怪了你,你也不能当众让他下不了台。你应该暂时把责任承担下来,等上司清醒过来,发现自己错怪了你时,自然会为此而感到抱歉,同时也会心存感激。
没有必要把受到一次批评和自己的未来前途联系到一起,从此灰心丧气,觉得一切都不属于你了,如果你是这么一种表现,那么,以后你的领导可能永远不会批评你了,同时,你也将得不到他的重用和信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