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后印象派绘画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区别
19世纪是多姿多彩的时代,是艺术生命勃发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画家们已经把色彩作为新理念的表达方式,作为表现他们完全不同于他人作品的艺术手段。不同风格艺术作品的产生,来源于画家性情的不同,也是由画家不同的色彩观念形成。印象画派代表莫奈与后印象派代表塞尚运用灵动的色彩语言表现他们各异的艺术理念,二者都试图用创新的色彩观念唤起观赏者的视觉注意与感情共鸣,从而表现绘画作品真正的色彩生命力。
印象画派是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过渡的一个阶段。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自然科学的各个门类均相继发展成熟起来,形成人类历史上空前严密和完整的自然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事实、理性、归纳、秩序、和谐、统一构成自然科学的理念,几乎使古典科学达到完美的水平,从而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艺术画派等方面。后印象派画家基于不满足印象派的视觉真实表现,发展出对视觉感受实施强化、加入情感因素的表现语言,并在表现笔法上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新体”风格。
“During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Post-impressionist French painter Paul Cezanne influenced the vision of landscape art through his belief that all forms in nature…are based upon the cone,the sphere,and the cylinder,aperception evident in a series of views of Mont Sainte-Victoire painted between 1902and 1906.”[5]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不存在任何先验的观念,一切观念都只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可以摒弃主观而达到客观,科学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这一理论给年轻的印象派画家深刻的印象。当时的光学理论表明:“物象”由外来光与物体反光特性所决定,改变光照条件或物体的反光特性,就可以使同一物体获得不同的形与色。这一新的光学理论极大地丰富及拓展人们关于物体形与色的认识,正是这种认识,给印象派创作新的活力与生机。此外,牛顿已用三棱镜证明,日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单色光是日光的真实基础,这就意味着纯色并非古典大师所言不和谐抑或不真实。因此,印象派画家认为,画家要客观地、真实地再现对象,就必须正确地处理光与色的关系;画家可以用原色创作,让原色在观众眼中重新混合成和谐的颜色。这些新的观点使印象派冲破文艺复兴传统的束缚,打破陈旧的绘画观念。然而,他们仍然假定主体在观察自然时是被动的,把主体的创造性限制在某种追求外在真实的观念之中,并未完全摆脱19世纪宗教绘画的束缚。
后印象派三位代表画家都从印象派那里得到色彩方面的指导。毕沙罗曾指导塞尚和高更,凡·高受到莫奈、洛特雷克的影响。之后,他们的色彩却发生了变化。塞尚感觉印象派专心于飞逝的瞬间,失去秩序感和平衡感,因此,他执著地追求自然的坚实和持久的形状。凡·高认为,如果屈服于视觉印象,除光和光谱色以外别无所求,艺术就有失去激情的危险。他依靠创作的激情,向世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高更将自己的艺术之旅选择在塔西提岛,用原始的装饰色彩表达某种宗教象征。
为何在印象派内部发生的后印象派与印象派渐行渐远?这与两个画派截然不同的色彩观念有关。19世纪法国印象派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印象主义吸收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营养,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的启发下,注重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16世纪以来棕褐色调子一统天下的欧洲油画格局,主张画家的写生实践,并根据画家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后印象派画家对“固有色”观念的颠覆和对物象坚实轮廓的漠视,是与印象派的不同之处。在后印象派的作品中,人们原有的审美经验受到极大挑战。物象具有的描述性或者文学性大大减弱。画面上的色彩已经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我们在感受形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后印象派画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激荡的情感世界。他们的色彩具有共通性,他们采用概括色风貌,实现绘画史上真正的色彩革命。他们的色彩语言完成绘画中由精准再现向情感表现的变革,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第一次将绘画思想引入绘画之中,并且创立以光源色和条件色为核心的现代色彩学。他们的色彩革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有风格。(www.xing528.com)
【注释】
[1]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7:15
[2]顿丝坦.印象派技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50
[3]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6:121
[4]张尧均.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研究.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6:34
[5]Encyclopedia of World Environmental History.Edited by Shepard Krech,John Robert McNeill,Carolyn Merchant.Routledge Published,2004:7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