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掘:城市背景动画片的呈像
当代电影对于城市的呈像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大陆,我们通常把一类以城市为叙事空间的电影称为:城市电影。它们除却空间上的规律性外,不存在任何统一的书写逻辑。一定程度上,社会的普遍主体对城市都有各自的想象。在这种‘栅栏化’的想象空间中充满了相异的物质与文化的景观,因此,以城市为叙事空间的电影也就成了具有多重指涉的巨大的能指。它既要呼应意识形态的现实主义叙事,建构社会共同的关于‘现代化’的想象;又要完成电影自身形式创新的吁求;还要面对大陆本土市场成为‘第三世界类型电影模式’的商业电影,城市电影的社会修辞潜藏在两种历史性的对抗分裂的话语之中,即现代化/民族化、国际化/本土化。”[5]台湾导演杨德昌曾经说,他频频将摄影机对准城市,是因为“那已是文明社会中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了”。当然,这种共同性并不妨碍城市在影像中的个性,在长长的胶片中,每个城市都有它独有的颜色和味道。随着2007年杨德昌的逝世,关于他摄影机之下的台北,也变得独一无二了。马丁·斯科塞斯将长镜头对准了纽约社会的最底层,其正式亮相影坛的作品《穷街陋巷》逼真地再现了纽约小意大利区的闭关自守和无法无天。《出租车司机》中,斯科塞斯更加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纽约对人的异化。斯科塞斯镜头下的纽约是冷漠的城市。纽约人伍迪·艾伦的电影大多以纽约为背景,如《安妮·霍尔》、《曼哈顿》、《百老汇的丹尼·罗斯》、《大都会传奇》、《子弹横穿百老汇》等。或许艾伦心中的纽约是诗意、幽默而浪漫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巴黎最后一班地铁》,描述着多维视阈下的城市,但是它们都表征着巴黎、代表着巴黎。无论是伦敦、巴黎、里约热内卢还是纽约,当电影在这些城市里拍摄时,往往都会选择这些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作为影片故事的背景,因为这些建筑在视觉上的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只要这些建筑一出现,人们对于故事是在哪一个城市上演便了如指掌。同时,这些城市地标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影片重要的特征之一。(www.xing528.com)
动画作品除了借助电影中城市的呈像方式之外,由于动画文本本身的特点,在选择城市背景进行呈像时还有许多独立的特性。动画片中的城市多为虚构的城市,但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动画片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展露出现实中的影子,通过动画片中的背景,可以折射出生活中的城市的方方面面。例如,美国动画《埃及王子》和《梦的王国》,都是取材于古代的埃及城市。两部动画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具有很强的历史阶段性。主创人员通过对实地景象的考察和适度的还原、变形、夸张,最终确立了动画片的发生背景。气势恢宏的古代城市为动画片的展开提供了独特、新奇的环境,令人耳目一新。而日本动画《萤火虫之墓》同样把故事的部分背景选定在城市。这个城市是导演重新还原过的城市——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原子弹轰炸后不久的日本城市。因此可以想象,这个城市或者是广岛,或者是长崎。动画片只是选定了城市的特定时代背景,杂糅了两个城市的特点和通性——残垣断壁、到处可见的流浪难民、烧毁的房舍和满目疮痍的街道……美国动画《星际宝贝》勾勒的是夏威夷普通城镇里普通人家日常生活的场景。女主人的下岗、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主人家室内的零乱、城镇失业人口的增多以及经济萧条的社会大背景,从一定角度上反映出一段时期内美国社会的现实境况和人们的生存境遇。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动画作品,均杂糅了许多城市的元素,常常以宏大场面和气势磅礴的机器、大工业和未来时空,向观众展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日本动画片《天空之城》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形似大树的奇幻浮城,这个浮城拥有一切城市应有的功能,而《哈尔的移动城堡》则又是另一类风格的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