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型动画多改自经典名著。改编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的就有许多: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52集电视动画片《西游记》、《哪吒传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金猴降妖》;香港动画电影《红孩儿大话火焰山》等。还有改编自著名神话《封神演义》的电视动画片《封神榜》,改编自明代小说《平妖传》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等。这些名著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等种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的阶级意识。
例如,电视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没有“母亲”的孩子,这与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如出一辙。葫芦兄弟是从七个葫芦中跳出来的,如果说葫芦兄弟的表象来源的话,那便是精耕细作、爱葫芦如(孙)子的老汉了,一个中国普通的农民形象——男性角色。对于“母亲”形象,柯云路在对文学名著《西游记》的分析中说道:“她是维护父亲权威的,是贯彻父亲意旨的,同时又是怜惜儿子的。她的目的就是将儿子引上父亲规定的道路。一方面,对于儿子所受的责罚,作为母亲,她知道这是维护父亲权威所必要的,是维护整个秩序所必要的,也是儿子未来人生所必要的;另一方面,在不破坏父亲权威的前提下,在坚定不移地引导儿子走上正确人生道路的前提下,她又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温情。”[7]诚然,动画并没有跳出原著对于女性形象忽略的藩篱。(www.xing528.com)
在文学著作《西游记》中,但凡美丽的女性形象都是以女妖出现的。原著《西游记》一共出现了十一个女妖,其中以“狐狸”为原型的就有三个:玉面狐狸、九尾狐狸和白面狐狸。一方面,这说明男权社会中已经将“狐狸精”作为恶女人的符号了。猪八戒有一句名言:“粗柳的簸箕细柳的斗,世上那见男儿丑?”这与妖精化作的美女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性的存在是以美丽的外表为依托的。另一方面,在这些女妖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例如,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已经全然走出了她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系统。她们已经抛开了“父母之命”而改为主动追求终生幸福了。可惜的是,这样超前的、积极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行为却全部赋予在女妖精的身上。反面角色的某些宝贵的行为品质却不被观者所认可了。当然,原著的影响是大部分的症结所在,原著的写作背景决定了文学名著《西游记》维护封建统治的阶级立场,但是动画片并没有呈现出独立的女性意识,在某些方面延续了文学作品中的男权主体意识,在作品中,女性人物基本处在边缘和陪衬的地位,作为特殊群体的秀美女妖精主动追求的行为模式,却是为了突出妖精的邪恶来衬托取经人的虔诚的,所以,女妖精往往是“祸水”的代名词,其结局当然是化为原形被天神收走。在动画对原著进行改编时,并没有剔除原著的封建思想和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动画继承原著,将邪恶的动物画作美丽的女子,这些美艳的外表掩盖了内心的邪恶,无形中强化了女性在审美活动中的被观赏和从属地位,于是人们在潜意识的心底,在男性之镜中照出男人需求的种种女人形象,是巫,是妖,女性虽然无处不在,但并未能够得到真实的映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