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语电影译制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民族语电影译制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是我国最早从事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单位。先后颁布了多个文件进行指导规范国家民族语译制的相关工作。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民族语电影译制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创立期的民族语电影译制由于刚刚起步,在技术上采用片环式录音。图8-1数字化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是随着中国电影数字化进程的发展而兴起的。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的数字化建设,因为这项工艺改革是一次颠覆性的革新。

民族语电影译制的发展的分析介绍

第二节 民族语电影译制的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译制始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早译制的一部故事片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金银滩》,它在1952年由青海省配合译制成藏语,受到广大藏族人民的欢迎。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是我国最早从事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的单位。1953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帮助下,就培养出了一批专业的蒙古族配音演员,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60年代发展较快,“文革”期间被迫停止,70年代重新恢复,8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广大牧民译制了优秀的影片,丰富了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对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及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先后颁布了多个文件进行指导规范国家民族语译制的相关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明确指出:“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工作的扶持力度,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看懂、看好电影。”目前,国家已经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十个民族语译制中心,现在平均每年提供几十部影片和上千集电视剧版权,免费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译制。民族语译制单位承担着全国的少数民族地方电影译制工作,年译制量约为45部。民族语译制的工艺和技术也不断与时俱进,越来越达到现代化的水平。随着国内数字电影技术的发展,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也进入了数字化的制作新阶段。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民族语电影译制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创立期:1955~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个时期的代表译制单位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广西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西藏自治区电影公司、延边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

创立期的民族语电影译制由于刚刚起步,在技术上采用片环式录音。工作条件也十分简陋艰苦。但是,译制工作人员的热情很高,他们带着民族语译制的电影拷贝和放映机,深入基层,无偿为边远地区农牧民放映电影。一听说要放映电影,人们奔走相告,有的在百里之外驱车或骑马来看电影,兴奋不已。电影给他们带来了奇妙的享受。

第二阶段,发展期:1975~2009年。这个时期的代表译制单位:云南省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四川凉山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青海省民族语影视译制中心、贵州省黔东南电影公司、新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甘肃兰州电影制片厂藏族语电影译制中心。

文化大革命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大方向指引下,少数民族译制工作不断发展起来。译制单位从几家增加到十家,其中广西和云南都有许多个分支,全国的民族语电影译制十分活跃。

第三阶段,数字化时期:2009年起至今。

从工艺来讲,民族语电影译制是根据《关于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片素材供应办法的通知》中的方案来执行的,乐效素材和配音采用VHS1/2HiFi录像带,工作拷贝使用16mm拷贝,前期配音混录在录像带上进行,后期转录到16mm涂磁拷贝上。这样的工艺一直沿用至2008年。(www.xing528.com)

随着16mm胶片放映即将退出市场,根据广电总局的指示精神,农村放映也开始由胶片向数字化转化,农村流动放映将执行0.8K(线)的放映标准。民族语译制工作是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跟全国的电影技术进程一样,也要进行技术改革。

2007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广电总局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国家有关部门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电影民族语译制设备予以资助,尽快解决数字电影民族语译制问题,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影的数字化放映。”

根据2009年3月23日电影局制定的《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放映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及2009年3月23日电影局制定的《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工艺技术要求》(讨论稿),少数民族语译制开始“胶转数”的全面转型。

按照电影局的规定,少数民族语公益电影数字化译制、发行的主要工作流程可分为:片目选定、素材整理、对白译制、数字制作与分发四个阶段(生产工艺流程与译制工作职责分工见附图)。其中影片的国际乐效、完成台本、工作样片、少数民族语对白等素材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

img58

图8-1

数字化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是随着中国电影数字化进程的发展而兴起的。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影视译制的数字化建设,因为这项工艺改革是一次颠覆性的革新。按照数字技术译制的少数民族语影片在技术质量、艺术质量和配音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标准。甘肃兰州电影制片厂藏语电影译制中心配合中国电影集团译制中心民族语制作部译制的藏族安多语影片《非诚勿扰》,为新的数字化工艺流程的试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