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我国译制片生产的技术问题。概括起来,译制的技术主要体现在译制片的基本素材的技术要求、工作拷贝的转换技术(胶转磁)、配音技术、字幕技术以及送审拷贝的制作技术等基本方面,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范和标准,其中配音技术跟艺术创作的关系最为紧密。所以,译制的过程是艺术创作,也是技术生产,是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结合,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录音技术对配音艺术的影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表现出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注释】
[1]翻正片:用于从原底片印制翻正的胶片。翻正片的感色性与正片相同,但反差较低、颗粒更细、感光度也低。彩色中间片:用于从彩色原底印制彩色翻正,并从该翻正印制彩色翻底的胶片。它带有与彩色负片相似的色罩。特点是反差系数接近1. 0,颗粒细,分辨率特高,影像清晰度好,感光度很低。
[2]为了保证翻正的低反差,解决有害吸收的问题,翻正片上带有一层遮罩(mask),在洗印单位内一般采用的胶片类型为Eastman5242。
[3]翻底片:从翻正印制出的底片。翻底片具有与负片相似的反差系数和防光晕措施,但颗粒很细,分辨率较高,感光度低。(www.xing528.com)
[4]配音版声底制作技术:
配音工作结束后,要进行配音版声底制作。存储在硬盘中的声音文件,声底制作需要非常严格的技术要求,要有DOUBLY公司的专业人员,将之存入专门的Mod Master中,经转录制作成光学声底,得到带有SR. D、SR、DTS三种声制的光学声底片,其中SR为留银信号、SRD和DTS是数字信号,DTS以光盘的形式,放映时需要读盘,而DTS的信息码则显示在声底片上。
目前,国际上的电影数字立体声制式主要有SR.D、DTS和SDDS三种形式。
SR.D数字立体声。SR.D数字立体声是杜比公司在SR型4-2-4模拟光学立体声的基础上,于1991年完成的一种在35mm影片上同时记录模拟立体声SR声迹和数字立体声的光学声迹(D声迹),其中SR声迹仍为SR型4-2-4声迹,D声迹则记录在靠近模拟声迹一侧的齿孔之间的胶片上,其路数为5.1路(即左、中、右、左环、右环和一路次低音)。此格式称为SR.D,也称为杜比SR.D制式,属于声画合一的数字立体声光学声迹。
SR.D数字声的突出特点是解决了在同一胶片上同时印有数字和模拟两种声迹,这不仅解决了数字声迹影片可在数字声影院放映又可在模拟声影院放映的问题,并且当数字声迹放映中出现故障时,可自动转换到SR模拟立体声方式。也就是说,它具有自动转换和兼容SR和A型模拟声迹的功能,这就使得SR.D方式得到了顺利的发展。
SDDS数字立体声。SDDS电影数字立体声是美国索尼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一种声画合一的7.1路电影数字立体声系统。它和SR.D的相似之处都是声画合一的单系统,在拷贝上同时录有模拟声迹和数字声迹。不同的是两者数字声迹的位置和路数不同,SDDS声迹印制在影片片孔外侧的片边上;另外,SDDS采用7.1路立体声还音,即在SR.D的5.1声道基础上增加了左中和右中两路信号。SDDS也可以与SR型4-2-4、A型4-2-4及单声道声迹兼容,并且在影片的两个片边上分别都记录有8路信号,所以在信号读出时,如果一边出现问题,另一边就可以自动满足7.1路输出的要求,它两边的数字声迹都是互为备用的。所以SDDS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备用声迹,并且输出路数多,临场感更强,特别适用于大型影院。
SDDS的不足之处与SR.D相似,声迹印在片边上,比SR.D的声迹位置(齿孔之间)更容易磨损;并且影片胶片的片边上有的印有片边条码,所以SDDS必须使用无片边条码的专用胶片,加上影院缺乏专门的放映设备,这些都为SDDS在我国的发展带来影响。
DTS数字立体声。DTS是Digital Theater Systems的缩写,DTS电影数字立体声是美国环球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一种声画分离的电影数字立体声方式。它与前两种制式有较大的区别,DTS数字立体声信息不直接记录在胶片上,而是记录在CD-ROM只读光盘上,只是在胶片上的模拟光学声迹的旁边记录有与光盘同步的时间码。该系统也是5.1声道立体声方式。该项技术最早在1993年应用于斯皮尔博格执导的巨片《侏罗纪公园》,并一举成名,奠定了其在电影业中的地位。1996年,DTS技术伴随着《龙卷风》进入中国市场。
DTS的最大特点(也是光盘的特点)是数字压缩比与SR.D和SDDS相比都低,所以信息存储量大,声音的保真度高,还音质量好。由于光盘搜索具有很高的同步精度,所以不存在声画错位问题。另外,由于光盘是无磨损读出,所以信息保持时间长、效果好。从设备改造上讲,DTS方式硬件设备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因为它只需在放映机上加一只同步时间码读出头和使用一台处理器(含DTS解码和光盘读取装置)即可。
DTS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它采用声画分离方式,在发行时必须配备一套光盘,所以容易造成丢失、误传、损坏等,影响正常放映。
[5]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6]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中国翻译》,2000年第一期。
[7]麻争旗:《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年05期。
[8]所谓“棚味儿”指的是录音的效果让人感觉是在棚子里进行的,而不是实际现场。如果画面上的人物对白是在室内进行的,那么“棚味”的影响不大,如果人物对白是在非封闭环境进行的,“棚味”就显得不真实。所以,后期录音要尽量避免“棚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