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译制片的字幕技术的分析介绍

译制片的字幕技术的分析介绍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跟字幕译制的做法一样,配音译制的制片人在接到译制素材之后,也会安排字幕的制作。作为译制片,说明字幕也要翻译过来。这些字幕同样要求制作拍摄,其制作的方法大致与对白字幕的制作方法相同。译制片的字幕制作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拷贝的字幕很容易发生抖晃的现象。避免抖晃,保持字幕的稳定性,是对字幕的质量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第四节 译制片的字幕技术

字幕技术不仅是字幕译制片的核心,对于配音版译制片也十分重要。跟字幕译制的做法一样,配音译制的制片人在接到译制素材之后,也会安排字幕的制作。字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白字幕原底,另一类是说明字幕段翻底。从制作原理来说,两者都是相同的,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作用上。

对白字幕原底主要用于原版中字幕拷贝。在介绍译制素材时,提到过有时发行公司会直接提供对白字幕原底,可以直接在印制拷贝时使用。但是,当没有提供对白字幕原底的时候,就需要译制单位自行制作。

在原版拷贝中,当遇到一些交代影片线索的地名、与影片情节有关的说明文字及当影片中出现第三种语言时,外供翻底中都会出现说明字幕。作为译制片,说明字幕也要翻译过来。这些字幕同样要求制作拍摄,其制作的方法大致与对白字幕的制作方法相同。说明字幕跟对白字幕一样,存在于整部影片中,译制时要在这些地方叠上翻译好的中文字幕,形成说明字幕翻底。这一段段带有字幕的底片就是说明字幕段翻底。

与配音版的翻译台本相比,对白字幕因为不需要对口型,也没有用来表达人物情感等要求,因而对翻译的要求是表达准确、言简意赅,不需要语气词和气息标注,而且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从翻译好的对白台本,到印制出字幕原底,要经过胶转磁、定位、校对、计算、制版、拍摄、冲洗、套底、拷贝一系列工序。(www.xing528.com)

译制片的字幕制作有严格的技术要求。首先是语言准确无误:无错别字,无病句;其次是字幕清晰、大小适中,没有脏点或划痕,不透光,然后是空间位置要求。字幕的位置,一般处于画面最下端,字幕下沿与画面底边保持一行字或一行半字的空间距离。对白字幕的高低没有太严格要求,以视觉美观为准,但左右两端必须留有相当空间,因为在电影转为电视节目时,画面横向两端会被卡掉较大一部分,因此其极限为长度不超过横向画面宽度的85%(字幕两端与画面边缘至少相距7. 5%)。

除了技术要求外,在整个字幕制作的过程中,稳定性是一项基本标准,而精确则是保证质量的原则。

拷贝的字幕很容易发生抖晃的现象。出现抖晃的原因主要有字幕素材抖晃、画面素材抖晃,或者在印拷贝的过程中出现的其他方面的问题等。所谓“抖”是指频率较高的摆动,“晃”则是频率较低的摆动,“抖”和“晃”可以同时出现,一般分为水平、上下和共存(即转圈)几种情况。避免抖晃,保持字幕的稳定性,是对字幕的质量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另外一项标准是精确,它是贯穿整个字幕制作的原则,因为一旦拍摄成字幕,完成了底片,那就意味着成品付梓。如果已经叠印到拷贝上的字幕出现错误,比如出现别字或位置不对,那是无可补救的纰漏。因此,字幕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制作者十分认真的去完成。比如,定位环节要做到精准无误,演员声音开口,则字幕出,闭嘴则字幕完。在计算环节,由于定位工艺的进步,传统的手摇定位法早已被电脑定位所取代(电脑定位所生成的是长度单位,是尺数,而胶片的单位是齿格数,因此,要进行转换——套用公式,将每一句字幕的齿格数、长度以及与下一句字幕的间隔计算出来,做到准确无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