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用场面话营造亲切感,轻松交往?

如何用场面话营造亲切感,轻松交往?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由关心对方的家人或使用流行语引起强烈的亲切感,产生“同伙意识”,别人当然乐意与你交往。河野一郎是日本一位元老级政治家,十分懂得利用人们的微妙心理,借巧妙的场面话使人大受感动。此外,巧妙选择称呼对方的方式,也能够成功营造同伙意识,增加亲切感。

如何用场面话营造亲切感,轻松交往?

8.引起亲切感,交往不再难的场面话

对于初次见面以及了解不深的人,如何借语言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缩短隔阂,以获得信赖,是一门大学问。

借由关心对方的家人或使用流行语引起强烈的亲切感,产生“同伙意识”,别人当然乐意与你交往。自古以来,许多政治家都具有使人觉得亲切的本事。他们懂得利用人性的各项弱点,巧妙地使人心悦诚服,无条件地接受领导。

河野一郎是日本一位元老级政治家,十分懂得利用人们的微妙心理,借巧妙的场面话使人大受感动。

1959年,他在纽约旅行时,巧遇了多年不见的好友米仓近。他乡遇故知,两人非常高兴地握手寒暄,互道近况,畅谈甚欢。各自回到旅馆之后,河野一郎立刻拨了一通国际电话给米仓近在东京的妻子:“我叫河野一郎,是米仓近的老朋友,你先生在纽约一切都很好。”

米仓近的妻子感激莫名,顿时热泪盈眶。一直到后来,米仓夫妇还经常向人谈论起这件事。

人在潜意识里,总是会特别惦念自己的父母、妻子等关系亲近的人,一旦发现对方也在关心着自己关心的人,或者具有相同的关心心态,大都会产生亲近认同感。利用这种共同的心理倾向,先使人产生亲切感,接下来,自然能够成为受人欢迎的人物。

日本昭和初期的政治家田中义一,有一次到北海道举行一场演说,当地的权贵和百姓们夹道欢迎。

田中义一见状连忙下车,趋前走进欢迎的行列中,向一位相貌打扮庄重的男士握手寒暄,并诚恳地询问:“啊!辛苦辛苦!令尊近来好吗?”

这位男士受宠若惊,却面有戚色地说:“家父前年过世了。”

田中义一立刻回答:“真抱歉,我很难过。”

事后,有位随行人员悄悄地问他:“那位先生到底是谁?”(www.xing528.com)

想不到田中义一说:“我也不认识,但是谁没有父母呢?即使是过世了,表达一下心意也不打紧的。”

这种做法似乎有点虚假,但相当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必须经常把“令尊好”、“嫂夫人好”、“孩子们可好”等这样的问候语挂在嘴边,如此一来必能使他人觉得备受关心,深深感动。

有位知名播音员非常受观众欢迎,经常率团到各地巡回演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一定要套用一两句当地的用语,以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三则事例,都根基于同一原则——赢取亲切感。借由关心对方的家人,或是使用流行语、当地的方言,可以引起强烈的亲切感,产生同属一个团体的归属意识,强调“同伴”、“同伙”的关系,别人当然乐于与你交往。此外,巧妙选择称呼对方的方式,也能够成功营造同伙意识,增加亲切感。

由于工作的关系,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经常和美国人往来。

在谈话当中,他发现西方人讲话时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习惯于把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例如“谢谢您,多湖先生”、“多湖先生,你的英文还不太行呢。”、“再见了,多湖先生”等等。

但是东方人不是如此,多半只喊对方的官衔或职名,在交际应酬中,总是不习惯直呼名字。

两种不同的称呼方式会导致不同效果,在与人交谈时,西方人透过称呼对方的名字,能够轻易获得亲切感,进一步促进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

称呼别人的名字,不以官衔、地位、职位等面具的虚饰称呼,多能够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差距,于无形中产生亲切感,是把话说得更巧妙的有效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