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触碰对方的隐私禁区,谈话中的流行语该如何使用

不要触碰对方的隐私禁区,谈话中的流行语该如何使用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不要触碰对方的隐私禁区,谈话中的流行语该如何使用

12.任何时候,不要触碰对方的隐私禁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想被人知道的隐私,聪明的人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去触碰别人的隐私和禁区。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想让人窥见的隐私,有不想让人知道的秘密禁区。在这个禁区里,自己是主人,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隐私与个人的名誉密切相关,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话题下触及别人的隐私,都会引起双方关系的紧张甚至恶化,因而是一种危险且有害的行为。

1.不要在背后谈论别人的隐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不免无意中听到别人的私人电话、不小心看到别人摊开的笔记、在MSN或QQ上的聊天记录、或者偶尔撞见熟人跟别人亲密接触的现象等等——这些无意中发现他人隐私的概率确实比较高。然而,即使是碰见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也要在心中明白,别人的隐私永远不是你用来消遣的话题。

小吴在小的时候,曾经患过一场重病,这场病使他变得有点头脑迟钝。有时候生活和工作一紧张,还会尿床,而且尿了自己还不知道。这成为他生活中最大的隐私。他也因为自己这个毛病而感到苦恼和自卑

有一次,又有一个项目要执行,他生怕自己做不好,又处于紧张状态中。这时,正好一个大学同学因为租房到期,要到他这里将就着住一晚。

那一晚,小吴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同学发现,不敢上床睡觉。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和着衣服躺在床边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最怕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同学看着小吴窘迫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小吴非常尴尬。他首先的反应是,希望同学为他保守这个秘密,但是他没有勇气说出口。

之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他隐约感到同学们看他的眼神都怪怪的,有的同学则是一脸的嘲笑,还有的同学小声地跟人议论他“有毛病”。而那个曾投宿于他的同学故意走到他跟前来,对他说:“我可什么也没说啊!”小吴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人们都愿意与可靠,值得人信赖的人做朋友,而小吴的同学这样拿别人隐私聊天,取乐的人,只会遭人唾弃,让人疏远。

2.不探究别人的隐私

如果一个只是认识、关系并不亲密的人向你打听收入,打听住宅(是单元公寓还是独幢楼,是租的房子还是自己的房子等与他无关的问题),打听孩子的学校,妻子(丈夫)的职业,你一定会烦不胜烦。在日常生活中,也尽量不要接近这种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人。与这种庸俗的人交往,只会带来很多不愉快。可以敷衍地说“哦,也没什么好说的”,或者索性装作没听见也可以。最多说一句“总算还过得下去”或者“哦,还挺有干劲的”,没有必要老老实实地和盘托出。

一般来说,我们即便是面对亲密朋友也要有所节制,不去探问对方的隐私。很多人并不愿意被别人知道丈夫(妻子)的地位、孩子的学校等。即便是很亲密的朋友们,如果本人不说,也不去应多问。

13.用流行语为你的开场添姿着色

开场白借助健康的富于生命力的“流行语”,可以使你更潇洒地与人交谈,使你更顺利地办事。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的鲜活新潮的词句。它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着魅力与色彩。

流行语并不一定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共同语、规范语,它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例如香港人把谈恋爱称为“拍拖”;广东人逢人称“阿哥”;南京人说事情好到极点为“盖帽了”;北京人谈吃喝用“开”:“走,哥们开他两杯!”有些流行语在传播中扩大了范围,如北京人把闲谈聊天叫 “侃”,现在其他不少地方也用开了。

流行语往往在一定的年龄、文化水平以及职业的人群中使用,比如在商业界,“看好”、“看涨”、“看跌”、“滑坡”、“走俏”等词语运用普遍;在演艺圈,“走红”、“很性感”、“搭档”很流行。流行语多数是现有词句的一种比喻、替代、延伸,例如知识分子把从商称为“下海”,改行叫做“跳槽”,撰写文章搞创作戏称是“爬格子”。

流行语具有较强较浓的时代色彩,沉淀着一定时期内的政治色彩、文化特点与生活气息。比如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代是“内人”、“太太”;“文革”时期称“革命战友”;现代则有“爱人”、“另一半”、“老公(婆)”等说法。说一个人样子好、气质佳,以前是“眉清目秀”,后来是“健壮朝气”,现在是“帅哥”、“型男”、“美女”等。(www.xing528.com)

在日常谈话、交往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1.可丰富、更新自己的谈话色调

一个人的谈话色调既包括话题、语调、声音的选择,也指词句的筛选与锤炼。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别人交谈时老是一种腔调,老运用一些自己重复多遍、陈旧蹩脚的词句、口头禅,毫无新鲜明朗的气息,给人的感觉是迂腐而沉闷,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之乎者也”不断;又像《编辑部的故事》中的牛大姐,官腔套话不离口。跟上时代的步伐,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2.可沟通联系,赢得别人好感

愉快顺利的交谈活动,往往离不开流行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别人,以前多是“师傅”、“同志”,现在多用“女士”、“先生”、“小姐”,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尊敬感,使交谈始终处于自如轻松的状态,不致因过于拘谨、正儿八经而影响沟通,引起别人反感。

3.可调色逗趣,增添生活情趣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人们常在一起聊天、玩笑,少不了流行语的点缀。一位学生挤到一群同学堆里,发现一位女生新穿了一件连衣裙,故意惊呼道:“哇!真3.14! ”这3. 14是圆周率π,与流行语“派”谐音,因为立刻博得大家一阵欢心的大笑。

或许有人会问流行语是怎么来的?其实,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语言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别人的言谈,并借鉴发挥,推陈出新,启动灵感,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搜集学习

1.电视电影里学

当代影视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贴近,不少精彩对白、主持人的即兴妙语、广告好词令人赞叹不绝,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比如有人劝朋友看一个展览:“去看看吧,不看不知道,展览真奇妙!"显然这里仿用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开场语。

2.从港台语言中学

开放的大潮也融入了港台的新鲜流行语汇。如“真性情”、 “当心公司炒你鱿鱼哟”等等,很新奇,用语优美,不妨一借。

3.从流行歌曲中学

许多流行歌曲不但能唱出人们的真情、心声,而且歌词通俗,生活气息浓。某男士谈恋爱,刚接触对方,生怕对方看不中自己的外表,灵机一动,说道:“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他妙用了赵传的一首歌名,很快赢得姑娘的好感。再如“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结合讲话的场合、语境、心境,信手拈来,适时穿插,一定情趣盎然。

4.从报刊用语里学

如某报上曾有一篇题为《检察机关浑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谈者巧借活用,与人评论小偷:“他浑身是手,什么不偷?”提醒误入情网的朋友:“别理她,她浑身是胶,粘住了,你还了得?”假如有人蒙受不白之冤,事过境迁,真假莫辨,多次申诉,也得不到解决,怎么跟人说? “嗨!你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呀!”

5.从方言俚语中学

方言俚语表达含蓄,俗得够昧,很受人们喜爱。如“没治”在北京话是好到绝顶之意,有人看聂氏下棋:“聂卫平这盘棋赢得没治了!”“磨叽”北方方言中是磨蹭、啰嗦之意,我们也可以拿来运用,如“别磨叽了,快走吧!”

当然,运用流行语必须适合交谈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听话背景。如某大学一研究生对她的同学讲:“喂,你的‘另一半’来了! ”这“另一半”是对象的意思,语出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在大学校园里很流行,如果到农村去说,未必有人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