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略)
罗烽同志:
你的文章读过了,今付还。
我觉得关于高尔基的一篇是好的,这篇使我读后得到很大的益处。但其余的文章,和这一篇的观点不大调和,我虽只看一遍,但觉有些是不明朗化,有些则论点似乎有毛病。我希望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将自己的作品检查一番,对于你的前进是有益的。未知当否,请加考虑为盼!
敬礼!
毛泽东
六月十二日
毛泽东1942年6月12日日致罗烽信(见《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95页)
[解析]
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很乐意同作家艺术家们交往,时常同他们交换有关文艺问题的意见,关注他们发表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论文。阅读后在不同场合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心意识是希望他们树立新的文艺观念,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检查自己已经发表的作品和论文,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写作。我们在这个条目内,集中叙述几例。(www.xing528.com)
东北籍作家罗烽在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他把自己1941年3月到延安后写的几篇文章送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看后于1942年6月12日给他写了前面引述的那封信。其中提到的“关于高尔基的一篇是好的……读后得到很大的益处”,是指罗烽发表于延安《文艺月报》1941年7月1日上面的《高尔基论艺术与思想》一文。
1938年初,杂文家徐懋庸到延安。5月下旬,毛泽东在自己的窑洞里同他就“左联”的解散及“两个口号”论争的问题作了一次长谈。1938年4月20日,徐懋庸在《新中华报》发表《民间艺术形式的采用》一文。不久在陕北公学的一个开学典礼上,毛泽东对徐说:“我看到你在《新中华报》上发表的文章了,写得不错嘛,这样的文章望你多写。”
1941年7月15日,毛泽东给当时任延安星期文艺学园副主任的文艺理论家刘雪苇写了这样一封信:雪苇同志:
来信及提纲收读。虽然我提不出什么意见,但是赞成你写这本书。此复。致以
敬礼!
毛泽东
七月十五日
这封信,收入《毛泽东书信选集》。
信中所说的“提纲”,是指刘雪苇写的中国新文学史讲授提纲。作者原拟按这个提纲写一本中国新文学史,后来缩写为他的《论文学的工农兵方向》一书的第一章(“新文学的历史说明什么”)。该书于1948年5月由大连光华书店出版。
1942年4月,毛泽东约何其芳等谈话,谈话中,有人提到,“文学艺术理论有这样一种说法,生活要经过沉淀,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然后才能够把它写成很好的作品。现在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吸引人感动人的比较少,是不是这样一个原因呢?”毛泽东听了以后说:写当前的斗争也可以写得很好。《解放日报》上最近有一篇黄钢的作品,叫《雨》,写得很好,就是写当前敌后的抗日战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