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摘自《李义山诗集》
李义山无题诗现在难下断语,暂时存疑可也。奉复久羁,深以为歉。诗词与论,拜读欣然,不胜感谢。
——摘自毛泽东1976年2月12日致刘大杰信[见《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第172页]
[解析]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自幼丧父,后与弟从堂叔研习经书文章。16岁著《才论》、《圣论》,即以古文名于世。后深为牛党的令狐楚赏识,被召为幕僚。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不久,因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陷入党争的漩涡中。政治上屡受排挤,郁郁寡欢,颠沛流离,潦倒终生。后充任幕僚,病死荥阳。李商隐工诗善文,尤以近体诗和律诗的成就为高。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是晚唐重要诗人之一。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揭露宦官专权,批判藩镇割据,反映政治腐败的,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有借咏史以暗讽时政的,如《隋宫》、《贾生》等。有抒情写景托物言志的,如《高松》、《蝉》等。但最受后人重视的还是表现爱情的无题诗,如《无题》、《锦瑟》等。这类诗感情浓郁,情思委婉,语言精丽,音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最能体现其诗歌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艺术特色。其诗艺术成就甚高。无论感时、吊古、咏物、言情,无不蕴含着诗人的深厚感情。十分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传达感情,极少直抒胸臆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语言上凝重而又不失流畅,古朴而又不失清新。然少数作品用典过多,过分讲究辞藻,不免流于艰涩,后人有“獭祭鱼”之讥。其诗尤其是爱情诗,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晚唐的吴融、韩偓,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都深受其不同的影响。此外,唐宋婉约派词人、元明清戏曲作家也曾受其影响。其诗今存600余首,有明汲古阁本《李义山诗集》三卷等。注本甚多,以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较好。
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同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大杰两次谈过对李商隐和韩愈的评价。毛泽东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尤其是他的“无题诗”。对韩愈的诗毛泽东也非常熟悉,而且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刘大杰所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一部较有影响的著作,毛泽东翻阅过这本书,直到逝世,还摆放在书架上。在“评法批儒”的政治形势下,刘大杰决定再次修改《中国文学发展史》。1975年8月2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就如何评价韩愈和李商隐的诗,谈了自己的看法。信中谈到:“关于李义山的无题诗,说有一部分是政治诗,也有少数是恋爱诗,这样妥当吗?”“如果能得到主席的指教,解此疑难,那真是莫大的光荣和幸福。”于是,毛泽东于1976年2月12日回信中,发表了“现在难下断语,暂时存疑可也”的意见。这个意见是遵循学术研究规律的。其实,早在1965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刘大杰时,谈到李商隐的《无题》诗,毛泽东就说过:“无题诗要一分为二,不要一概而论。”(孙琴安《毛泽东与刘大杰谈古典文学》,1991年12月28日《文艺报》)
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在病魔缠身和右眼患严重白内障的情况下,他还仔细阅读了刘大杰的来信和作品,还在思考古典文学研究问题,并复了信,这实在令人起敬。这是毛泽东的最后一篇论文艺的文稿。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前的有关内部材料中,把毛泽东这封复信的时间确定为(1975年)“八月十二日”。经有关同志鉴定手迹,时间应为“二月十二日”。从手迹上看,尽管毛泽东重病在身,“二月”之“二”写得不标准,但绝对不是“八”,另外,刘大杰的信是1975年8月写的,如果毛泽东是在该月12日复的信,那么,毛泽东说“奉复久羁,深以为歉”就不合乎情理了。据此判定,这封信的时间为1976年2月12日。
毛泽东对李商隐诗歌的熟悉,可从下面这个例子中知其一二。据史学家周谷城回忆,1965年他在上海见到毛泽东,“谈话的范围真够广了。谈到哲学史,他说:‘胡适之的中国哲学史,只写了一半,就没有下文了。’我说:‘胡的白话文学史,也只写了一半,就没有下文。’他又谈到‘中国佛教史没有人写,也是一个问题。’毛泽东学问渊博,对古今中外文、史、哲等都有兴趣。关于旧体诗,我们谈到了李商隐,我当即忘乎所以,随便把李商隐的一首七言律诗,用湖南腔调哼起来,曰: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www.xing528.com)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把五六两句哼了几遍,七八两句居然哼不出来。他知我已忘记了,便笑着,自己代我念出,曰:‘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毛泽东读李商隐的诗,特别喜欢两类作品,一是他的咏史诗,一是他的无题诗。上面同周谷城一道背出的,便是叫《马嵬》的咏史诗。它写安禄山之乱,唐明皇赐死杨贵妃的咏史诗。从故居藏书中看,这首诗毛泽东有三处圈画。李商隐写咏史诗也是卓然成家的,毛泽东圈画过一些李商隐的咏史诗。如《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说汉文帝召见贾谊这样有才能的人,不向他征询国家大事,却问鬼神之道。笔触含蓄,语意却辛辣。这首诗,毛泽东有六处圈画。1965年6月28日在上海同刘大杰谈话时,毛泽东还特意问刘:“《贾生》一诗能背得出来吗?”刘背后,毛泽东喟然叹道:“写得好哇!写得好!”(《毛泽东与刘大杰谈古典文学》)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写北周大军出征灭齐,齐后主高伟仍在醉生梦死地过着腐朽享乐的生活;《隋宫》写隋炀帝荒淫无度,不听谏言,等等。这些诗和七言古诗《韩碑》,毛泽东都分别圈画三至五遍之多,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部分是写爱情的,也有一部分咏史的内容。李商隐的爱情诗,辞藻朴实而自然,情致缠绵而不庸俗,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毛泽东在这首诗的标题上连画三个圈,圈画过五遍。对含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著名诗句的无题诗,毛泽东画着大圈、小圈,流露出极为赞赏的心情。另外如《夜雨寄北》、《嫦娥》等诗,毛泽东都多次圈画。
唐王朝的国势,到李商隐生活的这个时期,已经是江河日下,皇帝昏庸,宦官专擅,朋党倾轧,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益激烈,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越来越尖锐,人民生活在痛苦的深渊。李商隐怀有拯救晚唐于危亡、报效国家的远大政治抱负,但一生蹭蹬,郁郁不得志。他写的一些政治诗,鲜明而大胆地针砭时政,抒发己见,有独到之处。他的《有感二首》和《重有感》是写“甘露之变”的,前者被清朝何焯称誉为“唐人论甘露事,当以此诗为最,笔力亦全。”毛泽东多次圈画过这些诗。太和九年,唐文宗与李训、郑注等策划剪除宦官,失败后,李、郑被杀,文宗被宦官胁持,下诏杀死他明知无罪的宰相王涯,史称“甘露之变”。当时宦官气焰嚣张,朝官人人自危,李商隐的诗中却敢于痛斥宦官为“凶徒”,为无辜被杀者喊冤:“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王涯曾受命定《云韶乐》,诗中“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就是指文宗杀了无事的王涯之后,在宴会上仍然演奏王涯定的《咸》、《英》乐曲而无动于衷。这两句诗,把这位无权、无能而贪于享乐的文宗皇帝,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商隐的“无题诗”,因其大多无所确指,成为后世文人评论的一个热点。毛泽东读李商隐的诗,是很精细的。他很注意古人对其一些难懂的作品的解释。《锦瑟》一诗中:“锦瑟无端五十弦。”对这首诗和“五十弦”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历代诗话》中的《锦瑟》一文,记叙了苏东坡的解释:“此出《古今乐志》。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按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作者在按语中还辑录了另外几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上述四句诗,说的是锦瑟的四种曲子;有的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婢女名字;也有的认为对这首诗“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作者还从《汉书》、《史记》等史籍中考证了瑟弦的数目。毛泽东对这些解释和考证,一路密加圈画。正因为他了解历史对李商隐这类诗众说纷纭,故强调“存疑可也”,不要下“断语”。
毛泽东还注意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事迹。譬如,他曾给田家英写过这样一封信:田家英同志:
苏雪林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请去坊间找一下,
看是否可以买到,或者商务印书馆有此书?
毛泽东
七月二十七日
这封信年代不详,当是在50——60年代,“文革”以前。
此外,毛泽东还时常以李商隐的诗作为书法练习的内容。《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里,便收有李商隐的《锦瑟》、《筹笔驿》、《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马嵬》、《嫦娥》、《贾生》,这几首恰是毛泽东很喜欢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