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政治敏感性:读《旧唐书·刘子玄传》中的史识之说

提高政治敏感性:读《旧唐书·刘子玄传》中的史识之说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引用刘知几的史识之说,自有其特殊所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重在提高“识别”社会上各种政治风向的能力,使同志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提高政治敏感性:读《旧唐书·刘子玄传》中的史识之说

[原文]

子玄掌知国史,首尾二十余年,多所撰述,甚为当时所称。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子玄曰:“自古以来,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对曰:“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夫有学而无才,亦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籯,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柟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犹须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加,所向无敌者矣。脱苟非其才,不可叨居史任。自夐古以来,能应斯目者,罕见其人。”时人以为知言。

——摘自刘昫等撰《旧唐书·刘子玄传》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提高嗅觉,辨别风向

才、学、识,这里讲的是识,刘知几,识的极端重要性

——摘自毛泽东1958年5月20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提纲(www.xing528.com)

毛泽东在讲话中说:唐朝有个刘知几,是个历史学家。他主张写历史的人要有三个条件:才、学、识。他说的识,就是辨别风向的问题。我现在特别提醒同志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有识别风向的能力,这一点有极端的重要性。一个人尽管有才有学,如果不善于识别风向,那还是很迟钝的。

——摘自毛泽东1958年5月20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解析]

刘知几(661——721)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兼修国史,玄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其所著《史通》内外共49篇,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影响很大。刘知几生平专攻史学,通览各史,能分析其利弊得失,又屡任修史之责,深知官设史局的流弊,故提出才、学、识为史家必备的素质,其中尤以史识为最重要。从前面引述的《旧唐书》本传中的一段原文可知,刘知几说的史识,主要是鉴识明晰,要“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以此影响时政,从而达到“善无可加”的境界。在《史通》内篇卷七《鉴识》中,刘知几又专门论及史识,说“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认识它,却由于“识有通塞,神有晦明”的区别,于是“毁誉以之不同,爱憎由其各异”,这样,“辩其利害,明其善恶”的史识就尤其显得重要了。

毛泽东作为大政治家而又好史,其史识自是别具一格,他对历史上许多人物的评价,多异于古人,显然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无关系,这一点,我们在本书历史篇其他条目的叙述中即可看出。至于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引用刘知几的史识之说,自有其特殊所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重在提高“识别”社会上各种政治风向的能力,使同志们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这就把刘知几说的“识”从历史的角度拉向现实的眼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