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无产阶级专政是真正的民主,它代表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真正地保证劳动者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群众行使这些权利的物质可能性。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劳动者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是人民群众本身的创造”(列宁:《1917年11月4日[17日]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对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的质问的答复》)。无产阶级专政意味着广大劳动群众日益直接地和积极地参加生产的管理,参加国家机关的工作,参加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部门的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在巩固新的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时,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被剥削的劳动群众团结在资产阶级的周围,而消灭一切剥削的无产阶级革命却能够使这些群众同无产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剥削阶级为目的的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没有这个联盟,就不能保持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经济。
——摘自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修订第3版,第332——333页
列宁这句话:“社会主义是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是人民群众本身的创造。”讲得好。我们的群众路线,就是这样的。
1928年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十一月全会决议曾强调指出,“只有加速发展工业和实行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只有党和工农群众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才能解决“在技术和经济方面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任务,决议里面的这些话很好。我们现在就是执行这个决议。斯大林在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指靠,只有靠群众,所以他们要求党和工农群众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后来有了一点东西了,就不再那么靠群众了。
用行政命令办法搞建设,搞革命,例如依靠行政命令进行土改、合作化,会造成减产的损失。这是因为不发动群众的原故。(www.xing528.com)
教科书把群众的斗争只看作重要条件之一的说法,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无论如何,不能认为历史是计划工作人员创造的,而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摘自毛泽东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记录(见《党的文献》1993年第4期)
[解析]
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原则。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依靠群众进行革命战争的思想。1938年5月,他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1945年4月24日,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时,他又结合苏联依靠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联系我国的实际进一步阐述了一切依靠群众这条基本原则,明确提出群众能够创造出道路来。196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又强调,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干什么都不会成功。一切依靠群众,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指导原则。
在此,毛泽东实际上讲的是如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在他看来,苏联和东欧国家革命时期依靠群众,后来有了较为巩固的政权和经济实力,就把群众放到了第二位。
毛泽东在此讲的虽然是苏联,但他真正忧虑的却是中国,这时他对官僚主义已经越来越难容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