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理念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在校园中茁壮成长,使家长安心,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生长环境与具体需求,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确保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公平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切实将目标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1. 成立领导组织
① 学校成立由校长、各科主任与班主任组成的“54321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
② 明确分工,确保措施的落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综合管理,保证工作目标的有效实现。
2. 建立健全制度,确保方案顺利推进
① 制定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各班主任和领导小组成员各持一份,确保逐步落实。
② 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讨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 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班主任日常职责,班队工作手册中每周需有相关记录与安排。
④ 将工作成果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针对表现突出的班主任给予年终评优。
⑤ 各班级在年末需总结并撰写关爱行动的小结。
3. 加强关爱行动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① 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均在外打工超过三个月的农村儿童。
② 关爱内容:实施“54321”关爱行动,做到“五个清晰”:
- 了解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及父母联系方式。
四个优先:安全优先,学习优先,生活关心,活动优先。三种沟通:与留守儿童本人、在外工作的父母、监护人保持联系。二重管理:班主任与监护人协作管理。设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③ 明确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利用班级作为关爱平台,动员教师、同学与党员为主要关爱主体,致力于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提升其道德素养与文化水平。
(1) 学习优先:竞以帮扶计划为指导,任课教师需对每位留守儿童制定具体学习计划,并设立学习帮手,跟踪进展。
(2) 生活关怀:教师需多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需求,确保其健康成长,安排合理的饮食,关注就医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3) 优先活动安排,组织集体活动或个性化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独立生活能力,愉悦身心。
4. 开展一对一帮扶机制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特定情况,实行“一对一”帮扶策略,每位留守儿童都将分配一位教师及优秀学生进行帮助,通过“留守儿童手牵手”的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同时,班主任需制定并落实帮扶计划,定期记录与总结,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关爱与关照,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5. 建立定期谈心制度
学校需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帮扶教师及监护人的座谈会。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深入交流,详实记录,对于存在学习问题或行为偏差的留守儿童,制定个别化管理方案,帮助其更好地发展,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集体的关怀弥补其情感缺失。
6. 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心理健康存在隐患的留守儿童,教师需定期与其谈心,开展心理辅导与矫正活动,定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其消除负面情绪,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障,推动教育管理与支持机制的建立,我乡决定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项工作,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各组织的渠道作用,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共同为留守儿童搭建支持平台,维护他们的权益,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更多的留守儿童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做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此次关爱计划的对象为0-16岁在农村幼儿园、小学、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计划目标包括:建立1个乡级“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培训5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或监护人,招募20名热心家长参与支持。
三、活动内容
(一) 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新建的活动中心需具备良好的安全环境和丰富的活动设施,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器材,设置亲情联络室和图书室,制定规章制度以确保儿童在这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二) 实施社会关爱“四个一”计划,推动公共参与。包括一次志愿者招募,一次经验交流,一次培训活动和一次表彰大会。
1. 信息摸排与档案建立,确保清晰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和需求。
2. 建立亲情热线,增强儿童与外出务工家长的联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3. 制定监护人教育计划,执行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改善养育方式。
4. 动员社会资源,开展丰富的帮扶活动,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关怀与支持。
四、经费保障
本项目将通过政府、学校、社会捐助等多方面筹集资金,确保活动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五、工作要求
(一) 组建领导小组,由相关负责人负责整体协调工作,确保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纳入重要日程。
(二) 各单位需明确具体职责,乡妇联、团委和教育部门要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三) 定期研究工作进展,解决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并反馈经验和措施。
(四) 完善工作机制,推行责任制与评估机制以激励工作,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通过以上方案,我们期待能够切实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未来铺就更光明的道路。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落实上级部门对相关工作的指示精神,确保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有计划、有序、全面推进,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现状与普遍问题的调研和分析,建立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探讨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对策,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鼓励班级关爱小组加强合作、宣传,提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水平。
1.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建档率达到100%;
2.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支持,促进其生理与心理健康,激发学习兴趣。
三、主要措施
强化机制与关爱体系。
1. 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实施计划,使关爱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挥集体的作用,使班级成为学习知识、提升思想素养的重要场所。
2. 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统筹推进关爱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确保落实到位。
3.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详细记录儿童及其家庭相关信息,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关爱网络。设立亲情电话,方便联系。
4. 关爱“三优先”政策:
- 学习上优先辅导:分层次实施学习帮扶计划,跟踪进展,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能获得充分的学习支持。
- 生活上优先照顾:关注留守儿童的饮食和健康,提供必要的生活指导,确保其正常饮食和生活习惯。
- 活动上优先安排:组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愉悦与独立能力培养。
5. 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定期与留守儿童沟通,关注其思想与生活状态,协助其独立成长。
6. 建立教师与留守儿童的定期谈心制度,确保教师与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联系,并对特殊情况制定针对性教育管理方案。
7. 开展丰富的人文关爱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等,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归属感,也让他们在互动中收获快乐与信心。
8.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与情感教育,消除负面情绪,培养乐观心态,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制定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计划。
2. 开展教师家访及学生交流活动。
3. 更新留守儿童信息。
四月份:
1. 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2. 更新档案信息。
3. 启动留守儿童亲情联系。
五月份:
1. 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2. 继续师生结对活动。
3. 组织“五一”联欢活动。
六月份:
1. 开展留守儿童主题班会。
2. 检查减免政策落实情况。
3. 交流工作经验,撰写总结报告。
4. 整理留守儿童工作档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