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村级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为核心,紧密围绕地方政府的扶贫发展战略,聚焦贫困地区,采用“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对户帮扶”的策略,着力提升贫困人口的素质,推动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整合资源,探索创新机制,确保精准扶贫的科学实施,进一步融合扶贫与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打下坚实根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总体目标
依据习总书记的指导思想,注重实际情况推动产业发展、保障基础公共服务,使下一代享受教育。重点建设贫困村的基层组织、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生态环境,着力提升“精准”扶贫成果,力争到2023年,帮助8户39人脱贫,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突破3100元,贫困发生率降至15%左右,基本达到精准脱贫的目标。
三、工作任务
1.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运用“三制一卡”模式,推动贫困村的“五个基本”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健全。设置村组织活动场所,选优村支“两委”班子,强化党员队伍,力争吸纳新党员。
2. 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全面提升饮水、电力、道路、住房和环境整治。具体项目包括6km机耕道、1.5km通组公路及3km村间道的建设,以及34栋新的烤烟房。
3. 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重点确保至少2项支柱产业,提升农民的稳定收入。扶持项目包括550亩烤烟、100亩魔芋及推广养殖业。
4. 加大民生投入:提升贫困村的教育、健康和社会保障服务,力争到2023年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建设合格的卫生室,配备乡村医生,同时改善文化设施与住房条件。
5. 落实结对帮扶:建立“处级领导联系贫困户”的帮扶机制,确保年度平均帮扶投入不低于1000元。重点关注生活与产业扶持,实施精准识别和退出机制,确保扶贫成效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6. 落实扶贫与计划生育政策: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优势,确保精准倾斜帮扶政策到达贫困人口,落实技术培训,开展走访慰问,确保各类扶贫项目惠及计划生育家庭。
7. 推动农村改革创新:支持农民自愿进行土地流转,促进大规模经营,鼓励发展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及丰富的养殖业。
8. 建设生态文明村:推动绿色生态建设,通过植树、绿化、美化工程,加快村庄环境的提升,计划安装15盏太阳能路灯和建设垃圾处理设施。
总结来说,2023年的扶贫工作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紧紧围绕提升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
2025年村级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广泛汇聚各方力量,积极推进各项扶贫措施,力争在全市扶贫工作中取得优异成果。
二、工作任务
本次扶贫工作主要面向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士、复员军人、贫困学生及常乐镇的困难户等群体,确保帮助对象在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上得到实质改善,努力实现脱贫目标,确保使上级满意、贫困户满意。
三、帮扶内容
1. 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对常乐镇的贫困户进行实地访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帮扶,通过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对失去劳动能力者则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确保基本生活需求。每年将依据标准为每个家庭提供不低于1000元的帮助,并保证每年至少进行4次走访。
2. 开展对三峡移民的关怀活动。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慰问,增强他们对新生活的适应能力,并传递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3. 组织助学活动。积极推进爱心捐赠和助学资金的落实,增强社会对贫困学生的关注,为他们提供长期的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4. 开展捐助活动。通过“一日捐”、“慈善捐款”等多种活动,鼓励社会各界、企业人士积极参与捐助,提升对困境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5. 支持弱村建设。根据需求,确定帮扶目标,设定具体的增收项目与支出管理方案,确保广南村等薄弱村获得有效支持。
6. 开展对老复员军人的关怀。在建军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对老兵的慰问,表达社会对其贡献的感激。
7. 促进城乡合作。通过共同建设的方式,解决东风新村等地的实际问题,提升社区建设和发展能力。
8. 加强挂钩共建。依据文件精神,强化对余东镇的支援与合作,整合资源,为实现社区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四、工作要求
为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统筹指导,设立专门办公室,确保精准施策、科学推进。根据调研成果,执行“四项帮扶原则”:
一是思想引导,帮助贫困户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二是物质支持,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是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增强其收入水平。
四是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帮助困难家庭找到就业机会,拓宽致富道路。
2025年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本村扶贫工作,确保按照“关注民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村情概述
XX村位于距离镇中心约15公里的北部山区,总面积为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6亩,其中水稻种植436亩,旱地60亩。该村主要为苗族聚居,地处高海拔地区,海拔910米,地形复杂且山体滑坡现象较为严重。村内现有207户,全村人口922人,以水稻农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截至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50元,全村粮食年产261吨,人均粮食占有283公斤。今年经过重新评估,确认为二类贫困村,贫困人口达419人,贫困户107户,村内有一所民办小学。
二、致贫原因解析
XX村是省内苗族贫困村之一,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于镇区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村内道路尚未完全硬化,农业水利设施老化严重,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可灌溉面积逐年下降。公共卫生和教育设施滞后,依照国家贫困标准,仍有419人处于贫困状态。由于耕地面积每人仅0.52亩,且多数为坡耕地,土壤质量欠佳,经济抗风险能力脆弱,导致农民在自然灾害中生计受影响。
交通条件差也是重要原因,公路维护不足,使得生产和生活物资难以进入,农产品外运困难。而且,部分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自我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使得村民面对新技术和新模式时,缺乏接受和学习的能力。
外出务工的人数日渐增加,目前全村共有72户、324人外出谋生,但大多只从事低收入的工作,家庭经济发展受限,缺乏技术和经营能力。尽管扶贫政策给予一定支持,但仍无法满足村民生产发展的基本需求,很多家庭仅能维持温饱,生产投入严重不足,限制了他们的脱贫潜力。
三、扶贫实施计划
1. 发展特色养殖业。以XX寨为中心,建设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引入母牛300头,预计资金总计200万元,计划通过扶贫资金和贷款解决。
2. 扩大种植面积。2023年新建2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政府将补助每亩670元,总计13.4万元。
3. 开展技能培训。为了解决种养殖技术短缺问题,计划举办3期培训班,覆盖400余人次,预算15万元。
4. 基础设施建设:
- 饮水问题:2023年新建一处饮水工程,长约4公里,建设800立方米蓄水池,项目预算60万元。
- 通村公路:修建XX至高亚的6公里水泥道路,预算240万元。
- 村内道路硬化:2023年硬化村内道路7公里,预算28万元。
四、保障措施
1. 健全管理机制。建设整体的工作机构,由镇党委及基层组织指导,明确每楚任务责任,成立领导小组,确保实施过程的监督和反馈。
2. 明确工作职责。将规划目标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详细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加强部门间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3. 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能有效推进扶贫工作的责任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应加大对责任落实的考核力度。
通过以上措施,争取在未来逐步实现XX村的脱贫目标,为村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