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继续做好20xx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各项任务。20xx年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巩固实施关键一年,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求乡村医生3月末之前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建档户数、人数、慢性病数、65岁以上老年人数、儿童以及孕产妇数等;从4月1日开始进行入户年度体检工作。各村卫生所和乡村医生要按照规定的任务及时安排分解,落实具体任务,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要继续完善加强已管对象的规范管理工作。对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照要求及时归档,对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0-65老年人随访要合理进行安排,分类登记管理,及时分解任务,指导开展健康随访活动,并规范使用各种工作表格,确保工作主动有序安排。
(三)要加强健康体检工作。对已经建档未体检的居民要按照要求,特别是要注意总结既往工作经验教训,科学有序的安排进行,可入户也可以安排到卫生所统一体检,确保体检工作的正常进行,乡村医生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与包片人员沟通配合,注重提前考虑,确保工作能够切实开展。
(四)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要按照防保站和村卫生所考核标准的要求,明确本单位及村卫生所所承担的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以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建设,制定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及时更新宣传栏内容,抓好各种日常健康教育活动,要注意健康教育的创新和深化,推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推进村卫生所的健康教育活动,并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五)深化站内职责分工的服务内容,发挥团队作用。对均等化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由站内职工分工负责,实行包任务、包所、包人。充分发挥防保站团队作用,每个人在完成自己职责的同时,与其他职工密切联系,对建档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对每名职工都发了检查记录和督导记录,每次下乡都要详细记录。
(六)夯实基础工作。要抓好各项基础资料的整理,分门别类采取档案化管理,防保站和村卫生所都要有专门的档案柜。加强报表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报表,按照考核标准及时分析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深入查找不足,完善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果,推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分管环保为副组长,辖区单位负责人和社区工作人员任成员的节能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节能环保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辖区内节能环保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广泛宣传动员
社区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公益行动,使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转变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利用宣传栏等载体,张贴节能减排标语、宣传画等。社区向单位、居民发放宣传资料,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开展资源节约志愿活动,交流节能减排经验,做好垃圾、废物的分类回收。利用市民学校对乱扔垃圾、浪费资源行为予以批评,对节约资源行为给予表扬,大力宏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社会风尚。
三、主要环保措施
发动单位职工,通过节能增效,要从岗位做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投身节能环保活动。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国家有关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资源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活动。在广大职工中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块煤、一张纸,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奖励措施,促进节能减排。
(一)节能走进家庭,重塑消费模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以改变当前家庭生活中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观念、行为方式为重点,在广大家庭成员中大力倡导节能环保新理念,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重拎布袋子、菜篮子,自觉选购节能家电、节水器具和高效照明产品,减少待机消耗,拒绝过度包装,使用无磷洗衣粉等。
(二)社区带头节能,成为节能表率。社区要以节电、节水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降低办公室用能总量,尽量采用自然光照明。推进无纸化办公,倡导节约资源的办公习惯。加强对用能设施管理,降低办公室设备的待机能耗,优化用能设备的运行方式。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站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根据人口比例,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健康教育
1.要求必须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内容详实。
2.健康教育课每两个月开课,内容要有季节性、针对性,每次参加人员必须达到10人或以上,宣传栏内容同上,每季要有照片存档。
(二)健康管理
1.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要求90%,健康档案册中内容必须完整准确、无缺项,并输入电脑。
2.要求责任医生及时将获得的健康体检、儿童预防接种、儿童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常见妇女病检查、职业体检、重点管理慢病、上门访视内容以及因病住院、门急诊等诊疗情况记入健康档案中,要求完整准确,建立动态、连续的家庭健康档案。
3.每季开展免费上门访视服务,访视率必须达到95%或以上,随访和干预情况及时记入健康档案中,重点疾病的访视内容要求详细,完整清楚,真实可信,并及时进行汇总准确上报。
4.掌握辖区内婚龄青年名单,积极动员欲婚青年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确保优生优育。
(三)基本医疗惠民服务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主要收费价格上墙,合理收费,积极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按规定执行医疗优惠政策。
2.责任医生必须由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资格的担任,对辖区内重点疾病诊疗情况记录要求完备,对居民的自诊或转诊率必须达90%。
3.责任医生的满意率调查要求达到90%或以上。
(四)合作医疗便民服务
1.责任医生必须熟悉合作医疗政策,并进行大力宣传,上门访视中确保每户农户获得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使各种人群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知晓率达85%。
2.每季度公示本村参合人员报销情况,专人负责并保管好本村参合人员名册,登记项目要齐全、准确。
3.方便群众报销进行代办,使参合人员能及时得到报销,农户对报销工作满意度达到90%或以上。
(五)妇女保健
1.要求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妇健康状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9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或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必须达100%。
2.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负责高危孕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同时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阳性病例的追踪,了解分娩结局。
3.开展常见妇女病普查工作,普查率达45%以上,并将检查情况记入健康档案。
4.参加上级培训和指导,召开和参加例会,做好总结和计划,资料存档。
(六)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
1.加强60岁以上老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和五保户家庭健康档案的建档,建档率要求90%,健康体检率80%或以上。
2.开展每年四次免费随访工作,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3.对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发现情况随时记入,并及时汇总准确上报。
(七)重点疾病社区管理
1.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进行病人的追踪治疗和随访管理,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资料及时汇总上报。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查螺、灭螺、查治病工作完成95%,如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协助做好疫点处理。
3.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数,大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要求宣传资料入户,并达到95%以上,成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或以上。
4.协助政府、村委对精神病人的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率达80%,同时建立卡片专案管理,定期随访,并在访视中指导合理用药。
5.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脑卒中、冠心病为重点慢性病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汇总上报。
**社区卫生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一、切实做好社区常见病的诊疗,解决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
1、积极处理社区居民的常见病,确保“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方针落实。
2、严格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做好药品采购,保障居民的基本用药需求。
二、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关注预防和保健,提升居民健康意识,促进整体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营造良好的社区自然和心理环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注重管理与服务,打造健康人群与环境的和谐社区。
1、利用多媒体和课件,每月举办一次大型健康讲座,定期开展小型讲座,生动形象地传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知识。
2、每月更新室内宣传栏,每季度更新室外健康知识展板,向居民普及简明易懂的防病知识;随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并利用VCD进行科普知识播放。
3、随时展开健康教育活动,做到全覆盖。
4、做好健康教育活动的登记和总结,重视居民反馈,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工作。
5、将慢性病防治作为重点,提高慢病的管理水平和控制率,关注社区居民整体健康。
三、建立和完善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统计慢性病数据,实施分类管理;协助各科室开展已婚女性健康普查、老年病和慢性病的调查和防治,确保普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强化传染病的管理与防治,增强宣传教育,确保门诊医生严格履行首诊责任,坚决杜绝传染病的漏报、迟报和错报现象。
五、积极开展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残疾人士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六、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及妇幼保健工作,加强疫苗管理,确保各项数据准确且真实,保证统筹工作顺利进行。
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
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
综合考虑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按有关要求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与区域内养老机构联合建设。对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等情况,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地同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化进程中,村委会改居委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村卫生室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撤销村卫生室。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作用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承担初级诊疗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3、规范全科医生执业注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含中医)工作的临床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通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岗位培训,其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同时可加注相应类别的其他专业。各地要在20__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注册变更工作,具体注册办法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4、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干净、整洁、舒适、温馨,体现人文关怀。
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应当突出特色,营造适宜服务氛围;挂号、分诊、药房等服务区域鼓励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改善居民就诊体验。规范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作服装、铭牌、出诊包等,机构内部各种标识须清晰易辨识。保护就诊患者隐私权,有条件的应当做到一医一诊室。完善机构无障碍设施,创造无烟机构环境,做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全面禁止吸烟。
二、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1、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可根据群众需求,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等专业科室。综合考虑服务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以市辖区为单位统筹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规模,合理设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提高床位使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以护理、康复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临终关怀、老年养护病床。
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住院床位和内设科室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保留或调整。根据分级诊疗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所需药品品种,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2、加强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协作医院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查房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出院患者跟踪服务制度,为下转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等资源,发展集中检验,推动检查检验互认,减少重复就医。
3、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统计数据、专项调查等信息,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明确辖区居民基本健康问题,制订人群健康干预计划。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受益人群覆盖面。严格执行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按照服务流程为特定人群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合理设置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防治结合。在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关注健康管理效果。
4、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
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康复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加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宣传和培训,推广针灸、推拿、拔罐、中医熏蒸等适宜技术。
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服务,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
5、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结构,加强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毕业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充实全科医生队伍。以提高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在岗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累计参加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各地要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群众满意的管理人员。
三、转变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基层签约服务
1、加强签约医生团队建设
签约医生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根据辖区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签约医生团队应当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防治,实现综合、连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到20__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2、大力推行基层签约服务
推进签约医生团队与居民或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在签约服务起始阶段,应当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长期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为重点,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在推进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签约服务效果,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事项,努力让居民通过签约服务能够获得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主动签约。
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
3、开展便民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适当延长就诊时间和周末、节假日开诊,实行错时服务,满足工作人群就诊需求。鼓励各地以慢性病患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相关服务对象为重点,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随访,对有需要的病人进行上门访视。大力发展社区护理,鼓励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4、做好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
各地要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根据实际服务人口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方便流动人群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流动人口按有关规定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要深入流动人口集中区域,采取宣讲、壁报、发放材料、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其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等。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应当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5、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根据社区人群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项目。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服务区域内的机关单位、学校、写字楼等功能社区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开展慢性病患者俱乐部或互助小组、培训家庭保健员等形式,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保障与监督管理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加强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索证和验证工作。对口腔科、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和清创室等重点部门医疗器械和环境要严格执行清理、消毒和灭菌。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安全。
严格遵守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原则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合理选用给药途径,严控抗菌药物、激素、静脉用药的使用比例,保证用药与诊断相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2、加强信息技术支撑
推进使用居民就医“一卡通”,用活用好电子健康档案。以小区为单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严重精神障碍等各相关业务系统,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
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加强机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逐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数量和质量动态监管。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3、加强政策支持和绩效考核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推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财政补助、人事分配等相关保障政策,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各地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提升服务质量有关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重点内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改善服务,提高居民信任度和利用率。
一、顺利推进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及运营。
二、加强对社区卫生站财务的整合与管理。
三、整理xxx医院社区培训中心的各项事务,确保全科医生和护士的培训顺利进行。
四、完善各社区站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鼓励与区属卫生服务站签署双向转诊协议。
五、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的对口支援工作,确保各项援助措施落实到位。
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管理工作。
七、落实北京市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试点工作要求。
八、继续推进社区患者的免费交通服务。
九、组织社区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
十、有效协调退休医疗人员与相关机构的出诊支援服务。
十一、妥善管理xxx医院辖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顺利接待上级检查。
十二、积极进行相关社区中心和站点的申请与注册工作。
十三、成功完成xx社区与永乐西社区的交接与管理规范化。
十四、计划与医院风湿免疫科联合开展社区风湿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一、推进健康教育活动:
包括设置健康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信息,向居民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医疗知识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针对育龄女性和学生进行身心健康咨询及教育等。
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涵盖协助医院进行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处理;提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技能培训;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和隔离、治疗及防控措施;参与疾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配合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包括对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同时也要做好肠道、呼吸道及寄生虫等其它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四、加强妇女卫生保健服务:
主要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及1次常规的产后检查;为已婚育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常见妇科疾病检查。
五、加强儿童卫生保健服务:
为0至7岁儿童提供省免疫规定的一类疫苗接种服务;加强对相关传染病的调查、报告及样本采集,确保0至3岁儿童在首次体检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常规健康检查,确保儿童疫苗接种率达标。
六、开展慢性病和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咨询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及特困群体落实动态健康管理,确保定期随访和跟踪服务。
七、加大社区卫生监督监测力度:
主要针对食品卫生、饮用水质量、公共场所及职业卫生进行全面监督和监测,确保居民健康安全。
八、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与报告:
及时收集和反馈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安全等信息,掌握出生死亡等重要数据,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社区卫生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025年
### 一、工作目标
为深入贯彻医改精神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实施15项基础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同时,侧重于慢性病管理、儿童、妇女及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 二、项目内容及任务指标
全面落实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指标如下:
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强化居民健康档案的普及应用,提升档案使用效率,确保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5%以上,逐步提高使用频率。
2. **健康教育推广**
采取多样化方式宣传《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增进健康教育效果。各卫生机构需提供12种以上健康教育资料,并开展不少于12场健康讲座,结合宣传日实施相关咨询活动,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
3. **预防接种服务**
加强预防接种场所建设和管理,搭建高效的流动儿童查找机制,确保儿童疫苗接种率不低于95%。
4. **儿童健康管理**
开展对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及新生儿家庭访视,确保新生儿访视率≥85%,儿童健康管理率≥85%。
5. **孕产妇健康管理**
完善孕产妇健康档案,建立《母子健康手册》,保证孕妇早期注册率≥85%,产后访视率≥85%。
6. **老年人健康服务**
开展老年人健康评估和体检,关注健康指导和咨询,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67%。
7. **慢性病管理**
规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随访工作,争取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达到60%以上。
8. **精神健康管理**
强化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现与管理,每年组织健康检查,确保管理率≥80%。
9. **肺结核管理**
建立及时转诊机制,定期追踪结核病患者,确保管理率≥90%。
10. **中医药服务**
在老年人与儿童的健康管理中融合中医药服务,确保老年人与儿童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均≥50%。
11. **疫情报告机制**
对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监控,确保相关信息报告率达到95%。
12. **卫生监督**
完善卫生监督工作机制,对饮用水及食品安全实施严格监管。
13. **避孕服务**
提供免费避孕药具,满足育龄人群的基本需求。
14. **健康素养提升**
推动健康素养建设,力争居民健康素养提升2%以上。
15.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全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实现重点人群的有效跟踪服务。
### 三、经费管理
2023年将设定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为60元,由卫生局和财政局根据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情况进行资金分配,确保基层医疗机构40%的服务任务分配给乡村医生。
### 四、职责分工
1. **县卫健局与财政局**
负责项目工作的统筹与管理,确保实施质量。
2. **基层医疗机构**
具体负责日常项目执行及督导,确保服务到位。
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负责对基层医院的指导与支持,确保公共卫生体系的高效运行。
4. **考核专业组**
负责项目技术支持及考核,保障服务质量。
### 五、工作要求
1. 强化组织管理,确保公共卫生项目规范执行。
2. 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服务人员业务能力。
3. 加强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
4. 定期督导,确保项目质量。
5. 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源使用。
6. 持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增强居民满意度。
一、强化社区卫生管理,提升环境卫生水平
1、加强对辖区内各居民小组的卫生监督,鼓励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的维护和改善。定期组织义务清扫活动,防止管理松懈,巩固已有成果,提升卫生状况。
2、在辖区各单位推广“卫生单位”创建活动,促进各行业的爱国卫生工作的开展。树立优秀典型,宣传成功经验,营造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
二、策划并实施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
每年xx月份为全国爱国卫生月,我社区将积极配合县级卫生委员会,巩固创卫成果,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组织各项爱国卫生运动,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并做好食品安全和水质卫生的管理,开展大规模清扫和灭虫行动,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三、加强病媒生物防控,扩大“四害”治理覆盖
1、动员全辖区统一开展除“四害”行动,鼓励全社会参与,定期进行春秋季节的害虫消灭活动,夏季灭虫与秋季灭蚊,控制病媒生物滋生的高峰期。此外,增加公共场所的消杀频次,组织志愿者定期对绿化带和待建区域进行卫生维护,切实降低“四害”密度,防止疾病传播。
2、积极推进“四害”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蚊虫滋生。根据上级要求,全区范围内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宣传和实施工作。
四、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方法,设立卫生宣传专栏,分发健康资料,刊登宣传文章,广泛传播爱国卫生知识。丰富宣传内容,及时向上级反馈工作情况,提供咨询服务;在重要小区分发健康教育资料,确保资料覆盖到每个家庭,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
五、强化卫生组织建设,推动工作落实
在新的一年里,我社区将继续加大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推进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明确基层卫生组织的职能、人员配备和任务,落实辖区的责任制,加强卫生管理、病媒生物控制和宣传教育的工作,确保社区干部与居民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完成全年卫生工作目标。
一、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意识
1、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2、在政府医改指引下,大力推进示范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
3、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对九大类服务进行管理,确保规范落实。
二、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方针
认真落实上级卫生部门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深入理解每一份文件的精髓,制定详细实施计划。重点加强妇女儿童健康和健康教育,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特别关注60岁以上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慢性病患者的档案管理,确保健康档案的有效利用与更新,力争档案覆盖率达80%。同时,加强慢性病老人健康管理,探索首诊在中心、重大疾病转诊医院的分级管理模式。
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
1、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确保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参加市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培训。
2、保持全科医疗团队的学习交流,每周进行一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知识的集中学习。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一) 贯彻落实预防保健制度
1、深入了解辖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健康风险因素,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计划,并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传播科学健康知识。
2、确保社区居民的预防保健指标维持在良好水平。
(二) 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1、全科医生需熟练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应对常见健康问题。
2、积极开展家庭卫生服务,包括家庭出诊和访视,尤其关注特殊人群。
3、继续开展中医药相关服务如中成药、针灸等。
(三) 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1、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应急条例,制定应急预案。
2、协同部门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并宣传其他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3、强化院感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处理100%。
六、严格监督管理社区卫生服务
1、定期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及时整改问题。
2、参与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与医德教育。
3、研究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七、推进健康管理工作
面对日益上升的因生活方式不良带来的健康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需积极进行健康管理,促进患者在康复后回归社区管理。新的一年,将着手开展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管理的试点工作,开展知识讲座,利用展板等形式广泛普及健康知识,重点关注青少年、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以提升辖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