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考之二:还是回到历史中去

思考之二:还是回到历史中去

时间:2023-05-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意思的是如今纪实性电视剧自己的出身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只有把纪实性电视剧置于历史的坐标系之中,用动态的视点加以扫描,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但遗憾的是,蔡文只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历史。之前中国电视剧在直播时期的有关理论问题没来得及及时总结。如此掐头去尾,对纪实性电视剧的史学研究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思考之二:还是回到历史中去

2.思考之二:还是回到历史中去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关于纪实性电视剧从何而来的争论。这不禁让人想起在电视情节剧中,编剧常常一开始便把主人公的出身设计成一个谜,以寻亲为线索来推动剧情发展。有意思的是如今纪实性电视剧自己的出身也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如果割裂开来看,似乎各家之论都言之成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纷繁芜杂的回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纪实性电视剧,尤其是在“纪实”这一核心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片段性质的研究方法,简单说,就是笼而统之,断章取义。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谓“纪实”,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多义性的观念,其具体含义也是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环境,观众审美习惯,电视摄、录、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众所周知的是,以上几个因素自有电视剧以来无不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发展着,纪实电视剧的形态和观念又岂能原地不动?打个比方,如果要讨论货币是什么,就物质形态来看你就不能拿着通用纸币说这就是货币,因为它在历史上还有其他形态,如石币、贝壳币、金属币等;从逻辑属性来看,割裂了与最早物物交换的联系,也很难说清楚货币是什么。因此,既然作为研究对象的纪实性电视剧自身是在不断地经历着发展变化,那么研究者当然也应不断地根据需要,时时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来考察新出现的问题。以旧的观念看待新生事物就难免会出现错位。

一句话,论从史出。只有把纪实性电视剧置于历史的坐标系之中,用动态的视点加以扫描,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这也是本文下一章将要做的工作。(www.xing528.com)

在此要感谢著名电视艺术理论家蔡骧先生。正是蔡先生的论文,《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我国纪实性电视剧的发展轮廓》自觉地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地整理了纪实性电视剧在一定时期的发展脉络,提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源自于这篇文章。但遗憾的是,蔡文只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1980~1991)这一阶段的历史。之前中国电视剧在直播时期的有关理论问题没来得及及时总结。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又进入了一个审美文化新阶段,观众有了新的审美需求、创作者有了新的创作理念,同时其他艺术领域一些新观念、新手法都对纪实性电视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仅仅几年后诞生的《九·一八大案纪实》便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纪实性电视剧的关注。该剧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纪实观念,以致不少人要提纪实性电视剧,就不能不提《九·一八大案纪实》。可惜的是,这些新的命题都被搁置了起来,未能进入蔡文的视域之内。如此掐头去尾,对纪实性电视剧的史学研究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再有,纪实性电视剧的研究在经历了四川会议前后的热烈阶段之后,似乎进入了一个低潮期。有关探讨纪实性电视剧的论述也明显减少,即便有一些也更多地是重复以前。在世纪之交的当下更是如此。纪实性电视剧真的从此消失了吗?显然不是。只不过其美学追求进一步与之后的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相融合,并可能以新的形态出现了。就像支流注入干流,虽然河流已经易名,但其固有的水文特征却仍然在干流中得以体现。纪实性电视剧也是如此。尽管它可能不再叫这个名字了,但贯穿其间的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却是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与追踪的。

正如蔡先生自己在文中所说:“纪实性电视剧的发展应该说是无止境的。因为技术进步,会给纪实性电视剧带来新的可能;社会发展会不断地为纪实性电视剧提供新题材和新思想。”[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