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诗句,想想什么是自然景观?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
释: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释:脉脉的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下去,滔滔的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而去。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释:瀑布的水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似有几千尺,真让人怀疑那是银河泻落到了人间。
以上诗句中,晚霞、江水、明月、山石、瀑布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它们大多未经雕琢、独具魅力,能带给人们美的体验。那么,什么是自然景观?
3.1.1 自然景观的定义
广义的自然景观是指几乎未曾受到人类影响,自然面貌未曾发生明显改变的纯天然景观,如山脉、丛林、水系、极地、自然保护区等。
狭义的自然景观是指由某个或某些自然要素,如水,石,动、植物等构成的景观。
3.1.2 自然景观的分类
自然景观主要分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大气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景观五大类。
地文景观包括山地景观、岩溶景观、风沙景观、黄土景观、火山景观等。
水域景观包括江河景观、湖泊景观、瀑布景观、泉景观、海域景观、冰川景观等。
生物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动物景观。
天象景观包括“白夜”景观、“日月并升”景观等。
3.1.3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
列夫· 托尔斯泰曾这样评价,大自然充满了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美与力。 毫无疑问,大自然是一个瑰丽多姿的世界,无论是澄静江水、皎皎明月,还是雄伟瀑布,虽具有不同的美,但都能使人身心愉悦、满足。
1)形象美
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可以用五个字概括:雄、秀、奇、险、幽。
(1)雄(伟)
雄是一种壮观、宏伟、雄浑的现象。但凡能使人产生雄伟感受的景观,必然体量较高大,呈现出压顶之态势,是席卷一切的巨大力量的展示,具有震人心魄的气势,因而令人赞叹、震撼、崇敬、愉悦。
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安第斯山脉,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山脉有许多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高峰,终年积雪,置身其下,倍感雄伟壮观。(附录图3.2)
(2)秀(美)
秀是指柔和、秀丽、优美的景观,一般体量相对较小、地表有良好的植被覆盖、结构匀称且轮廓线条柔美。观赏山水交融、色彩葱茏、生机盎然、秀丽多姿的风景,是一种甜美、安逸、舒适的审美享受。
杭州以美丽的西湖著称于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自然风光,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山水秀色点缀杭州。观赏这样的风景,使人感到轻松愉悦,性情得到陶冶、情绪得到抚慰。(附录图3.3)
(3)奇(特)
奇即奇丽、特别、奇绝、怪诞等。凡能产生奇特感受的景观,或奇在世间稀少,或奇在特色突出、形态怪幻离奇,或奇在搭配构筑出人意料之情景。奇特的美千变万化、令人神往。
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的意思,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乡东南三千米处,有一处雅丹地貌的代表,人们习惯称它为“魔鬼城”。 远观魔鬼城,由衷赞叹它的壮观,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它的恐怖。 人被奇形怪状的土丘包围着。 土丘高的有十多米,侧壁陡立,从侧壁断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沉积的层理。脚下全是黄土,寸草不生,四周一片死寂,真正与世隔绝,仿若到了外星球。魔鬼城地处风口,四季多风。 每当大风到来,黄沙遮天,大风在风城里激荡回旋,凄厉呼啸,如同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魔鬼城”因此而得名。(附录图3.4)
(4)险(峻)
险即形态险峻、气势陡峭。带来险峻体验的景观,一定高挺而陡峭。 险峻之美考验人们的意志,激发出人们勇于超越自我、不畏险阻、百折不挠、奋力进取的拼搏精神。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华山,古称西岳,是中国五岳之一。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素以“奇险峻秀”而闻名的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登山之路蜿蜒曲折,到处都是悬崖绝壁,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说法。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寇准曾如此咏华山。(附录图3.5)
(5)幽(静)
幽即幽深、幽静、清幽、幽远等。幽一般指整个环境而言,凡能产生幽的事物,其形势必曲、必静、必深邃、必隐蔽,也多数光线较暗。 其以崇山深谷、山间盆地或山麓地带作为地形基础,辅助之以铺天盖地的高大乔木,构成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环境。 其导观视域窄小、光量少、空气清洁、景深且层次多,有迂回曲折之趣,无一览无余之直观。 游人的视野受到局限,而产生幽的感觉。幽的环境使人超然物外,可助人潜心静思,最宜养性颐情。
青城山自古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意思是天下名山中,青城山是最幽深、恬静的一个。(附录图3.6)
(6)野(趣)
野即所谓天然未凿、富有野趣等。 凡能产生野的事物,必是纯属自然、妙境天成,“天然无雕饰”的,是未经人工雕琢,或保持古朴而少受现代文明影响的。野富有自在之情、自由之趣,富有苍凉之慨、悲壮之叹。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是山林之野;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随风满地石乱走”是边塞之野。
2)色彩美
(1)山色
山色指山体覆盖植被或冰雪在气象变化时,由近及远而显现出不同颜色。 如近山绿而远山蓝,层次分明、直至天边。如果再辅之以淡云、浓雾、轻烟则更好。
(2)石色
石色指因岩石的种类、所含矿物质的成分、风化程度等的原因,而导致的各不相同的色彩。
(3)天色
天色指当阳光穿过大气层时,在不同的时间和天气情况下所出现的斑斓多姿的朝阳、夕辉、彩云等。
(4)水色
水本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水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由于所含矿物质及洁净程度的不同,或者受天色及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丰富色彩。(www.xing528.com)
(5)生物色
生物色是指动物的毛色和植物的花、叶、果实等所体现的生命色彩。
3)听觉美
(1)鸟语
如百灵鸟鸣的活泼欢快,杜鹃鸟啼的哀婉抑郁,大雁的秋空长鸣。
(2)风声
如林涛的怒吼,春天在湖泊上荡舟时的和风细雨。
(3)水声
如飞瀑的雷鸣轰然,大海的惊涛骇浪,泉水的淙淙细语,雨打芭蕉的幽怨。
4)嗅觉美
嗅觉美是指人类嗅觉的愉悦体验,如嗅到鲜花的芬芳、泉水的甘甜、空气的清爽等。
5)动态美
自然风景中的动态美是由波涛、飞瀑、流泉以及烟岚、云雾的飘动引起的。 (附录图3.1)
6)朦胧美
这是因为照明度较弱、距离较远、能见度较低,或被其他事物半遮半掩所造成的虚无缥缈、似有若无的形象而产生的美感。例如,透过云雾看风景时,云雾中的景物若隐若现,模模糊糊,虚虚实实,令观者捉摸不定,于是产生幽邃、神秘、玄妙之感,引起观者许多遐想,这就是朦胧美所致。如果眼前的景物十分清晰,一览无余,观者就会感到没有看头。 景妙在模糊,美在朦胧。 若清晰可见,其丑处则尽露之,而云遮雾障则能弥补其不足,显出神奇的风景。
朦胧美最能引发人的想象力。我国古代诗词中对朦胧美的描写很多: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山色有无中”就是一种朦胧的美态。 苏轼的“山色空濛雨亦奇”,这是描写烟雨迷蒙中的西湖的佳句。在细雨迷蒙中,西湖像美女穿上一层薄纱,隐隐约约显露出婀娜的体态,具有特殊的魅力,这正是一种朦胧美。宋代著名画家郭熙的“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这是画家在《林泉高致》里强调不能“尽出之”,而要“烟霞锁其腰”,“掩映断其脉”,用“烟霞”遮掩模糊人们的视线,使之产生一种朦胧之感,使人感到神奇、玄妙。
3.1.4 自然景观的审美技巧
1)观赏办法
(1)动态观赏
所谓动态观赏,即是在旅游过程中将自然风景作为动态的审美对象进行观赏。 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①以动观动,直接感悟景观的动态美。
②以静观动,化静为动。
(2)静态观赏
所谓静态观赏,就是将风景作为静态的对象来进行观赏。 静态观赏形式时间较长,感受量较大,便于体察感悟或想象理解对象的审美价值或内涵。 强调审美主体在观赏中要感悟景物的诗情画意、哲理乃至禅味。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①移步换形,以动观静。
②凭借想象,化动为静。
2)观赏的距离
(1)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是指人与物之间的远近、长短间隔。
(2)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是指人与物之间暂时建立的一种相对单纯的审美关系。 这里,观赏主体切断了自身与客体的利害关系,抛开了实际的目的或需要,除去个人的私心杂念,用客观超然的审美态度对审美对象进行欣赏。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 凡外重者内拙。”(《庄子·达生》)
3)观赏的角度
(1)平视
看视线前方延伸较远的景物叫平视。平视可以看远处的景色,欣赏开阔的旷景,极目天际,使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观赏“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景色应以平视的角度为最佳。观赏黄山的云海也应取平视,才能看到“葱茏而缥缥缈缈”的效果。
(2)仰视
从低处往高处看叫仰视。仰视观景称为“高远”。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高远之势突兀”。如在颐和园万寿山前仰视万寿山,便可看到层层殿堂,辉煌夺目,分外壮观,具有“山外青山楼外楼”之感。
(3)俯视
从高处往下看叫俯视。在泰山顶上看下面的群山,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在北京景山万春亭上看故宫,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也一览无余,壮美之极,令人叹为观止。
4)观赏的时间
观赏风景有一定的时间性,时间选择不当,会影响审美效果,甚至看不到风景的美。 例如,当你置身于巍巍泰山之巅,不同的时间会看到不同的美。 从观日石望去,红日喷薄欲出,呈现绚丽神奇的晨曦之美;从观月峰上远眺,黄昏时夕阳余晖洒落在黄河上,“黄河金带”呈现出线条美。但如果把握不好观赏时间,便难以体味其中独特的审美内涵。
[拓展阅读]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馨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兴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使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 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 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的一热,为之深深的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窗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地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
资料来源:《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