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育锻炼的原则
体育锻炼原则是人们谋求最佳锻炼效果的经验总结,是从事体育锻炼者必须遵循的准则。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改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延缓衰老过程,祛病延年,增进健康。如果违反科学规律,进行不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对健康不利,反而对身体有害,甚至会引起运动性疾病,损害健康。因此,进行体育锻炼应遵循科学的锻炼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坚持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则。因为体育锻炼促使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人们不断克服自身惰性的过程。如果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则难以长期坚持。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需要不同,动机自然也各不一样。这样,在大学生中就出现了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争取三好学生、得奖学金,为了通过《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及格,为了使形体健美,为了锻炼体魄,为了兴趣,为了寻求娱乐,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参加体育锻炼等现象。这些多种多样的动机是体育锻炼者产生自觉行动的动力,是激励人们去自觉锻炼的主观动因。
贯彻自觉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体育锻炼对人生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树立起体育锻炼有利于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的观念。
(2)掌握“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不断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状况的体育锻炼方法进行体育锻炼,力争取得最佳锻炼效果。
(3)学习掌握自我锻炼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通过信息反馈了解锻炼的效果,提高锻炼的自觉性。
二、全面发展的原则
全面发展的原则是指锻炼中必须安排身体不同部位的活动,特别是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以追求人体的全面发展。全面锻炼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锻炼不注意对身体各部位、各系统的全面发展和促进,机体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而且还会导致身体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协调。虽然各种体育项目对机体都能产生良好的锻炼效应,但由于动作特点各异,对身体的全面发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长跑有利于提高心肺功能,但对上肢肌力影响却较小;健美运动能发达肌肉,使身体强健有力,体形匀称美观,但对心血管系统耐力的改善并不明显。因此,全面锻炼一般是选择一些功效较大的体育项目为主,并辅之其他项目同时进行。
贯彻全面发展的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体育锻炼中,要注意全面锻炼身体,要把身体形态锻炼和内脏器官的锻炼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机体全面协调的发展。在肢体锻炼上应多采用各种徒手操、韵律操以及发展力量的练习,使身体形态得到均衡的发展。在内脏器官锻炼上要以有氧代谢练习为主,结合各种气功和按摩练习,提高心肺机能水平,从而达到身体形态锻炼和内脏器官锻炼的内外结合,协调统一,两者不可偏废。
(2)在体育锻炼中要从改善身体形态入手,提高机能的实际效果,培养心理素质。即把陶冶情操、愉悦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地增强适应自然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在发展身体素质的锻炼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和本人所具有的特性选择锻炼内容,如中长跑可以发展耐力素质,单杠、双杠、负重物、举杠铃可以发展力量素质。在发展某一部分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其他素质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是说,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同时,在发展各种身体素质过程中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一面,如长期只进行长跑锻炼,耐力素质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而速度和力量等素质就会受到限制;长期只进行力量练习和健美锻炼,心肺系统的功能就不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经常性原则
经常性原则就是指进行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凡事皆宜有恒,方能取得效果。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增强体质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体育锻炼必须长期坚持,若中断锻炼,原来所获效果不仅不能保持,而且还会消退。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人的有机体总是置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弱可变强,强也可变弱。体育锻炼能否持之以恒,就是其变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增强自我锻炼意识,把锻炼列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并把坚持锻炼作为培养毅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的手段和过程。
贯彻经常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育锻炼效应的不断积累,身体将会产生肌肉酸痛等正常的生理反应。随着锻炼效应量的增加,将会产生质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之间,要用顽强的意志,努力完成每次锻炼的内容,保证锻炼时间和质量。(www.xing528.com)
(2)体育锻炼的效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想获得锻炼的效果,必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采取自己身体所能适应的运动负荷,制订可行性的目标和计划,并严格执行。
(3)影响人体健康状况有很多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要从身体实际出发,不可勉强进行。
四、循序渐进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锻炼者在自己原有的体质基础上,对所锻炼的内容、难度、时间和运动负荷等,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逐渐提高要求,不能急于求成。“序”和“进”是这个原则的重点,就是要有次序、有顺序地锻炼,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进行。
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体育锻炼内容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先进行以有氧代谢为主的体育项目的锻炼,再把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项目交替安排锻炼。体质好的人可以选择无氧代谢比较大的、活动激烈的项目进行锻炼。体质比较弱的人,应选择那些活动较缓的项目进行锻炼,当体质得到明显增强时,再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和运动能力重新选择锻炼内容。
(2)体育锻炼对有机体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是受运动负荷大小的影响而变化的。因此,应处理好运动量和强度的关系。通常,增加运动负荷时,应在逐步提高“量”的基础上,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人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是按照人体接受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规律,有节奏地逐步递增。
(3)体育锻炼时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总是由上升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组成。有机体在锻炼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准备活动使身体有个“预热”过程,不断克服惰性,使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物质能量代谢等适应运动的需要,逐步进入工作状态。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时要先做好准备活动,尤其是在气温低的天气里,要认真充分地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运动创伤和不适的感觉。锻炼后,还应及时做好放松活动,消除疲劳,加快锻炼后的身体恢复。
五、因人而异性原则
因人而异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的选择与制定,应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人的体质有强弱,身体素质也各有不同,个性更是千差万别。由于人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同,后天锻炼的可塑性也不相同。因此,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时,要因人而异,正确分析自己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状况和实际水平、心理素质所处的状态和水平,同时还要考虑到客观条件可能提供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不能强求一致。
贯彻因人而异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我国大学生大部分年龄在18~22岁之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末期和成熟期之间。这一时期正是各种生理机能得到发展、提高的关键时期,此时应把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均衡发展、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有效地增强体质作为重点,使人体形态、机能、生理、心理指标达到或接近一生中的最高水平。因此,要根据自己的身心状态、物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确定锻炼目标、计划、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并做到严格执行、不断修改和调整,使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2)选择适合个人兴趣、爱好和运动能力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满足心理情趣的同时,应注意弥补自身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有效地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充分利用环境对体育锻炼的影响,要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做到为我所用。例如,春季和秋季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可以多做些郊游、登山等活动;夏季在有水域的地区进行游泳;冬季在北方地区可以进行滑冰、打冰球。大气受污染时、有雾天气不宜进行体育锻炼。在临近考试时期、实习阶段,生活节奏发生变化、工作环境发生迁移,锻炼者应主动地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根据客观条件及时做出新的安排。
六、合理负荷原则
人体在不同的时期,生理机能都有相应的负荷极限,锻炼时的运动负荷应控制在极限范围之内。运动强度适宜,对机体的刺激有利于消耗的恢复和超量补偿,锻炼效果最佳。弱的刺激不能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过度的刺激可能会损害健康。但是,适宜的运动负荷也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不变的锻炼模式,而是随着人体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的锻炼模式。
贯彻合理负荷原则应注意,在青年时期应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各种生理机能水平,适宜的运动负荷应在渐进的基础上分期进行,在每次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量力而行和自我感觉,同时进行生理指标测定,评价锻炼的效果,及时调整运动负荷,使之适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