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尚未形成,各种意识形态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世界各国都被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冲击;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伴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浪潮涌入中国,因此而带来的西方各种政治思潮、社会思潮、文化思潮使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受到了很大冲击,这一切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分配格局、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社会现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而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投机暴富、不劳而获、恶意竞争等社会不公现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社会失信现象,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崇尚物质、贪图享乐、赌博迷信的社会腐败现象等给高校实施正面教育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在观察、了解人生时出现了困惑和无所适从,造成了学生价值选择的迷茫。由于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生有时候容易思想偏激,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的学习和领会中由于不够深入和客观容易产生偏差,对照现实往往会产生怀疑和不满的情绪。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各种思想和文化不断交织碰撞,并且冲击着大学生固有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尤其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恰好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无形中受到网络文化的超强影响。网络文化的生成和传播依托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信息科技发展成果的应用,网络与多媒体的结合更使网络语言具有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等特点,从而使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青年学生是上网的主体人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传统的教育体制下,青年接受信息的渠道单一,学校教育和大众舆论对于青年接受社会文化的教化所起的作用十分明显,但是当网络走入学生的生活之后,一切变得复杂起来,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混杂交织,面对爆炸的信息,学生们开始感觉迷茫困惑、无所适从,甚至会迷失方向。网络的开放性和无拘束性会导致青年学生道德观念的弱化,相关调查显示:有55.1%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可以欺骗对方,甚至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谁,互相欺骗是正常的。加之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标准的多样性,极富好奇心的青年则可能抵挡不住诱惑被网络中各种色情、暴力、欺骗等各种不良信息所吸引,由无意模仿走向有意识追求,导致心理偏差和行为失范,最终做出背离社会主流文化的错误选择。
(二)学校因素
自1999年高等教育实现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极快;二是在较低经济水平基础上实现的。正是因为这两个因素,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环境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国家经费投入不足,而学生数量却在迅速增长,致使教学资源紧张,教学设施配备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制度的创新、教学条件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管理的加强都没有能跟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步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必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高校逐渐从封闭型校园走向了开放型、外向型校园,日益成为多元开放的综合体。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而校园的文化品位、学术气氛和文化氛围也会相应的受到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变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产生了新的冲击。特别是“招生并轨,缴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促使学生更加注重勤奋学习,注重能力锻炼,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成才;另一方面,学生家庭高额的教育投资强化了他们的效益观念,学生及其家长开始注重教育回报,对高校办学条件,教学、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费制还使学生对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所淡化。此外,大学校园的开放也为社会上一些闲杂人等提供了投机的机会,校园内偷盗、抢劫行为时有发生,校园环境的安全有序受到了挑战。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体制的不足也使得这项针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引导的工作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目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但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深层次问题认识上,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做到准确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学生中存在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价值的评价和认识不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教育模式上,仍然以理论灌输型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根据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赞同和支持,但学生对现行教育模式不满意甚至反感的占55.10%,由此产生的逆反心理,有可能打击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在教学内容上,还是以讲授经典著作或理论为主,时代性不强,容易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状况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就无法真正实现,许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并未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真理的目的,因此,造成学生在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上常常出现困惑、迷茫、混乱的局面。(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高,数量不足,工作不细致,工作方法呆板、教学方式不新等问题,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消极抵抗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引领学生思想行为向着积极健康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
【案例】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面对新的形势,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过程中,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取得明显成效。他们牢固树立“把握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方式,贴近学生实际,服务成长需求”理念,把以学生为本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局面。中科大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带着深厚的感情、满腔的热忱,创造性地构建了一整套包括学生思想动态预警、心理健康预警、生活困难预警、学业预警等在内的教育服务系统,这些关怀爱护的措施,鞭策着每一名大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同时,中科大从“两个课堂”入手,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教师言传口授”与“学生能动思考”有机结合,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让真理为大学生从乐闻到信服;另一方面,一系列创新性校园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提升。他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把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中科大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学籍管理条例、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等大的方面,又具体到研究生楼增设自动售卖机、各校区添置新的海报宣传栏等一些生活细节问题。为学生排忧解难,成为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工作。中科大以学生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广大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三)家庭因素
人与社会最早的接触实际上就是从与家庭成员的接触开始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接受到最早的思想、品德、行为的教育,家庭环境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取代的。青年在真正独立、正式踏入社会以前家庭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文化氛围、行为方式都已经刻在了他们的脑海里,并且对于他们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的形成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等都会对成长着的学生的思想状况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的快速发展变迁和文化多元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许多家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家长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的家长为了应对生活的巨大压力而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情况,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和教育;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离异,孩子长期处于孤独、苦闷、抑郁的情绪之中,不愿意与人交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他们思想的健康发展;有的家庭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也会给子女日后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思想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青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由于生理成熟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导致了他们生理心理需要与社会现实、社会环境、社会教育往往会产生矛盾。他们自主意识较强,但自我约束不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他们关注社会,但辩证思考的能力不足,容易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问题产生困惑和迷茫;他们渴望参与社会政治,但缺乏人生阅历和知识经验,工作能力不足;他们追求真理、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但在实际中却难以付诸行动。这种主观愿望与现实条件相矛盾的情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和思想的特点。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一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一方面随着自身生理心理的发展而不断调整,这就决定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必然带有矛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好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复杂的思想状况和心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