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激发学习兴趣
(一)学习兴趣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积极心理倾向及情绪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讲,对于某一学科、某一课程有兴趣,就会自觉地、持久地、专心致志地坚持学习,并且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
就学习兴趣产生的途径而言,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直接引起的,往往以学习需要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由内在需要产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最有效因素。间接学习兴趣是由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结果而引起的,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二)学习兴趣的特性
学习兴趣的不稳定性: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倾向及情绪状态,无论是直接学习兴趣还是间接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学习环境的改变、社会评价的变化而会发生变化,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发挥的作用有强有弱,只有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的学习兴趣才是稳定的。
学习兴趣产生的多因性: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的原因可能很多,有的是直接学习兴趣,有的是间接学习兴趣,或是两者兼有。在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中,它们各自又包含很多原因。因此,一个人的学习可能包括很多原因,具有多因性(即多因一果)。另外,在多因当中,每一个学习原因在不同的时期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起主要作用,有的起次要作用,有时作用地位发生互换。当然,起主要作用的学习原因可能不止一种。[3]
学习原因和学习结果的互位性:从学习的需要、动力、促进来讲,兴趣是学习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会产生新的学习兴趣,或者进一步强化原有的学习兴趣。因此,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三)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习兴趣的产生方式来看,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本人,学生对某个专业、某门课程有兴趣,就会刻苦地学习,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学习兴趣与老师的教学、学习氛围、教学设施、学校制度文化等外部条件也密切相关。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年级来讲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于低年级特别是大学新生,主要培养学习专业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重在保持专业学习兴趣,防止学习兴趣衰退或发生兴趣转移。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一些途径:(www.xing528.com)
1.开展专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
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前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多少认识。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重视专业的入门引导。主要的途径有:一是邀请教授、知名学者举行报告会,向学生讲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趋势,让学生熟悉所学的专业,培养学生学好专业的热情。二是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举办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展览,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三是组织举办品学兼优学生事迹报告会,展示学生的各种获奖成果,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学好专业的信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配合课堂教学,组织各种课外学习活动,如举办学科知识竞赛,引导学生组建学术性社团或兴趣小组,举办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尝试科研,推荐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或进入老师的实验室等。通过这些课外学习活动,给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刺激,激发学习的热情。
3.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让职业目标促进学习兴趣的产生
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包含个人兴趣成分和社会意义成分,且个人兴趣成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意义成分的影响。学生毕业后,无论是找工作、考研、出国,最终必然选择一种职业。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中,必然涉及学习的目的问题,涉及职业选择和国家需要两者之间的统一问题。如果学生职业规划工作引导得好,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转变到为目标职业服务、为国家需要上来,使学生在专业选择和个人兴趣之间找到结合点,促进学生产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4.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其中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追求“六十分万岁”。辅导员要动员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主动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契合点,发现自己的能力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以便调整学习目标,制订新的学习计划,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