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嘎德林耶拱北
“嘎德林耶”,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大能者”。12世纪为波斯(伊朗)人阿布都拉·卡迪尔·吉拉尼(1078~1166)所创,盛行于阿拉伯和中亚等地,是苏非派中比较大的教团。清康熙初年由华哲阿不都·董拉希首传入甘宁青。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常引用儒学、老子和庄子哲学思想阐述《古兰经》、圣训和苏非教义。与其他苏非派有着显著区别。嘎德林耶属于逊尼派的哈乃斐学派,主张“先有道,后有教”。认为“教”是世俗的东西,由穆罕默德的生平言行所构成,而“道”则是超然的、非创造的、亘古永存的,为了求“道”,只有割断夫妻恩爱,抛弃家庭温暖,脱离现实生活,云游四方,访名师、苦修苦练,参禅悟道,认为修道者只有通过参悟静修才能达到近主认主的目的。嘎德林耶的道堂、拱北一般修建在深山老林、风景优美之地,擅长砖雕和木雕,并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雕刻狮子与动物。
嘎德林耶的各辈道祖被认为是出家修行的引领人和导师,也称为“穆勒什德”或“卧里”。道统继承是由道祖或当家人指定的,传贤不传子。故有由“卧里”或“穆勒什德”认可的童子出家,修炼人、拱北当家人组成的遵守三条戒律(戒色、戒“六贼”、戒荣华富贵)与五条守节(勤学、乞讨口粮、勤苦练、晨点香、勤沐浴)并低念“齐克尔”的三级“出家人”阶层。嘎德林耶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区和四川等地。嘎德林耶在宁夏有三个支系,即九彩坪、齐门、明月堂。主要分布在固原、海原、西吉、彭阳、同心等县。
固原二十里铺拱北
二十里铺拱北是固原嘎德林耶九彩坪门宦的重要拱北之一。距固原城20里,位于银平公路东侧的山坡上。整个建筑顺山势而建,集伊斯兰教建筑与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为一体,气势雄伟,森严而神秘,清水河从脚下流过,绿树葱郁,环境幽雅。
二十里铺拱北的建筑格局为六进式。围墙门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为院落,第三进为砖坊,第四进为拱北内门,第五进为墓室,第六进为后院。墓室前有殿院,左为客房,右为外院,规制完备。穆斯林在此举行宗教活动后,还可休憩。拱北内有大小三座陵墓,攒尖顶亭式的墓亭、硬山、歇山等形状的门厅,庭院诸建筑,覆以辉煌耀眼的琉璃瓦,飞檐、鸱吻、斗拱、亭刹,或伸张,或高耸,轮廓丰富。拱北内无论是墓亭,还是门墙,皆有精巧的雕刻,云纹、龙纹、古线纹等浮雕、高浮雕,以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装饰着坚实的建筑、舒适而紧凑,朴质而华丽,显示了穆斯林工匠的高超雕刻技艺。
同治年间,二十里铺拱北也未能幸免于难,旋即被毁。后由固原提督雷正绾及官绅军民捐资,按原貌修建,依山势分三院,并立铁杆旗一对,雷正绾亲自撰写“重修南古寺碑”,该碑“文革”时遭到损坏,碑文字迹漶漫,难以辨认,仍立于寺内。1920年海原大地震,拱北再次被毁,后由九彩坪重建。1981年,在“文革”中被拆毁的基础上,广大回汉各族群众八方筹措资金,陆续重建,现已修葺一新,有大殿、墓庐、经房、浴室、厢房等,成为固原地区一处著名的伊斯兰教文化人文景观。
九彩坪拱北
九彩坪坐落在海原县九彩坪乡九彩坪村的疙瘩山巅上的九彩拱北,是嘎德林耶七辈道祖杨保元、九辈教主杨枝荣等人的墓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拱北始建于同治三年(1863年),民国九年(1920年)年海原大地震时被毁,1942年重修,建筑面积近10亩,亭台楼房100多间。“文革”中,建筑物又几乎全遭破坏。1980年后,经过多年的修复,基本恢复原貌,一进四院建筑物均以水磨砖雕装饰,重现了当年建筑风格。进拱北大门,在前院照壁背面,镶嵌3块石碑,上刻嘎德林耶门宦的道统史所记载各辈道祖的事迹,石碑两旁有对联。二进院建有砖木结构过道,东西两侧为客厅。三进院为水磨石砖雕面的山门。其中一般平时不开,中门两旁各有一偏门,中门左壁为砖雕图案,右壁为砖雕海莲花;背面有海水朝阳、月照松林砖雕图案;山门两侧是墓室;四进院为中堂,是拱北的主体建筑,由大卷棚、东西小卷棚、八卦亭等组成,大卷棚后的中八卦(实为六挂、习惯称为八卦)内为杨保元之墓。亭下端有砖雕基座;中部左右各有一团中形图,其图案由阿拉伯文字母组成;窗上方四周有吊垂牙子板、如意彩、鸽子头、飞橼、滴水猫头鹰兽背、琉璃瓦等构件;顶部为钻天顶,上置空瓶、新月。疙瘩山下有古堡道堂,门额上书“清真古教”四字。现任拱北当家人李德贵十分重视绿化工作。在拱北四周植树1000多亩,计10万余株,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环境优雅幽深。
黑窑儿拱北
位于火石寨丹霞奇观旅游景区的中心地带,北有石寺山、石城堡禅佛寺,南依云台山、扫竹岭,东靠板石窑自然风景区,西面紧靠一石山,山势险峻。半山腰有一天然石洞,传说是嘎德林耶头辈道祖静修和传过道的地方,山顶南端有一水泉,泉水清澈甘甜,是道祖静修时取水之泉。黑窑儿树木茂密葱茏,环境优美,庄严肃穆的大殿坐西向东,不同的是,黑窑内的碑上雕刻着二龙戏珠图。从海原九彩坪嘎德林耶中和堂主事人李德贵于1999年农历5月7日继立的石碑碑文中可知,头辈道祖在此隐显事道的经过及其传道的功德。碑上记载:头辈道祖从麦加来到中国传教,吾门自玄圣阿里以后,首称道祖华哲·阿布都·董拉希,又称穆呼引的尼,天方人也。学冠天人,洞彻幽冥,来中华,居名山,栖岩餐风饮露,神鬼莫测。清朝初年到陇东、西海固,往返市井,未便居之,乃移之附近黑窑。此地佳木葱葱,山环水抱,有石洞天成。道祖乃息隐其中,一时山里求道之士络绎不绝。道祖在我国西北、西南各地隐显事道,神异而伊斯兰者蒙道祖善导训化,一时大贤上人蝉联而出……后华哲·阿布都·董拉希乘一梅花鹿飘然而去,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3月25日,隐光于四川蟠龙,又盘龙山,而黑窑儿只留下一个空空的天然石洞。经后人在石洞前几次修建,规模之大,称黑窑儿拱北,是伊斯兰教嘎德林耶九彩坪门宦朝拜地。(www.xing528.com)
甘石窑拱北
又称“龙潭寺”,还有一个堂号称“积善堂”,位于西吉县境北部的火石寨乡。拱北建筑周围为砖雕和木雕,在拱北积善堂正背面的砖雕上面,雕刻的图案是嘎德林耶的九彩坪拱北(即“中和堂”)整体建筑的立体图。这里的砖雕和木雕都是附近的回族匠人所做。在院内有一块砖雕正面书写“龙潭寺”三个大字,背面是龙潭寺碑记的碑文和图案,还有一块砖雕,正面书写“积善堂”三个大字,背面书写“重修龙潭寺纪念碑”的碑文和图案。
明月道堂
位于固原县(今原州区)三营镇,教众大部分系抗战时由河南迁来的难民,它的“老人家”是马仁甫。明月道堂系甘肃兰州市嘎德林耶灵明堂的分支。灵明堂创建于民国初年,俗称“疯门”,创始人马一龙(1853~1925年),字灵明,道号古土布·哈尼佛·董拉黑,世居兰州。后接受虎夫耶和嘎德林耶学理,在兰州西园传教。他常年身着单衣,腰束麻绳沿街乞讨,行止近疯似癫,然其信守虔诚不懈,苦修至坚,受到一些人尊敬和追随,并为其在兰州西园修建拱北道堂,起名“灵明堂”,后在新疆哈密、乌鲁木齐等设有分堂。其接替人依次为单子元、汪寿天。该门宦主张接替人“老人家”不娶妻室,终身出家干功,否则不能继承“老人家”职位进行传教。马仁甫原籍河南孟县人,经营皮毛为生,抗战期间河南沦陷后迁至兰州,皈信了灵明堂,与灵明堂的上层合伙做皮毛生意,后迁至固原三营继续经营皮毛生意,经过几年积累,手中有了一些资本,马仁甫便在三营镇华平梁修建了一所庄院,定名为“明月道堂”,宣称自己是修道的“老人家”,在其周围的回族群众中进行传教活动。目前,道堂新建的拱北由六角形的八卦亭和卷棚组成,上面的砖雕和木雕十分精美。
石塘岭马胡子道祖拱北
石塘岭拱北
石塘岭是伊斯兰教嘎德林耶一支,创建于清末。被尊为该派的道祖马胡子老人家———尔不顿·热合玛尼于清末据说徒步朝觐三次,历时十二年,后在宁夏同心石塘岭一带传播伊斯兰教苏非主义嘎德林耶教理,清光绪六年(1880年)马胡子归真,埋葬于同心石塘岭,石塘岭杨家与海里凡为道祖修建了拱北,始称石塘岭道祖拱北。该拱北“文革”期间被拆毁,1984年重修保留至今。拱北前殿是歇山顶,殿堂隆起,殿上飞檐四出,卷棚八字墙,砖雕精美,后面是八卦绿色圆宝顶。
石塘岭道堂
大梁拱北
始建于清代咸丰末年(1862年),其时马胡子老太爷归真,由其子马四阿訇主持建成。1920年拱北受地震破坏。1930~1933年,买西舍尔巴乃老太爷主持翻建。当时,洪岗子老太爷竭力相助,筹措钱粮,即将伊斯穆乎松第拱拉西与买西舍巴乃俩老太爷所眠之位分置于依布尼恩巴西老太爷灵位之后,西侧由原独亭式扩建为三亭式。1966年遭“文革”破坏。1982年哈米东买治东老太爷应民众所望,将拱北彻底翻建,改三亭式为三合一顶部三层式,前两侧建望远楼各一,其造型壮观,结构坚固,工艺考究,装饰精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