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仰上帝的美德:灾难中坚定信仰的力量

信仰上帝的美德:灾难中坚定信仰的力量

时间:2025-01-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6]即使遭遇痛苦、灾难,如果人对上帝的信仰不变,上帝总会给人以最后的安顿。[38]在基督教信仰中,首先,人要对上帝有信心,相信他会随时随地拯救人,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都会化为美好。具体来说,基督教要求信徒的信德是什么呢?

二、信仰的美德

基督教认为,人对上帝的爱必须基于信仰的前提之下,爱由信来增长。如果一个人不能信仰上帝,或信仰别的宗教,他(她)就不会对上帝有爱,不会遵从上帝的戒命。实际上,基督教的一切伦理准则均来自于上帝。因此,信仰是一个人成为基督之人、实践基督教伦理准则的基础,是基督教在一个人身上发挥作用的全部。

在《圣经》中,信仰上帝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人的是否得立、得靠、得救。在《以赛亚书》中,上帝曾告诫人们:“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35]在现实生活中,人只有基于信仰上帝才能得以安身立命,使生活过得安心、安泰。因为,“信靠的人必不着急。”[36]即使遭遇痛苦、灾难,如果人对上帝的信仰不变,上帝总会给人以最后的安顿。如同亚伯拉罕没有子女,但他相信上帝,“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37],而且让他的“子孙多若海沙”。一个人不要因为一时一地或一生遇到诸多不平的待遇而对上帝失去信心,失去敬畏。“你们敬畏耶和华的,要倚靠耶和华,他是你们的帮助和你们的盾牌。”[38]

在基督教信仰中,首先,人要对上帝有信心,相信他会随时随地拯救人,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艰难困苦都会化为美好。如果一个人没有这样的信心,在平顺时,对上帝有信心;在困苦时,对上帝失去信心,那么,上帝是不会眷顾这样的人的。摩西曾说:耶和华“是信实的神,向爱他、守他戒命的人,守约施慈爱,直到千代;向恨他的人,当面报应他们,将他们灭绝。”[39]当以色列人起初并没有将耶和华视为唯一之神时,在遇到外族欺压,向耶和华求教时,他因以色列人没有信心而弃之不顾:“你们去哀求所选择的神,你们遭遇急难的时候,让他救你们吧!”但当以色列人终有悔悟,“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侍奉耶和华。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难,就心中担忧。”[40]就人来说,因为宇宙万物均是上帝创造的,如同上帝所言“天下万物都是我的”。而对上帝所能安排的一切,人只有敬畏、赞叹、全然信服,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和背弃。《诗篇》言:“耶和华啊,你的工作何其大!你的心思何其深!畜类人不晓得,愚顽人也不明白。”[41]但是要信仰上帝,一切都足够了。因为“耶和华有恩惠、有公义,我们的上帝以怜悯为怀。”甚至如愚顽之人,他也毫不嫌弃,一并救护:“耶和华保护愚人,我落到卑微的地步,他救了我。”[42]凡是人,只要信上帝,他必得救,否则,必不能得救,这是基督教教义最为核心的理念。

在《圣经·哈巴谷书》中,上帝表明了这样的态度:“为义人因信得生。”[43]这里的“生”,既有现实的生活,又有来世的再生。从后者的意义上,《圣经》将亚伯拉罕作为“因信称义”的典范。“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上帝,他在主面前做我们世人的父。……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做多国的父……他将近百岁的时候,虽然想到自己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已经断绝,他的信心还是不软弱,并且仰望上帝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上帝。且满心相信,上帝所应许的必能做成。所以这就算为他的义。”[44]

而他的子孙,就是相信上帝的人,按《圣经》讲的:“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45]在天国得救,人因信而完成这一切。因此,不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来世天堂,人要想蒙上帝眷顾和慈爱,无条件地信仰上帝是必需的,如亚伯拉罕在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仍然对上帝充满了信心。于是,他的一切都如上帝所言成了可能,并且得以进入天国。

那么,信仰上帝是否要有上帝的具体形象呢?换句话说,上帝是否以具体的形象来昭示世人他的存在呢?当以色列人还在埃及受苦受难时,摩西受上帝的指示,要领他们出来,当时,“摩西对上帝说,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先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46]自有永有是一个什么形象呢?所谓“自有”,就是我本所在,无需他生;所谓“永有”,就是无处不在,而又横亘古今,永恒存在。这是上帝言自己是一个存在,但这一存在却没有具体的形象显露。

摩西仍不甘心,恳求上帝显出真相。“耶和华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赐,在你面前经过,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谁。又说,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47]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警告,即上帝告诫人们,不要再企图寻求上帝的真实面目。在人需要的时候,他能给人的是恩赐和怜悯。如果人只是在具体的形象上探求,尔后才决定是否相信,那无异于自寻死路。如果上帝是具体的一个形象,那就不可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的恩赐就不可能给所有需要的人;他就不能将一切万有,人世间每一个人具体的行为、言论和思想都作了解和记录,尔后作出公正的裁决。

具体来说,基督教要求信徒的信德是什么呢?

(一)相信上帝存在的真实性,并完全地顺服上帝,将自我彻底交给上帝。“完全信服”和“彻底交出”是信德的核心理念。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提出了他相信上帝存在的真实性证明:

1.一切事物都可分为两类,一些是受到他物的推动才会自己运动,而另外一些是既能受动又能自己开始运动的。受别物推动的事物,肯定有一个推动者,如此一直推下去,总要有一个最后的始动者,这个始动者就是上帝。

2.一切事物都有产生的原因。而要寻事物产生的最初原因,上帝才是最初原因。

3.一切必然性都有最早的根源。但要追寻第一个根源,只有追寻上帝。

4.世界上的完美事物,都是由一个比较更完美的事物而来,最后的一切事物,必渊源于某种最善最美的事物,这种渊源,只能是上帝。(www.xing528.com)

5.一切事物都在实现一个目的,甚至无生物也是如此,但无生物不可能有内在目的。可以肯定,在他之外必定存在着一个目的,这个目的来自上帝。

阿奎那的证明属本体论意义上的证明。在基督教看来,信徒信仰上帝应如亚伯拉罕,要有信仰的坚定性,以意志力和实践力而为。信徒将自我的意志,即属人的生存意志和追求目标排除得越彻底越好。人要如婴儿般回到母亲的怀抱,或者如羔羊般由牧羊人引领,完全的信靠,彻底的交出,不留些许属个人的生命体验和实践空间,不留些许属个人的偶然性和冲动性的空间,一切都归之于上帝。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向上帝的祈求,可以看作是自我全然交出的信德体现。“向天主呼吁,就是请天主降至我身,那么我将怎样向我的天主,向我的主、天主呼吁?我心中是否有地方足以使我的天主降临,使创造天地的主宰降至我身?主,我的天主,我身上真的有可以容纳你的地方吗?你所造的天地,负载我们的天地能容纳你吗?是否由于一切存在没有你便不能存在,何必要求你降至我身?因为除非你在我身上,否则我便无由存在。我不在黄泉,而你在那里;即便我进入地狱,你也还在那里。”

“我的天主,假如你不在我身,我便不存在,绝对不存在。而且‘一切来自你,一切通过你,一切在你之中’,是否更可以说,我除非在你之中,否则不能存在?主,确实如此,确实如此。”[48]

要有这样的投入和完全的服膺,即“除非你在我身上,否则我便无由存在”。个人的存在必须在全部融入上帝的包容万有的胸怀之中,在与上帝气息相通、情义相连、意志相容、行为合一之中实践人的信德。这样的人就是具有上帝本质的上帝的儿子,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自己。

“上帝自己,在他的深深的慈爱和他的巨大的力量中,选取他以便在人类亦即本质上在他的儿子的形式里生存,因而成为并就是一个人,因而成为这个无可比拟的‘你’。上帝自己是在这个世界里的、尘世的、可设想和可见的,就像他是这个人。我们必须服从上帝自己就像我们必须服从这个人。当这个人在人的语言里说话时,那就是上帝自己在说话。当这个人像一个人那样行动和受难时,那就是上帝自己在行动和受难。当这个人像一个人那样胜利时,那就是上帝自己的胜利。这个人的作为人的言语、行动、受难和胜利直接地关系到我们的全体,他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的获得拯救的历史。”[49]上帝藉着人的全然接纳而“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他的善因而成为神之善、人之善的合一。他的欢乐、痛苦、受难和胜利既是神的,又是人的。他是拯救者,而如果人人都能接纳神于己身,无异于人的历史就是一个自我的拯救史,未来的天国必是信仰者居住的地方。

(二)信仰上帝启示的一切都是真理。信仰上帝的主要内容就是相信上帝启示的一切。在《圣经》中,上帝所能指给人的道路,教诲人的箴言,为人们制定的戒律;他所有的神迹、创造和预言;他派自己的独生子来拯救人类;耶稣的一切教训,他的死和他的复活的奥秘和意义等等,都要信从。人要信仰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将教会看作是福音的传播者、守护者,并要服从教会等等。

信仰上帝启示的一切必须是人自愿的、完全的,不带有任何疑惑或询问式的,是彻底的“我信”。《马太福音》上说,上帝对一切都是清楚明白的,甚至对每一个人头上有多少毛发都是如此;没有上帝的命令,一根头发都不会从头上脱落下来。上帝对人的影响和决定如同对整个宇宙的影响和决定一样,都是至精至详、准确无误的。如果仅仅从事实的角度出发,人会询问,这是事实吗?甚至会提出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从信仰的角度出发,这一切都必须是肯定会发生的。教父德尔图良说:“正因为是荒谬的,所以我相信。”他说:“神的儿子会死,这是完全可以相信的,因为这是荒唐的;被埋葬了的神的儿子复活了,这也是可信的,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一般意义上,即人世间的,这一切都可能是不真实的,但有神的存在和神的支配,一切都是可能的,都是必然会发生的。所以,11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安瑟伦明白地说:“我绝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信仰了,我绝不会理解。”[50]20世纪最著名的基督新教神学家、瑞士人K·巴特进一步说:“上帝的认识是对上帝的服从。注意,我们不说上帝的认识也可以是服从,或者说使服从附着于上帝的认识是必需的,或者说它是随着服从出现的。不,作为信仰的认识,上帝认识是在它自身之中,是根本必然地服从。它是人采取的一个决定,响应着神圣的决定;回应着作为现实的主的神性存在的救赎行动;回应着恩宠的实施,在其中信仰以上帝为根基并继续再次地以上帝为根基。”[51]认识是在安然地服从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上帝所能启示的一切必然都是真理。

在这一过程中,人所要做的首先是要克服自己的骄傲和不顺从,其核心是自我肯定,不愿相信或完全相信上帝的存在和上帝所启示的一切。《圣经》曾将人世间的恶描述为“撒旦”,即阻碍者和反对者,拒绝服从上帝和侍奉上帝,主要表现就是人的骄傲和不顺从。

人类所能犯的一切罪之渊源就是人类始祖所犯的原罪,而原罪的主要表现就是不顺从上帝。个人要自以为是地按自我的意愿设计自己的行动,组织自己的生活。所以人相信的基础就在于去掉自我的执著,将属人的个体性的一面全然否定,将人的尊严、自我高扬和肯定的方面全然抛弃。人要将自己变成一个怯懦、谦卑、无知和无助者,变成一个处在黑暗之中,寻找光明的追寻者,在上帝指引的道路上,不要有任何的彷徨和犹豫。“撒旦”是恶的化身,将人引向黑暗和死亡,引向对上帝的反对和阻碍。人的一生都要不断同撒旦作斗争。撒旦不是外在于人的,而是人的原罪所赋予的。人同撒旦的斗争是完全放弃人的存在性,将人的一切自觉自愿交给上帝的过程。人要克服理性中的“我”、情感中的“我”和欲望中的“我”。如圣母玛丽亚那样,天使加百利告诉她上帝的救世计划,她回答说:“我是主的婢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52],一切都变成了。如果人完全成了神的仆婢,那他(她)必按上帝的训示来安顿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追求目标。于是,这些人就成就了善德和福德,如同耶稣昭示的:“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有饱足。怜悯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悯。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53]人只要按上帝的要求完全放弃骄傲的自我,就可能同上帝建立起全然的联系;而一旦如此,便同更广泛的他人、群体、先知、天国都建立起了联系。在这种境况下,人必然会克服因自我存在性上出现的种种困惑、迷茫、无知、无助而引发的孤寂、焦虑和对生活痛苦的感受,在广泛的联系之中走向了宽阔、平静、恒在和幸福,在上帝的天国中享有人所能享有的万有。

(三)信仰的义务。人对上帝的信仰表明人已进入到了宗教的领域之中,作为一个基督教徒,人的信仰并非只是在理性的王国之中进行的,它实在的表现为一种实践方式。人在信仰中所要履行的义务是信德实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人必须有与自己年龄和地位相应的基督徒的生活和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信徒不仅应该具备,而且更要实践。首先是守戒命。戒命以律令的形式将上帝对人的要求规范化,使人在向善的进发时有了最基本的底线伦理。其次是对《圣经》的学习,核心是理解、掌握和应用。再次是要参与具体的宗教活动。比如洗礼、每周参与主日弥撒、告解和圣餐等等。人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之中会加深对上帝的理解和融入,增强对上帝的信心和履行对上帝的义务。

在基督教伦理中,信仰上帝必须要旗帜鲜明,不仅要公开承认,要随时随地宣扬上帝,而且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将上帝的教诲传给下一代。“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54]另外,上帝要求其所有的信徒都有传播福音的使命。“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法。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55]在非常情况下,基督教要求信徒要有抵制违背戒命的义务和勇气。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如果有损害宗教信仰的情况发生,甚至在婚姻和朋友关系中,都应该尽力去保持信仰的完善与纯洁。在现实生活中,人有义务使自己和家人都远离罪恶、不洁和对上帝的亵渎。当面临信仰和生命、利益的选择时,人要有自觉自愿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其实,人们在作弥撒时喝的酒和吃的面包,都已有了上帝的血和肉的成分。人们在自己的身体之中已经融入了上帝的物质成分。如果人为信仰作出牺牲,如同耶稣的牺牲一样,是自然而然的。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完善之德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