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泰国历史文学作品:素可泰碑文,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流传

泰国历史文学作品:素可泰碑文,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流传

时间:2024-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素可泰王朝时期,佛教和婆罗门教在这个地区广泛流传,各种祭典上诵念的经文,以及称颂国王仁政和佛祖功德的赞词,都镌刻在石碑上,这些素可泰碑文是至今发现的泰国最早的历史文学作品。蒙松国太后得知此事后,便派兵包围了宫殿,帕罗和两公主同时遇难。

泰国历史文学作品:素可泰碑文,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流传

1.人与佛的唱和

泰国最早的书面文学产生于13世纪,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1257~1377)逐渐强大,成为统治这个地区的政权。该王朝重视文化发展,主要的业绩是在古巴利文、吉蔑文和孟文的基础上创立泰文,并用这种文字刻写碑铭,成为泰国书面文学的发端。泰国的古代文学基本上是宗教文学和宫廷文学。

素可泰王朝时期,佛教和婆罗门教在这个地区广泛流传,各种祭典上诵念的经文,以及称颂国王仁政和佛祖功德的赞词,都镌刻在石碑上,这些素可泰碑文是至今发现的泰国最早的历史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兰甘亨碑文》。这部碑文是为颂赞素可泰王朝的兰甘亨(1275~1315)的功绩而撰写的,记述了兰甘亨的生平和业绩,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语言简洁明快,有些名句至今仍常被引用,如“田中长稻,水中有鱼”等。

素可泰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宗教文学作品是《三界经》,它是五世王立泰(1354~1376)根据30部佛经编纂而成的。他用优美的散文描绘了众生所在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宣扬佛教思想,强调众生应弃恶从善,以免受“三界”轮回之苦。《三界经》包括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并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将这些故事组织起来,文字既简明又典雅,具有一定的文采,所以流传很广,对泰国社会佛教观的形成和泰国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帕銮格言》则是一部待人处世的格言集,相传为兰甘亨王所作。这部书共计收入为人、处世、求学、交友和守信等150篇格言,其中有的是古人名言,有的是佛陀圣训,有的是作者语录,言简意赅、易于背诵,如“入林别忘斧,知前别忘后”、“爱人胜爱物,失财不失誉”等都是颇有教益的名言佳句。

在阿育塔雅王朝统治泰国的400多年间,泰国社会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封建制度,同时也继承了素可泰时期的文学遗产,吸收了高棉帝国的古老文化和由婆罗门僧侣带来的古印度文化,一度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出现了格律严谨的诗词,即戛普、克龙和禅。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学、宫廷文学和民间文学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在素可泰时期,国王非常忌讳高棉帝国的语言文字,主张使用纯粹的泰语;而阿育塔雅的国王,为了确立和巩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采纳了高棉国的一些传统制度和礼仪。拉玛底帕提一世(1350~1369年在位)责成婆罗门祭司编写了一部《水咒赋》,这是泰国第一部赋体(立律)的文学作品。《水咒赋》的主要内容是歌颂拉玛底帕提一世,原著用古高棉文写成,同时掺杂了一些梵文。内容是说国王乃天神下凡,其地位崇高无比,人们必须对他忠诚。它是宫廷举行忠君宣誓仪式所用的“咒语”,一直沿用到1932年。

《帕罗长诗》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在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叙述了绵双国王子帕罗和蒙松国两公主帕芬、帕萍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帕芬和帕萍两公主倾倒于帕罗的俊美,于是让帕罗来到自己居住的宫殿,与帕罗结为连理。因为绵双国王曾将蒙松王杀死于象颈,所以两国积怨很深。蒙松国太后得知此事后,便派兵包围了宫殿,帕罗和两公主同时遇难。蒙松国国王听说以后悲痛不已,决定摒弃前嫌,并与绵双国结为友好邻邦。《帕罗长诗》包括了众多民间作家的智慧,和后来的英雄、美人、磨难、团圆的故事轨迹大不相同。故事中的爱情虽是两情相悦,但也逃脱不掉政治和社会的制约。他们的爱虽然炽热浓烈,但仍敌不过政治和现实的威胁,这种不可调和性则造就了悲剧色彩。

在佛教文学方面,作品大多属于编译性质,即将印度的佛经翻译过来,有的照原样编辑出版,有的重新加以编排,这类作品不仅对佛教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推动文学前进上有积极的意义。属于佛教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的《大世赋》是许多人共同合作的译著,据说完成于1482年,曾在玛哈塔寺落成大典中吟诵。这部书分13篇,讲的是释迦牟尼涅槃以前最后一次轮回的故事,博采多种诗体,语言典雅,格调清新。《大世赋》虽也用巴利文编排,但已是与泰文相间。因此语言变得浅显,易于理解。

在当时的宫廷里曾聚集了一批有名望的诗人,其中就有西巴拉。西巴拉自幼聪颖,9岁即能对上帕莱纳国王的御诗,因此被赐予官职,成了宫廷诗人。青年时,与京城护卫长官之女娘巴朗相爱,不料娘巴朗被选为妃子,二人的姻缘就此结束,这一变故对诗人的打击很大。

西巴拉生性耿直,不畏强权,又很多情。有一位妃子对此写诗嘲讽:

兔子跳跃赏月,

卑微不知深浅。

孔雀与云攀亲,

终究不过禽兽。

西巴拉看到后,怒不可遏,立刻反驳道:

兔子跳跃赏月,

双眼直视高空。

禽兽不论好坏,

同踏一地之中。

帕莱纳国王见西巴拉如此桀骜不驯,便罚他掘稀泥。一次王妃偶然经过,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西巴拉掘了她一身。帕莱纳国王再次动怒,将他流放到了南方的洛坤城,洛坤城城主将他视为上宾礼遇。此时昔日的情人娘巴朗被国王赐给了洛坤城城主为妻。西巴拉与朝思夜想的情人在异地重逢,于是旧情重燃,不幸的是被城主发现处死。临刑前西巴拉用脚趾在沙地上写了一首绝命诗:

大地神灵作证见,

太傅之子受冤屈。

有罪受诛当无怨,(www.xing528.com)

无辜害命此剑还。

没过多久,帕莱纳国王念其才华,决定予以赦免,召回宫中,但得知西巴拉已被处死,极为震怒,把洛坤城城主处死,西巴拉的绝命诗果然应验了。西巴拉留下了两部很有名的作品,即《阿尼律陀堪禅》和《西巴拉伤怀诗》。

1767年,吞武里王朝建立以后,内忧外患不断。战争破坏严重,百废待兴,而且这个王朝存在只有15年,文学上没有太大的成就,但是为曼谷王朝初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郑王着手整理泰国文学,亲自编写《拉玛坚》片断。1769年,吞武里王发兵攻打洛坤城,该城城主及其家族被俘虏,其中包括城主的女戏班子,于是吞武里王便把这个戏班子改成了宫内剧班子,他在讨伐各路诸侯征战仅仅两个月的间隙里创作了《拉马坚》4个段落,以便上演。

曼谷王朝前期,由于社会比较稳定,泰国古典文学再度繁荣。在形式方面,首先是诗歌和戏剧达到全盛时期,随后是白话散文迅速兴起,并且形成逐步取代前者居于文坛首席的地位。

作品内容虽然大部分取材于阿育塔雅时期的故事,但形式已经多样化,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散文体也开始流行。这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继续搜集、整理和再创作阿育塔雅时期的文学遗产,其成果有集体编写的剧本《拉玛坚》、《伊瑙》,帕耶探玛比差的《三界经》注释书—《三界析》等。

这些作品虽然材料是原有的,但经过再创造,其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精练,所以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著名的作家昭披耶帕康将《三国演义》从中国移植过来,并创造了“三国”文体,对泰国的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泰国优秀白话散文作品,成为中学泰语教学的典范作品。

顺吞蒲则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诗人,也是整个泰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顺吞蒲(1786~1855)生于曼谷王朝拉玛一世时代,是曼谷王朝前期的诗人。他自幼入宫,在宫中担任侍卫。他的诗歌创作从泰国古代文学和民间文学以及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文学中广泛汲取营养,体裁和形式多样,包括格律诗(如色帕、戛普和格仑等)、格言诗、游记诗、诗体剧和长篇叙事诗等,特别是在长篇叙事诗方面成就卓著。相传他的作品很多,但在辗转传抄过程中散失不少,流传至今的共有24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格楞城游记》、《碧武里游记》、《昆昌与昆平》和《帕阿派玛尼》等。

《格楞城游记》属游记诗,当时他因暗中与宫女簪恋爱而被亲王治罪,坐牢获释以后,前往格楞城探望父亲,这首诗是他在从格楞返回曼谷的途中写的,主要描写他沿途所见的种种景观,抒发他对簪的热烈感情和深切思念。诗人回到曼谷不久,由于治他罪的亲王死去,因而他得以与簪结为连理;其后又由于他涉嫌给当权者写匿名诗,于是只得与簪逃到碧武里府,躲在朋友家里。《碧武里游记》便是这段曲折经历的产物。《昆昌与昆平》是他与拉玛二世、拉玛三世合作完成的,是对原作的补充、整理和加工。

顺吞蒲的主要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帕阿派玛尼》。全诗共计两万余行,叙述帕阿派玛尼一生离奇曲折的故事。帕阿派玛尼是拉达纳国的王子,因故被父王驱逐在外。这部作品不仅具有结构宏伟、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优美的特点,而且表现了诗人知识渊博并且善于博采众长的特性,其中有些段落近似于《一千零一夜》。《帕阿派玛尼》被公认为泰国古典文学名著,并被指定为中学泰语教学的典范作品。

曼谷王朝的四世王到六世王都是诗人和文学家,而以五世王帕尊拉宗告和六世王帕蒙固告最为突出。其他著名的诗人和作品还有銮扎巴尼及其用禅体写成的帕树屯,女诗人坤素旺及其滑稽剧《帕玛累贴泰》和《一百篇乌纳鲁的故事》,蒙拉触泰及其诗作《伦敦游记》和散文《泰国使节到英国》,纳拉贴巴攀蓬亲王的话剧《帕罗》等。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还有丹隆亲王、披耶阿努曼拉察吞、帕沙拉巴塞等。

从19世纪中叶起,泰国周围国家相继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泰国被英、法承认为“缓冲国”,政治上保持独立,但实际上处于英、法势力的控制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泰国的古代文学逐渐衰落,现代文学逐渐兴起。其具体表现为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题材接近现实社会生话;文学作品的体裁趋于多样化,除诗歌外,小说、戏剧和散文等迅速发展;文学作品的语言日益通俗化,白话文学作品大量增加;文学作品的作者变为以平民出身为主,并了解民众,关心民众。

在现代文学的开创时期,阿卡丹庚·拉披帕、多迈索和西巫拉帕等人的创作令人瞩目。阿卡丹庚·拉披帕(1905~1932)曾留学英国和美国,在短短的一生中以浪漫主义的方法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主要作品有两部:一部是1929年的长篇小说《生活的戏剧》,描述了一个泰国学生在欧洲的生活,结论是人生犹如一场戏,时而欢乐,时而悲伤,难以预料;另一部是1930年的续篇《黄种人与白种人》,认为黄种人与白种人心理差异过大,几乎难以沟通。多迈索(1905~1963)是女作家,以描写家庭日常生活见长,名作有《她的敌人》和《第一个错误》等长篇小说,前者表现了青年一代对旧礼教的反抗和斗争,后者记述了一个姑娘因追求虚荣而陷入不幸的命运。

1932年,泰国人民党发动政变,结束了君主专政,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942年,泰国政府在日本的胁迫下向英、美宣战,成为轴心国成员,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战后,泰国当局注重发展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率比较高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时期,泰国的进步文学发展较快,成就较高。战后不久,一些进步作家提出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口号,号召使用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生活。其后虽然经历一些坎坷,可是进步文学仍然不断壮大,占据文坛的主流。这时活跃于文坛的作家除了多迈索和西巫拉帕等人以外,还有高·素朗卡娘、克立·巴莫、西拉·沙塔巴纳瓦、社尼·绍瓦蓬和伊沙拉·阿曼卡恭等新人。克立·巴莫曾任泰国总理,主要代表作品为长篇历史小说《四朝代》(1953年),记述了曼谷王朝拉玛五世至八世4代国王的变迁过程,篇幅宏大,刻画生动,长期流传不衰。

西拉·沙塔巴纳瓦(1918~1975)一生经历坎坷,所写20余部长篇小说如《这块土地是谁的》、《生活的奴隶》等,大部分具有同情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抨击黑暗势力的腐朽势力的进步倾向。社尼·绍瓦蓬(1918~)以19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魔鬼》为代表作品,该书以一对具有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男女青年为主人公,讴歌了他们勇于冲破封建势力的阻挠、争取自由幸福爱情的精神。伊沙拉·阿曼卡恭(1920~1969)擅长于短篇小说创作,名作有《黑暗时代》和《哭与笑》等短篇小说集,表现了作者热爱劳苦大众、憎恶剥削阶级的鲜明态度。

在泰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当推西巫拉帕(1905~1974)。西巫拉帕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曾因参加进步政治活动两次入狱,晚年又因泰国政变长期住在中国。他的创作生涯始于1928年,以写小说为主,重要作品有《降服》、《惹祸》、《爱与恨》、《生活的战争》、《罪孽》、《画中情思》、《后会有期》、《向前看》等长篇小说。

《画中情思》是西巫拉帕的早期名作,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知识青年诺帕朋与贵族女子吉拉娣之间充满苦涩味道的爱情故事。他们两人互相爱慕,彼此思念,但却由于年龄、地位和婚姻关系的限制未能结成眷属,最后深受种种传统观念束缚的吉拉娣只能用一幅画来奇托自己的情思,并在临终留下了这样一句遗言:“我死了,没有爱我的人;但是我感到满足,因为我有了我爱的人。”吉拉娣的悲剧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勇气追求爱情,具有鲜明的阶级特点和时代特点,形象地反映了由于政局变化贵族地位一落千丈的历史面貌。

1973年,泰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对文学产生了促进作用,在“十月十四日运动”前后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极为活跃,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变革,同情劳动人民。这时描写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的作品有所增多,反映现实比较深刻。康喷·汶他威的长篇小说《东北人的儿子》,曾获1979年的东盟文学奖。小说描写泰国东北一进步青年不满社会现实、立志为变革东北贫穷落后面貌而进行艰苦斗争的故事。此外,著名的作品还有拉披蓬的《同一个国土》、青年作家康曼·昆开的《乡村教师》等。诗人中则以瑙瓦拉·蓬拍汶、维他耶功·昌恭和昂康·甘拉亚纳蓬的诗较为著名。

知识小百科

泰国“十月革命”

1971年,泰国国会被解散后,军方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大多数泰国人敢怒不敢言,只有大学生,冒着个人的生命危险,展开抗争示威活动,1973年10月13日,已集结了超过50万的群众。泰国军方鹰派势力抬头,于是封锁新闻,一场腥风血雨的镇压杀戮展开了。次日,军方坦克车队开进曼谷,采取强力手段,持枪军人用枪、手榴弹对付手无寸铁的民众,逮捕领导示威的人,官方报告约100人死亡,857人受伤。不过根据民间的说法及人权组织的报告,尚有200人无故失踪。

当代的泰国文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遭遇相同,都要面对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学的命运与政治、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休戚与共。在这片神圣土地的滋润下,凭借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泰国文学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