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政治思想的产生、形成、发展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马克思说:"例如,与权威原理相适应的是十一世纪,与个人主义原理相适应的是十八世纪。推其因果,我们应当说,不是原理属于世纪,而是世纪属于原理。换句话说,不是历史创造原理,而是原理创造历史。但是,如果为了顾全原理和历史我们再进一步自问一下,为什么该原理出现在十一世纪或者十八世纪,而不出现在其他某一世纪,我们就必然要仔细研究一下:十一世纪的人们是怎样的,十八世纪的人们是怎样的,在每个世纪中,人们的需求、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是怎样的;最后,中这一切生存条件的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①这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种思想意识的产生、形成,都与其当时代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紧密相关,有什么样的物质经济条件,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因此,要探讨、了解一种意识形态的动因,就必须探究、考察其社会经济条件的状况。在各个阶级社会形态中,每个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大都要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李觏作为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进步思想家,亦是如此。
李觏生活在北宋初中期,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赵宋王朝专制统治的危机在宋仁宗宝元、康定年间(公元1038-1040 年)继续发展,不断加深。这就使统治者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被统治者由于贫困和灾难的空前加剧,也不可能照;日地生活下去。连年爆发的农民起义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腐朽统治,而对这种严峻的现实,一些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要求改革现状的愿望愈来愈强烈。到了宋仁宗庆历一、二年(公元1042-1043 年)时,范仲淹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案,并开始实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李靓则是"庆历新政"的积极拥护者和实际支持者。他的一系列政治思想主张,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