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文物年鉴2010:加快发展工作报告

陕西文物年鉴2010:加快发展工作报告

时间:2024-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之二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文物事业加快发展——在2010年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赵荣同志们:这次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9年的文物工作,明确2010年的工作任务。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完成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陕西段12处20个点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物保护展示工程进展顺利,环境整治工作正在加紧实施。完成了2009年大遗址专项经费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申报工作。各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工作。

陕西文物年鉴2010:加快发展工作报告

之二 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文物事业加快发展——在2010年全省文物局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赵 荣(2010年3月4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文物局长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09年的文物工作,明确2010年的工作任务。受局党组委托,我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我省文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按照“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加快展示利用步伐,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发展思路,在复杂经济形势下,文物保护基础、博物馆建设、文物安全管护、对外交流等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各项工作科学推进,全省文物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和保护工程、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展示工程年度目标任务,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莅陕视察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展示工程时,给予了充分肯定。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碑林博物馆新石刻艺术馆建设获得省、市两级文明工地奖。西安市超额完成了乐游塬历史文化公园(青龙寺遗址保护项目)建设任务;宝鸡市投资50万元,完成了北首岭遗址博物馆围墙建设、园区绿化、自来水管道铺设等工作;渭南市投资1080万元实施司马迁祠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和城隍庙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工程即将竣工。延安市高标准地抓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建设,延安革命纪念馆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于2009年8月28日对外开放,该工程被国家建筑业协会评为建国60年来“百项经典工程”;13处革命旧址维修建设工程已全面完工;“三山两河”清凉山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延安一号工程建设受到中央领导的好评。

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完成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陕西段12处20个点保护管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物保护展示工程进展顺利,环境整治工作正在加紧实施。西安市落实申遗环境整治(世行贷款项目政府配套资金)资金5000万元,完成了申遗环境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组织实施了兴教寺塔、鸠摩罗什舍利塔、清真寺木牌坊、兴庆宫勤政务本楼遗址、大秦寺以及小雁塔院内环境等一批申遗点的考古、保护、展示等相关工作,督促指导各申遗点建立了申遗档案。宝鸡市编制完成了《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入口及防排水保护维修工程方案》和工程议标并组织实施,预计工程将在今年5月全部完工。咸阳市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茂陵、昭陵乾陵及彬县大佛寺四个申遗点的保护规划,启动了四个申遗点的保护展示工程,申遗点的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全面铺开。汉中市积极做好张骞墓申遗工作,完成了《张骞墓石刻保护方案》,完善《张骞纪念馆基本陈列方案》,制定了《张骞墓申遗工作任务分解表》,颁布了《张骞墓保护管理办法》,按照《张骞墓保护管理规划》,完成了核心区绿化工程和对石刻进行技术保护工作。

(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编制完成了首部《陕西省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开创了省域文物保护规划制定的先河,为我省文物保护和重大项目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制定了《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建设专家咨询评审工作规程》,规范了文物保护工程审批程序;上报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保护规划和设计方案14个;完成了《延安革命纪念地旧址保护总体规划》等16个保护规划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秦始皇陵保护规划》、《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和《梁带村遗址保护规划》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正在修改完善;上报了第七批30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8处我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组织验收了西安事变指挥部旧址维修工程、韩城普照寺大佛殿、渭南文庙等15个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达到了保护文物的目的。组织调整11处2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绘制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图,并上报了省政府待公布实施。

完成了2009年大遗址专项经费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申报工作。2009年国家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到位31212万元(其中,大遗址专项7495万元、重点文物保护专项3074万元、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13460万元、中地共建博物馆专项2307万元、红色旅游75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100万元、文物普查267万元,“十一五”文物保护抢救性基础设施建设经费1630万元,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经费2128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5.7%,是近年来争取中央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最多的一年。

(三)文物普查田野实地调查工作圆满完成。采取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增强力量、扩大宣传、典型引路、以老带新、群众参与、学生参加、集体会诊和省局机关人员深入一线参与、督导普查工作等方式,扎实推进我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宝鸡市将普查表格的填写、标本资料的辨认识别,采取集体讨论、专家指导、相互品评、互相监督,达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目的,体现出普查队员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形成了“宝鸡经验”。西安市指导高陵县从编队方式、普查工作程序以及对普查成果的保护管理等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做到既全面普查,又加强保护的目的,形成了“高陵模式”。咸阳市实行队长负责制,把普查进度、普查质量以及安全等项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形成了“咸阳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是普查队员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被国家普查办在全国推广,引起了较大影响。正是文物普查队员这种挚爱工作、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充分展示了我省文物人“爱岗敬业、科学严谨、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陕西文物大省的形象也得到进一步彰显,中央电视台对我省普查工作多次进行了报道,并拍摄了专题片在央视科教频道连续播出。

各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工作。西安市政府领导多次携带慰问品亲赴第一线慰问普查队员,极大地鼓舞了普查队员的士气,调动了普查队员的积极性。榆林市政府先后拨出专项经费1400多万元,为文物普查队配备了13辆越野汽车电脑相机等普查设备,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康市政府领导经常参加所属各县的文物普查启动、验收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文物普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汉中市政府领导多次带慰问品看望慰问普查队员,并为全市每个普查队员在平安保险公司办理了“个人人身保险”,真正体现了对普查队员的关心爱护。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商洛市、延安市、杨凌示范区的政府领导对文物普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通过各级政府和文物工作者的努力,截至10月底,普查队员行程60多万公里,踏遍了全省107县(区) 1747个乡镇(街办),31197个行政村、1989个居委会,实地文物调查覆盖率达到100%,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8.4万余处,新发现文物点6万余处,极大地丰富了我省文化遗产资源宝库。在全国率先“规范、有序、安全、扎实”地完成了省域内田野调查工作,基本摸清全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文物普查的自然村覆盖率、普查质量、文物登记数量和新发现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许多新发现的文物点在时代、内涵上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填补了本地区文物时代或类别的空白。同时,我们投入600多万元建设了国内第一家文物普查标本库,部分县(市、区)的普查标本已入文物普查标本库管理。12月22日,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以陕西省政府的名义,召开了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实地调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西安市人民政府等58个先进集体和马艾秦等345名先进个人。另外,陕西明代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通过了验收,目前已转入报告编写阶段;启动了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了榆林、延安、铜川市的早期长城调查工作,共填写表格1063份。

(四)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再创佳绩。全年组织考古发掘单位签订考古勘探协议300多项,比去年增长3%;实施勘探面积4000多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25%;发掘古墓葬1200余座、其他各类遗迹10余处,比去年增长41%;发掘面积约1.59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5千余件(组)。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考古成果获得国家奖励最多的一年,杨官寨遗址和周公庙遗址考古项目荣获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省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唐帝陵考古调查、周公庙遗址发掘等5个考古项目获得全国田野考古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一等奖占全国三分之二,景俊海副省长亲赴考古院予以表彰并慰问项目获奖人员。

配合基本建设做好考古工作。制定了《关于规范和加强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考古勘探工作的意见》;与省交通厅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共商公路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及时协调、磋商解决相关问题,这种工作模式在全国也是首创;与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水利厅、西安铁路局、铁路投资集团公司、电力公司联合组建了“陕西省文物局配合大型建设项目考古勘探发掘管理协调办公室”,统一负责全省配合大型建设工程中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管理工作;对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等20多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了文物调查和评估,向建设单位提交了文物保护评价报告;完成了青兰高速、王圪堵水库、准朔铁路等大型建设工程的考古勘探工作。

各市积极配合基本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西安市坚持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审批、统一收费”的工作机制,主动配合西安地铁、西宝客运铁路专线、浐灞国家生态区以及未央宫汉代道路保护等建设工程开展文物保护工作,西安地铁工程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2700多万元,顺利实现地铁隧道安全下穿南门、钟楼、北门等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召开了西安市地铁工程中的文物保护成果新闻发布会,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商洛市文物局组织考古队会同省考古研究院对沪陕高速商州二线拟通过的路线进行勘探,并到该线段部分线路经过省保单位商州紫荆遗址地段现场勘察和办公,提出具体意见及时回复建设单位,保证了该线路按期开工。渭南市完成了陕西实丰水泥厂、富平工业园、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西潼高速公路拓宽、渭蒲高速新征地的文物调查及考古勘探,勘探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发现古墓葬、古遗址80余处。榆林市完成了榆林东方集团、府谷煤业集团等17个单位建设用地的考古调查及勘探工作。

(五)博物馆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在复杂经济形势下,全省文博单位接待观众逾100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0%;全年门票收入3.4亿元,比去年增长36%;23个博物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列全国前茅;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古代文明》陈列被评为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第一名;举办各类临时展览81个,比去年增长30%;我省文物系统参加全国讲解员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和三个单项一等奖;制定了《陕西省免费开放博物馆工作意见》,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陕西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今年我省列入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已增至48座,我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介绍交流,得到了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已与500余所各类大中小学校签订了教育基地协议书,与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学生开展各类活动400余次,比去年增长20%。法门寺博物馆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陕西历史博物馆、秦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被省文明办等四家单位联合授予“陕西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的荣誉称号,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李恺当选“首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另外,根据省政府2009年第107次专题会议纪要的要求,我局按时将直属的西安半坡博物馆和西安事变纪念馆移交西安市管理、法门寺博物馆移交宝鸡市管理、乾陵博物馆移交咸阳市管理,四家博物馆的移交工作做到了文物清、人员清、资产清、债务清。

各市积极抓好博物馆建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完成了基本陈列方案;咸阳博物院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断深化设计方案,完成了建设场地建筑垃圾的清运工作;安康历史博物馆完成了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省文物局、市政府和市发改委;渭南市博物馆完成《渭南博物馆项目建议书》、概念性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估报告》、《规划选址意见书》等;商洛市博物馆对原有展厅进行了重新装修,调集市属各县(区)上等级文物举办“商洛文物精品展”,在庆祝国庆60周年期间展出,社会各界反响很好;西安市努力推进全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在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西安“博物馆城”建设可行性报告,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研究制订了西安市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已上报市政府审批;延安革命纪念馆结合实际,制定了《景区管理办法》、《宣传接待规范》、《游客投诉管理办法》等30多个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六)文物安全管护能力明显提高。各级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实行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规定,完善管理机制,加大科学管护能力,做好文物安全工作,2009年全省文博系统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和馆藏文物被盗案件,我局被省政府评为“2008—2009年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先进单位”。

一是安全机制和设施逐步完善。全省文物部门层层签订了2009年文物安全和消防安全责任书;组织验收了西安博物院等9个单位的安防设施;完成了秦兵马俑博物馆等9个单位的技防工程并通过了验收;完善了西安钟鼓楼、合阳县馆、大荔县文物库房技防设施,建成大荔代祠楼水消防设施;完成了汉阳陵馆等30家文博单位安防设施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各市不断完善安全机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西安市完善了与市宗教局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系制度;咸阳市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力度,投资190万元完成了茂陵田野技防设施建设,更新了秦遗址、彬县大佛寺、泾阳博物馆等技防设施,使文物技防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安康市指导旬阳县与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建立了消防安全工作联动机制,同县武警中队及近邻单位签订了消防安全联防协议,在文物消防安全群防群治上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宝鸡市坚持每年举办文物执法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排除险情隐患,实现了第23个馆藏文物安全年;延安市出台了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前移制度,即对各单位在文物管护中存在问题不纠正的,采取一次口头告知、二次发出隐患通知书、三次实行一票否决方法,强化文物管理工作。

二是文物执法工作不断深入。省局筹办召开了“西北五省(区)文物安全协作会”,建立了五省(区)文物安全协作机制;对全省各市文物执法工作进行了巡查,使执法工作不断科学规范;指导各市文物局与公安部门协商,采取行政为主、刑事为辅、共同办案的方式开展文物执法工作。

各市不断加大文物执法力度。西安市全年开展了8项专项整治活动和103次安全检查,召开现场会16次,实现了连续19年馆库藏文物安全年。渭南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分别就西岳庙、唐陵、仓颉庙等处的文物安全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并先后六次就文物安全做出书面批示,责成文物及相关部门全力保护好文物安全工作,全年市、县两级公安文物部门坚持联手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共抓获17名盗墓分子,扣押3辆作案用车,特别是对唐陵非法开采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好的效果。安康市文化文物局依法制止了旬阳县气象局、旬阳县第一中学在未向文物部门报批任何建设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旬阳文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大规模建设的行为。延安市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侦破了黄陵双龙石窟暴力抢劫案,追回了被盗文物14件。榆林、汉中等市加强群众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形成了明与暗,保护与打击紧密呼应的四级保护网络。宝鸡市、咸阳市文物局与公安、工商部门联合对古玩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是科技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组建成立了陕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专家组;验收了中日合作唐陵石刻保护修复项目;主办了中德文物保护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了第二届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意合作壁画修复学术交流会、“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运行管理”座谈会。完成了文物系统有关单位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的数据采集和网上填报工作;经科技部批准,在我省成立了国内首个“文物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外,为了整合文物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我局组织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陕西省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四家单位搬迁西安高新区陕西文物科技大厦,搭建了新的文物科技保护平台。

(七)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产生重要影响。2009年,接待外宾74批1127人次,组织专家学者参加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35批94人次,邀请境外专家来陕进行交流合作13批49人次。全年举办文物外展10项,出访6个国家和地区,参观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每个展览均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海伊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秦兵马俑展》,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夫妇等政要参加了新闻发布会等活动,40万名观众参观了展览,创下了该馆参观人数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展览被美国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展览之一。在智利举办的《古代中国和兵马俑展》,作为庆祝智利建国200周年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2009年11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加坡会见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时,双方认为,即将开幕的兵马俑展是推动中智双方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项目。12月3日,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前总统拉戈斯夫妇、文化部长帕·乌拉、空军总司令和中国驻智利大使刘玉琴及智利各界政要约600余人参加了展览开幕式,来宾规格之高史无前例。智利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对该展览做出了高度评价,她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兵马俑举世瞩目,全世界都在期盼能举办一个兵马俑展。此展是两国文化交流重要项目,其成功举办显示出中智双方在文化以及其他各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相信会有成千上万的智利人来参观这个展览,同时也希望明年五月能有更多的中国人去参观上海世博会智利馆。这次展览不仅会让智利民众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灿烂文化与悠久历史,而且能进一步增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智利各电视台、报刊和电台对展览及开幕式进行了大量报道,《古代中国与兵马俑》展轰动了圣地亚哥。

(八)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组织各文博单位通过向游客发放宣传册、免费讲解、与媒体联合等形式做好宣传工作,截止目前,各种媒体对我省文物工作进行报道近6000次,比去年增长25%。汉唐网首页收录信息7300余篇、图片8500幅左右,首页和论坛访问IP超过35万个,日点击超过3万次,综合排名、点击率均居国内省级文博类政府网站首位。

各级文物部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做好宣传工作。省文物局与国(境)外组织合作拍摄的《食彩王国》、《中国画像》、《铁木真》、《唐长安城》和《历史灿烂的中国》等10余部电视片;积极与省外专局联系,为在省文物系统工作的德国专家法尔克·戴姆(Falko Daim)和日本专家冈田健申报“三秦友谊奖”,获得了省政府批准,文物系统外国专家获奖人数名列全省第一。铜川市文物局与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合作,拍摄了7集铜川文物专题片。安康市、宝鸡市、杨凌示范区、商洛市等市(区)积极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3中国文化遗产日”抓好宣传,特别是西安市在博物馆日期间,围绕“博物馆与旅游”主题,组织30多家博物馆开展宣传活动,发表了《西安博物馆馆长宣言》,启动了“博物馆进学校、进社区、下农村”服务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由于我们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群众主动保护、捐献文物年年都有新亮点,今年又涌现了西安市东郊60岁拾荒老人唐舍娃捐献唐代珍贵文物的动人事迹,中央电视台等30余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唐舍娃本人获得“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提名奖。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专门就此向我局发来感谢信说“贵局对唐舍娃的社会宣传工作做得最多、最到位、最有效”。另外,由海外华人邓芳先生组成的团队向汉阳陵博物馆捐赠文物,经我局申报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薪火传递——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奖。

(九)文物相关产业不断发展。我局先后派代表参加了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第十三届东西部合作贸易洽谈会、陕西省第二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在第十三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我省26家单位的参展品备受与会观众的青睐和好评,同期举办的中国西部文物相关产业项目推介会暨文化产业高峰论坛成果显著,实现了跨区域文化产业项目的有效对接,达成多个领域的文化产业合作意向。与省贸促会联合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文物保护技术博览会,吸引了13个国家16个省区近150余家专业文物保护机构参展,展示了文物保护及考古勘探技术、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技术及综合开发、博物馆展陈及管理技术、艺术品收藏及市场等成果,我局参展的中德、中日文物保护科技等成果,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另外,我们召开了全省文物相关企业表彰工作会,授予15家企业“诚信守法企业”荣誉奖牌,推动了文物相关产业的发展。

(十)探索建立陕甘“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取得初步成效。为响应国家和省上关于关中—天水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我局积极倡议与甘肃省文物局依托陕西关中诸市和甘肃天水市人文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了陕甘两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利用合作机制,签订了陕甘两省文物局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三皇故里”(伏羲、黄帝、炎帝),推动两省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商讨达成了加强先秦文化研究,积极开展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研究及展示利用等多方面的合作框架。目前两省文物部门已开始着手准备编制《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以及项目建议书,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2009年,江泽民、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莅陕视察了文物工作,赵乐际、袁纯清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多次深入文物工作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陕西文物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力度越来越大。

回顾2009年的工作,我省文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工作在全省或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物展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科学管护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指导非公有文物事业发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2010年,我们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推动文物事业科学发展。

二、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完成文物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重点任务,以及科学编制“十二五”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提出的“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这个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第一阶段性目标的最后一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紧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用新的理念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重大部署,谋划工作,抓好落实。

2010年陕西省文物局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文物保护法,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加快展示利用步伐,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考古发掘是基础,科学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和“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加强保护”的理念,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基础建设,拓宽利用渠道,努力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提升陕西国际影响力的积极力量。

(一)与时俱进,围绕大局促进文物事业科学发展。建国6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把文物工作融入到国家和地方建设之中,文物事业才能实现蓬勃发展。一是我们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文物工作的主线。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要求,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落实文物工作方针,加强文物保护,拓宽利用渠道,增强文物事业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把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今年文物工作的重点,按照“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加强保护”的要求,开展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二是我们一定要把保护和传承作为文物工作的主题。要处理好保护、利用和传承的关系,把丰厚的文物资源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积极因素。要通过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努力让文物、博物馆单位成为城乡最美的地方;成为城乡最有品位的空间;成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成为我省和各市县的骄傲。三是我们一定要把融入社会、促进发展作为文物事业的使命。认真总结文物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的成功经验,积极实践和深化我局提出的文物工作“四个结合”理念,探索建立文物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和普及工作,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努力营造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共融、协调发展、互利双赢的新局面。四是我们一定要把保护成果惠及民众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宗旨。文物保护只有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才能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要进一步拓宽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渠道,强化以人为本,坚持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传承、有利于惠及民生的原则,依靠人民群众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使人民群众在参与文物保护上“各得其所”,在共享文物保护成果上“各得其利”,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努力使文物保护成为民心工程、民意工程、民生工程。

(二)夯实基础,不断提高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积极做好“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加快申遗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力争2010年完成环境整治工作;坚持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四个结合”理念,总结和推广唐大明宫遗址、唐长安城延平门遗址、曲江遗址文物保护工作与城市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机结合的经验,全面推进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的组织和项目申报工作,深入开展大遗址考古调查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秦陵遗址公园、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力争年内对外开放。继续做好周公庙遗址、秦都雍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唐代帝陵等考古调查工作和杨官寨、白水河流域、凤栖原汉代墓地考古发掘及明秦藩王墓地等课题性考古项目。推动杜陵、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建设,做好汉长安城遗址未央宫一期道路保护和未央宫前殿保护工程,完成杜陵保护规划的修改完善和报批工作。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使我省更多的大遗址得到较好保护;抓好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坚持“有利于文物保护,有利于基本建设”的原则,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严格标准,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国文物普查2010年进入第三阶段,即资料整理阶段。各市要提早做好转段的准备工作,制定第三阶段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尽早召开转段工作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做好普查资料的整理和数据库建设,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普查工作任务。要加强普查资料档案管理,严格执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档案管理规定》,指派专人负责,特别是涉密档案更应严格管理,签订责任书,确保普查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加强普查成果的保护和应用,对于新发现文物点,各级文物部门要主动提请当地政府及时公布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中,要关注普查中的重要发现。要加强普查成果特别是新型文化遗产的宣传,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普查成果展览等活动,提高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同时,要完成早期长城资源调查田野工作任务。

(三)加强建设,努力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按照保护与展示的和谐统一、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景区管理与游客活动的和谐统一“三个和谐”理念,加强博物馆建设。抓好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新馆、耀州窑博物馆、西岳庙文管处陈列,力争年内正式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市级博物馆建设,指导抓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咸阳博物院、延安博物馆、渭南博物馆和安康历史博物院新馆5家市级博物馆的新建和改建工作,使我省博物馆建设两头大(省、县)中间小(市级)的现状得到显著改善,博物馆架构体系更趋合理,呈现金字塔状的发展模式;积极做好县级博物馆陈展工作,大幅度提升县级博物馆陈列展示水平;作好全省馆藏一般文物数据、图像采集工作。全省文物收藏单位,在2010年7月份基本完成一般文物文字信息采集和报送工作,10月份之前完成一般文物图像信息采集和报送工作。同时,积极探究数据库对外开放工作和文物数据库应用新路子;贯彻落实《陕西省免费开放博物馆工作意见》、《陕西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加强免费开放博物馆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和提高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积极推进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

创新发展理念,依法推动民营博物馆建设。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本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事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物保护事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文物事业的格局。认真落实七部委《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意见》,加强对民营博物馆的指导,加大支持力度,为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民营博物馆运行规律,引导和规范民营博物馆和社会文物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落实责任,强化全省文物安全工作。广泛开展文物法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积极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活动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创新普法载体,推进“法律六进”活动;配合省人大开展贯彻落实文物法规情况检查和对《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推动《陕西省博物馆条例》立法工作;举办全省文博系统干部法律培训班和全省文物企业法律培训班。

省、市、县(区)文物行政部门及直属单位层层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协助公安机关等部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探索和完善建立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对文物古建筑、重点博物馆等消防重点防护单位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指导。对非文物系统管理使用的文物建筑,加强行业管理,实施责任追究;继续探索田野文物防盗设施建设的可行途径,加强田野文物科技防范的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水平。抓好群众文保员队伍建设,探索依托文化站开展文物安全巡查的方式和方法,使乡镇文化站和群众文保员队伍成为基层文物安全执法巡查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的程序合法性和文物安全的监督;贯彻落实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建设的通知》,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督查力度,规范和完善执法巡查制度,提高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能力,力争全年文物安全无事故。

加大对唐帝陵开山采石专项治理工作力度。依靠石料发展经济形成的产业利益链,是唐帝陵非法开采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帮助群众找到新的致富之路是根治唐帝陵开山采石的关键。要划定开采范围,规范管理,限制违法行为;要积极实行产业转移、企业转型,引导群众寻找其他致富途径,向其他产业渗透,减少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企业坚决实行“关、停、并、转”,杜绝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

积极做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以省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秦俑馆等专业机构为核心,加强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充分发挥国家在我省设立的陶制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文物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的作用,积极与陕西省档案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陕西遥感测绘局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提高我省文物科技保护水平;做好中外合作项目的管理,积极推进文物保护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五)拓宽渠道,不断提高文物宣传和交流合作水平。组织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紧紧围绕“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主题和“走进博物馆体验和谐美”口号,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在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通过表彰配合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勘探先进单位、组织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举办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等形式,增强全社会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意识。在宣传中,要以文物系统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为重点,着力宣传陕西文物资源优势和文物事业发展新成就、新面貌;充分发挥对外传媒和海外主流媒体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强文物宣传信息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人员、经费投入力度,做好全省文物宣传信息发布、管理工作,完成《文博》杂志、《考古与文物》杂志、《陕西文物年鉴》、《陕西文物信息》、《警钟长鸣》的编印发送工作;做好汉唐网站的运行维护和宣传管理工作,推动各级文物单位的信息网络建设。

发挥文物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友好年”、“感知中国”、“文化年”、“文化周”、“陕西周”等重大文化、商贸活动,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做好赴台湾《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展》和碑林博物馆赠送台湾中台禅寺“碑林拓本”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为今年我省在台湾举办的大型经贸、文化交流工作搭建平台;通过设立“陕西文化遗产大使”荣誉奖项,逐步建立外国专家资料库,进一步拓展、整合与国外的交流合作,激励和吸引海外人士为我省文物事业服务;完成赴瑞典、加拿大、日本等国和地区7项自筹出国(境)展览及协助中国文物交流中心6项出国(境)展览工作;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力度,积极促进专家学者的双向交流,提高我省在文物学术研究领域和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联系外国相关专家和作家用外文母语写作,逐步推出介绍我省文物、博物馆和历史文化方面的外文文章和书籍;不断探索对外宣传途径,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外宣激励机制,提升外宣工作水平。

积极推进《陕西省文物志》(重修)编纂工作。根据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统一部署,作为陕西省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修陕西省文物志工作已经列入我省第二轮修志计划并得到省地方志办的正式批准。此项工作于2009年已经启动,目前,省局已经成立了编纂委员会和相关编纂机构,初步提出了重修文物志的编纂大纲以及规范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整个工作,计划在2012年全面完成。2010年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研,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收集资料以及培训撰稿人的基础上,完成部分章节初稿撰写和评审工作,为下年度的全面完稿奠定基础。为确保志书质量,根据大纲规定的相关章节的内容,局编委会办公室将指定一批业务人员作为主要撰稿人,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各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要确定一名业务熟悉、治学严谨的同志作为编纂与联络人员,上报编委会办公室,按照统一安排,具体承担相应的资料搜集和编纂任务。所有参与编纂的人员,都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以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后人负责的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通力协作,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编纂出一部兼具科学性、权威性、史料性、全面性、系统性、学术性要求,与陕西文物地位相称,经得起历史检验,反映新时代特点的专业志书。这项工作要列入省局“十二五”规划,列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任务。

(六)围绕《规划》,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第一,认真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依托历史文化遗迹,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积极打造西安—宝鸡—天水丝绸之路精品旅游走廊和(4+2)文物旅游板块,即宝鸡以周原和新建青铜器馆为依托,形成周文化旅游区;西安重点以唐代遗迹为依托,打造唐文化旅游区;西安北部汉长安城遗址到咸阳塬上西汉帝陵,重点打造汉文化旅游区;临潼以兵马俑、秦陵为龙头,重点打造秦文化旅游区;延安以革命旧址为主,做好红色旅游;以半坡遗址、黄帝陵为依托,打造史前文化板块的陕西文物旅游六大板块旅游目的地。科学策划开发旅游文物景区、精品文物旅游线路和文物旅游产品体系,扩大陕西文化旅游的规模和效益,使我省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强省。

第二,扎实做好“十二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年,全省文物系统要站在文物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各级政府“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规划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文物事业“十一五”规划的总结和评估工作,系统分析各项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重点任务的落实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分析问题,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研究基础。二是把握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有利于融入社会,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综合研究和分析。三是要把握“十二五”规划的重点。规划编制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文物事业发展的有关要求,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阶段性特征,明确目标、指标、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措施等。要突出文物保护基础性工作,突出重大文物险情的抢救,突出重要濒危文物的保护。四是要突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前瞻性就是要有战略眼光,谋求文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文物保护放到国家和全省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可操作性就是要把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真正成为行动的指南,切实符合自身发展实际。五是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分析和谋划好2010年的工作思路,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第三,科学推动文物相关产业发展。依托陕西文物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自己有形无形的资源,围绕发展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的能带来相关效益的文化产业,按照“放活促强倡名牌”的发展要求,以加快推进我省文物复仿制品产业化进程为重点,积极与市场对接,树立精品意识,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服务措施,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大力发展经营性产业,在法律范围之内,鼓励创建社会认可的、信得过的名牌文物复制企业、名牌文物商店、名牌文物拍卖公司,培育大唐西市等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有实力的民间文博业市场,努力将具有陕西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以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变文物资源大省为文化产业强省。全省文物系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旧观念束缚,树立开放、改革的意识,积极扶持、壮大陕西文物复制企业规模,为不断开拓陕西文物相关产业新领域,繁荣陕西文化产业市场夯实基础;全省各重点博物馆要结合本馆藏品优势,充分利用文物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具有陕西地方特色的文物复制品;全省有生产文物复制品条件的博物馆,要注意利用社会资金,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与民营文物复制企业联合,组成有规模和资金优势的文物复制企业,形成强强联合,提高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要创新思维转观念,拓宽创意思路,提升产品品质,出精品、出名品、倡名牌,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提高利润空间。省文物局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用足用活政策,重点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发展平台。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我省文物事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我们的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岗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提高责任意识、深化服务意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物工作全局,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目标责任”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