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从几何代数的发展谈起

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从几何代数的发展谈起

时间:2024-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摘要易学以象数为本,准象数以明其义理,未可舍象数而空言义理。故易学于今日,当与现代自然科学相并论。就是这一原因,抽象的易学象数,迄今仍视之为神秘。此论文不仅叙述易学象数与维数的关系,主要部分在认识易学象数的理论本于无穷维,以会通相互对偶与自对偶。今日深入研究易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不可不知陈抟的心得。以下具体考察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拟从几何代数的发展谈起。

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从几何代数的发展谈起

易学象数与现代数

摘 要

易学以象数为本,准象数以明其义理,未可舍象数而空言义理。故易学于今日,当与现代自然科学相并论。

凡自然科学既以实验为基础,更须以数学为理论及应用的基础。中国的易学象数与现代科学中的数学,有相近似的作用。

论文简述中国历代的易学象数相应于西方数学的发展过程。象犹几何,数犹代数,其间有各种层次的结合。中国的规矩,即西方的圆规与三角尺以画成几何图形。中国的算筹,即计算数的工具,亦早能解方程。于数学的理论方面,西方重视几何学,且为三维空间所限,柏拉图以五个正多面体喻其哲理欧几里得继之而成《几何原本》,维持了二千余年。直至建立非欧几何(1826),又产生了多维空间的概念(1844),方能打破思维的局限性而步入现代数学。至于在中国早有“六合之外”及“方外之游”的旷达思想,故除陶器及青铜器上的种种几何图形外,后世并不注意几何图形。于数学的理论,特别重视天干、地支、八卦、九畴、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各种有限无限的代数数列。因各数列的周期变化,及数列间合诸几何图形的对偶(dual)关系,不可能在三维空间内完成其变化的形象。就是这一原因,抽象的易学象数,迄今仍视之为神秘。

爱因斯坦建立四维时,空连续区后,已可初步说明易学象数的神秘性。认识易学象数的关键问题,本以东南西北的空间方向,合于春夏秋冬的一年四时,且能抽象而取八七九六的时空数,认定八七为卦、九六为爻的阴阳变不变。于一至五为五行数,此阴阳五行的易学象数,自东周以来始终在广泛流伟。唯有此原理,宜自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后,中国的有识之士,早已利用多维空间的概念以说明易学象数。于三十年代有薛学潜先生(1894—1969)提出易学当五维空间,可结合相对论与量子论。更有沈仲涛先生于四十年代有据于六十四卦的象数,提出易学当六维空间。然爱因斯坦仅止于四维,不主张再增加维数。或以数学角度论,维数可任意增加,决不限于五维、六维,理当明确所增加维数的意义。

此论文不仅叙述易学象数与维数的关系,主要部分在认识易学象数的理论本于无穷维,以会通相互对偶与自对偶。于应用时,可取相同维数间的对偶与自对偶的变化,及顶点与胞腔(cell)中心点的变化,即增减维数间的变化,以相应于主客观的事件。为简化计,本诸非阿几何(non‐Archimedeangeometry),仅取四维、五维、六维的正则多维空间。用直观几何的方法,殊可解释易学象数中所利用的各种代数数列。

《系辞》下有言:“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后记录古史发展的次序,则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于舜之后,就是夏、商、周三代。据传统论,《系辞》上、下为孔子(前551—前481)所作,今详加考核,似非一人一时一地的作品。此即为战国时学者之言,地点在赵,约当赵武灵王改用胡服时(前307),考证另详。于长沙马王堆帛书本《周易》中,已有此文字出土(下葬于公元前168),其为先秦古说无疑。

因作者约后于孔子二百年,在此二百年中,中国的文化,尤其是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正在突飞猛进,且已能本于三才的易道,进一步分析而为之分类总结。以今日的概念喻之,易学有系统学的思想。准此以究八卦的内容,来自六个方面,就是“天文学”、“地质学”、“动物学”、“植物学”、“人类学”、“物理学”。也就是本诸中国的三代文化,在其前已有始祖配天的思想,由是产生人参天地的三才之道,及战国时更能深入理解各种自然科学与三才易道的关系,合诸八卦所起的作用,属于数学。其作用有二,“通神明之德”者,人与天之结合,犹“形而上者谓之道”;“类万物之情”者,人与地之结合,犹“形而下者谓之器”。且易学之理,必当贯通三才,决不可固执于形而上与形而下,贵能使“道”、“器”两者,“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此方为战国时代学易者对易学的认识,详以下表示之(表见下页):

易道三才表

由上表可概见易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惜自秦汉以降,道器变通之理每被忽视,“制器尚象”的易道,汉后仅见于《淮南子》(参阅《泛论训》、《修务训》等)。自刘安自杀(前122),读易者大半以“经学易”为主,对《易》与自然科学的联系,日趋疏远。以象数论,又逐步严分阴阳五行为二,则《易》与医的关系,本可由象数以见到的结合点亦失其依据。西汉本立于学官的京氏易,尚不认为是“经学易”,何况扬雄的《太玄经》等,由是“经学易”的内容日隘。唯一能保存传统易道的“易象”,又为王弼所扫,故或误认为王弼的易注就是易道,则《易》与自然科学,可云毫无关系。直至唐李鼎祚于宝应元年(762)辑成《周易集解》,重视三教合一的易理,能部分保存易学象数。幸有陈抟(872?—989)善继之,以恢复先秦的图书数,且为之重定八卦之次,于易学有划时代的发展。今日深入研究易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不可不知陈抟的心得。今当1989年,正陈抟逝世千年,宜借此召开“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第一届全国学术讨论会”的机会,以纪念陈抟对易学的伟大贡献。

以下具体考察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拟从几何代数的发展谈起。西方数学重视限于三维的几何,虽当千余年的黑暗时代,教会仍以神秘色彩保存并珍惜五个柏拉图体。及罗巴切夫斯基(1793—1856)于1826年建立非欧几何,格拉斯曼(Grassmann,1809—1877)于1844年正式研究多维的柏拉图体,几何始有划时代的进步。于代数方面伽罗华(Galois,1811—1832)于1830年建立群论,用以证明不可能用根式解高于四次的一般方程式,当其死时尚无一人能理解其精义。准此对几何代数的深入认识,方能产生现代数学。由是多维空间以及无穷维空间,相应于无穷维方程,莫不可加以相象。且几何拓扑化而方圆无辨,然维数未可混。黎曼(Riemann,1826—1866)于1854年更建立黎曼几何,并提出多维拓扑流形的概念,则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之辨,已不仅限于平行线的相交问题。继之克莱茵(Klein,1849—1925)于1872年发表“爱尔朗根计划”,把每一种几何学都看成是一种特殊变换群的不变量论。此见几何代数的内容,于解析几何后,又完成了在高一层次的认识论中再次结合。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于1899年出版《几何学基础》,确能总结两千余年来欧氏几何的究竟以进入20世纪。以物理学论,彻底改观牛顿力学的体系,要在普朗克(Planck,1858—1947)于1900年提出量子化假说,及爱因斯坦(Einstein,1879—1955)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首次利用四维时—空连续区以喻其理,然及其卒仅限于开放的四维空间(参阅《相对论的意义》的附录,作于1954年12月)。今究几何结构的原理,整个空间的维数,必比胞腔(cell)空间的维数增一维,则由开放至封闭的空间自然增一维,故卡鲁查(Tb.Kaluza)早已提出闭合五维世界的几何(参阅“Introduetion to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Peter Gabriel Bergmann著)。且准量子的概念,当相应于非阿几何(non‐ArchimedeanGeometry),今可作为多维空间的正则坐标,于四维有6种,于五维及五维以上仅有3种,然不可忽视开放与封闭之辨。当年薛学潜先生提出开放的五维,实未可讨论其封闭性,因一谈封闭性就是六维,故沈仲涛先生主张六维,薛先生即不置可否。因维数可无限增加,自五维以上基本相似,要在理解同一维数间的对偶(deal)可增减维数间的关系。至于开放性与封闭性之间的变化,有单侧面、单侧体、单侧四维体等等,则又有半维的形象,另详他文。此文仅从直观几何的方法,观察四维、五维、六维各三图,其间象数的数据,全准西方现代数学的成果,然其具体的数据与中国传统的各种代数数列,包括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等,可一一对应。故知中国的易学象数,早在考虑“六合之外”的相应关系,宜两千余年来,难免有神秘性。今已有多维空间的概念,殊可打破其神秘性,进一步作科学的研究。下示“五维及五维以上的三种数据表”:

n维空间 n≥5

至于四维空间中的6种类型,亦包括此3种,今特取四维、五维、六维各三图,以示其与中国传统代数数列的相应关系:

1.(n+1)—胞腔 四维—5胞腔——五行生克、五运

          五维—6胞腔——六爻往来、六气

         六维—7胞腔——七蓍变化

2.2n—胞腔    四维—8胞腔——贞悔八卦

         五维—10胞腔——天干、河图

         六维—12胞腔——地支、十二爻

3.2n—胞腔     四维—16胞腔——中爻、互卦

         五维—32胞腔——京氏易

         六维—64胞腔——皇极经世(www.xing528.com)

其详非此文所可尽。最后论卦与爻的互为对偶。凡卦当2n—胞腔的类型,以六维空间,写成下式:

              (6—12) 即六维—12胞腔(1)………………………

爻当2n—胞腔的类型,亦以六维论,写成下式:

              (6—64) 即六维—64胞腔(2)………………………

此两种六维空间的正则形体当互为对偶,写成下式:

                   (6—12)→(6—64)(3)……………………………

凡对偶之象,维数必相同。如顶点个数同于n-1维边界胞腔的个数为自对偶。如顶点个数同于另一类型的n-1维边界胞腔的个数,而n-1维边界胞腔的个数又同于另一类型的顶点个数,则成互为对偶。今合于易学象数,位数同于维数n,《易》有初、二、三、四、五、上共六位,故当六维空间。

设九、六合于六位为顶点的点数。

七、八合于六位为胞腔中心点的点数。

于六位上加点(·)以分阴阳,指九或六、七或八,即2n

于六位上加划(—)以当阴阳二项式的组合数,即2n

以(6—12)论:

据(3)式,故(4)→(7);(5)→(6)。然相互对偶之间,各有两种情况,

其一为(4)→(7);(7)→(4)。

其二为(5)→(6);(6)→(5)。

于本空间之间,又有顶点与胞腔中心点之间的变化。设○为顶点的符号,⊙为胞腔中心点的符号,以(6—12)论,(4)式与(5)式间,其变化以下式示之:

于(8)、(9)两式中,亦有向量的不同,一当胞腔中心点至顶点,符号为⊙—○,一当顶点至胞腔中心点,符号为○—⊙。合上诸式以观之,不论为对偶,或仅为本空间之间的变化,凡由胞腔中心点至顶点为增加一维,其象如下:

(4)→(7);(6)→(5);(8)、(9)两式中之⊙—○。

由顶点至胞腔中心点为减少一维,其象如下:

(5)→(6);(7)→(4);(8)、(9)两式中之○—⊙。

以易理言,增加一维名之曰“出”,减少一维名之曰“入”,《周易》复卦卦辞曰“出入无疾”,义犹维数的变化。且于本空间之间的变化,于易理当动静之变而阴阳不变,即胞腔中心点为静而顶点为动。以数而言,当七与九或八与六之间的变化。而于对偶之间的变化,于易理非但变其动静又将变其阴阳。以数而言,当七与六或九与八之间的变化。综上诸义,以下式示之:

由(10)式,始见因对偶而及出入之变。此一顺逆之循环,是之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具体而论,内有维数之不同。易学象数仅以六维论,且包含本空间与对偶空间;以对偶论,又有相互对偶与自对偶的不同;故可喻“天下之赜”。赜与易简,其同乎异乎,凡究易学象数者首当知之,否则其何以见高维空间之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