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参同契》易学与服气之道,全方位解答

《参同契》易学与服气之道,全方位解答

时间:2024-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参同契》的易学与服气之道《参同契》作者魏伯阳,浙江会稽人,中年时曾北至燕间,燕当今之河北。可见虞氏易与道教有密切关系。详论虞氏易的卦变本于消息卦,与《参同契》之易理同。其后《参同契》与《虞氏易注》各地皆散佚,唯存于蜀。以《参同契》论,确在炼外丹,信有长生药,然并不主张服八石等。本文不论炼外丹,专论《参同契》本诸大易黄老的服气法。《参同契》所应用的易学,基本取诸京氏易。

《参同契》易学与服气之道,全方位解答

《参同契》的易学与服气之道

《参同契》作者魏伯阳,浙江会稽人,中年时曾北至燕间,燕当今之河北。此书因在燕地得《古文龙虎经》而作,作后曾与青州(今山东一带)徐从事印证。从事是汉代的官名,位仅下于刺史,且徐精通丹道与天文,读后必有所得而充实之,然碍于地位不便留名,事迹更未详,仅知为北海人。或谓《龙虎上经》本出徐从事。要而言之,会稽魏伯阳的《参同契》,已与北海徐从事的丹道相互交流结合而成,此可免地域性的偏见。其后魏伯阳南归,于桓帝时授淳于叔通。叔通名翼,或作斟,亦会稽上虞人,郡举方正,迁任洛阳市长,治宓氏易。桓帝即位(147),有大蛇见德阳殿上,翼认为蛇有鳞应甲兵象,乃弃官遁去,隐于故里。事实上,翼已见及梁冀的专权,必须避之。冀被刺于延熹二年(159),故翼归故里当在其前。时上虞长度尚常往翼门候之,宗其道德,极谈乃退。尚曾改葬曹娥,为立碑,时在元嘉元年(151)。此见尚的事迹,亦见翼的地位。翼亦受术于青州徐从事,魏伯阳以《参同契》授翼的时间,当在梁冀被刺前后,估计魏的年龄已六十左右。《参同契》一书,赖翼以传于世,翼或亦更有所作,故全书极可能合有三人之言。

时有世传孟氏易的虞氏,亦会稽望族,传至虞翻(170—239),重视《参同契》所发展的纳甲说及消息卦,用以注《易》,作为虞氏易组成部分之一。虞翻的易著曾上呈献帝,且以示孔融,时约当建安十年(205)。上《易》表时有言:“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此所谓“尽吞三爻”及“易道在天,三爻足矣”之义,即指《参同契》的纳甲。可见虞氏易与道教有密切关系。由以上史实,可确证《参同契》一书在桓灵之际(167)已流传于会稽。其后《参同契》与虞翻易注同传之蜀,西晋末有劝李雄称尊号的范长生(?—311),久居青城山,能传虞氏易,更为之注。详论虞氏易的卦变本于消息卦,与《参同契》之易理同。其后《参同契》与《虞氏易注》各地皆散佚,唯存于蜀。唐玄宗(712—756在位)时,蜀绵州昌明县令刘知古,曾以《参同契》之理作成《日月玄枢篇》以言于玄宗,颇能得《参同契》之旨,其间有“徐从事拟龙虎天文而作《参同契》上篇以传魏君,魏君为作中篇传于淳于叔通,叔通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等语。当安史之乱,玄宗避于蜀(755),接驾中有资州人李鼎祚,善《周易》,辑成《周易集解》一书,当代宗即位时(762)上于朝。今日尚能见虞翻及范长生的易注,全出于《周易集解》。而《参同契》虽有刘知古传之,其原文仍仅传于蜀。直至五代孟昶时的彭晓为之分成九十一章,书前增作《明镜图》,自序于丁未(947),由是已晦七八百年的古籍,方能复行于世。张伯端在蜀悟道(1069)后作《悟真篇》(1075),当与《参同契》有关。及朱熹(1130—1200)晚年为之作《参同契考异》,始引起学者重视。宋末俞琰(1258—1325?)详为注释,理较中肯,注成后方悟得当分三言四言五言的作者,然已不及改。至明始有为之重编者,由杨慎《古文参同契》(自序于1546)、蒋一彪《古文参同契集解》(自序于1614)等完成,妄言掘得古本,实何必多一作伪。又为徐从事取名景休,于古无据,然示人休止诸景,庶可了解内外统一的《参同契》。此明人为徐从事取名之义,故景休之象未可忽视,或信徐从事名景休则大误。至于虞翻及范长生等易注,虽有《周易集解》通行于各地,然能确切深入了解其内容者,需至清惠栋(1697—1758)及张惠言(1761—1802)等,汉易方能复明于世。而《参同契》中所引用的易象,必须以东汉郑玄(127—200)、虞翻等的义例加以说明。当桓灵之际,汉朝已近崩溃,学术思想虽以儒家的经学为主,然民间仅重视六经之原《易经》,且合以黄老。1973年得汉初马王堆的帛书《周易》,同时又得黄老文献(下葬于前168),更可确证《周易》之理本通于黄老之说。《易》合黄老,汉初已成风气。及魏有王弼(226—249)注《易》、注《老》,与《参同契》中所谓“大易”、“黄老”截然不同。故今不取汉代《易》《老》之义,决难了解《参同契》的原义。

“参”者谓三,指“大易”、“黄老”与“炉火”,“炉火”亦名“服食”。此三者之旨可同而契合于一,为书名《参同契》的含义。或加“周易”二字殊觉未妥,大易仅当三者之一,非以《易》概三者。

今人重视《参同契》皆注意其第三者炉火与服食,此确为该书的特色,然必须取大易黄老的思想,才能深入了解《参同契》的炼丹法。要而言之,取诸大易者,实以卦象符号表示阴阳消息,示人客观的律历。律以明音乐的原理,自然界的天籁,可影响人身的精神境界。历以明时间与方位,合诸自身,今名“生物钟”。此律历二者,属易学的基本应用之处,而为《参同契》所取则。黄老云者,黄取托名黄帝与岐伯等对言的《内经》,且重视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老取其“上德不德”以归于“上善若水”之道,合诸人身,水犹体内的种种内分泌。识此准大易黄老之理,乃知《参同契》的炼丹法。凡所炼成的丹,有身内、身外二种。身外的炼丹,就是制药。服食所制成的药,健身延年益寿,属医的本职。身内的炼丹,就是今日所谓的气功。气功云者,就是服气,故包括在服食之中。隋唐起渐有内外丹之分,汉末尚未分。以《参同契》论,确在炼外丹,信有长生药,然并不主张服八石等。要在利用炼外丹的术语,反身以明炼内丹的方法。本文不论炼外丹,专论《参同契》本诸大易黄老的服气法。

《参同契》所应用的易学,基本取诸京氏易。京氏名房,字君明(前77—前37),善律历,其《易》立于学官,惜房于元帝末为石显所谮而弃市。及成帝即位(前32)为之昭雪,京氏易复立学官。迄汉末约二百年,京氏易极流行,然魏氏继承之,已有变化。于律取十二消息卦以当十二律吕,郑玄亦同,此为炼内丹的基本思想,非经学家所知。依《参同契》原文,示以下图(见图1):

凡炼服气,先须知气。气即呼吸,由一般呼吸而调成均、细、长的呼吸,今有深呼吸、腹呼吸诸名。至于均、细、长的标准,可因人而异。如能保持均、细、长的呼吸,经一段时间后,宜感觉呼吸的声音,尤其在呼吸转变时,闻呼吸声音的周流,应有听音乐的感觉。当服食的气周流于五脏时,有宫商角徵羽五声。据三分损益律的乐理,其次为宫—徵—商—羽—角,人人各有乐曲可闻,相似而并不相同。然角至宫有音差。角当至变宫,变宫当至变徵,此即由五音制发展成七音制。然七音制仍有音差,且吾国在东周时(或更早)已取六律六吕为基调,孟子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是其义。汉之京房,更辨知仲吕至黄钟的音差,特取“执始”之名,有五十三律的发现。然音差永远存在,要在能闻自然之天籁及人体内气血周流之乐音,庄子所谓“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魏氏即准其理,本诸五音与七音之辨,反身体验之。若能闻宫与变宫、徵与变徵之音差而有以同之,始得混然之物,以今日名词言之,可谓已进入“气功态”。

图1

亦即均、细、长的呼吸,已达自然周流的境界,此为《参同契》服气的基础,此基础可因服气之功力而增高。《参同契》的服气法,必本此义作基,当基础已达相当厚实时,始可明易学所及的“日月运行”,即由律而历。

魏氏于六十四卦中,特提出乾坤离坎四卦以当天地日月,其他六十卦之次用《序卦》。可见东汉后已重视《序卦》,与传统的卦气图取震春离夏兑秋坎冬的四时卦不同。又能合二卦以当昼夜十二时,此见当时计时法已与今日同,每一时即今之二小时,于卦象当一爻。以昼夜言当卯酉周天,合诸今日的时间,仍以屯蒙为例示如下:

夜 蒙

酉17—19时——申15—17时

戌19—21时——未13—15时

亥21—23时——午11—13时

子23—1时——巳9—11时

丑1—3时——辰7—9时(www.xing528.com)

寅3—5时——卯5—7时

朝 屯

又以三十日当一月为周期,由朝屯夜蒙当朔,朝既济夜未济当晦,晦朔各当一日为大月三十日,合晦于朔成一日为小月二十九日。此为《参同契》中所独有,其他易著中未见,能表示明确的时间,且有潮水的涨落为事实根据,重要性可喻。以下图示之(见图2):

图2

以上为一日分十二时的周期,又积三十日取《序卦》作为一月的周期。至于月的盈虚消息,贵能合诸方位,且仅用三画八卦表示,要在有据于易学中早已流传的天干坐标(见图3)。

图3

上图以阳代表所见之月光,其方位指周天环行,南指天顶,北当地下,凡每日的月行,为东出经南而西入。再合一月而观之,其向逆行,初一未能见月光为合朔。于坤img105癸北,积二三日逆行,由北而渐西,初三暮见新月于震img106庚。又积四五日逆行,由西而渐南,初八暮见上弦月于兑img107丁。又积七八日逆行,由南而渐东,十五暮见望月于乾img108甲。望月由暮而旦(晨),一夜的方位为顺行,由东而南而西,又积二三日逆行,于十八旦在西方,已见初亏月于巽img109辛。又积四五日逆行,由西而渐南,二十三旦见下弦月于艮img110丙。又积六七日逆行,由南而渐东,月底旦,月晦无光于坤img111乙,继之即合朔于北。此月光相应于潮汐,谚云“初一月半,子午潮来;初八十三,潮夜没滩”是其象。涨落的时间虽有地域性的不同,然必以一月为周期。此以八个三画卦合诸十天干,是谓纳甲,京氏易中已用之。魏氏更以一月月相的盈虚,旦暮的时间和顺逆旋转的方位加以说明,实有功于京氏易。虞翻采用之,殊非贸然。要在能见月之逆行,以调其已厚实的呼吸,始可进入与一般不同的呼吸,使气功态又起变化。不同云者,呼吸与吸呼相合,间有定象。

进而观一年的周期,乃用十二消息卦。究此十二卦之消息,可认为编辑成《周易·卦辞》者已知之,流传亦早。其合诸气象学,始成代表一年的卦气图。由卦气图以见四时及日出方位之往复,而逐步定二十四气。其间最重要的卦象即此十二消息卦,是名爻辰,以示日出的时间。当太阳运动到达冬至点,日出的方位,由南回归线向北移而日渐长为复(椃);夏至点日出的方位,由北回归线向南移而日渐短为姤(椝);二分位于赤道,春分为泰(棯)而大壮(椓),秋分为否(棲)而观(棾),其他诸卦可例推(见图4)。

图4

上图示一年中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此六画卦的消息,可合成二次三画卦的消息。原文曰“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是其义。故以内外体分春夏秋冬四时,当周正建子。且此图以六画爻辰阳为主,合以三画纳甲阴之消息,其间宜分辨日月运行的同异。凡以地球为主以观日月的运行,则日月同为东出经天顶南而西入。若以一月的纳甲观之,月之运行逐日在逆行。更以一年的爻辰观之,日出没的方位,乃往来于南北回归线。然则于月行须知其顺逆,于日行更须知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此一现象,我国当时的天文学水平早已知之。魏氏即准此天象以反身,借以描写体内气血周流的自然变化。所谓周天者,当了解在体内有种种周期平面,故既得与一般不同的呼吸后,宜观其象。周期平面的变化,唯由平面的旋转,始成“类如鸡子”的立体。此体本无,“因气托初”而生人。人当自究其气之初,则尚非日月运行所可尽,乃更以二十八宿为准。且爻辰以阳为主,此合诸二十八宿,又可取三画的纳甲以阴为主,而以阳合之,是之谓“用九翩翩,为道规矩”(见图5)。

图5

此图明二十八宿的周期合于纳甲的周期,则“乾坤括终始”的形象,正当箕斗之间。其间不可见的“真一难图”犹今名之“人体黑箱”,实即整体的人,魏氏即以老子之“上善若水”当之。且此左右旋转之变,使八卦纳甲之方位亦可不论方位而仅以消息视之,则不可见之真一,犹“结括终始”的用六,“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此所以必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亦即由大易的律历达黄老的医学。

考《汉书·艺文志》的书目录自刘向刘歆的《七略》,其间有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略》,凡分四类:一、医经七家,二、经方十一家,三、房中八家,四、神仙十家。此属西汉末对医学的认识,东汉时基本相同。若《参同契》之内容,宜属于神仙家,不可视之为房中。魏氏自序云“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是其义。其间利用大易的阴阳卦象,所以明律历,切忌猜测。义由炼气筑基以知时之顺逆,既得阴阳,所以观全身气血之运行。凡气阳而生于肺金是谓“龙西”,血阴而生于肝木是谓“虎东”,由肝木生火为父生女,由肺金生水为母生子。心火肾水,以当“两孔穴”。水者由气以成精,火者由血以成神。精神何如?生于气血。原文曰“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脾黄为祖,三物一家,都归戊己”,理确圆融而反身尤善。凡父女之神为一物,母子为精为一物,此二物莫不本诸脾黄之祖,亦为一物。潜深渊、归戊己、守规中,庶为两孔穴的合一,是谓“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复始终”,理当脾土既合而又分,乃入寅申,土位在申为坤,寅即箕斗之乡(见图6):

图6

最后尚可概而明之。不知北方河车,何以见服气之功。未睹鸡子之象,又何以能得深渊之潜,环中之守,则何功可成。深渊年老,生命起源之地。环中色黄,庶免“四七乖戾”,以睹“四海和平”之天。合上六图,或可喻全书之旨,似较文字有更多的信息。一言以蔽之,准天地宏观之万象,反身以喻微观之万象,可分可合,可行可止,服气之道其何可有定法、定象以自囿。张伯端曰“读《参同契》不在乎泥象执文”,安得遇景休者共论之,然则与王弼之扫象,其同耶异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