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论数字卦与阴阳符号卦的转化过程
自张政烺先生于1978年底在吉林大学召开的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上提出数字卦后,学术界对易学的认识有划时代的变化。张先生《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一文刊登于《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文中列举32条考古材料。所出现的数目字统计如下:
数 字: 一 五 六 七 八
出现次数: 36 11 64 33 24
1986年第2期《文物》上,又发表郑若葵的《安阳苗圃北地新发现的殷代刻数石器及相关问题》一文,谓于殷墟安阳苗圃北地新发现数字卦六。所出现的数目字统计如下:
数 字: 一 五 六 七 八
出现次数: 7 1 16 7 5(www.xing528.com)
据此资料初步可证明,距今三千余年前(前1400?—前1100?)之殷周确有数字卦存在。且殷墟、周原等处所用的数字卦已相同,可见更有其源。今观殷周所用的数字,为一、五、六、七、八五个数字。其他二、三、四、九、十五个数字,在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数字卦中尚未出现。且数字卦基本以三个数字或六个数字结合而成,此所以可与三画卦或六画卦联系。认为是阴阳两种符号组合成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原始卦象,诚信而有征。然不可不郑重注意相应数字卦的时空范围。
又于一九七八年在湖北江陵天星观战国时期楚墓中发现竹简上有易卦,卦象必为二卦并列,共有八组十六卦,则与传统所谓“之卦”意义略同。且卦象仍为数字,所用的数字,亦统计如下:
数 字: 一 六 八 九 残缺
出现次数: 39 49 5 4 1
计殷周之际至战国相距近千年,所用的数字已不用五与七而增加九,故楚墓中所保存的数字卦,实与《左传》(约成书于前403—前386年之间)中所记述者相同。观《左传》中记述有关卜筮的资料尚多,究其筮法之理,已本诸阴、阳、变、不变四者。或尚不知用“大衍之数”之“四营”,亦可用其他较简易的方法得四数以当阳变、阳不变、阴变、阴不变四种情况,如楚墓中所得的一、六、八、九四数即是。然战国时已重视七、八、九、六四数作为四时的代表,《礼记·月令》乃至《吕氏春秋》之十二纪皆用之,故此“一”字,实可认作“七”字。及马王堆帛书本《周易》的两字(下葬于前168年),更可视作以七、八为卦。因九、六为爻名,汉初时早已完备。若楚墓中所保存者仅属卦象,殊未引《周易》的卦爻辞,可见尚以卜筮为主。不必用固定的卜辞,此见楚易与三晋易不同(虽然三晋易中亦盛行以卜筮为主者,参见《论〈左传〉与易学》),其所用数字为七、八、九、六当同。且推究其源,可合诸《洪范》的思想。考《洪范》之成,约当为东西周变化时的作品(前770)。以文字论,可能有后人所增,而其九畴的思想结构,准东西周之际的具体史实,肯定有条件完成。因殷墟已有六十花甲之周期,然于数字卦中尚未用“九”字,而经西周之发展,不难完成《洪范》所用的九数周期。此与数字卦中出现“九”字,可互为因果。(另详《论〈洪范〉作者的思想结构》)
准以上的推理,可认为殷周之际的数字卦本与五行相结合。凡一、五、六、七、八五个数字中,一、五、七为阳数;六、八为阴数,与四方、中央有关。以中央为阳,宜取阳数三阴数二。一与为阳的变化与为阴的变化。亦即一阳)将分二)而阴,二阴)将合一)而阳。此由一、七、八、六四数的形象以示阴阳的变化,仍合东周以后的情况。其后,惟“一”字变成“九”字,然殷周时如何配合四方四时,尚难肯定。若更用五字,当属中央,以示掌握阴阳变化者。凡三个字成一次变化,二次变化当两个五)字,似即“爻”字的来源。传统论爻,皆指六十四卦之六爻,三画八卦无称三爻者,《说文》“爻、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是其义。今视两个五字合成爻字,《说文》、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数字卦之“五”字正可以此义释之。此五个数字保存于青铜器古物上尚多,当然已不知其内容,今已可认为与阴阳五行之理有关。或忽乎五行,仅以阴阳符号卦的卦象合诸数字卦,似未合殷周之际及西周时所用数字卦的内容。及发生平王东迁的大变化,洛阳为天下之中的形势又进一步形成,与周公初营洛邑时已不同。《洪范》中有“五皇极”,地位当指洛阳,凡《诗·王风·黍离》等言其情,岂无有能继其性之人,古谓之传道者。若《书·洪范》的作者,约当其时而有其抱负。其人或为本居洛阳非东迁的学者,或为晋之旧臣,或为宋之孤臣。当时民间尚可能流传殷周之际的史实,亦有为东方诸侯所保存者。《洪范》推本于武王受自箕子,所以重其文,或亦有其因。《左传》中曾三引《洪范》,皆以“商书”称之,时间为文公五年(前622)宁嬴引之,成公六年(前582)栾武子引之,襄公三年(前570)称君子谓祁奚及之。今合诸数字卦论,可进一步理解阴阳相对的变化,如三德除“正直”外,其他二德化四即成五。且《洪范》的大义,视阴阳五行同源。兼用卜筮本为殷与西周所同,《洪范》“次七稽疑”当之。以数言,既以五行合诸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之五数,阴阳之变、不变即当贞悔,自然可合七、八与九、六。因“五”字既用于五行中之土,阴阳变不变之数,当取六、七、八、九,宜楚墓中数字卦已无“五”字。及完成取九、六为爻名,则七、八已为阴阳卦数。故卦指阴阳之不变,爻指阴阳之变。此为《周易》象数的基本概念,当《春秋》所见世已可确立。其后逐步通行于七国,实与《洪范》五行数有关。由是阴阳与五行,以数论可分可合。合即明堂位九宫及天地十数之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分即一、二、三、四、五生数为五行,六、七、八、九、十成数为阴阳。同时卦爻辞逐步完成,或以文字为主者,渐与五行疏远。及变一成—(阳)与‐‐(阴)两种符号后,《周易》专以阴阳为主,尤其是齐鲁地区所发展的《周易》。若三晋地区尚重视七、八与九、六的关系,注意卜筮者当然不废五行,是尚有数字卦的遗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