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图书馆馆藏内涵[50]
处于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数字图书馆,其馆藏文献已经超出了印刷型书本式资料、缩微、视听资料载体的物理范畴,延伸到了各种电子出版物和电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数字图书馆馆藏是数字图书馆所拥有和存取的所有电子资源。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馆藏是存储在图书馆服务器上的所有资源,或者是所有能通过图书馆界面实现访问的资源,即使这些资源在物理位置上是分布式的。它常常被划分为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两部分,前者包括数字图书馆自建或购买的安装在本地服务器上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后者包括购买或租赁使用的远地数据库和与本地服务器实现了连接的网上资源。
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认为,数字馆藏是经过选择和组织起来的附有元数据描述和一个以上访问界面的数字对象集。
Andy PoWell把数字图书馆馆藏分为:
(1)文本馆藏。文本馆藏主要是指阅读文字,如书籍、信函、学位论文、诗歌、文章等。文本的传真或图像仍属于“文本”类;
(2)图像馆藏。“图像”馆藏主要是指除了文本外的视觉符号表示,如物质对象的图像与照片、油画、印章、图画(素描)等;
(3)声音馆藏。声音馆藏主要是指音乐、演说、录音等;
(4)数据集馆藏。主要是指以明细表、表格、数据库等方式编制的适宜于计算机直接处理的结构化信息,如电子数据表、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数码音响数据等;
(5)交互式资源馆藏。是指需要与用户的交互才能理解、执行或实验的数字资源,如网页、Java程序、多媒体学习对象、聊天、虚拟现实等;
(6)事件馆藏。事件馆藏是某个时候发生的事情;
(7)实体对象馆藏。是指不属于文本、图像及上述其他类型的三维对象或物质,如雕塑品等。
二.数字图书馆馆藏文献的评价标准
O.Gene Nomran[51]通过总结与分析多人研究成果,设计出馆藏电子资源评价表(见“表5.3.1”),它分为传统标准和新兴标准两部分。
尽管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标准,但是上述观点对于进行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献认为今后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应该基于如下7个原则:
(1)可靠性,即要求数字图书馆系统是稳定的,馆藏资源本身是客观的,数据原创者的个人信息是真实的。
(2)合理性,要求馆藏资源是公正的,即提供不偏不倚、理由充分的观点,并能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要求馆藏资源是适度的,即馆藏资源能恰当地反映客观世界;要求馆藏资源是一致性,即馆藏资源能提供的证据或信息不自相矛盾。
表5.3.1 馆藏电子资源评价表
(3)可用性,即要求馆藏信息是符合数字图书馆和用户的实际需要的,并可通过网络实现本地和异地的访问与统计。
(4)全面性,即要求馆藏收录范围是全面的和广泛的,能够尽量收录本国与外国、本民族语言与外来民族语言、过去和现在的文字、图像、视频与音频信息;既提供原始文献,又提供资源链接;既提供一次文献,又提供二次文献。
(5)权威性,即要求数字图书馆网站和馆藏具有声望或权威,并拥有知识产权。
(6)时效性,即要求馆藏信息能始终保持最新状态,定期更新。
(7)经济性,即要求用最少的费用支出来满足用户对馆藏信息的需求。
三、数字图书馆馆藏文献的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图书馆馆藏评价指标包括藏书保障率、藏书覆盖率、藏书结构、藏书利用率等,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将突破传统图书馆馆藏评价指标的束缚,以信息资源的拥有与存取能力、检索能力、组织能力、加工能力与利用能力作为其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在数字图书馆中,评价一个数字图书馆的馆藏,不仅包括物理形态的实体馆藏,而且包含了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主的虚拟馆藏,其实质是对当今数字图书馆颇有特色的复合馆藏的评价。实体馆藏、虚拟馆藏、馆际互借馆藏都是现代数字图书馆馆藏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馆藏评价工作,不能仅以本馆的实际收藏为对象,还要看其获取并提供信息资源的能力,也就是一个数字图书馆具备的文献信息保障能力。因此,其评价指标体系也分为实体馆藏、虚拟馆藏、馆际互借馆藏资源评价指标三部分。
1.实体馆藏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图书馆拥有的实体馆藏,对电子文献的评价,则应从信息拥有、信息检索、信息揭示、信息组织、信息加工与信息利用6方面指标进行。
(1)信息拥有指标。
主要包括数据存储量,覆盖的学科范围,光盘数据库数目,网络数据库数目,知识产权控制,数据库之间重复情况,注销出版物,本馆出版的电子期刊,用户与读者数,特色馆藏,数据库价格,数据库价格上涨幅度,数据库维护和保存利用。
(2)信息检索指标。
主要包括主题深度与广度,索引、引文,信息来源或提供商,注释、参考文献,检索语言,数据著录格式,参照系统,元数据格式等。(www.xing528.com)
(3)信息揭示指标。
主要包括浏览功能,简单检索,复杂检索,自然语言检索,图像检索,二次检索,响应速度与时效性,交互性,显示格式,检索成本,全文下载成本,可检索字段(作者、篇名、出版物名称、文摘、关键词、机构、引文)等。
(4)信息组织指标。
主要包括数据准确性,数据安全性,系统稳定性,超链接程度,信息组织层次,主页功能,主页美工设计,更新频率与更新日期,搜索引擎,排序方式,自动索引、文摘,信息组织方式(主题法、分类法等)。
(5)信息加工指标。
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对用户的技术要求,文字表达效果,页面客户化程度,网上编目,专业信息比例,指示数据库,多媒体设计等。
(6)信息利用指标。
主要包括用户满意度,每月读者点击访问馆藏数据库数量,馆藏数据库的下载流量等。
2.虚拟馆藏评价指标
虚拟馆藏是专指通过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和一定的协议能连续、稳定地获取的专业数据库上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是网络环境下的必然产物,它与实体馆藏共同为用户服务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虚拟馆藏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指标:
(1)能实现远程访问的网络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
(2)数据库覆盖的学科面;
(3)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
(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设备配备及布局;
(5)允许上网远程查询的权限范围;
(6)能实现远程访问的免费数据资源;
(7)网络的带宽与速率;
(8)通讯费与信息流量费;
(9)网络开通的时间。
3.馆际互借馆藏资源评价指标
在读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读者的文献选择日益个性化的今天,任何一家图书馆都没有能力承担满足哪怕是仅限于区域服务对象所需的全部文献的任务,而在目前靠网上资源来解决满足读者需要的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仍然是解决读者需求的重要途径。根据地域优势和专业特点建立馆际协作机制,对文献资源进行采购协调并开展馆际互借,是图书馆解决馆藏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这种馆际间资源共享的程度和取得的结果,应当成为馆藏评价的重要标准。馆际互借馆藏资源评价指标包括:
(1)图书馆是否与他馆签订馆际互借协议;
(2)每年通过馆际互借获取的文献数量;
(3)馆际互借中文献传递的方式与保存方式;
(4)从提出馆际互借申请到获得文献所需的时间;
(5)馆际互借中文献所付的费用;
(6)馆际之间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7)现实馆藏的数字化程度;
(8)馆藏资源共建共享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