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业概述
一、职业
1.职业的定义
职业是人们按照社会分工和客观需要,表现个人才能,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为社会作贡献和为个人获得生活来源,从事劳动的一种特定岗位。
职业作为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它是现实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不论是从意识形态层面的研究,还是从经济活动过程的实践,是社会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它、定义它。文字表述可有所不同,但它必然有其基本的要素和本质的属性。
职业包含的基本要素有:
第一,与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相关,与职业结构有关,强调社会分工;
第二,与生产力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与人类的需求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回报。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劳动。
2.职业的特性
(1)谋生性与贡献性。毋庸置疑,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第一要务是要取得生活资料,使自己生活下去。人的生存问题解决后,才能安心地工作,才能进行工作流程、生产工艺的改造,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解决好生存问题,才能谈贡献问题。安居乐业,便是对此较为贴切的概括。
(2)专业性与技术性。社会分工使得社会劳动划分成不同的专业劳动,也使得劳动者的劳动以职业的形式存在。每种职业都要求劳动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劳动者通过职业活动得以发挥个人的专业知识、才能和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同源共生。
(3)价值性与经济性。劳动者通过职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并通过职业活动取得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合理的回报。价值性与经济性形成正相关。
(4)同一性与差异性。职业的同一性是对同一类职业而言的,无论哪一类职业中的各个职业,其劳动条件、工作对象、生产工具、操作内容、人际关系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方式等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对不同类别的职业,各职业的工作环境、活动内容、个人行为模式、职业社会地位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对职业整体而言,同一性与多样性并存。
(5)独立性与互补性。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是靠个人的智慧、技能完成自己专属的工作。但更多的时候是与他人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工作任务,产生经济效益。职业活动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相互补充性。
(6)稳定性与发展性。职业是劳动者相对固定地从事某项专门劳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存在着稳定性。新职业的不断产生,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稳定性与发展性相伴而行,稳定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加稳定。
二、职业分类
所谓职业分类就是按照不同职业的性质与活动方式、技术要求及管理范围进行系统划分和归类,以达到劳动力素质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活动过程。
由于职业的种类繁多,职业分类的方法与标准也有多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分类,其结果也不相同。下面介绍职业分类的几种主要类型。
1.职业分类
(1)按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把从业人员分为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与蓝领工作人员。从事专业性和技术性工作的人员通常被称为“白领”,主要包括国家公务人员、企业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从事手工业及类似手工操作的工人通常被称为“蓝领”,主要包括有制造业的技工、服务业服务员、运输业的司乘人员等。这种分类法有着明显的等级性,西方国家使用较多。
(2)按照国民经济行业的划分分类。这种分类通常分为三大产业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通过人类劳动直接从自然界取得产品的部门。我国规定专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我国规定专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对消费者提供最终服务和对生产者(包括三个产业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服务的部门。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3)按照职业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目前,我国职业分类是以在业人口本人所从事职业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1999年5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4700多个职业。(见表1-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兴的行业会越来越多,新的职业也会孕育而生。2005年12月12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上海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05增补本)》首发式,同时发布了第五批10个新职业,从2006年起到2007年,我国又发布了5批计50个新职业。2008年第二季度,我国公布了第十一批8个新职业。
此外,按照用人单位的所有制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国有企业与股份制企业;按照用工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和自由职业者;按照经费来源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等。
2.职位分类
职位是职业的分支。职位又可称为职务,是在职业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的不同等级。每一种职业都有职位的划分。每一职位都代表着工作任务的分配和工作职责的授予。对单位而言,职位是有数量限制的。对个人而言,职位不是终身的。
(1)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职务(职位)是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明确的责任、条件和任期划分,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工作岗位。我国现行的有32个职称系列。如高等学校教师设: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职务,会计专业职务设: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
(2)国家公务员职务。我国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包括事业单位人员。我国国家公务员共分15级。最高一级是公务员总理,最低一级是办事员。
3.工种
工种是指企业内部按照不同的生产性质、工艺特点和操作技术划分的工作种类。划分的粗细程度和类别的多少,随生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性质、劳动分工的实际需要而定。例如,机械制造行业的工种可粗分为铸工、金工和辅助工等。铸工可细分为炉前工、造型工、浇铸工、清沙工等;金工可细分为车工、钳工、刨工、铣工、铆工等。按技术要求的程度,工种又可分为技术工种和熟练工种两大类。技术工种需经过培训后方能上岗,其工资按国家规定的相应工种等级标准确定。熟练工种的工资等级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年限和熟练程度。
表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
续表
续表
三、职业标准
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
管理标准是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以管理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性事物为对象而开展的有组织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程序、效果及检查方法和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一般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活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用人单位录用、使用人员的基本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其中工作要求是国家职业标准的核心部分。
小资料
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数控车工。
1.2职业定义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1.6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取得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2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
满足教学要求的标准教室、计算机机房及配套的软件、数控车床及必要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设备等。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相关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2年以上。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www.xing528.com)
(3)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本职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
(4)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本科(含本科)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高级技师: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方式,技能操作(含软件应用)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和计算机软件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含软件应用)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技师和高级技师还需进行综合评审。
1.8.4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为1∶15,每个标准教室不少于2名相应级别的考评员;技能操作(含软件应用)考核考评员与考生配比为1∶2,且不少于3名相应级别的考评员;综合评审委员不少于5人。
1.8.5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为12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中实操时间为:中级、高级不少于240分钟,技师和高级技师不少于300分钟,技能操作考核中软件应用考试时间为不超过120分钟,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45分钟。
1.8.6鉴定场所设备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里进行,软件应用考试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在配备必要的数控车床及必要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设备的场所进行。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3)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工作程序与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勇于开拓和创新;
(5)爱护设备、系统及工具、夹具、量具;
(6)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
2.2基础知识
2.2.1基础理论知识
(1)机械制图;
(2)工程材料及金属热处理知识;
(3)机电控制知识;
(4)计算机基础知识;
(5)专业英语基础。
2.2.2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1)机械原理;
(2)常用设备知识(分类、用途、基本结构及维护保养方法);
(3)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知识;
(4)典型零件加工工艺;
(5)设备润滑和冷却液的使用方法;
(6)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与维护知识;
(7)普通车床、钳工基本操作知识。
2.2.3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
(1)安全操作与劳动保护知识;
(2)文明生产知识;
(3)环境保护知识。
2.2.4质量管理知识
(1)企业的质量方针;
(2)岗位质量要求;
(3)岗位质量保证措施与责任。
2.2.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2)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3.工作要求
本标准对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
3.1中级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网址http://www.osta.org.cn/index.html
四、职业准入制度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我国职业准入制度已初步确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
1.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国家劳动部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时必须具备的此项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为从业资格,从业资格可通过学历或考试取得;政府对某些责任重大、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准入控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标准为职业资格,职业资格通过考试取得。
2.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一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标准,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从技术角度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劳动力质量进行严格检测的结果;从经济关系看,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劳动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的核定和确认。因此,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是有区别的,学历证书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及水平;职业资格证书反映从事某一职业的劳动者所具备的能力水平。
3.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持证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4.职业资格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属于标准参照型考试。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即考试大纲)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
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即按照国家法律政策,在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领导下,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对劳动者技能水平实施鉴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