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核心价值观文化的意象解读

城市核心价值观文化的意象解读

时间:2024-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象解读范富重振太原雄风,需要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强市,需要城市之魂——城市核心价值观的打造和践行。在“一流省会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五区”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解读太原的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文化意象,领悟太原420万民众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无疑可以激发并州儿女塑“并州之魂”、振“太原雄风”的决心和信心。

城市核心价值观文化的意象解读

城市核心价值观文化意象解读

范 富

重振太原雄风,需要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强市,需要城市之魂——城市核心价值观的打造和践行。在“一流省会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五区”建设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解读太原的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文化意象,领悟太原420万民众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无疑可以激发并州儿女塑“并州之魂”、振“太原雄风”的决心和信心。

一、并州之“并”的文化底蕴

具有5000多年文明底蕴、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太原,何以能共享“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这样的核心价值呢?

我们试从并州之“并”说起。“并”,商务印书馆1971年出版的《新华字典》解读是,“bīng%ㄅㄧㄥ,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别称”。查阅历代文献资料,参照《太原府志集全》、《太原市志》,对并州之“并”的认识,可以有这样一些认知。

“并”,作为独体字,其甲骨文金文及小篆之写法如下:细品象形文字之“并”,“并”说到底,就是“二人同行”也。二人何以同行?从文字学的视角来牵强附会,可解读如下:

“二人同行”当“包容”。厚德载物,宽容、兼容、包容乃应有之义。否则,阳关道好,独木桥也好。

“二人同行”需“尚德”。“德”者,“二人同心”之谓也。于是,“尚德”自在其中。

“二人同行”须“崇法”。汉文帝刘恒有言,“法者,治之正也”。二人走“正”道,先从规矩来。“崇法”即在其中。

“二人同行”讲“诚信”。人无信不立。说话算数,人就立起来了;说话不算数,人难以立。一人做事,无所谓信;“二人并行”,合作共事,无信何以立?诚者,言成也。

“二人同行”达“卓越”。“二人同心,其利(锋利)断金”。同心同德成大业,同心同德可卓越。

说文解字》释义,“并,并也。从二立,会意。今隶作并。”就是说,隶书盛行时,甲骨、金文、小篆之“bīng”的象形文字,演化成了“并”。

“并”,在围棋中同样延续了象形文字中的基本义。在原有棋子同一线上紧挨着下子,与平通用。有时也指与敌子相接触的着法。如图,黑1采用“并”的下法,力图保住角部的实空。

由此看来,提振太原精气神,需要“并”的德行、“并”的精神、“并”的气势、“并”的境界、“并”的追求。(www.xing528.com)

二、太原“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底蕴何在

解读“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为底色的太原城市核心价值观,研判“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为基调的太原城市文化底蕴,可以有很多视角。笔者选取其中的三个视角,曰:历史名城、文化名城、特色名城。

所谓历史名城,直观地讲,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市,是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城市。太原就是一座历史积淀深厚的城市。

之所以这么说,理由如次:唐尧故地——故唐国;桐叶封弟——故晋国春秋霸地——有晋国;三家分晋——开战国秦汉时代——韩(代)国(誉“龙潜之地”);三国两晋南北朝——太原国;隋唐五代时期——龙兴之地,誉“龙城”;宋(辽)、金、元——锦绣太原城;明清时期——九边重镇、晋商故里,等等。所谓文化名城,具体地讲,就是历史上文化辉煌的城市,就是在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形成了灿烂文化的城市。太原就是这样一座文化辉煌灿烂的城市。

之所以这么说,理由如次:太原文化是集三晋文化、晋阳文化、黄河文化、汉唐文化、晋商文化、古都文化、军事文化等为一体的文化,是融合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城市,等等。

所谓特色名城,具体地讲,就是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城市。太原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就是这样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

之所以这么说,理由如次:三面环山、一水中流——地理特色;煤铁丰富、工业重镇——经济特色;文化斑斓、名人辈出——文化特色;历史厚重、文脉绵长——历史特色;民族交融、战争频繁——军事特色;民风淳朴、兼容和谐——社会特色,等等。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和特色名城,凝聚了华夏文明,贯穿了三晋文脉,融会了时代精神。这既是太原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文化底色和雄浑底蕴,也是太原一流省会城市建设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源泉所在。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华夏文明中,具有象征意义和代表性意义的文化概念,如“大汉”、“大唐”、“唐人街”等概念的形成都与太原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史料记载,“尧初都晋阳”。唐尧所居之地很多,但初都之地就在晋阳,就在太原,所以自古以来太原就有唐地的称呼,故有“叔虞封唐”之说;“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文化符号。而中华盛世“文景之治”起始点,就在当年“代国”的中心地晋阳,开创人物就是文帝,文帝刘恒被封为代王,在太原生活了17年之久,所以太原才有了“龙潜之地”的称呼;太原更是唐朝的“龙兴之地”,李渊李世民父子誓师晋阳,162天轻取长安,开启了唐朝的大门。而唐朝之所以称为“唐”,原因就在于它是兴起于晋阳这个唐尧初都之地的。

三、依托“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塑造兴汉起唐内涵的“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在龙兴晋阳的汉文帝刘恒、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盛世的伟大实践中,在晋商“汇通四海”、“富甲天下”长达300余年的历史性实践中,在近代豪杰阎锡山发展机械工业的创造性实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比如“文景之治”39年,钱多的串铜钱的绳子都断了,粮仓里的粮食都溢到仓库外了。文帝开创“文景之治”,他的“有不便,辄弛以利民”的爱民情怀,显示了龙城晋阳孕育出来的大气象、大气度和大境界。他即位不到3年,就下诏书关照“百姓鳏、寡、孤、独、穷困之人”,慨叹其“莫之省忧”,说“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有关官员随即拟就诏令,“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文帝还很注重监察,他要求“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

比如“贞观之治”。起事晋阳、雅号“太原公子”的李世民,16岁跟着云定兴将军,用很少的兵力就救出了被匈奴围困已久的隋炀帝;18岁协助父亲唐国公李渊起兵、成事,不到半年时间拿下长安,问鼎天下,开创了大唐盛世。他回乡省亲撰写的《晋祠之铭并序》仍然立在今天的晋祠,读来常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晋商票号”。说到晋商,我们常以明清晋商为荣。其实,早在宋元时期,我国就有一首民谣,其中的两句大家都熟知,那就是,“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可见宋元时期太原是何等荣耀。晚清民国以来,我国民间也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讲的就是以乔家等“祁太平”为主的晋商创业创新、开疆拓土的经商实践。“汇通天下”、“海内最富”就是其遗留的珍贵且丰富的历史性文化遗产。

并州太原“敢为天下先”的“并州豪侠”精神,同样在太重的数百项中国第一、太钢不锈全球第一的实践中得到了新的论证和升华。众所周知,2005年,全太原的财政收入与之前相比,创了历史新高,达163亿多,而此时瞄准世界第一不锈钢标的太钢,已经投入165亿元来建设世界一流的不锈钢基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毛泽东主席有言:人活着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奋力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太原和太原人同样需要一点精神。这精神,在“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之中,应当属于“卓越”和对“卓越”之坚定不移的追求者、忘我敬业的奉献者、敢为人先的胆识者。在太原目前发展不足的前提下,无疑需要并州父老乡亲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人百之我千之”的精神,苦干、实干、巧干、大干,干出我们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蓬勃朝气,干出太原成为一流省会城市的神气和骨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