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拥有良好性格品质的人才有失败的解药
从5岁开始放牛砍柴割猪草……从8岁开始杀鸡杀鸭煮饭炒菜……从10岁开始谈恋爱……我觉得我现在的眼睛之所以经历这么多年的死读书都没有变成死鱼眼,跟我当年眉目传情的自发训练有很大关系……
我一直认为性格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性格品质,就算你出身再差、学校再烂、起点再低、失败再多,都可以奋斗起来。所以我经常说:“你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进取心。”但是几乎每次我演讲结束后,总有个别同学问我:“如果大家都按照您的要求那样上进,那世界岂不是早就爆了?”我很奇怪现在有些人的思维模式怎么是这样的,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不是“我要怎样”,而是“别人是不是都会那样”。这类人没有强烈的进取愿望,他们只会跟风行事。
我读大学时,我们班有这样一个没一点主见和独立意识的同学,他最喜欢问我这样的话:“你做的事情你家里知道吗?老师知道吗?从小到大不都是要经过他们同意的吗?他们不同意的事情我们怎么做得好啊?”而且有一次寒假买回家的票时,他打电话给父母说:“火车站好多人,买不到票,怎么办呢?你们来接我吧。”你都不愿意相信,这种话是一个20岁的人说出来的。但在现今大学里,这种缺乏独立性的人,俯拾皆是。
最幼稚的事情是我一个大二的助理萍萍跟我讲的一个片段。在宿舍有人会问萍萍这样的问题:“萍萍,我今天要不要吃中饭呢?”“萍萍,今晚我还要不要刷牙呢?”“萍萍,你说我是先看这本书,还是先看那本书呢?”怎么样?如果是你有这样的女儿,估计你都会觉得自己很失败。虽然这只是生活中某个细小的对话,但细小中也反映出很多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的缺失。
这种没有思考习惯、缺乏独立性的例子在现在大中小学生中数不胜数。而我一直坚持认为,这种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缺乏上进心、缺乏抗挫折能力的人,是没出息的。不管是不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中用就是不中用。我见过很多喝奶粉长大的人总是一副病快快的样子,而我们这些吃白米饭长大的人却茁壮健康;我见过很多在推车摇篮里长大的人总是弱不禁风的样子,而我们这些在泥巴里爬大的人却每天毅行五十里也没有问题。
可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呢?一看到外面有危险,就把孩子和学生给“圈养”起来。几个小细节就看得出来,孩子开学报到,家长整理好所有东西送到学校,亲自去排队或者挤队报名,亲自帮孩子找寝室。于是那些孩子因为缺乏经验、锻炼和见识,迟早都可能被别人骗,因为你作为父母,是不可能一辈子随处都陪伴着他的。
所以我在演讲中经常说,很多人都死在了家庭、父母和学校过于强烈的保护意识之下。提倡独立,但永远有人帮你代劳过了;提倡思考,但永远有人已经给你思考过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创办软实力,我说是为了将很多中国人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从考级考证中解放出来,将考试机器变成真正的人,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独立,学会做人,学会靠做试卷做不出的一切。
我在想,将来有一天我有了小孩,假如他走路时跌倒了,我绝对不会心急火燎地跑过去扶他,我会说“你自己爬起来,爬起来之后老爸我就抱你”。为什么我要这么做?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小孩子跌倒了之后在那里傻帽似的甩着胳膊哭,然后等待着父母来扶他(虽然他已经七八岁的人了,已经能够自己爬起来了);假如他要去上学报到,我最多会陪同他,但让他自己去排队,去挤窗口,去熟悉报名流程,去看看工作人员的脸色,去看看那些农村孩子交不起学费的眼神;假如我孩子要去参加某个活动,我会一点东西都不给他收拾,哪怕明明知道他没带钱包,我也不会提醒,因为只有他吃过几次亏,才会变得善于准备,变得心思细密。
我不是不爱我的小孩,但我觉得“懂得如何去爱”,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很多人稀里糊涂地就当了父母,然后用无知的方式培养了一个又一个草包。所以,我觉得“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我知道90后、00后的孩子(我的孩子估计是10后)有他们的优点,而且有很多是我们这些60后、70后、80后不具备的,但我依然认为我们身上有很多他们不具备的品质。假如我的孩子快要变成一个现在普遍的空虚、无聊、堕落、颓废、没有责任感的学生时,我会给他讲他老爸我的故事。
我告诉他,他老爸我,出生在接生婆手里(因为我们家到县医院有20里山路),出生之后包裹在他爷爷的裤衩里(据我妈妈说那时候家里穷没衣服穿,就临时包了一下)。
我从4岁开始带弟弟和妹妹——他们比我小一两岁,我妈妈说大人出去做事的时候都是我在家带的,而且他们哭的时候我会把手指头伸进他们的嘴里给他们当奶头嘬,我现在依稀记得他们都会幸福地闭上眼睛吸吮上几秒钟,然后就放开喉咙大哭,因为他们发现是假的。不过他们哭的时候我在笑,而且是很得意的笑。当然,如果我崽崽怀疑他老爸我讲的这些话,我就会把他奶奶搬出来,告诉他,以上情况属实,因为凡是我10岁以前的资料都是我妈妈提供的,有据可考。(备注一下,据说只有南方人把小孩叫崽崽,北方人是不会把小孩叫崽崽的,他们那里只把狗的孩子叫崽崽)。(www.xing528.com)
从5岁开始放牛、砍柴、割猪草——这些经历在80后都很少出现了,以致于很多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而且到目前为止,一般人见到我都叫哥哥,但我讲完这些故事之后,他们一般都会改口叫我叔叔,甚至伯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爸爸甚至爷爷那一辈的事情,所以觉得有代沟。不过幸好他们还没有叫我爷爷,不然打死我我也不讲我当年放过牛,尤其是当我唱腾格尔的《天堂》时,他们更确信了这一点。所以我很为难,不讲放牛的故事,不足以让我崽崽学习他爸爸的品质,讲了呢,他又会和他老爸很疏远——虽然其实我也很fashion,比如头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搞中分,也没搞什么三七分或者四六分,而我的有些同学都已经将额头上的头发往后梳了,我看到他们也觉得我跟他们不是一个朝代的。
从5岁至18岁期间左手上积累了30多个刀疤——砍柴砍的。小时候柴刀拿不准,就算拿准了也会出现“常在山上砍,哪能不伤手”的情况,而且现在手上“证据”未灭。不仅如此,因为经常挑柴,被压得现在只有一米七几,没有达到我期望的身高。其实按照我这良好的基因,长个一米八五是没问题的(因为我弟弟就差不多有这么高,据我妈妈说是因为他好吃懒做)。这个愿望只能寄托给我儿子了,如果是女儿身高一米八五,我个人感觉似乎有点“那个”,不过我也喜欢,只是找对象可能有点困难。
从7岁开始对牛的气味和牛的习惯了若指掌,以致于我经常给它“改善伙食”——在草地上撒泡尿给它吃,它就会吃得寸草不生——因为它们很少有盐吃,所以牛都患有大脖子病,我很同情它们,同时为自己的“壮举”激动不已,以致于我经常发动其他的伙伴给它改善伙食。所以到现在我都认为,我们家的牛当时会因为遇到我这样好心的“少东家”而幸福不已。它幸不幸福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它说的(你也知道它不会说话),但是看它屁股上的肉就知道,因为很肥,所以走路都是“外八字”,走起路来特性感,而别人家的牛基本上都是瘦骨嶙峋、风雨飘摇的,看到它们我就深刻地意识到什么叫“做牛做马”了。
从8岁开始杀鸡、杀鸭、煮饭、炒菜——当很多人骄傲地说他10岁就开始做饭时,我就觉得很“鄙视”,因为他们不知道前面这个低调的人,其实8岁就开始做饭了。好不好吃我不记得了,不过我爸妈每次回来都夸我。
从10岁开始谈恋爱——我说过,10岁之后的事情我差不多都记得了,不用我妈妈来作证,你去我们家的门背后就能看到当年爱的痕迹——那时候因为我是如此地想念班上的那个女生,以致于我不仅在书上写满她的名字,而且在我们家的墙上和门背后都写满了她的名字。因为是用毛笔写在木板上的,所以现在还保留完好。而且我确信当时那个女孩子也很喜欢我,因为她来我这个组长这里背书的时候,脸会红到脖子下面去。我觉得我现在的眼睛之所以经历这么多年的死读书都没有变成死鱼眼,跟我当年眉目传情的自发训练有很大关系。现在,当我看到我那在读三年级的8岁的侄子有8个女朋友时,我一点都不奇怪,而且很佩服他比我当年能干,这印证了那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除了要告诉我崽崽,他老爸10岁之前是多么的独立,我还要告诉他,他老爸我10岁之后的一些事情,让他学会上进、学会自觉、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让他知道这些品质(现在我称之为软实力)的重要性,远比成绩重要得多。
自从10岁情窦初开之后,我又谈过几个女朋友,不过大部分都是处在暗恋状态。其实按照我的胆量和情商,是完全不需要暗恋的,只不过是因为初一发生了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情,所以就一律改为暗恋了。事情是这样的:我写了一封情书交给我们班的一个女生,正当我踌躇满志地“静候佳音”时,没想到东窗事发了。
只见一天上课,班主任在诡异地斜视了我一眼之后,拿着一张纸条,跟班上的同学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念一封美好的情书。”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并且左顾右盼,似乎要找出这个“做贼”的人,而我的心也立马提到嗓子眼里,不过我并不肯定,因为我们班写情书的还有很多,于是我竖起耳朵准备听下一句。
班主任清了清喉咙,继续大声朗读:“啊,我爱你,小雪……”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歇菜了,因为我是采用当时流行的“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来写的,所以我一听就知道是我写的。由于心理素质太差,整个人立马就处在晕乎且近乎瘫痪的状态,估计同学们看到了我异常的反应,眼神齐刷刷地射了过来,至于他们讨论了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连放学后怎么走回家的都不知道。
但自从那以后我悟出一个道理,向女生表白,一定不能留下“证据”,纸条是绝对不能写的,要么当面说,因为说过的话会随风飘散无影无踪;要么打电话说,道理同上。
说这段话不是为了表达我当年多么多情,而是为了告诉我崽崽(因为这些话都是我要转述给我崽崽的),他老爸我,因为初中的“多情”及贪玩,所以当年初中毕业会考时直接“挂掉”了,并且挂得很惨——总分260分,其中数学35分,英语24分。
这个成绩是不可能有书读的,因为没有哪个高中会要我这个差生。于是对我近乎“绝望”的爸爸给我在广东找了一份开推土机的工作,说是“钱景可观”——每月有1500元大洋。我那时候对钱不感兴趣,但是一想到我才15岁就要去开推土机,我就觉得恐怖不已,于是死哭活闹的,跟我爸妈讲我还要读书,并且保证好好读书。虽然家里很穷(有三个读书的孩子),但爸妈最终还是答应了,因为那时候,似乎读书是走出来的唯一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