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引进前要进行项目选择、可行性研究、商务谈判、签订协议、项目审批等,通常称之为前期工作。引进后要进行消化吸收、改进提高、开发创新以及国产化工作等,通常称之为后期工作。目前,我们对技术引进的前期工作相对比较重视,而后期工作往往重视不够,造成项目引进多,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少,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发展缓慢的局面。因此,要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技术引进前期工作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后期工作上,努力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引进技术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一、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技术开发的关系
一般说来,企业开展技术进步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技术创新。据资料,改造开放以来,我国引进的技术已被消化吸收的大约仅占10%,而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更是凤毛麟角。20世纪80年代我们引进了百余条彩电、冰箱生产线,曾引起社会各界的轩然大波。这种大量重复引进的现象愈演愈烈,遍布电子、冶金、纺织、轻工、石化、建筑等各个行业,其数量之大、时间之长、国别之多、用汇之巨,皆是旷世未有。
我国先后有80多个化肥项目从国外引进了120多套大型化肥设备,耗资近50亿美元。其中30万吨合成氨装置31套,48万吨及52万吨尿素装置29套,乙烯装置18套,后加工装置上万套,主要来自日、美、德等8个国家的17个公司。机床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适合我国发展,但进口却呈直线上升趋势。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使其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既不能一味地强调技术引进,依赖国外来装备我国工业部门,也不能脱离实际,把自主开发提得过高,压倒一切。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同时,看准项目,大胆引进,消化创新,使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二、实现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
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是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创新,把开发的新产品、新成果打入国际市场,取得较多的外汇收入,再引进更高层次的技术,这样不断地循环下去。反之,引进国外技术只是为了掌握使用,而不注重消化吸收创新,当别国开发出新技术时,原来引进的技术必然落后,于是再进行新一轮的引进,这样的循环便是恶性循环。
我国不少企业在80年代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产品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加快了科技进步。可是一些企业满足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靠技术先进的时间差获取高额收益,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由于不注重开发创新,有些引进的技术、产品已经落后,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时,就显得底气不足。日本企业走的是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创新一出口一更高层次引进的良性循环之路。他们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不断创新搞发明,将别人的技术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然后大量生产,以新产品的面目打入国际市场。如日本从联邦德国引进炼钢脱氧技术,从奥地利引进氧气顶吹炼钢技术,从美国引进带钢轧制技术,从瑞士引进连续铸钢技术,从苏联引进高温高压技术,从法国引进高炉吹重油技术。日本人把这六大炼钢最新技术,加以综合运用和改良,迅速创造出所谓“转炉未燃气回收炼钢新法”,通过引进技术和创新,日本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甚至在国际市场已处于垄断地位。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日本已从一个纯技术进口国变成技术和产品出口大国,以发明专利为主的专利申请量居世界前列,每年三四十万件,最高年份60多万件,领先于美国每年10多万件的专利申请量;在半导体、高清晰度彩电、超导等大量高科技领域,日本也占有优势;在美国申请专利量排名榜上,日本不少企业已经位居前列。而我们的一些企业却陷入了引进一使用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使用一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而出口产品中大量的是中低档的东西。从实践上看,我国从国外引进的技术都是一般的先进技术,而关键技
术是难以得到的。有些合资企业外方虽向我们转让了部分关键技术,但核心技术仍封锁甚严。要得到关键技术,还得靠自己的艰辛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如桑塔纳轿车制造中的绝大部分国产化课题都是靠我国自己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完成的,并非引进的结果。同时,企业如果不搞技术创新,就永远没有最先进的技术,也就形不成竞争力。但创新并不排斥引进。相反,技术引进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在很多领域做深入研究。有选择的技术引进是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缩短技术开发周期的强有力措施,也是创新所必需的积累过程。
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老化是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全国县以上企业生产装备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只占16%,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的占84%。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当前科学技术正处于飞跃发展时期,发达国家许多企业的产品已普遍应用最先进的技术。例如,各种工作母机、纺织机床、汽车以及儿童玩具等,都应用了微电子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更多。现在我国各行各业都面临主体技术大规模更新,需要大量装备。如果能及时地利用部分国外新技术,适当进口一些关键设备来改造现有企业,就能够使现有企业的落后面貌在短期内加以改变,技术和效益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从而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没有10多年来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一大批企业不可能有今天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的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及部分重要产品的国产化进程也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
问题在于,不以吸收消化和创新为目的的技术引进是浪费的引进,甚至是失误的引进。我们大量重复进口大型设备,已经花掉上千亿美元引进技术,主要是购买设备,建成年产1亿吨钢的生产能力,其中现代先进技术只有20%。每吨钢综合耗能比美国高1倍,比日本高1.5倍,综合成材率比发达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
可见,不注重消化创新,难以摆脱技术落后于人的局面,要提高竞争力还有赖于新一轮的引进。更何况国外绝不可能把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对其有竞争威胁的技术转让给我们。因为技术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项新的技术,在投入期可高价出售产品,到成长期可适当降价出售产品,仍可获得丰厚的利润。即使到成熟期,仍可通过产业转移赚取利润。一般说来,只有到衰退期,才会出售技术。可见,引进的技术往往是处于衰退期或正在淘汰的技术。如果我们不对所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就只能维持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只能以量取胜,创汇能力难以提高。因此,要实现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首先要瞄准国外先进技术,高起点地引入国内急需的或空白的技术,减少一般技术的引进,杜绝大量重复引进。要按照少投入多产出的原则,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企业的技
术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出口创汇能力,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
实现引进技术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消化吸收。只有及时地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提高自主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如果不从战略高度认识消化吸收的重要性,把引进看作终点,而不是当做起点,因为引进而全盘西化,甚至一些散件也不能国产化,还要花大量外汇去购买,我们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并将其成果推广应用,才能在价值上得到补偿,物质上得到更新,并为创新提供足够的资金,从而在更高的起点上进行技术引进。
海尔集团的创新策略就是把国际化的技术转化为适合中国化的技术,把国际化的技术转化为海尔自己的技术,把海尔自己的技术转化为国际化的技术。海尔人敢于和善于运用世界一切可利用的创新资源,为我所用。变频空调是海尔转化国际化技术的范例。海尔的变频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但日本不缺电、暖气足,而中国电力紧张、电压不稳。因此中国的变频空调既要省电,又要制热量大,还要宽电压带启动和超低温启动。这样,日本的变频空调就需要改进。于是他们开发出了变频一拖二空调,海尔自己的技术又转化成为国际化的技术。设在日本的信息站传来信息:日本新型空调出风均勻,人不易感冒,消费者反映较好。海尔马上开始研究:它是怎样实现的?有什么关键技术?针对中国人的要求加以改进,很快适合中国人要求的类似空调问世了。春兰集团虎豹摩托车用双缸高速发动机也是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结果。(www.xing528.com)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还要特别留意那些人家有意无意隐瞒的“小诀窍”。这类诀窍有的属于工艺上的,有的属于材料上的,它们都是别人长期摸索、实验的结晶,很多并不在表面上反映出来,需要耐心地去琢磨,如果漫不经心,就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很久以前,英国巧克力名扬世界,瑞士后来引进其制造设备技术,却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英国的水平。差不多过了100年,瑞士花了数百万英镑才从英国买回了那至关重要的技术诀窍,它只是一句话将原料放进冰箱冷冻24小时后再进行搅拌。”至此,瑞士巧克力才得以与英国巧克力并驾齐驱。
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实现技术和资金的积累
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定的积累,创新难以实现。任何技术开发和技术进步都需要技术和资金的积累。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先进技术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无从谈起;没有国内工业技术作基础,自主开发如无源之水,只能停留在实验中。引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可较好地解决积累的问题,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引进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本身并不是创新,只是为创新创造条件。
(二)将一般引进技术和重点引进技术相区别
对于一般加工业等竞争性较强行业的企业来说,应以引进技术装备的运用为主,尽快创造经济效益,增加国家财富,增强企业后劲。这部分的主体是企业,应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对一些关系国家重要技术发展方向,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有利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而又难以引进的先进技术,国家应积极予以支持,并鼓励企业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和创新开发。对此,国家应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三)做好引进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要根据技术引进规划,确立引进项目。对引进的项目要求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且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这就要求在掌握该项目的国外发展现状、趋势和国内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对引进技术项目进行分析、评价,作出最佳可行方案。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引进项目的技术水平是否先进,技术性是否可靠,自己的技术力量能否适应引进项目的经济效益,如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资金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是否符合投资少、见效快、盈利多、易于消化吸收、经济效益好的原则,该项目从国民经济的需要、国内外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是否有必要引进;能否保证引进项目配套资金、各种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企业的技术基础、生产水平、管理水平、生产设施、组织结构等能否与引进项目相适应;能否缩短工期,缩短工期采用何种途径和方法;引进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否打入国际市场;等等。
(四)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创新工作的规划和协调
引进技术综合体现了多方面的技术原理和技术成果。对引进企业来说,要掌握使用的方法,如工艺流程、技术标准、检测手段、质量控制等,不必去验证这些原理和成果。但要消化吸收和创新,掌握所引进技术的设计原理、原料配方等技术诀窍,将引进技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再进一步对引进技术取长补短,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新产品,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必须对涉及的各种学科和各个技术领域的有关结论、材质等进行剖析和验证。这项工作牵涉面广,需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的参与,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单靠引进企业一家来完成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是极为困难的。因此,对于引进技术,特别是大型项目、关键技术必须由国家协调,制定政策,组织力量,加大投入,集中攻关,以取得突破。
(五)妥善解决引进技术消化创新所需资金
技术引进不仅要支付购买技术所需的费用和为项目配套所需的资金,而且要考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所需的资金。相比之下,前者所需资金较易落实,而后者所需资金往往落空。缺乏资金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资金不足的根本出路在于出口创汇,争取尽快将引进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尽快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进行创新,使之具有自己的特色,再出口转让出去,以收回投资。此外,通过银行专项贷款、金融机构参与投资、设立专门基金、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提供较为充裕的资金来源。
(六)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
为了鼓励和调动企业及有关方面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积极性,国家应采取扶持政策,给予适当的奖励、优惠和必要的保护。如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取得显著效益的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成果,要实行有偿转让。申请专利的应予法律保护。政府要为企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建立技术引进的情报系统,为企业提供科技情报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