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了一个有别于自然界的思维世界,这个思维世界的创立集中体现着人类创新思维的结晶。由于创新思维的发生是自觉意识和非自觉意识交融的结合,因此,它具有区别于其他思维形式的显著特征。
一、创新思维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部分(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一个大系统,按照不同层次,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无限多的子系统。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系统,都必定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共同性质:必须是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每个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应用创新思维的系统观点来认识客体,首先必须把客体作为整体来研究,从整体出发,研究客体的构成、功能和发展。系统性在创新思维中主要表现为:
(一)创新思维把思维客体作为系统来认识
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在创新思维中必须明确每一个具体的客体都是包含着若干要素的系统;其二,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必须把每一个具体的系统放在更广阔的背景来认识。前者是着重搞清楚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体功能;后者是要搞清楚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更大的系统来认识研究客体的属性和功能。
(二)创新思维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
创新思维系统性要求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客体的整体把握上,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所谓把整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就是说思维的逻辑过程必须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具体的逻辑进程是:在对整体情况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整体目标,然后提出满足整体目标的条件,再提出能够创造条件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加以实施。
(三)创新思维着重考察整体系统的质
整体的质是指由组成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整体的质,是扬弃了各种要素具体的质以后形成的系统整体的新质。在考察系统整体质时,不要只顾整体的某一方面的质,而要着重于整体质的多样性的统一,把握系统整体的质。如果只注意整体某一方面的质,而不考察整体多方面的质,那么在思维和实践中必然具有片面性。
英法飞机集团以高速、大型、豪华为目标,设计了超音速的“协和”型民用客机,试图压倒美国。“协和”飞机制造出来以后,由于嗓音大,耗油多,价格昂贵而无人问津。美国以“波音”公司为首的飞机制造业,经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省油、低噪音、大载客为目标,设计和研制“波音727”系列民航客机,由于在造价、省油、低噪音、票价等方面从整体上优于“协和”而风行国际民航市场。很明显,英法飞机集团的失败在于决策过程中,没有考察飞机整体质的系统性,片面强调速度、豪华等某一方面的质。而美国波音公司的成功正在于注意了飞机整体质的系统性,虽然它在速度、豪华方面不如“协和”,但它在飞机整体系统质的方面超过“协和”,因而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四)创新思维从整体着眼注意对部分的分析
创新思维系统性在强调整体重要性的同时,并不忽视对组成系统的部分进行分解研究。因为,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也就没有整体,部分是整体得以存在的前提。部分决定整体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的质和量决定整体的功能。部分在量上的多少、完备程度和质上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体功能的大小或优劣。例如,机器零部件的不完备和质量的低劣会直接影响机器整体功能的发挥。二是要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决定整体的功能。例如企业领导班子年龄梯形、智能互补、性格相容,这个企业领导集体必然是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
二、创新思维的立体性
当代人类思维与实践所面对的“对象系统”,都是多维性、多变量、多层次的系统结构体。要理性地把握这个客体,仅仅依靠一个思维指向、一个思维角度、一个逻辑规则、一个评价标准、一个思维结果的单向型思维,显然是行不通的。立体性思维则表现为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角度、多个逻辑规则、多个评价标准、多个思维结果,因而能够有效地在立体思维中把握这个复杂的客体。这种思维方式在认识思维客体时,注意其层次和横向要素的耦合、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立体式地掌握反映其多方面、多层次、多向联系、多种可能性的丰富信息。它具有开放性、流畅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纵横交错地展开思维活动,进行联想转换,信息重组,引申推导出新的思想,在思维中把握研究对象的一级、二级以至多级本质,把握其立体层次、立体结构和总体功能。创新思维的立体性主要表现为:
(一)创新思维整体的开放性
从一定意义上说,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与客体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思维方式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思维主体与客体之间才能进行信息交流,思维才可能进行创新。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单向的开放,而创新思维方式则是全面的、彻底的开放,它不是只在某些方面开放,而是在一切方面、在整体上开放的。因为立体思维的参照系,是具有立体结构的纵横交错的认知图式,思维的线性集中性和平面扩散性有机统一地发挥作用。这样,立体思维在纵向方面与时间的一维性相吻合,与事物的纵向发展相一致,因而在纵的方面是开放的;立体思维在横向面向与空间的三维性相吻合,与事物的横向联系相一致,因而在横的方面也是开放的。因此,立体思维的开放性是全面的。(www.xing528.com)
(二)创新思维信息交流的流畅性
创新思维方式全面的开放性,决定了这种思维方式对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高度的流畅性。首先是信息源十分广泛。无论是反映事物横向联系的信息,还是反映事物纵向发展的信息,都能源源不断地反映到思维主体即人脑中来。随着思维范围的扩展和认识的深入,信息也将不断地增加,这种信息源的广泛性和不可枯竭性,便是主客体信息交流的流畅性的前提。其次是主体接收信息的效率高。创新思维主体接收信息的过程,要经过解码、评估、筛选、整理、贮存等几个环节。创新思维主体要能够快速地判读信息的含义,有效地评估各种信息的价值,有目的地筛选那些最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贮存起来。一旦接收新的信息之后,使与贮存的信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认识,即形成对客体的新认识。再次是创新思维信息反馈的速度快。创新思维主体知识丰富,理解深刻,又有多渠道传递来的信息,就可以迅速地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反馈出去。
(三)创新思维主体思路的灵活性
创新思维主体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思维目标的确定、对思维指向的调整,准确性较高,因而思维主体的思路是稳定的。但是,由于客体的变化发展,又要求主体思路适时地调整,具有灵活性。思维主体思路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一是善于调整思维的角度。作为思维客体的诸事物,是由多因素、多侧面、多种矛盾构成的。这使得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多种可能性,使事物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创新思维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研究客体。如果主体发现按照既定的思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时,就要适时地转换思路,调整思维角度。二是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随机信息,进行随机定向思维。所谓随机定向,是指因偶然因素出现而临时确定的思维方向。思维主体根据原有的知识积累和所获得的新信息,重新确定思维目标,进行有目的的研究。与传统的思维方式相比,创新思维方式所能获取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因而遇到偶然信息的几率也就大得多,加之具有创新思维方式的主体对信息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就更善于捕捉有意义的偶然信息,能够更准确地随机定向思维,从偶然信息中去探索客体的必然性。
三、创新思维的跃迁性
跃迁是指创新思维发生时的那种非逻辑质变方式。当人们在创新思维时,意识和潜意识交互作用,促使潜意识孕育的灵感达到“神思方远,万涂竞萌”的状态,正是信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跃迁的结果。跃迁是潜思维的特征,是一种跨越推理程序的、非连续的质变方式。因此,创新思维的跃迁性,是指思维过程的质变方式。思维诸因素的沟通、融合、同构等,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跃迁则表明思维诸要素的沟通、融合、同构等相交于某一点,即思维经过一次突变,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这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高级机制。
“跃迁”是从信息理论借用来的。在信息理论中,它是指信源和信宿之间的精约同构关系。信息是离不开物质载体的抽象东西,它的深层内涵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可称为信息真髓。所谓精约同构,是说两件事物在深层次里,或结构上、或内含上、或功能上有某一点少而精的共通性,即不同信息真髓的交融而出现融会贯通。
跃迁性是创新思维的核心特征,它能证明人的思维能力是否具有创造性。跃迁性特征与创新思维孕育在非自觉意识之中,它往往是处于未被意识的潜在状态。可是,一经孕育成熟,新思想、新思路、新见解、新举措便会接踵而至,重大的创新思维常常就始于这突变的一“跃”。企业家的重大决策,都与这一“跃”紧密相联。跃迁性是促进创新思维的高级机制。它主要表现为:
(一)非预期的突发性
这是从创新思维的发生状态和表现形式来看的。从时间来看,创新思维什么时间出现;从空间来看,创新思维受什么东西启迪而触发,往往来去匆匆,十分短暂,令人难以把握,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这种偶然性是在因果律支配下发生的。创新思维或产生于思维的勃发,或产生于遐想的闪光,都是在大脑高级神经中枢高度激发的状态下,受到某种偶然因子的诱导而发生突变。随着创新思维的产生,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应运而生。
(二)非线性的独创性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人们通过分析、综合、分类、排列、组合等手段,借助推理、判断的力量,从对资料的逻辑加工中得出习俗所能接受的成果,这是一种依据搜集到的资料,沿垂直方向向纵深处的探索,即线性分析法。而创新思维不是主要依靠推理、判断的线性分析,而是需要发挥自由想象、丰富联想、灵活思维、转移、借鉴乃至直觉、灵感等能力,并充分运用隐喻、类比等手段,尽力从那些似乎与问题毫无关联的其他方面和其他领域中,搜寻与所要解决问题的未知关联和相似之点,然后通过强行联系的方法将之与问题捏合在一起,从而得出极富创造性的构想。简言之,创新思维需要的是异想天开的想象空间,海阔天空的思维翱翔。下面是一个广为引用的说明非线性创新思维的绝妙例证。
2000多年前,叙拉古的国王亥厄洛二世被授予王权后,为履行自己功成名就后将向永恒的神祇奉献一顶全金王冠的许诺,交给工匠一块纯金,命他制作一顶王冠,并允以重酬。王冠做好后,经查重量与交付给他的黄金完全相等。后有人向亥厄洛告发说,工匠掺用了一部分白银而将同等重量的黄金贪污了。亥厄洛听后暴跳如雷,责令检验王冠。但手下人虽苦思良久却无从下手。国王便把这个问题交给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面对王冠煞费苦心,简直像着了魔一样,无奈一时却想不出任何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当他一进入盛满水的澡盆,水便溢了出来。他心头不禁为之一动,猛然省悟到:澡盆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就是自己身体浸入水中的那一部分体积吗?如果王冠确系纯金所制,那么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一块纯金分别放入盛满水的盆子里,溢出来的水应当一样多。而如果王冠中掺入了白银,那么溢出来的水一定会多些,因为掺入了白银后比重减小,体积增大,排出来的水自然就多了。想到此,阿基米德简直欣喜若狂,跳出澡盆,光着身子就往家里跑,边跑边喊“我有办法了!我有办法了”在王宫里,他的想法得到了证实,刁钻的工匠不得不承认贪污了金子。
(三)非神秘的模糊性
模糊性就是认识主体有意省略一些事物联系或发展的中间环节,通过压缩、抽象出相对明晰的事物界限,以达到对于事物比较精确的认识。模糊性是创新思维的一个突出特征。正因其有模糊住,唯心主义把创新思维说成是神秘的,不可知的;非理性主义认为创新思维是超感觉的自我本能的表现。其实,精确和模糊是对立统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的探求要求精确化,但科学的深化本身又使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复杂的问题又难以精确化。因此,同事物的复杂化相联系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这是现代系统论的一个重要观点。自然科学系统和社会科学系统都有明显的表现。同样,人的思维运动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有线性思维,也有非线性思维;有平面思维,也有立体思维;有精确思维,也有模糊思维。创新思维的闪光而获得的重大突破,其雏形往往带有模糊性。
人们在处理信息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形,某些方面的信息量十分丰富,但某些方面的信息量却非常缺乏,这样就使人们在逻辑推理中出现缺环现象。这种情况,往往会使精确的逻辑思维受阻,但模糊思维却不至于中断。因为人们可以借助于种种想象假说来弥补逻辑推断链条中不足的环节,越过缺环造成的障碍。这种似乎缺乏严格逻辑的思维方式,即创新思维的模糊性,却能够在整体平衡综合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的迅速识别和整体的直接理解。在19世纪之初,许多化学家研究元素周期律,但他们都拘泥于已发现的元素,从而找不出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门捷列夫与众不同,他把已知元素的名称、原子量、化合物分子式、基本性质,分别登记在卡片上,分成几段纵行,使每一纵行中的某一元素与前一纵行中性质与之相似的另一元素排列横行,并位于该元素之后,从而发现,每一纵行中元素性质自上而下随原子量的递增而变化,而且每个相似纵行中性质相近的元素在同一横行里。但是在这种排列中,锌(Zn)之后的砷(As)与铝(Al)、硅(Si)性质不相近,却与相隔两行的磷(P)相似。这样在思维中出现了逻辑缺环。门捷列夫大胆地设想,在锌和砷之间,还应有两个尚未发现的与铝、硅性质相近的元素,他便把砷跨过两个空格,与磷排在一起。这样,中断的逻辑环节被填补了,元素周期律终于显现出来。模糊思维的这种流畅性,鲜明地体现了人类总结机制的灵活性,有利于思维主体和环境之间信息的迅速交流,提高了思维效率和创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