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民族大团结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下的光辉成就

广西民族大团结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下的光辉成就

时间:2024-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广西的伟大实践及历史贡献,既有利于指导民族团结日趋巩固和发展,又将促进广西民族团结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再次,红军将士严格执行军队纪律和民族团结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八大前后,党和国家在广西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

广西民族大团结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下的光辉成就

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维度下的广西民族大团结

何成学

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一贯方针政策,是我们党制定民族政策的出发点。无论在争取民族解放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都作出了卓越而又伟大的贡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与全国各族人民政治愿望和经济愿望的一致性。在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广西的伟大实践及历史贡献,既有利于指导民族团结日趋巩固和发展,又将促进广西民族团结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广西民族团结工作

民族团结不仅是我们党创造性提出来的口号,而且还是我们党90年来一直追求的奋斗目标。回溯这个历史过程,我们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广西的光辉实践活动,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党的民族政策首次在广西实践。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过程中,为团结左右江各族人民的革命斗志,采取了一系列充分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措施。首先,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纲领。1929年10月,在邓小平和党组织领导下,韦拔群、严敏等在东兰制定颁发《广西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最低政纲草案》,明确规定党的民族政策:提高瑶民的知识教育,瑶民经济、政治、教育、工资上与其他人民一律平等。红七军的政治纲领也明确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实行各族“官兵待遇平等”、劳动人民子女免费就学等主张。其次,积极开展民族平等政策宣传教育。邓小平领导广西地方党组织,通过会议决议、布告、报纸、标语、小册子和口头宣传等形式,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同时,还通过民族干部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贯彻到广大群众中去。再次,落实民族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位。如各族人民入党参军参政,当家做主;废除徭役杂税,给瑶民分土地、山林;县乡劳动小学免费招收瑶民子弟入学;根据地内禁止使用歧视或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称呼。最后,把民族政策与根据地的斗争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主要是制定条例把民族政策的实施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教育培训大批少数民族党、政、军干部,推动革命斗争的开展;领导左江地区各族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法帝斗争。以上措施促使根据地军民和各族人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其二是中央红军长征时期,1934年首次在广西制定具体的民族团结政策。由于国民党新桂系当局对共产党和红军进行造谣污蔑的反动宣传,造成广西桂北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产生隔阂。为此,我们党和中革军委高度重视做好广西少数民族工作。首先,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1934年11月中下旬,中革军委和红军总政治部相继发布了《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和《关于瑶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阐述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要求各级政治机关要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的组织,帮助少数民族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力量。同时还制定了《对苗瑶民的口号》13条,从多方面阐明了红军对待少数民族的主张和希望。其次,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与民族团结政策。红军主要采取书写标语、散发宣传品、口头宣传、召开群众大会和个别谈心等方式方法开展宣传工作,着重宣传了红军性质、抗日救国主张和党的民族政策。再次,红军将士严格执行军队纪律和民族团结政策。模范遵守铁的纪律,做到秋毫无犯,用实际行动粉碎了敌人的“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等反动宣传;关心群众疾苦,只要群众有困难,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他们;发动群众镇压恶霸地主,为民除害;注意发动和依靠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少数民族首领。以上措施挫败了敌人的各种阴谋诡计,赢得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红军的广泛支持。

其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了一系列推进广西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社会政策。首先,明确提出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指导原则。1949年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压迫和分裂团结的行为;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保障一切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把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作为在民族问题上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首要政治标准。其次,开展民族识别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在全国开展民族识别工作,并指示不去区分民族、部族和部落,在我国各民族政治上一律称民族。从1951年到1956年,广西在民族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再次,派访问团到少数民族地区访问,消除民族隔阂。1951年8月,中央派出以李德全为团长的访问团160多人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同时,广西省委、政府大量组织民族慰问团深入边远山区慰问。访问团不仅给少数民族送衣食和医药,帮助发展生产,而且还指导各民族制定团结公约,消除千百年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最后,用民族团结政策指导民族地区的土地和社会改革。根据民族政策和广西实际,全省的土地改革分两批进行:第一批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壮、汉族聚居区分三期开展;第二批是在瑶、苗、侗等民族居聚地区逐步开展土地改革,并采取“慎重、温和、曲折的阶级斗争”方式进行。这些做法得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和群众的拥护,土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

其四是党的八大前后,广西大力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八大前后,党和国家在广西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1952年在桂中、桂西僮族聚居区建立了桂西僮族自治区,下辖3个专区34个县(后增至42个县)。1956年改称桂西僮族自治州。当年,中央还倡议建立省一级的广西僮族自治区,但广西在讨论和酝酿中有着不同的认识①。对此,时任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于1957年3月和5月就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问题与广西代表和在省外工作的广西籍人士进行了反复的协商,帮助广西各族各界基本上取得一致的意见。同年6月国务院作出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决定,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相应的决议。1958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后经周恩来提议,1965年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代表中央前来祝贺和指导。与此同时,广西还在瑶、苗、侗、京、彝、仡佬等民族聚居的县先后建立了龙胜各族自治县、大瑶山(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9个自治县。在自治区成立前后,中央又把原属广东省的北海市和钦廉专区划归广西,使广西由一个内陆省变成一个沿海省。需要指出的是,自治区成立后,广西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继续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工作,但受反右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一工作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断了。

其五是改革开放30年,广西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光辉照耀下阔步前进。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党的各项民族团结政策相继得到恢复和贯彻:继续进行民族识别工作;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广西先后建立5个自治县;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其次,党和国家逐步加大对广西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先后确定广西北海市(含防城港)为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南宁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广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21世纪以来,中央又先后作出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决定、规划和意见。同时,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和南宁保税物流园区等相继获国家批准,国家对广西的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再次,自治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抓住“西南大通道”建设、“西电东送”和西部大发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以水电为主的交通能源有色金属工业等优势产业。21世纪以来,自治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连续实施边境地区、东巴凤革命老区、大石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受益群众600万人;在全区58个民族乡安排了6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受益群众100多万人②。同时,还集中力量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行动。这些措施帮助广西民族地区实现了总体小康的伟大跨越。最后,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教育。2000年以来,自治区每年安排大笔资金支持自治县和民族乡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2003年起,每年9月为全区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活动月;在《广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设宣传民族团结专栏。二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分别先后开展了5次和6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先后有177个模范集体和171名模范个人荣获国务院表彰,1178个进步先进集体和2382名进步先进个人获自治区表彰。全区各市、县先后召开了上百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三是2009年底,自治区出台《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初步创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广西人民历来模范践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

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指引下,在革命和建设的90年历程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模范地践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其主要历史见证有五:

其一是百色龙州起义谱写了广西壮、汉、瑶等民族团结战斗的壮丽篇章。百色龙州起义期间,邓小平等把左右江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和各族人民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团结。在根据地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积极参政议政和参军参战,出现了妻送夫、父送子参军的动人情景,1930年春至夏秋间,左右江地区先后有2.5万多各族子弟参加了红军和工农赤卫军。对此,张云逸曾满怀深情地说:“我这个红七军军长,没有右江各族人民的支持就当不成。”百色龙州起义各民族团结战斗还表现出许多军爱民和民爱军的动人故事。邓小平等党政军领导人时刻把左右江各族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派党政军干部给困难户送钱粮,帮助群众修补房屋;在行军中,把自己的马让给伤病员骑或驮行李。党员干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惜流血牺牲。如恩隆县委书记滕德甫率2名战士用机枪鸣射引开敌人火力,牺牲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掩护群众安全转移的任务。同时,在根据地艰苦斗争岁月里,各族人民群众经常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粮、送盐、送情报,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瑶族的盘奶奶经常上山给韦拔群送吃的,一次被敌人抓住,面对敌人的毒打,她坚决不泄露韦拔群的行踪,最后她拖着2个敌兵跳崖牺牲。为永久牢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民族团结战斗的精神,2006年9月,国家民委把百色龙州起义领导人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命名为首批2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之一。

其二是红军长征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故事④。首先,各族人民支援红军。踊跃参军。先后有数百名桂北各族青年加入红军队伍。参战支前。灌阳各族群众为红军架桥、磨米煮饭、抢运伤员、挖战壕等;龙胜瑶民沈姓兄弟掩护被敌人围堵的32名红军脱离危险;资源铁匠粟传亮为了让红军伤员早日恢复健康,不惜向地主借高利粮,帮红军带路;兴安瑶胞盘桂荣等带领红军顺利地通过才喜界;资源瑶胞唐家银兄弟和龙胜侗胞伍户斌等为红军带路当翻译直至出广西或出湖南进贵州边境才回家。其次,“红军岩”。当年红三军团四师首长在龙胜白面瑶寨旁的一块巨石下,会见瑶族起义首领,赠送一批枪支弹药鼓励他们继续革命,并在这块巨石上刻下了“红军绝对保护瑶民”,“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等标语。为纪念这段历史,当地各族群众将这块巨石称为“红军岩”。再次,“红军楼”。当年国民党特务混入红军宿营的村寨四处纵火烧粮,挑拨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天深夜,龙胜侗寨的一间木楼突然起火,顿时大半个侗寨变成一片火海。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迅速来到现场指挥红军战士救火,使得“杨氏鼓楼”(侗寨议事的重要场所)及鼓楼东面的大片民房被救了下来。同时命令红军保卫人员密查抓获并处决了纵火特务。为纪念这段历史,当地群众就把“杨氏鼓楼”改称为“红军楼”,现已成为当地民族团结传统教育基地。最后,怀念朱毛红军的石壁诗。中央红军离开广西以后,受尽苦难的瑶族同胞们在兴安县才喜界观音顶岩的石壁上刻下了一首诗:“朱毛过瑶山,官恨吾心欢。甲戌孟冬月,瑶胞把家还。”生动地反映了瑶族同胞对朱毛红军的怀念之情。

其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团结公约催开了广西民族团结之花。由于历史原因,广西金秀瑶山(旧称大瑶山)的瑶族支系之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隔阂仍然严重。1951年3月,象县东北乡(今金秀县长垌乡)发生了一起茶山瑶与山子瑶间的山林土地纠纷事件,不久修仁县金秀瑶民自治区(今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的茶山瑶和盘瑶也因开垦山林发生了纠纷。为了和平解决矛盾纠纷,东北乡和金秀瑶民自治区人民政府相继召开了双方代表人物座谈会,经过协商分别形成6项决议、达成5条协议化解了民族矛盾。随后金秀瑶民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了“瑶区团结公约十二条”。1951年7月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到来,加速了团结公约的形成。访问团经过调查了解认为,不能采取阶级斗争方法来解决大瑶山瑶族内部矛盾,但可以借石牌制度在当地的影响力来制定公约,解决瑶族内部矛盾。在访问团的直接指导下,8月25日,大瑶山各族代表大会在金秀村隆重开幕,会议代表主要来自荔浦桂平、平南、蒙山象州5个县所辖瑶区12个乡。通过充分的酝酿和协商讨论,订立《团结公约》六条,作为增强民族团结和处理瑶族内部矛盾、纠纷的准则。《团结公约》的制定和执行,为实现大瑶山的民族团结和建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县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1952年5月,建立我国第一个瑶族自治县: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58年建立省级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现了广西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标志着广西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正式形成。

其四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广西民族团结工作仍然有所进展。1957年以后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广西和全国各地一样,民族团结工作经历了曲折发展。由于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早已深入人心,加之广西各族人民有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所以这时期在总体上,广西不仅没有出现大的民族之间的纠纷,而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曲折中仍有所发展。首先,冬泳亭见证历史。1958年1月,毛泽东在主持召开南宁会议期间,以65岁高龄冒着飕飕寒风,先后两次跃入冰冷的邕江水中畅游。这一喜讯传开后,广西各族人民深受鼓舞。从此,冬泳成了一项群众性的体育锻炼项目,在广西各地广泛开展起来。后来,南宁市人民在毛泽东冬泳邕江下水游泳处建亭以示纪念。其次,毛泽东接见广西各族代表。1958年1月下旬,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南宁人民公园冒雨接见了5000多名广西各族群众代表,这是毛泽东当时在外地接见群众规模最大的一次,既给予广西各族人民极大鼓舞,又展示了广西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的凝聚力;被接见的各族代表不但经常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和学习,而且还经常以此教育晚辈们多做有益于民族团结进步的事宜。再次,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大藤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左”的影响,广西民族关系也曾趋向紧张。对此,毛泽东指示在北京汇报工作的广西领导人韦国清等要落实好党的民族团结政策,要用壮瑶人民团结作战的大藤峡起义革命传统教育各族人民,并亲笔写下“大藤峡”三个大字。这既饱含着毛泽东对广西壮瑶人民起义的崇敬之情,又体现了他对广西民族团结事业的高度关注。

其五是改革开放时期广西开创了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局面。30多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7700.36亿元、财政收入达966亿元,分别是1958年的66倍和近200倍;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0元,分别是1978年的40多倍和约30倍⑤。广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又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使广西民族团结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据广西社会科学院2010年在全区开展的“公众舆论与社会热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表明,67.6%的被调查者对广西的“民族关系”表示最满意,“民族关系”已经连续11年成为广西民众最满意的社会发展指标⑥。具体表现为:首先,各民族大杂居。在广西,从总体上看,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基本上处于混居状态,民族身份、民族习俗差异被相互尊重、彼此认同的民族团结情感所替代。其次,经济一体化。无论从区域经济结构还是产业经济结构来讲,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西各区域、各民族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实现了各民族优势互补共赢。再次,文化整合。在语言方面,桂南汉族的平话里有不少壮语借词,壮族在发展过程中也大量吸收了汉族的文化;在民间信仰方面,壮族的师公教就受到汉族道教的深刻影响,一些壮族、汉族民众也参加瑶族在盘古庙举行的民间信仰活动;在婚姻方面,各民族通婚在广西习以为常,“一家有两三个民族”随处可见。最后,和谐和美。随着“三个离不开”民族理论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观念深深扎根于广西各族人民心中,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在南国壮乡蔚然成风⑦。同时,广西各民族具有极强的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特别强烈。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上民族主义泛滥,民族问题突出;国内各地民族团结发展不平衡,个别边疆地区还遭受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严重威胁。在这一国际国内形势下,广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新型民族团结关系,尤其显得可贵,极具示范意义。对此,在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不仅党中央高度赞扬广西是“四个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和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⑧),而且中央政府还向广西赠送了有胡锦涛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民族团结宝鼎”标志着广西民族团结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局面。

三、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和广西民族团结实证的基本经验启示(www.xing528.com)

党领导和团结广西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90年奋斗历程,是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在广西光辉实践的90年,既留下了一串串民族团结实证,又积淀了民族团结的丰富经验,是党留给广西各民族的一份宝贵的财富。总结党在广西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不但给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制定民族政策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而且还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一是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各民族团结的坚强领导者,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问题,早在革命时期就制定了一系列民族团结政策,如《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决议案》(1931年)、《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1934年)等。1949年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在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中,对民族地区采取“稳、宽、长”方针,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引领各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从1979年对民族地区实施“智力支边”开始,党和国家就不断出台支持和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2005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2007年印发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2008年出台了加快广西北部湾、宁夏、青海等省藏区、云南边境地区发展的文件。以上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已由1978年的32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17.4倍,年均增长10.2%(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年均增长1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248元增加到2008年的16057.26元⑩。9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各民族、团结各民族、繁荣发展各民族;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工作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其二是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在把握民族问题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政策。民族与民族问题是相伴相生的,在民族未消亡以前,忽视民族问题是错误的。这在我们党的90年奋斗历程中,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深刻经验教训。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忠实实行民族团结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支持拥护。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虽然我国民族团结也曾经历了一个风雨的历程,但民族团结是这60多年来的主线却是无疑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制定民族工作的“慎重稳进”方针,指导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是根据民族特点做好民族工作的成功典范。在1957年以后特别是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先是受“共产风”的影响,忽视民族特点,过早地估计了民族消亡进程;后是受“阶级斗争”的影响,在政策上搞“一刀切”,人为地搞“民族融合”,使我国的民族关系受到极大破坏。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恢复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改善民族关系成为紧迫的任务。对此,党的第二、第三、第四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民族工作中又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开创了各民族空前团结的新局面,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民族团结的主线地位。诚然,还要看到,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我国民族问题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如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拉大;在一些地方,因相互了解和尊重不够,还时常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和纠纷;敌对势力企图在民族问题上打开缺口,对我国推行“西化”和“分化”的战略,2008年3月在拉萨和2009年7月在乌鲁木齐相继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可以说,民族问题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的历史性问题,具有民族的特殊性和地区的特殊性,不把握这种特殊性就不可能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因此,要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就必须在认真把握民族问题的这些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团结政策。

其三是民族团结工作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和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依据当时的时代主题、民族解放斗争和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各族人民革命,将民族政策与根据地斗争和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团结各民族取得了新民族主义革命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当时民族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实现各民族平等的特点相适应,将政治平等摆在民族工作的首位。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没有把民族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改革开放30多年,民族工作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适时地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开辟了民族团结新时代。以上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发展是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第一要务,是推动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动力。当然,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仍然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其四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团结的制度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我们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探索,认识到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只能实行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奠定了基本制度基础。60多年来,我国先后建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1200多个民族乡img87(广西建有1个自治区、12个自治县和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县、63个民族乡)。这样,除了居住特别分散的以外,我国的少数民族,从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从大聚居的民族到小聚居的民族,都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从制度上保障了民族团结,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毋庸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而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甚至爆发战争,而我国则呈现出民族团结和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景象。这充分说明我国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显示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党9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实践还启示我们,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遵循一系列重要原则: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必须正确处理统一与自治的关系,必须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必须维护中华各民族大团结,必须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

其五是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强调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新时期党三代领导集体,都把加强民族团结,发展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摆上至关重要的位置。广西历届党委、政府,也都把维护民族团结当成头等大事来抓。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始终亲如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同心同德、共建家园。60多年的发展成就启示我们:民族团结进步,关系着党和人民事业的成功,关系着各族人民的福祉,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稳定工作。一是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使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创辉煌;二是要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荣的良好局面;三是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让各族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四是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五是要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实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其六是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是正确解决民族团结问题的关键,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可靠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培养和发展。早在革命斗争时期,我们党就开始重视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培养和发展。1978年中组部和国家民委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1984年颁布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培养和配备少数民族干部作出了规定,1993年、2000年、2005年党和国家三次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从1990年开始,全国组织了5000多名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这时起,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干部援藏、援疆和支边的力度。目前,全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0多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广西为36%);有县处级以上民族干部4.5万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7.6%img88。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视,又为实现民族地区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可靠保证;大力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可靠保证;只有相信当地民族党员干部,广泛地依靠他们,充分发挥其特殊作用,方能确保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民族地区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注释

①覃世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倡议与酝酿[J].当代广西,2008(18):37.

②黎攀.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N].广西日报,2010-01-26.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历史编辑委员会.广西革命斗争回忆录:第2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166.

④陈瑞华,刘水玉.红军长征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留下的动人故事[N].桂林日报,2006-10-19.

⑤⑥⑦许进品.民族团结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西的伟大实践[J].桂海论丛,2010(6).

⑧甘毅.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民族团结的模范[N].当代生活报,2008-12-13.

⑨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742.

img89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综述[EB/OL].新华网,http://news. qq.com/a/20090830/000736.htm.

img90金炳镐.中国民族自治区的民族关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前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