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共产党学习史及启示:成长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学习史及启示:成长与创新

时间:2024-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前行——中国共产党学习史及其启示区党委宣传部课题组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演进,贯穿着许多真理性结晶与科学性真谛,其中寓意深刻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学习中成长壮大,在学习中成熟提高。

中国共产党学习史及启示:成长与创新

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前行——中国共产党学习史及其启示

区党委宣传部课题组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演进,贯穿着许多真理性结晶与科学性真谛,其中寓意深刻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学习中成长壮大,在学习中成熟提高。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随着地位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探索其学习历程,对于当前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分子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诞生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中国加速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为了拯救苦难的中国于水火,一大批有志之士不屈不挠地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找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去探索俄国的经验,去学习和研究指导这场革命走向成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先进分子的努力与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为一种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彻底改造世界的主张,得以在中国广泛和系统地传播,并逐步得到正确的阐释。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没有能力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当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政党组织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紧张地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解放的伟大革命战争中。党的一大专门提出了宣传学习的任务,让更多的人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一大后,为了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党在上海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印发了一批指导实际斗争的小册子。为了加强学习,毛泽东、李达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在湖南、上海分别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平民女校等干部教育学校。在大革命的三年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共产主义信念教育,使党在同国民党合作中保持了独立的地位和品格,并不断发展壮大。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成为党必须解决的一个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反动统治力量集中在大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是农民的特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积极探索出一条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不同的革命道路和党的建设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进一步解决正确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任务。从六届六中全会到1942年延安整风学习,再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在全党持续开展了一场真正“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运动。经过这次学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空前提高,确立了党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党的七大把建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概括为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西柏坡移驻北平。毛泽东将其比喻为赶考——赶一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考试。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深知,为了“考个好成绩”,“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由于当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经验,于是,一方面请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指导,另一方面派人到苏联学习。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派了数以千计的青年到苏联留学。虽然这次学习高潮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特殊印记,但我们当时确实学到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和经验。

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坚持发扬学习的光荣传统,但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当知识被认为是最无用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低潮的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这一错误进行了纠正,为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邓小平同志反复号召“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在重新学习的勇气和精神的指引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里,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发展、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突出地将学习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1999年3月至2002年9月,党中央部署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集中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针对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任务,将全党的学习摆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了“学习型政党”的要求,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决议——“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应对时代发展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新要求所做的战略部署。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和国家民族出路的历史,是一部建立我党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

二、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见证了党的全部奋斗和成长过程,凝结着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丰富内涵,是党继往开来、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依据其发展进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接触、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阶段;二是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阶段;三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阶段。

(一)接触、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阶段

近代“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康有为语)是由西方侵略者用大炮掀开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人深受西方之辱,也使当时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思考如何“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到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封建帝制但却未能使中国脱离苦难,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使当时中国先进分子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更为深广的文化思考。1915年我党重要创始人陈独秀创办《青年》(第二年改为《新青年》),在中国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使得长期禁锢下的中国思想界如“久壅的水闸”,一经开放,“喷沫鸣溅”(瞿秋白语),各种新思潮汹涌而来,马克思主义也作为一种新思潮传到了中国。正当中国人民需要在各种“主义”、“主张”、“方案”中寻找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出路之际,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①这一结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

(二)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阶段

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外来的、崭新的理论体系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是符合中国特点和中国国情的“结论”的;如若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继续开花、结果,还要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国先进分子深谙此道理,但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往往不如主观意志所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并不等于对中国的实际能有正确的认识。纵观中国革命发展历程,我们党出现的各种错误,中国革命经历的各种曲折,根本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是“是否认识到中国的实际,是否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恰恰在这样一个关键问题上党内产生过严重分歧与原则斗争,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词句和个别结论,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苏联经验绝对化,几乎使党和红军濒临绝境。在血的代价面前,毛泽东适时向全党发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号召,基于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的深入研究,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应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党在自觉地探索“第二次结合”的正确道路上,尽量避免对中国建设实际的片面的、虚假的认识和判断。然而,“中国实际”是异常复杂且变动不居的,加上任何探索都难免出现错误,经历挫折,有时即使是主观上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念,而实践所探索的道路却有可能陷入歧途。纵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这是一段我党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又遭受比较多的曲折和比较严重的挫折的历史,其中,“大跃进”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盲目求纯,终陷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在失误和挫折面前,“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中国实际”的问题又被提到日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形成了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www.xing528.com)

中国共产党学习史三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第一阶段的学习,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明确化,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国家前途命运的一次历史性选择,具有决定意义;第二阶段的学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具体化、本土化,中国发生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两次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具有关键意义;第三阶段的学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当代化,中国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第三次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

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新时期新阶段,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学习史,对于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史不但给人以学识,更给人以智慧。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从革命中学习革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建设中学习建设,风雨兼程,丰碑闪烁。这种学习精神与价值无疑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财富为历史所证实的,也将为党继往开来、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有所启示。

(一)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有助于加深全党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全党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奋斗和成长过程,深深地镌刻着学习的烙印。一路走来,我们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陷入危亡的劫难,是在学习与比较中作出“走俄国人的路”的抉择;我们直面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和军队失败的危险,是在学习与反思中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我们遭遇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人民发展的渴望,是在学习与探索中作出“由农村率先改革启动中国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才能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必将要继续书写下去,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了今天,也必将依靠学习发展现在,开拓未来。

(二)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我党重视学习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全党的学习

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史,凝聚了一整套中国共产党学习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从理论范式上看,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对关于什么是学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为什么学习(克服本领恐慌)、学习些什么(关键是学习理论)、怎样学习(理论联系实践)等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阐释体系;从学习的实践范式上看,建构了比较成熟的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干部,进而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的中国特有的学习组织机构和学习管理机制。这种学习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范式,凝聚为一种极为独特的中国式学习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全党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继承和发展学习传统为现在所用、为将来所依,能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全党的学习。

(三)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有助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进一步改进全党的学习

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学习传统,是由自身的先进性与肩负的责任使命所规定的。因此,在关于学习的问题上,从来都不是要不要学习,而是如何学习,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我党曾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曾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在新时期,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因为“理论”本身不是僵化的,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作出新的解读;而“实践”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永远的变动行进中。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从正反两方面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重要性,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特性以改进我们的学习,是理论的要求也是实践的要求。

(四)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有助于吸取经验教训,把握学习规律,优化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手段,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

学习是要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主观符合客观,把握规律。综观中国共产党学习史,其实就是在不断地寻找规律、不断接近规律的进程。这些规律主要包括中国革命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等,当然也包括中国共产党学习和教育规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愈加显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吸取经验教训,把握学习规律,优化方法和手段,完善学习制度和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

(五)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有助于开拓和深化对中共党史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推动党史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建设

诚然,党史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不少空白点、薄弱点、疑难点需要进行探索。从党的学习史研究来看,目前还极少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体系、框架都没有形成。对这个新领域的着重研究,将使党史研究的眼界和视野更开阔。同时,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学习史,明确表明学习是党的一个内在特性,显示了党在自身发展中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突出学习在党的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将使党进一步探索党的学习的规律,这些都将推动党的历史研究的发展,促进党史研究的系统化、科学化建设。

关于历史,鲁迅曾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上书写着中国共产党的魂,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将来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始终张扬的是一种学习精神和学习价值观,这是一种发展精神、创新文化。这些精神与文化能依托历史而形成一种穿越,有了这种精神和文化,中国共产党才能穿越历史的风云,看清前进的方向;有了这种学习精神和文化,中国共产党也将能穿越未来的迷雾,把握发展规律,把握中国未来。

注释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