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企业创业定义及创业过程

中小企业创业定义及创业过程

时间:2024-10-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创业定义一、创业的定义和内涵西方文献主要从三个视角对创业进行定义:第一种是从创业者人格特质角度定义;第二种是以创业者所从事的活动来诠释创业;第三种定义强调创业的过程和结果。这是对创业最狭义的解释。主要涉及两方面:第一,怎样才算是创业?这一阶段明显特征是行业细化,创业手段多样。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

中小企业创业定义及创业过程

第一节 创业定义

一、创业的定义和内涵

西方文献主要从三个视角对创业进行定义:第一种是从创业者人格特质角度定义;第二种是以创业者所从事的活动来诠释创业;第三种定义强调创业的过程和结果。更多的是第二种,因为在西方文化里,“Enterpriser(创业)”亦可翻译成“企业家”。根据对Enterpriser含义之理解,创业可视为创造企业的过程,其意向集中在经济活动与财富增长方面。这是对创业最狭义的解释。

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创业学家普遍认为创业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更为具体地讲,创业就是把产品、服务、点子等,通过组织团队,开发产品,申报专利,组织生产,开展营销,策划宣传,开拓市场等一系列运作,最后变成经济事业、成就主体(个人或组织)成功及财富增长的过程。对创业的定义大多用较为随意的摹状、列举、描述等方式来阐述,如美国哈佛商学院创业管理教授霍华德·H·斯蒂文森(Howard H.Stevenson)等人1999年提出,“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其当时控制的资源无关。”美国著名创业学教授杰弗里·A·蒂蒙斯(Jeffry A.Timmons)在其所著创业教育领域经典教科书《New Venture Creation》中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的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各种观点与释说,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创业是识别机会、整合资源、将创意付诸实施的一种精神和能力;其次,创业的过程伴随着价值创造;再次,创业是一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创业”一词与“守成”相对应。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对创业的注解为“创业,创立基业。这里的基业是指事业的基础、根基”。从“创业”这个词的现代汉语用法来看,人们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1)强调开端和初创的艰辛和困难;(2)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的意义;(3)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在这里,它强调开端和初创的艰辛和困难,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意义,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其意义相当的宽泛,可视为是与人生价值相关联,具有哲学意蕴的广义解释。

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就业难尤其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各方的热门话题,取而代之是“创业”话题。高校的创业教育蓬勃兴起,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方兴未艾,对“创业”的理解和定义也五花八门。主要涉及两方面:第一,怎样才算是创业?创业是办一个工厂?开一个公司?成功地拥有一大笔财富?还是拥有一份稳定的事业?每个人的回答不尽相同。第二,创业的本质是什么?一种思路认同西方学者的理解,认为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组织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商业价值的过程。”另一种思路来自对中国式自主创业实践和实际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认为“创业”就是指“一个人开始经营一个小企业的过程”。创业“是一项大众化的活动”、“是一项平常化的活动”、“是一项建立客户关系的活动”、“是一项始于模仿的活动”、“是一项容易体现人生价值的活动”、“是一项由小到大发展的活动”、“是一项不能停顿的活动”,创业人人可为之。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的诠释,就本质而言基本一致,即创业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与机会结合并创造价值的活动。

二、大学生创业

基于以上对创业的认识,我们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创业活动和创业发展概括为四次高潮:

第一次自主创业高潮是1978—1985年间。改革开放初期,以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民创办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草根创业”,一些草根百姓,通过前期积累,小商品贸易,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批领头人。

第二次自主创业高潮是1990—1996年间。以体制内的精英人群(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精英)“下海”创业为特征的精英创业。据报道,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有十万人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下海”经商,成就了一大批轻工业和改制企业。

第三次自主创业高潮是1999—2005年间。以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为标志和“下岗”潮的影响,这一期间创业主体人群有两类,一类是网络精英,一类是下岗人群。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普及,是互联网行业创业的基础,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搜狐等著名网站都在这一时间成功创业。还有一部分人是由于国企改制,减员分流,导致他们失去工作而被迫进行创业。这一阶段明显特征是行业细化,创业手段多样。

第四次自主创业潮,现阶段正在中国大地上勃兴,自主创业者主体包括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

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中的创业者在校学习期间或毕业离校之时发现机会、整合各种资源独立开创或参与开创新企业,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最终实现自身创业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将在促进个人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带来无尽的益处。(www.xing528.com)

第一,实现多元化的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创业可以作为未来的就业选择之一。社会需要更多的创业人才去创造就业岗位。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缓解了自身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

第二,实现社会贡献的最大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许多新创意、新科技能迅速地从大学生的思维和文化转化为现实的产业。通过创业,停留在头脑中、纸面上的创意、观念、发明专利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和服务,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三,培养独立意识。大学生通过创办企业、管理企业、面对挫折、承担风险,磨炼了大学生独立意识、责任意识

第四,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自主创业将是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一条途径,它使大学生们开动脑筋,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将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获得人生的最大满足。

如今大学生创业不再只是追赶时髦的口号,也不仅只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大学生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最新展示。

三、中小企业创业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但一般都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因此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通知》公布了工业、建筑业等16个行业的细划型标准。具体如表1-1。

表1-1 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续表

资料来源:国统字〔2011〕75号。

上表中带*的项为行业组合类别,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包括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不包括铁路运输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以及房地产中介服务,其他房地产业等,不包括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新标准专门划出微型企业,使我国企业规模类型从此分为大、中、小、微,力图更客观地反映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特点。

从创业的角度看,大学生创业绝大多数会从小型企业或微型企业起步。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小、微企业成本小,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人、财、物等资源相对集中,机制灵活富有效率,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应变迅速,无论是管理或经营上都便于掌控;二是政府从税收、政府采购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对小、微型企业给予了更特殊的优惠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