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领导科学:有效提升领导者素质

领导科学:有效提升领导者素质

时间:2024-10-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领导者的素质应当高于一般成员的素质,应当满足于其所任职务的基本要求。领导者具有的政治的原则性,在当前主要表现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政治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领导科学:有效提升领导者素质

第二节 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者同样也不可能都是完人。但领导者的素质应当高于一般成员的素质,应当满足于其所任职务的基本要求。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政治路线、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各级领导者的素质对事业的兴衰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事业,需要一大批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有所作为的领导。

领导者的素质具有时代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领导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对我国的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哪些基本的要求呢?当代我国的行政领导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一、政治思想素质

领导者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指领导者政治上和思想上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江泽民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3)

政治思想素质是领导必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具体来说包括:

(一)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则性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对于领导工作的巨大作用已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在我国,一个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领导干部。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并不表现在一个领导者记住了多少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发展者的多少词句,而主要表现在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处理实际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上。

政治思想方面的原则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政治原则、思想原则、组织原则等,它们都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对待原则的态度,表现着一个人的政治素质,是领导者政治素质是否成熟的重要表现。领导者具有的政治的原则性,在当前主要表现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政治上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邓小平指出:“如果动摇了这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把改革开放纳入党的基本路线,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03年10月,党中央又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强调: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主张。这些思想丰富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内涵。各级领导者能否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政治纪律的问题,也是政治方向的问题。领导者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不能有丝毫动摇。

有的领导干部平时不重视政治学习,总认为能力是实的,政治是空的,但错误的认识在关键的时刻,可能铸成大错。比如,一些领导干部对“法轮功”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上,就表现出了政治上的不清醒。在中央没有正式明确“法轮功”是反动邪教组织时,他们的认识就糊涂,中央已明确对“法轮功”定性,要求取缔这一反动组织时,有的人还认识不清,结果被“法轮功”钻了空子,聚众闹事、鼓动上访、制造事端等,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政治影响。

坚定的政治原则也表现在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上,一个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热爱,连自己的民族都不热爱的人,已经失去了人格、国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征服力、影响力,又怎么可以做好领导工作呢?那些在国内贪污巨额资金的官员,逃到国外,不仅被国人谴责,就连国外正直的人们也看不起他们。恶劣的行径、卑鄙的人格,使他们永远失去了在阳光下生活的权利,成为不齿于人类的败类,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1976年1月8日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逝世,国人陷于深深的悲痛之中,就是世界人民也为之哀悼。他们认为:世界的政治舞台失去了一位伟人,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朋友。当时的联合国冲破了意识形态的分歧和人为的政治障碍,决定为周公降半旗致哀。周总理是共产主义世界中享有这种殊荣的第一人。那时正值冷战时期,是什么征服了西方的世界,使他们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纷争,发自内心地悼念周总理?这与周总理具有的高超领导艺术和个人魅力分不开,但也与周总理具有坚定的政治原则,强烈的民族尊严有关。周恩来总理既是一位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中美会谈中,周总理表现出来的机敏、精细和处处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尊严的态度给美国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辛格在事后多次表示:周恩来是世界罕见的令人衷心敬佩的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由衷地敬佩周恩来!

不要以为,只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才要求对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其实,无论国家的性质如何,要求行政领导具备政治素质是相通的。有篇文章讲述了美国人的当官必修课,课程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用洗脑树立理想、用吃苦磨炼意志、用笑容赢得支持、让所有的话对自己有利。一般来说,在美国参加选举,要接受的第一堂训练课是让自己“有理想”,就是国家利益至上。要是这一点不坚定,一定会败下阵来。因此,一般的培训学校,都会把强化政客们的价值观作为重要一课。美国华盛顿州的“珍妮?邓恩领导者学院”是培训政客的学校之一,从这里走出去的各级官员达数百名之多。它训练政客们的方式很简单,对着国旗宣誓、背诵总统们的演讲词。冬天大约早上7点就起来,教室门前挂着一面星条旗。十几个学员聚在下面,齐刷刷把右手捂在左胸,一字一顿地念道:“我宣誓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其代表的美利坚合众国。”这种洗脑式的训练,目的就是让爱国之情溶入每个政客的血液里。(4)

(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

在我国,领导者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深刻、准确地理解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和社会活动中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坚定、准确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励并带领群众以极大的热情不断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业绩。

贯彻党的路线的坚定性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中。要真正在行动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则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将党的路线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务实、创新的精神做好工作。

据新华社电,2012年3月27日,全国政法委书记首期培训班昨在京开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周永康强调:政法委书记要把好政治方向,依法办事。他指出,中央政法委决定对全国3 300多名政法委书记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考虑到省、市、县领导班子相继换届后一大批领导干部新任政法委书记这个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目的是为了让各级政法委书记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央关于政法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此,周永康提出六点希望:一要把好政治方向。这是对政法委书记第一位的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服从服务大局。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条件下政法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三要带头依法办事。不断提高政法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四要密切联系群众。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五要狠抓基层基础。使群众办起事来方便快捷、遇到问题能就近解决、各种矛盾纠纷能及时化解。六要带好政法队伍。协助党委管理好政法各单位领导班子。(5)

(三)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理念。各级行政领导都应不谋私利,廉洁奉公,竭力尽智地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领导者手中的权力越大,越应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不辜负党的信任、人民的期望。权力是用来为人民造福,为人民谋利的,不允许用来谋取私利。“等价交换原则”只能用在商品经济领域,决不允许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也当成商品,进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牢记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号召。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不健全,落后的传统文化仍很有市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抵制封建的权力观和“官本位”思想的腐蚀,拒腐蚀,永不沾,全心全意自觉地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公仆

中国共产党60多年的执政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如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郭明义等。他们的高尚品质,先进事迹永远是一面旗帜,激励各级领导干部以他们为楷模,向他们学习。但也必须看到,有一些领导干部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贪污腐败,违背了共产党员的宗旨,背叛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要做到廉洁奉公需要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对各级行政领导来说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执掌的权力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自己不过是公共权力的“受托人”、“代管者”。所以,行政领导个人没有权力以公权谋私利。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像我们这样的人,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不要给地方干部增加负担,不要搞什么招待,生活方面特别是在‘吃’的问题上,我看西红柿炒鸡蛋就不错了。”当然,随着条件变化,公务接待标准高一些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按有关规定办,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党提倡的艰苦奋斗的传统没有过时,小平同志当年提出的“西红柿炒鸡蛋就不错了”的精神没有过时,这些仍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精神,也值得提倡和效仿。(6)

随着我国反腐倡廉的深入,中央在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时,对党员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中共中央、教育部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廉洁自律的要求。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7)

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四大纪律: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和八项要求: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中央作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尤其要严格遵守以下要求:①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允许阳奉阴违,自行其是;②要遵守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软弱放任;③要依法行使权力,不滥用职权,玩忽职守;④要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⑤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⑥要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⑦要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⑧要务实为民,不弄虚作假,与民争利。(8)

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全党要树立“八个作风”,即:

(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2)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5)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同时善于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共同推动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7)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8)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9)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2月27日上午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最近,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因严重违纪而被免去铁道部长的职务并且接受审查。这件事情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决心;也表现出,无论什么人,有多高的职务,只要他们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都会受到严厉惩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手软。温家宝说,我确实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我说如果物价上涨同贪污腐败现象联系在一起,足可以引起人民的不满,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党和政府是重视的,我们采取两条措施。第一,要坚决查处贪污腐败分子。这要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经常性的有效措施;第二,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之所以出现“一把手”滥用职权、渎职侵权这类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政府和主要领导人权力过大、权力过于集中而又得不到约束。

温家宝表示,我们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将把查处主要领导侵权渎职、贪污腐败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同时,我们还要推进制度改革,就是建立让人民监督的体制,我们正在做。

温家宝强调,今后政府做什么?花多少钱?取得什么成果?都要向人民公开。人民可以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至于腐败。我们还要加大政府人员廉洁自律的措施。

他指出,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应该实行政府领导人财产公开制度。但是我们现在先走第一步,那就是要如实申报个人收入、财产状况、家庭主要成员包括子女的从业情况,并且接受审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防止腐败。“我相信,只要我们从这两个方面不断地加大力度,我们会在反腐倡廉上迈出新的步伐,取得人民的信任。”(10)

国务院2012年3月26日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深化改革和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

温家宝强调,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较大差距,腐败现象在行政权力集中的部门和资金资源管理权集中的领域易发多发,社会事业、国有企业等领域腐败案件逐渐增多,领导干部中的腐败问题依然突出。温家宝强调,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腐败。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政权的性质就可能改变,就会“人亡政息”。他说,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对群众举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回应,认真调查核实,结果要反馈或向社会公布。

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于2012年5月14日刊登该局副局长崔海容11日在香港廉政公署第五届国际会议上的发言。崔副局长介绍,1982年至2011年这30年间,我国因违反当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达420余万人,其中465人是省部级官员。在这些官员中,又有90余人因腐败被追加司法责任。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等被执行死刑。仅2003年到2011年9年中,因贪腐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就有42 000余人,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等。

随着中央打击贪腐力度的增加,这方面的工作也是见成效的。崔副局长介绍,据民意调查,民众对防治腐败成效满意度由2003年的51.9%上升到2011年的72.7%,对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认同由2003年的68.1%上升到2010年的83.8%。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防治腐败工作也给予积极评价”,他介绍,透明国际组织2005年至2008年给中国清廉指数评分由3.2上升到3.8,去年排名比前面上升了3位。目前全国省、市、县三级监督机关已全部开通网站,去年共接受不同形式的举报约134.6万件次,超过13.7万件提交立案核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他表示,目前党务公开、司法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集中公开竞价等正稳步推进。

有统计表明:2011年对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涉及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 843人,其中777人被移送司法机构。2008年到2010年对公务人员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展开了专项治理,因公出国(境)团组数、人次数和经费与前3年平均数相比,分别下降了47.1%、43.9%、32.6%。(11)

(四)强烈的革命事业心、责任感和改革创新的进取性

领导者身负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发展壮大的重任,一举一动都影响整个地区或单位的全局。领导者只要稍有消极或懈怠,就会给工作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事事“不作为的领导”带领不出“有作为”的群众,因此,领导者必须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担负领导职务,是党和人民的信任,领导者必须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自觉地意识到肩负的重任,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领导者不仅要对本地区或本单位的工作负责,而且要胸怀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自觉地维护全局利益,满腔热情地领导群众为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作出不懈的努力。

是否具有责任意识,不仅是对领导的要求,也是对一个真正人的基本要求。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意义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人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或产品的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12)领导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只有时时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才能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工作、为人民服务。

领导是引领团队向前迈进的人,是不断地超越现实,去争取更美好未来的人,因此,领导要有创新的意识。领导者面临的客观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经常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领导者去解决。这在客观上决定了领导者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求领导工作不断地改革创新。在现阶段,领导者必须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满腔热情,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造福人民积极工作。具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于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勇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且在奋斗的过程中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有不怕失败的气概。

二、文化知识素质

文化知识素质是指领导者应具有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文化知识是当代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又是领导者提高素质修养的基础条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当前我国面临的是“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潮流,建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单位是各级领导承担的任务。

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引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高效率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这需要大量地吸取、掌握和应用当代科学文化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素质,必须尊重知识、渴求知识,努力把“知识”变成发展的“资本”,变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因此时代要求领导者无论从个人的发展,还是从领导工作,都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

领导的文化知识素质,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内容:

(一)扎实的文化基础

时代的发展和工作任务的变化,对领导干部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党要求干部至少具有初中文化程度,20世纪末已发展到要求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至少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新的世纪年轻领导干部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已经很普遍了,现在在我国的高级领导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个可喜的现象。

衡量一个人的文化基础,不能“惟学历论”,学历高不一定能力强。但对领导干部队伍的学历应该是有要求的,正规的各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给人以系统化、理论化、专业化的知识熏陶,这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能力与学历不能完全画等号,但受教育程度与能力之间“水涨船高”的关系是人人认可的。所以,不要将学历与能力对立起来,不能“惟学历论”,也不能只强调能力而否认学历。“文革”期间,我国曾上演过“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闹剧,否认书本知识的重要。但在当前盲目地追求学历,不重实践经验的倾向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必须引起重视,加以克服。

钱学森同志根据“第四次世界工业革命”带来的信息,曾经建议到2000年,实现干部都四年制大学毕业,司局长和师长都达到硕士水平,部长级和军级干部都达到博士水平。这个建议是很有远见的。

(二)精通的专业知识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领导者要有相应的领导专业知识。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分工日益的专门化、职业化,管理工作和领导工作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即管理、领导已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这一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也相应地“职业”、独立了起来。20世纪初以来,管理科学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一组学科群,即人们所说的“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如今已成为涵盖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教育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大学科,涉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人才学、思想政治工作等研究在内的各个方面。领导者应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应成为管理学、领导科学的学习者与实践者。

领导者与管理者有所不同,但领导工作与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领导必须从事组织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必须履行决策、引领、导航等的工作职能。这需要领导者对管理科学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猎,比较精通,对领导工作的规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胜任领导工作。

其次,领导对自己所在单位的业务知识也要尽可能地通晓,这样的“知识型”、“专家型”的内行领导在今天常常可以深孚众望,工作起来才可以如鱼得水,不至于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而上当或贻误时机。很多的事例证明,外行领导不了内行。不懂得教育规律的领导,很难把学校办成知识的殿堂、育人的圣地。对自己所在单位的业务知识多少有些了解的领导,可以减少自己上当的可能性和机会;了解自己所在单位业务知识的领导,可以加重决策的分量;精通自己所在单位业务知识的领导,才能通过自己有见地的决策,推动单位的发展。

精通的专业知识是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增强领导影响力的条件,专家型的领导在当代越来越被看好。

(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

领导的工作需要接触和处理的问题可谓是包罗万象、零散杂陈,从大的方面说,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从工作和生活微观的角度说,衣食住行、人、财、物无所不包。领导工作性质的综合性、多样性就决定了领导者要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需要多样化的知识。除了应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精通的专业知识外,对于天文、地理、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法律、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军事、外交、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最好都要有所涉猎。领导者要向“杂家”的方向发展,这利于开阔视野,综合归纳,便于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便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要学习做好工作需要的其他知识。他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这不仅是对党校学员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2012年3月14日在温家宝答中外记者的会上,他熟练地引用古诗文,树立了博学睿智的总理形象。如:

其一,记者会开始后,温家宝总理所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出自《素书》,传为黄石公著。

其二,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和“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这三句分别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元张养浩《庙堂忠告》、《孟子·滕文公下》。其中,“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原句为:“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其三,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所说,“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出自清林朝崧的《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

其四,在回答香港无线电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所说,“寸寸河山寸寸金”,出自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其五,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提到“谣诼不断”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分别出自屈原《离骚》和司马迁《史记》。(13)

(四)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实际知识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除去书本知识外,社会也是一本无字的大书。人的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接经验,这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和学问;二是间接经验,这是从他人、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学问。知识的广博表现在间接经验的丰富、厚重上,也表现在个人的经历、实际生活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丰富上,直接经验在领导的文化知识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领导者应多深入实际生活,了解周围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熟悉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实际,读懂社会这本大书,不断丰富个人的人生阅历,积累更多的直接经验。见多识广、千锤百炼的领导比起初出茅庐、学富五车,但缺乏实践经验的领导更能胜任工作。

领导在深入实践、积累直接经验的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想方设法促使个别经验向一般知识的转化,实际知识向理论知识的升华,零散知识向系统知识的提高,努力成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具有较为全面的文化知识的领导。

三、领导能力素质

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或胜任领导工作的才能、本领。具体地说,就是领导者为了履行领导职责,使用领导职权,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教育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能。

领导的能力素质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综合性。领导能力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达到领导目标的心理特征、活动方式、道德、智力、才华等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的知识、智慧、经验、魄力、胆识等融为一体的表现。其次,是“外在性”。在领导活动中,人们直接感受到的是领导的能力,能力表现为领导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如领导如何决策、如何说服群众、如何解决纠纷等,所以说能力是领导素质的外在的表现。但外在的能力是由内在的素质决定的,能力是载体,内在的素质是灵魂。提高领导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领导的内在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任务对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每一位领导都要重视对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辱使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班子成员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干事创业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好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全会还提出了选人要“注重能力实绩”的要求,可见党对领导能力素质的重视。

领导的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通观全局的战略思考能力

这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的也是基本的领导能力。领导者必须有统观全局,服从大局的战略观念。“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个整体,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经常呈现在领导者面前,领导者必须统观全局,才能把握全局的主要矛盾。才能够从全局出发,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概括和判断,并正确认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全局中的层次和地位,处理好本单位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大局观要求领导有从全局出发的意识,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单位的全局。领导者是抓大事的,要具备能抓大事的能力,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局面中,理出头绪,并抓住关系单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不能拘泥于枝节问题,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毛泽东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才是科学的工作方法。二是准确地为本单位定位。任何单位、部门都处于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联系中,领导者除了抓住本单位的关键性问题外,还要善于从外部的联系中为本单位准确定位。不能只顾本单位的利益和全局,更要有开阔的视野,审时度势,透彻了解、正确处理本单位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站得高,看得远,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能只顾本单位的利益,而影响国家的、兄弟单位的利益,要服从大局,协调好各方的关系,从中发展自己。

通观全局的意识需要领导培养和形成理论思维的习惯,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二)权衡利弊的决断能力

这是一种在领导活动中经常起重要作用的领导素质。在社会急速发展的形势下,当代的领导必然会遇到大量的紧迫问题,需要及时作出正确的抉择,有时甚至必须当机立断,抉择不及时就要贻误时机。因此,领导者必须要有决策魄力,勇于开拓前进,勇于承担责任,权衡利弊,当断则断。缺乏决策魄力,优柔寡断,势必贻误大事,这样的人是不能赋予领导重任的。

领导当断不断,断送自己的前途事小,影响整体的事业事大。二战时期美国围绕反法西斯的战略究竟是“先亚后欧”,还是“先欧后亚”进行选择。当时美国的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将太平洋作为美军的主战场。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从大战略考虑,坚持要“先欧后亚”,认为应该先打败希特勒,回头再打日本人,把主要作战力量放在欧洲。经过直接和间接考察,他们坚决主张并作出了“先欧后亚”的决断,后来的战事发展证明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领导者决策需要当断则断,也要切忌鲁莽。仓促之中盲目地拍板定案同样是不可取的。要在周密地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作出决断才是正确的做法。上面提到的二战时期美国战略决策的选择,就是既果断又稳妥的。罗斯福与马歇尔力排众议,果断决策是有充分依据的。为了考察这一决策的可行性,马歇尔于1942年4月7日,先到英国访问,和英国人达成了一项联合作战的协议。回来之后,他没有对任何人透漏协议草案的内容,又让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在英国设立美军指挥机构,处理日后征兵等事务提出具体建议。艾森豪威尔在调查之后,向马歇尔详细地提出了美军在欧洲作战各军兵种统一指挥等问题。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的抉择,而且制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关于美国赴欧洲作战统一指挥的报告。至此,才使得最高决策层作出了“先欧后亚”战略决策。(14)

要做到权衡利弊,一定要克服优柔寡断,也要克服好大喜功,不要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要保持头脑清醒,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只有情况明,才能决心大,如果情况尚不清楚,就急于决策,是要吃苦头的。

要权衡利弊,就要进行比较,比较时对利弊要有全面的辩证的分析。“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弊相较取其轻”,尽量做到不以小利害大利,不以局部害大局。利与弊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曹操说“在利思害、在害思利”是有道理的。

要权衡利弊,还要做到顺势而断、顺势而谋、因势而动。这里的“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领导在进行决策时,不要逆理而为,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现实。

权衡利弊的果断决策能力,是领导经过长期实践而逐渐形成的重要素质。

(三)多谋兼听的探讨能力

探讨也叫研究,即领导所具有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出主意想办法的能力。探讨能力的表现有:(15)善于掌握情况、收集信息;②善于吸取群众意见,做到“兼听则明”;③善于比较,寻找差距,查出根源,想出办法;④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反复提高认识。

探讨能力是从事许多工作的人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如科学工作者、高校教师、技术革新人员等等。从总体上讲,探讨的能力可分为三大类:理论研究型、实用技术研究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型。科学工作者、高校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集中于第一类型,他们的研究工作侧重于发现现有理论中的问题,比如概念模糊、逻辑混乱、推理错误等等,善于博采众长,用以建构自己的逻辑体系,推导出新的思想、观点等。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革新能手,他们的探讨能力更多地集中于改进技术、改进工具、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上。领导者的探讨能力应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一要求来自领导工作的特殊性,领导者在自己的组织团队中必须是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领导的领航、导向的作用;同时领导者又必须处理大量的具体事务,对现实中的工作作出具体的安排和布置,以实际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来获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爱戴。所以,书呆子型或纯经验型的人才,是难以做好领导工作的。

领导要具有探讨的能力,首先必须做到兼听,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领导者的行为不仅关系到他个人,而是关系一个团体、一支队伍,领导经过研究,制定出的决策关系到整个团体、整支队伍的前途、命运。所以,关门研究、闭门造车、耳目塞听、唯我独尊的领导,再有探讨能力,也不一定能做好领导工作。领导者要做到兼听多谋,必须依靠参谋咨询人员、依靠下级、依靠广大群众;注意倾听、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从中加以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在吸收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图通过民主协商,宣传、贯彻下去,以化为下属人员的主动自觉的行为;并在民主协商,群众参与的过程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指挥意图。

领导者的探讨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

(四)团结大众的组织指挥能力

毛泽东说过:“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①身为领导要关心群众,接近群众,要理解下属,公正恰当地评价下属的能力与功过,把握下级和群众的思想脉搏,循循善诱,做好思想工作,充分调动下属人员的积极性,使自己领导下的单位成为一个团结协调、配合默契的集体。有的领导将领导者的指挥、决断的职能看成是唯一的,无限度地加以强化,而不注意团结群众,凝聚力量,结果自己成了脱离群众的孤家寡人。指挥的能力首先表现在,要指挥得动,要令出即动、令出即行、禁出即止,没有群众基础的领导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领导的指挥也要流于形式,没有了实效。

依靠群众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心、团结群众,把群众当作知心的朋友,而不是当作完成领导任务,捞取个人政治资本的工具。以情对情,以心换心,真正得到群众爱戴的领导,其组织指挥的能力才能得以实质性的发挥。团结群众,仅靠关心是不够的,领导者还要善于恰当地调用人力、物力、财力,寻求合理的人才结构,尤其要恰当地选好、用好下一层的领导骨干,因人施用,扬长避短,形成和谐的、配合默契、协调一致的集体。这样,组织的功能和巨大的力量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有人这样形容领导的工作:领导者用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人,但他是能使一般的人才发挥出最好作用的人,这是很有道理的。人无完人,对下属求全责备,不善于发挥下属的特长,不善于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育人环境的领导,在团结大众的能力上是有缺陷的。用二流的人才,做一流的事业才是出色的领导。

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习近平强调,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习近平强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习近平指出,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他强调,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按照情况掌握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要求做好群众工作。要进一步突出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使那些适合基层工作、作风好能力强的干部留在基层,让那些在基层工作有经验、有实绩的优秀干部得到更好地培养和使用。要在继承和运用以往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帮助基层干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

习近平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16)

(五)通权达变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量的领导活动是在组织系统中进行的,为了成功地指挥其组织的整体活动,达到预期的理想状态,常常需要争取到上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取得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的帮助与协作。这就要求领导者不仅要与单位中的同事、下属交往,还要与上级和相关的单位、人员交往。因此领导要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有人曾把当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功归结为“实力+人际关系”,“实力”是根本,没有实力的人,终究是无根的浮萍,成不了大器;但有实力,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多时候会直接影响事业和工作。所以,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社会交往程度的加深,领导要更新观念,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要认识到:领导者人际交往能力的强弱,对领导活动的效率乃至成败都有重大影响。领导者的工作不是具体的机械的操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以人为媒介、为对象进行的,通常是通过与上级、同事、下属、相关单位的领导及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的。所以,领导必须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认识到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工作而形成的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开展领导工作,实现自己的领导意图是极为有利的。

这里,不要把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庸俗化,认为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一定离不开拉拉扯扯、请客送礼、溜须拍马。这样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成不了大事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信任,相互信任的前提是正直的人品和真诚的合作。

但领导者仅有人品和合作的诚意,就可以建立、形成、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吗?也不是!这需要领导者具备相应的变通能力。一般说来,交往能力要求领导者具备一定的风度、气量和较好的语言素养。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是领导者表达思想、意志的主要工具。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语言修养,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清晰,力求用语生动,富有感染力。领导要有风度,彬彬有礼,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谦和忍让。领导者要有随机应变、随遇而安、善解人意的能力与素质,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场合的需要,采取灵活多变、恰到好处的交往方式,以实现自己的意图。

(六)接受反馈、适时反映的应变能力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当代社会更是如此。墨守成规、死板拘泥、四平八稳的领导不适合时代变化的节奏。所以,领导要有及时接受信息反馈,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不要以为“命令”发出,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两耳不闻窗外事,稳坐钓鱼台了。领导要经常关注领导“命令”发出以后所发生的事情,注意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为了确保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领导者除了亲自过问外,还要依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领导者要保持对新事物、新问题敏锐的感知能力,在信息的反馈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注意信息的反馈也是为了应对突发的事件,不至于在问题成堆、矛盾爆发时,领导还一无所知,蒙在鼓里。正是由于信息反馈的及时,领导才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便及时地纠正决策、出台决策等。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领导才能既不惊慌失措,又不拘泥刻板,而能沉着冷静,应付自如。(www.xing528.com)

(七)交流思想的表达能力

当代社会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不具备较好的交流思想的表达能力,有时也要影响工作。一般来说,表达能力是表面的,而科学的思维能力则是表达能力的基础,表达的清晰、生动,源于思维梳理的深度和清晰,思维混乱的人不可能有清楚明白的表达能力,更不可能做到言简意赅、生动活泼。所以,领导者要具备表达能力,首先必须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善于对感性认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但理性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毕竟不是一回事。有的人想得很好,肚子里有东西,但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道)不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领导表达能力的欠缺。

人的表达方式一般有两种:语言和文字。语言是最普通、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率的交往方式了。对领导来讲,语言的表达更是反映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认识能力等内在素质的一把尺子。李瑞环同志在天津任市委书记时,就要求自己达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地步,努力锤炼自己幽默、生动、准确、通俗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他那激情四射、真诚直白、犀利锋锐的语言,征服了无数的海内外人士。领导要刻意磨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成为展示自己才华能力的一面镜子,成为辅助自己工作的有力工具。

领导使用语言的风格,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用大白话谈大政治》,列举了这几年为群众所津津乐道的领导说的“大实话”,这样话老百姓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如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3月3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所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里,同样使用了“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这样的大白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讲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时,全场发出会心的笑声。“不折腾”是中国北方方言,口语化而含义丰富。

表达交往的另一种常用的形式就是文字,领导者应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的能力。当自己撰写所需的报告、文件、决议等时,力求文字准确、生动、形象,语法正确,没有语病等。当自己修改他人的文字材料时,也要求主题鲜明,语言流畅,言简意赅,没有病句错字等。

2012年4-5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访欧期间,在所到之国的主要媒体上,都发表了署名文章。例如4月26日李克强在《俄罗斯报》撰文《世代友好的邻邦互为机遇的伙伴》,4月30日在匈牙利《民族报》撰文《真诚的友谊互利的合作》,而在《金融时报》的文章中,李克强明确提及希望欧洲“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作为政府外交的主导者、当事人,国家领导人在海外媒体上撰文,可以视为中国战略的平实阐释,也可以被当作对海外公众与国家领导人的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从中读出中国政府官员的自信和坦率,引发国际舆论的思考和辩论,”(17)

总之,由于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沟通联系的主要手段,领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演说和写作的能力。具有在网上与民众交流和发“微博”的能力。

(八)自学能力

学习的能力对领导来说极为重要。列宁早就指出“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邓小平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对于干部队伍,“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意学的要调整”。管理大师韦尔奇说:“无边界壁垒的学习文化规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詹姆斯.库泽斯认为:“领导者绝对是伟大的学习者。他们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对自身技术与能力的谦逊之感”。

我党于“十七大”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伟大使命,学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到新世纪新阶段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胡锦涛代表党中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党的建设,把我党建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揭示了党员及领导干部的“学习化”的新特质和新标杆。强调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18)

信息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对领导学习能力的要求就是证明。领导是带领群众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如何可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呢?“打铁还须自身硬”,领导对知识的态度,对学习的践行是群众学习的榜样。自学的能力是时代对领导提出的严峻而现实的任务。

领导具有自学的能力也是领导工作的需要。领导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常遇到一些新问题,逼迫领导者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提到学习,常有领导抱怨工作太紧张、太繁忙,实在没有时间用来学习。还有为数不少的领导,把学习的希望寄托于脱产、脱岗地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学习,或是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学习形式是需要的,但是远远不够的,领导的学习主要依赖的是经常性的自我学习。领导要善于安排好业务时间,形成自学、读书的好习惯。领导的学习是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是为了不断地提高领导的能力,做好领导的工作。领导的学习应当联系领导工作的实际来进行,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这样的领导其素质的提高是快的。领导者应当具有自学的高度自觉性和顽强毅力,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如阅读、摘记、查资料、记笔记以及总结经验的能力。领导要善于利用时间,采取“打补丁”的方法,见缝插针,利用好零散的时间,经过持之以恒,点点滴滴地学习,一定会见到成效,也一定会受益无穷。

看书一定看好书。胡长清也爱看书。他经常看的是《肉蒲团》、《素女心经》、“金瓶梅”,结果荒淫无度沦为阶下囚。辽宁沈阳原副市长马向东也爱看书,他随身带着《赌术精选》、《赌博游戏技巧分享》、《赌博实战108招》,结果赌博成性输掉了整个人生。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也爱看书,看《麻衣相法》、《柳庄相法》、《相术大全》,最终鬼迷心窍,踏上了不归路。(19)

(九)执政能力

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全党要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所有这些能力,归结起来,都属于实践科学发展的能力。

站在执政的高度,中央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具备的执政能力有:

1.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全面观察和审视世界,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变化,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局,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的中国和世界,更主动、更自觉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2.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这要求领导者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规范包括经济行为在内的其他行为。加快发展的步伐,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的凝聚力,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3.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当今的世界纷繁复杂,来自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各级领导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执政环境。各级领导要具备应对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预测社会发展的规律,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协调各种矛盾的能力,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合力,保持党的高度团结与统一。

4.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法治的社会首先是政府守法、各级领导干部守法,要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党的领导。

5.逐步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总揽全局要求领导者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抓大事、议大事、管全局上,善于从大局出发来思考、谋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道德品质素质

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质是人们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有关道德的观念和品行。简单地说,道德品质主要是指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准则。领导者自身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比金子还要宝贵得多的。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讲:“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20)科学家如此,对肩负重要职责的领导来说,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更不可小视。

领导工作,特别是行政工作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是极高的。因为行政领导手中执掌的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能半点疏忽、麻痹和大意。行政工作对行政领导的道德要求,称为行政伦理或公共伦理,也被通俗地称为“官德”。中国的传统历来强调官德的重要性,儒学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一个社会中,行政官员的道德就是风向标,指引百姓的道德走向。古训还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都是强调官员道德的重要性。执政者只有率先正己,以自己的高风亮节,站得正、行得端,在道德上为百姓树立起榜样,才有利于社会公德的提高和纯洁。可以说,公正无私的行政道德是清廉政治的条件之一。《论语·颜渊篇》中记,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向孔子请教,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大意是,假如你不贪欲,就是奖赏偷盗,人们也是不会做的,这话是极有道理的。行政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质之所以重要,除了净化社会风气外,也是为了更好履行领导的职责,一个品德高尚、廉洁奉公的领导,其道德品质可以衍化为无声但有力的“软权力”,有利于贯彻自己的意图。反之,道德败坏、私欲难填、作风糜烂的领导,必然失去下属的爱戴和拥护,只有依靠其“硬权力”,强行贯彻自己的意志,这样的领导又会有多大的作为和前途呢?

行政领导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凸现。因为民主法治成为历史的潮流,公正公平日益成为衡量政治清正的重要标尺。

当前,我国的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表现在: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中国共产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道德品质。一个领导者具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就一定能克己奉公,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会自觉地同行行色色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行为作斗争。这样的领导干部也被人民深深地怀念和敬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干部,人民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二)正直正派的良好作风

领导在工作中应该做到正直正派,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正直正派的作风还表现在,领导要有大局观,要搞五湖四海,天下为公,维护团结和统一,不培植私人势力,不搞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不阳奉阴违。有的领导为了私利,拉一派,打一派,任人唯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好听顺耳之话,不仅容不下异己,而且打击报复,宗派主义、派性作风十足。这样的领导欠胸怀、小肚量,其品德与行为都背离了正直正派的作风。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极不正常的会议。会议的后半段,是讨论以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名义提出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这次会议的整个过程,气氛一直十分紧张,许多代表已经不能提出不同的意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与会的陈少敏还是不畏高压,在全会表决通过《审查报告》时,没有举手,对刘少奇冤案表示出拒不同意的鲜明态度。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21)

领导的道德还表现在带头树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上。要培养良好的行为风度,注意维护国格、人格的尊严。《礼记·哀公问》中记载:“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政者,正也”。这句至理名言为官者一定要牢牢记住。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领导失之于“正”,也就失之于“政”也。但凡得人心、顺民意的政府,无一不与行政官员的公正有关。

(三)民主谦逊的优秀品质

民主的品质是指,遇事要走群众路线,多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专家意见,善于集思广益;善于吸纳来自各方的意见,虚怀若谷,切忌主观武断。要具备民主的优良品质,首先必须真正地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相信群众是伟大的,与群众相比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真心实意地征求群众的意见,吸纳群众意见中的精华,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要“以民为主”,不要有意无意中地做了“民王”。

谦虚的品质是指,要平易近人,亲切和蔼;不专横跋扈,文过饰非;不要好为人师,自以为是,不要盛气凌人,事事教训别人;更不可夸夸其谈,自我炫耀。有的领导无论是在会议上,还是在群众中,总是由自己控制话语权,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听不得别人的发言,更不允许别人的解释,这些做法都是缺乏自知之明,缺乏民主谦逊品质的典型表现。

为了培养民主谦逊的品质,就要注意道德的修养。领导要不断地加强自我改造,不居功,不自傲,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要面向实际,面向基层,主动热情地为群众服务,虚心向自己的部下和群众学习。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强调的是“慎独”,要乐于自省,严于律己。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是说每天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的反省与检查。毛泽东反复教导我们的干部:“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能够做到“慎独”的人,是成熟的人,这样的人,也是能够不断进步的人。古语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把任何事情都作为提醒自己的“药石”,这样的人怎能不成功呢?一般说来,自省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进行:①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分析其对错,找出原因。②从他人对自己的意见、评价、态度中,检点自己的言行。心理学家柯里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都是自我认识、自我剖析的参照系,在群众的议论、意见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找到自己的不足。③以别人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从他人的言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继续努力的方向。孔子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能否从他人的身上看到并学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是领导能否保持谦逊,能否进步的关键之一。

民主谦逊是出于本色的,不要“作秀”,有的领导表面看上去“笑容可掬”,实质上心中根本没有群众,听不进群众的意见,这样的领导早晚会被群众看破的,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

民主谦逊也不是指领导凡事都要听群众的,不是遇事没有主意,关键时刻不能拍板的领导。领导的果断与谦逊并不冲突,不要借口民主而不敢决策,不要借口谦逊,而推卸责任,甚至不敢负责,没有作为。

(四)大度容人的豁达胸襟

领导者要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团结自己不喜欢和不愿接近的同志,团结与自己意见有分歧、不尊重自己的同志,团结那些与自己闹过别扭、跟自己有过摩擦,甚至看不起自己、在他们面前自己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即使在双方对立情绪严重、误解很深的情况下,也能虚怀若谷,从工作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发挥他们的才智、特点和专长,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团结他们一起工作。要想大度,就必须容人,容得下各种各色的人。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案例中看出什么是宽容?宽容给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定比定律的争论长达9年之久,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成果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责难,我很难深入地研究下去这个定比定律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必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营养。(22)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的南方11个州已宣布脱离联邦成立叛乱政府,并于4月挑起了叛乱,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战争的初期,北方联军连连失利。麦克劳伦将军在军事上平庸无能,还公开拥护奴隶制,但他在军界深孚众望,林肯从战事的全局出发,还是任命他为美国联邦陆军总司令,但麦克劳伦并不领情。1861年4月,林肯来到他的寓所,仆人说,将军参加一个婚礼去了,这让林肯总统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可气的是,麦克劳伦回来时,守门人告知总统在等他,但他居然爱搭不理地走过总统等待他的房间,径直上楼了。这让林肯又等了半个小时,最后林肯打发一个仆人去告诉这个将军,他们还在等他呢!得到的答复居然是“将军已经上床睡觉了”。陪同的人员觉得麦克劳伦太过分了,但林肯似乎不在意,说“我可以包容他”。几个月后,麦克劳伦屡战屡败,并准备与南方奴隶主联合,大失人心时,林肯才毫不留情地撤换了他。(23)林肯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之所以有崇高的位置,和他的一次次地宽容是分不开的。

2006年新当选智利总统的巴切莱特,能从一个受迫害将领的女儿、一个离婚女子、单身母亲,而成为改写智利历史的女性,与她的宽容,与她对政治宿敌的宽恕是分不开的。巴切莱特于1951年9月29日出生,其父是智利著名的空军将军,母亲为考古学家,1970年她顺利考入智利大学医学系学习。1973年9月11日,时任智利陆军总司令的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由社会党和共产党组成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其父亲被迫害致死,其坎坷的命运由此开始,但她不弃学业,不断完善自我。2002年,被任命为智利国防部长。站在国防大楼的门前,她说:“如果父亲活着的话,他会感到十分骄傲。”而当她神情庄重地检阅三军部队时,不少人担心,曾经遭受迫害的她是否会发起报复,替自己和冤死的父亲报仇。

面对这种疑虑,她说:“我心中并无怨恨,因为从政治角度,我理解为什么会发生那些事。”她表示,时过境迁,自己已不想计较什么,而作为智利政权更替的见证人,又亲身经历过皮诺切特的政治迫害,她比旁人更懂得民主与和平的珍贵。她说“作为一个女儿,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历史重演,让我们的后代不再经历同样的痛苦。”

面对昔日的仇家,巴切莱特不仅无意复仇,甚至还对当时折磨她的人们心生怜悯。她说:“我母亲与一名曾折磨我们的人不期相遇,他哭了,不敢看我们的眼睛。那时我意识到,他也是一个人,一个充满负罪感的卑微者。”

2004年9月,巴切莱特开始为冲击总统宝座作准备,终于与2006年1月15日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以近7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智利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

有的领导在自己处于逆境,事业处于低谷时,尚且能容人;一旦飞黄腾达,处于顺境时,就开始变脸,飞扬跋扈,听不进不顺耳、不顺心的意见,这是不对的。越是在顺境时,领导更要保持头脑清醒,一般说,“真敌人”是好分辨,而“假朋友”难以察觉,是需要防范的。群众衡量领导的胸怀,不是看领导如何对待“假朋友”,而是看领导怎样对待所谓的“真敌人”,容得下敢说逆耳忠言的领导才是有广阔胸怀的。

大度豁达是精神境界,也是领导艺术,它是领导工作需要的品德,领导工作需要团结“五湖四海”,需要容得下各种意见。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是不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容得下各种意见,才能帮助领导更清楚地把握客观事物,更接近客观真理。大度豁达也是做人的崇高境界,只有人生追求高远的人,才会有宽阔的胸怀,不计前嫌,不计小事。大度豁达的品质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使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与自己同甘共苦。

(五)严于律己的自我批评精神

领导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经常公开地解剖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鄙视别人对自己无原则的阿谀奉承。要有勇于听取批评的勇气,不论是来自上级、同级、下级,或来自普通群众的批评,都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要广开言路,倡导并支持自下而上的对自己的评议,特别是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意见,更要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气度。

领导在团体中处于高位,引人关注,招人议论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领导不必对此在意,而要更检点自己的言行,多从自身找原因,严格要求自己。有的领导自我批评的精神是有的,但不愿当众检讨、认错,这是不可取的。公开场合真诚、到位的自我批评所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很大的,常常超过领导正式总结工作、布置工作的威力。因为群众可以从领导的自我批评中,看到领导严格律己、无私坦荡的胸怀。

“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做到有自知之明,也需要严于解剖自己。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要多次反省检查自己,为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老师传授的东西是不是复习了?严格要求自己,乐于反省自己是人成熟的表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断地净化心灵,是人生的必修课,更是领导的必修课。

五、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是领导者必备的内在素质。从心理学上讲,心理素质是指人们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的总和。性格、气质、心智等都是心理素质的内容。人的心理素质按性质分为两种:一种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另一种是病态的心理素质。从一般意义上讲,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因素发育正常,在社会活动中既能适应社会要求,又能积极改造社会环境;既有强烈的创造欲,又有获得满足后的正常感受;能够经常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以及适合社会环境的行为和良好的气质。

心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有的学者曾预言,新的世纪中传统意义上的医院将减少,而医治人的心理疾病的新型“医院”将大大增加。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日益发达,人的自然生命得到了延长,人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由于竞争的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为了事业、为了成功,每个人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成为决定人一生成败的重要因素了。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领导者的重要性表现在:

首先,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其他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领导者的素质是全面的,必须具有与领导工作相匹配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领导能力素质等等,这些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其作用的发挥都要受到领导者的兴趣、爱好、感知、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制约,心理素质的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些素质的形成和作用。实践证明: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很难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一个心胸狭窄、性情偏执的人也很难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被美国人称为“国父”的林肯就是一个具有坚强毅力,永不言败,愈挫愈勇,终成大业的人。他22岁做生意失败;23岁竞选议员失败;24岁重入商海,再次失败,而且赔得一无所有;29岁再次竞选国会议员,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失败,但他永不言败。终于,在51岁竞选总统成功,干了一番永垂史册的伟业。(24)

其次,心理素质决定着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制约着领导能力的发挥。科学研究和实践一再表明,心理素质不一样,领导者的行为方式也不一样。不同的行为方式来源于不同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对领导工作的成效产生巨大的影响。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使领导因时因地因人采用灵活而恰当的领导行为方式,使自身的全部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且能够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领导业绩,甚至还会产生“奇迹”。

再次,心理素质对领导工作成效的影响呈增长趋势。现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证明,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远比人们通常认识到的重要得多。人体健康不单单是指人体的生理器官有没有病变,还包括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健康人的指标,除了生理指标外,还加上了适应社会、心情愉快、善于调节自己、控制情绪等的心理指标。成就事业的要素中,心理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领导工作也不例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会普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必然会对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使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领导心理素质的问题受到更多的重视与关注。《求是》杂志刊登仲祖文的文章,指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要考察其心理素质。文章指出: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要看到,有少数的领导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个别的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干部的心理健康,事关干部的成长和进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把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要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干部的心理素质作为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很有见地的,也是很及时和必要的。(25)

当代领导应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呢?

(一)成熟的心理态度

心理态度是人的社会化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心理过程的“背景”和心理状态的外在形式。成熟的心理态度就是既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在需要,又能正确地估计外部条件,能从动态中求得心理平衡,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适当的限度内。成熟的心理状态能够使人处于一种清醒、自知、自觉、自控的状态下,很好地把握行为中的“度”,自如得当地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关系。

成熟的心理态度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立冲突的平衡关系,找准自己的位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而采取恰当得体的行为。如领导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甚至使人愤怒的事情。成熟的心理能够使领导“制怒”,冷静下来,而不是不管不顾,任凭火气冲天,大发雷霆;在遇到使人开心的事情时,也不要喜形于色,过分张扬、癫狂,要有所收敛,有所含蓄。领导者也要处理好自尊与自卑的关系,过分的自尊就成了自负,不可取;过分的自卑,甚至妄自菲薄,也不可取。领导要做到既有尊严,又平易;既不失面子,又亲和。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表明领导的心理态度是成熟的。

心理态度的成熟与否,可以用心理的控制力如何来衡量。表现在领导能够以理智控制情感,以镇静控制鲁莽,以平和控制失衡,以得体控制失态。不论客观的处境如何,都能够通过自我的有效调节,而达到心理的平衡、宁静和清澈,永远不失进取之心。愤而不怒、喜而不狂、悲而不哀是心理态度成熟的标志。

世界上的“李鬼”真的是很多,不仅李逵遇到过,高尔基也遇到过。有一年高尔基出访意大利,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一张海报,上面写着:“今天剧院将上演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话剧《敌人》,演出后高尔基将亲自登台与观众见面。”高尔基感到很吃惊,因为没人知道他已来到这座城市。

小城里的人都想一睹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尊容,所以买票看剧的人格外多。高尔基坐在观众席上,看了一阵之后,他感到剧情改动太大,便悻悻地离开了剧院,信步走到海边静坐。他蓦地想到,演出后“高尔基”还要与观众见面呢,便赶紧返回剧院继续看个水落石出。

观众们正在那里鼓掌高喊:“我们要见高尔基!”随后,假冒的“高尔基”登台亮相,只见他满脸笑容,频频向观众挥手致意。

高尔基想:“这个演员长得倒是挺像我,应该和他认识一下。”

观众离开剧院后,高尔基走上舞台,跟那位假冒者握了握手说:“你好,‘高尔基’先生!”

一见到真的高尔基,假冒者着实大吃一惊,不由得用手捂住脸,坐在了椅子上。他稳定了情绪之后,低声地说:“难道真的是您吗?”

高尔基平静地回答:“是我。”

假冒者深表歉意:“请原谅,我应该向您解释清楚。”

假冒者告诉高尔基:“尽管过去我也努力演戏,可得到的报酬很少。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我找了这个新角色,就是假冒您这位剧作者。”

高尔基又问:“是谁建议你假冒我的呢?”

假冒者回答道:“是饥饿。现在您可以骂我一顿了。”

高尔基大度地说:“为什么要骂你呢?如果假冒能为你改善生活起点作用,那我是非常高兴的。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尝试一下光明正大的公开模仿,走出一条真善美的艺术之路。”

假冒者握着高尔基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您有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

后来,这位假冒者真成了一位颇受欢迎的明星。就连高尔基也认为,他对自己的模仿惟妙惟肖。

高尔基面对假冒自己的“李鬼”,没有骂他,也没有惩罚他,而是以宽容之心待之,并给他指明了一条出路,最终成就了一个艺术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宽容的重要作用。生活之门,需要你带上一把宽容的钥匙去开。当你启动宽容的心灵时,眼前便会出现一片生活的春天,能够让你听到一种心花开放的声音。当你收获宽容的心灵时,便会出现一片生活的秋天,能够让你闻到一种心果洋溢的香味。如果你宽容别人,恰似一江春水向心流,会让别人在温煦的氛围里倍感亲切。如果你宽容别人,恰似一树春花笑心底,会让别人在美好的时间里倍感亲情。如果你宽容别人,恰似一丝春风暖心田,会让别人在融洽的意境里倍感亲密。因为有你的宽容,所以才会化解一段幽怨,让别人拥有一份友情。因为有你的宽容,所以才会化解一段误会,让别人拥有一份感情。因为有你的宽容,所以才会化解一段隔阂,让别人拥有一份激情。(26)

有人撰文写道:和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你所看过的不快乐的人很多,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他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沉溺于一个负面事件里不想出来。恨一个人,就不断地说那个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不断谈论自己痛恨的人,会积累负面能量,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当我们讨厌一个人,又爱谈论他时,常在不知不觉间把他的尖酸恶劣的态度学的惟妙惟肖。多学几次,恐怕就烙进我们的潜意识里,变成了一种不知不觉的模仿。时间长了,你也许就成了他。(27)

(二)敏锐的认识能力

敏锐的感觉、良好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是领导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敏锐的感觉主要体现在观察事物的反应速度上。在复杂、混沌的事物面前,能单刀直入,拨开迷雾,抓住要害,掌握要领。领导要比一般的下属人员更快、更直接地反映和捕捉到问题的症结,以便制定、修改决策,及时地抓住机遇。敏锐的感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眼力”,精细的观察力和锐利的眼力是指领导在别人没有看出问题,一些人的品质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的时候,就看透了问题,慧眼识珠了,这种能力对领导的决策、用人是极有好处的。

敏锐的感觉,不仅取决于领导的眼力,也依赖于领导的锐气。一些领导对一些问题已经看到了,却缺乏勇气和魄力说出来、作出来。待到他人说出、作出的时候,悔之晚矣。有的领导为了掩饰被动的窘境,而采取“事后诸葛”的态度就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失去了机会,又失去了威信。

良好的记忆力就是能把有价值的经验和信息在记忆中保存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再现的能力。有的领导做事雷厉风行,效率很高,但容易忘事,这在工作中也常常造成被动。人民的好总理周总理的记忆力超群,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在偶然场合只见一面的普通人都能过目不忘,记忆深刻。在再次相遇时,可以迅速准确地说出对方的名姓,准确地描述出当时的场景。这极大地增加了总理的人格魅力,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记忆中的东西就是心中的东西,只有心中有群众的人,才可以记住平凡人物的信息。有的领导的记忆力主要表现在对上级领导的关心、体贴上,这份关心延伸到了对上级领导的亲属、亲戚上。这样的领导不是没有良好的记忆力,而是他的记忆力没有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联想、推理,触类旁通,科学地预见未来的认识能力。也就是说,领导要尽力摆脱线性的一元的思维方式,学会使用发散的、逆向的、多元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事物,认识问题。领导者不要以为自己是有权在手、重任在肩,就束缚自己的灵性,强迫自己循规蹈矩、四平八稳。奇迹的产生与想象、灵气、激情是分不开的。领导者为了领导工作,一定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让思维插上翅膀,释放想象的空间,大胆地尝试新生事物。

只有具备敏锐的认识能力,才能认清形势,捷足先登,选准工作的突破口,迅速开创领导工作的新局面。

(三)卓越的思维能力

领导者要具备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超前思维、直觉思维、逆向思维等各种思维形式,作出快速、准确的推理和判断。准确是指主观符合客观,是领导者动用了全部力量之后,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和能力。思维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毛泽东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对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制作的能力。这是指思维整理、梳理感性材料,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在这一上升的过程中,要动用各种思维方式,即发散的、逆向的、直觉的等。

这里要注意的是,准确不等于思想僵化,固守原有的模式。不拘一格,不守旧业,开拓创新,出奇制胜的心理素质对领导工作非常重要。

与敏锐的认识能力相比,这里的思维能力侧重于理性思维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它是领导理论思维是否发达的标志。多种思维能力的纯熟运用体现出领导具备的思维能力。

(四)坚韧不拔的意志

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坚持努力的心理状态。由于人们的生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差异,每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愈是承担着艰巨任务,面临复杂环境的人,愈需要坚韧不屈的意志。领导者与群众相比,责重权重,他在履行领导任务时,必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一种胜不骄、败不馁,愈挫愈奋,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是很难胜任领导工作的。

顺境是对领导人格的考验,逆境是对领导意志的考验。历史与现实中,许多领导的成功不取决于他的能力如何超群、思维如何卓越,而取决于他的意志力——坚如钢铁的意志力。(28)那种在逆境甚至在绝境中的自信,决不放弃的意志,使他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

(五)健全崇高的人格

人格是综合心理素质的反映,是指渗透于人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直接制约着人的思维、操守、行为及其后果。不能把人格仅仅看作是单纯的心理特征,人格不等于性格。性格可以是先天的,随意的、自发的;但人格是为人之根本,它的外延远远大于性格。人格是人的内在素质的综合表现,是人的综合素质通过心理的渗透、整合后,所表现出来的带有极强个性化特征的思维与行为的方式。

人格有健全崇高和残缺卑下的分别。健全崇高的人格,如诚实、勤奋、踏实、认真、宽容、谦虚谨慎、豁达开朗、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等。这些品格有助于提升领导者的威信,增进领导工作的效率;而残缺卑下的人格则会败坏领导者的形象,贻误领导工作。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先天遗传与后天实践、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不排除先天遗传对人的秉性、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但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形成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健康因素都会侵蚀人们的心灵,干扰形成健全崇高的人格。当前,在某些领导身上存在着的妒嫉、狭隘、偏执、唯唯诺诺等残缺人格,多少都与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分不开。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权力过于集中,干部管理制度中的“长官意志”等现象,成为官场上弄虚作假的土壤,培养了一些干部言行不一、阳奉阴违等扭曲的人格。所以,干部队伍的整体人格的提高,必须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格的修炼与个人的主观努力分不开,领导者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的干扰和腐蚀,努力塑造健全崇高的人格。

当前的社会中,有些人喜欢“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一次得手后,沾沾自喜,为自己的“聪明”而庆幸,他们不懂得“偷来的巧是致命拙”的道理。看一篇短文:

我给高三学生布置了一道材料题作文题。材料是一组漫画:一群人,每个人背着一个超过身高的硕大十字架在埋头赶路。他们走得很辛苦。在这些人当中,有个人开始动脑筋。他趁人不备,用锯子把十字架的末端锯下去了一截。嘿,明显轻松了许多。很快,他就走到队伍的前面去了。在某方面尝到了甜头的人,会一次次地萌生以同样的方式追求甜头的心思。这个人再一次把十字架的末端又锯去一截,更加轻松了。他得意地哼起小曲,突然,面前出现了一道深谷。背着十字架赶路的人们纷纷把长长的十字架搭在深谷的两边——彼时拖累人的十字架,此时化作了通向彼岸的桥梁。那么多人,轻松愉快他从自己十字架上通过,如愿以偿地走到了深谷的那边去了;而那个取巧的人,却因为变短的十字架无法架在深谷两边,而永远被留在了深谷这边……

饮鸩止渴,剜肉补疮,聪明反被聪明误。……什么时候我们才彻底明白:捷径,其实是最远的路;偷来的巧,其实是致命的拙。(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