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理穆专校长张金勇
2011年2月21日,笔者走访了大理穆斯林文化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大理穆专”)。大理穆专能发展到今天,与校长张金勇的卓越领导息息相关。
张金勇是心系穆斯林教育的全国知名穆斯林学者、杰出的穆斯林教育工作者。他学识一流,是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管理学硕士;经学水平高,早年曾得到云南著名经学大师张建英大阿訇的亲自教诲,打下了坚实的伊斯兰经学基础。他多次到国家举办的各种阿訇进修班学习深造、赴国外学习考察,有深厚的经学知识和汉文化水平。在从教过程中,他以科研促教学,笔耕不辍,先后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其中有16篇获云南省教育厅教育论文一等奖。凭借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伊斯兰文化底蕴,他写作并出版了《论阿訇的素质》、《〈古兰经〉简注》、《穆圣赞歌》(诗词集)、《峥嵘岁月》(诗词集)、《伟大的使命》、《教学设计艺术》、《安拉的呼唤》、《守正》(对联集)、《论穆斯林教师的境界》、《论回族精神》、《我的校长生涯》等10余本专著;编辑了《禁毒卧尔兹选集》、《伊斯兰基本学科讲义》、《卧尔兹汇编》、《遵经革俗卧尔兹选集》、《丰碑》、《伊斯兰经堂教育高级班教学大纲》、《伊斯兰知识竞赛2000题》、《大理穆专校友录》、《伊斯兰研究文集》、《古兰经注荟萃》、《治校方略》等书;翻译了多部伊斯兰经典;主编《大理穆专》二十四期、《茂克穆专》五期、《大理州伊协简讯》三期、《大理阿訇论坛》四集、《大理穆专毕业生论文集》五集。
张金勇是一名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的校长。他充分利用每一次出国学习考察的机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接待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沙特、科威特、叙利亚、约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缅甸以及非洲十一国政党领袖等国际友好人士。通过一系列的对外交流,为大理穆专赢得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2010年8月,经大理宗教部门批准,闻名遐迩的大理穆专更名为大理南五里桥经文学校,校刊《大理穆专》更名为《大理伊斯兰研究》。从此,原大理穆专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穆斯林学校,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尽管校名更改,但人们还是习惯叫它“大理穆专”。
二、大理穆专的发展足迹——培养“经世两用人才”
1991年3月22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由云南当代穆斯林学者张金勇、马绍雄、纳文波、马世昌共同创办的大理穆斯林文化专科学校正式挂牌。抚今追昔,大理穆专走过了20年的风雨路,经历了虔诚敬畏、艰苦创建(1991—1994年),抓质量、求内涵(1994—2000年),抓特色、树品牌(2000年至今)的三个发展阶段。
学校创办之初,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有志于伊斯兰教育事业的大理穆专人不畏艰难,在建校第一天即提出了“一个信念(为穆斯林发展服务)、两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四个结合(伊斯兰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相结合、伊斯兰教教育与文化科学教育相结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和“贯彻穆圣教育思想,艰苦奋斗,享誉中华”的发展目标。学校推行岗位责任制,狠抓学校管理,大力提高教学水平,举办教学观摩活动,很快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
1994年,大理穆专在艰苦创业中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当年参加毕业典礼的男女学生共有37人,他们中有的到女子学校当教师,有的回到家乡振兴伊斯兰教育事业,还有10余位毕业生到国外留学深造,更有部分学员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中文或教育学。这一成绩的取得引来同行惊羡的目光,一时间,大理穆专成为引领穆斯林学校走上一条创新之路的领头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之后,大理穆专不断调整前进步伐,为培养学有所用之材努力进取。1995年,学校开设了自考大学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层次,开阔了视野,为穆斯林学校的学子拿到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通道。2000年,有12名同学拿到云南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还有一些同学即将修完全部课程。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了大理穆专又一次大胆创新的成功,学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000年后,大理穆专狠抓教学质量,坚持特色办学,走品牌发展之路。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逐渐形成了“代主育人”、“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即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在教学中,“尊重人”是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进行差异化教育;“发展人”是学校本着“经历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使学生不断展现自我,发展个性;“完善人”是学校注重对学生实行自主的、人格化的管理,培养出的学员不仅信仰虔诚,有科学发展能力,而且富有感恩之心。在“以人为本”的辩证关系中,尊重人是前提,发展人是措施,完善人是目标。
大理穆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坚持“高质量、轻负担”的同时,务必确立并实践“四变三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四变是指备课的角度要变,教师的教法要变,学生听课的方式要变,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变。在“四变”中要体现“三结合”:备课上,要将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要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听课上,要将以听为主、以练为主、师生互动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有效学习的功效;在作业要求上,要将顺次布置、精选布置、分层要求三者结合起来,以体现实事求是、减轻负担。“四变三结合”教学指导思想致力于“教,必须有效;学,必须快乐”的目标,实现“告别告诉式教学,告别撒网式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www.xing528.com)
大理穆专人认为信仰教育是一种情感体验,为此,学校提出并实施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十会十从”育人观。“十会十从”,即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育人原则,从细节入手,从细微处抓起,使学生做到:学会敬畏,从礼拜开始;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学会学习,从学会思考开始;学会礼貌,从学会道“祝安词”开始;学会文雅,从学会尊师开始;学会生存,从学会劳动开始;学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学会自律,从学会惧怕开始;学会审美,从学会穿衣开始。
大理穆专人以“三个辩证关系”作为素质教育的目标,即是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素质与成绩、今天和明天这三组辩证关系,努力使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具体来讲,在学生培养上,既注重学生成才,更注重学生成人,力求实现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在教学质量上,既要追求学生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素质,力求实现素质与成绩相得益彰;在办学方向上,既要今天的水平,更要明天的持续发展,既信仰虔诚,又有代主治世的能力,力求实现今天和明天、今生和后世不偏不废。
大理穆专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极具开放性、包容性和发展性。20多年来,大理穆专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攻难关、创奇迹,已经成为中国民间穆斯林学校的一面旗帜。
三、大理穆专办学业绩
(一)人才培养
大理穆专是建立在清真寺里的一所普通学校,规模不大,仅有男女学生150多名。但就是这样一所看似普通的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虔诚信仰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迄今为止,穆专毕业的学生有一半成为阿訇。这些伊斯兰专业人才爱国爱教、信仰坚定、知识渊博、素质过硬,深受穆斯林大众的肯定和赞许,为穆专赢得了良好声誉。同时,还有一批毕业生进入国家政府机关,成为国家干部,这是由于穆专给了他们准入的门槛,一个发展的平台,在这里他们拿到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证书,为顺利进入国家机关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穆专还培养了一批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培养了一批驰骋商场的商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活跃在国内外的翻译人才。2009年,在穆专毕业生中,有190人获省伊协颁发的阿訇证,80多人获云南师范大学颁发的毕业证,80多人出国留学,145人担任清真寺教长、阿訇,还有1人曾代表中国参加在沙特举办的“《古兰经》诵读”比赛。穆专培养的人才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民族、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力地证明了穆专办学的成功。
(二)科研成果
大理穆专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其中有三四十篇论文获教育厅奖励。此外,学校加强教材建设,利用学校教师的优势编写了多部教材,其中《伊斯兰教史》(三册)、《伊斯兰教概论》(两册)、汉语教材(两册)、《自然科学概论》(一册)、《经注荟萃》(一册)使用效果良好。此外,编印校刊《大理穆专》27期,出版学术成果丛书一套21本,涉及广泛,学术质量较高。穆专的学生还要撰写毕业论文,只有通过论文答辩才能顺利毕业,这在穆斯林学校中较为罕见。
大理穆专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引起云南省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已成为大理伊斯兰文化中心,培养高素质阿訇和培训在职阿訇的基地,享誉国内外,成为云南大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天的大理穆专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日趋激烈的教育竞争,张金勇校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将带领穆专人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开拓进取,不断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谱写大理穆专发展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