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回族聚居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不太重视女童教育,致使女童不能与男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当今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人们谋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接受教育或接受教育极为有限的女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人类社会的历史表明,妇女的进步、文明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女童教育对中国社会而言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此,各级政府、组织及各界人士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女童教育的行动。
1986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以上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在其后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如《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实施细则》和《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中强调,要加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为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接受教育,由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健全中小学生助学金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恢复、完善助学金制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家庭贫困的女童,帮助支付寄宿费、书本费和杂费等。为促进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发展,中央于1996年7月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工作的十条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女童教育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如培养女教师、开展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女童实际所需、积极利用国际援助、开展国际合作等。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义务教育,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女童教育。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女童教育状况大为改观。
宁夏南部山区贫穷落后,这里生活着宁夏大部分回族,是全国有名的回族聚居区。正因为贫穷,这里也是全国回族女童失学、辍学现象特别严重的地区之一。宁夏同心豫旺镇一个普通女孩马燕写的《马燕日记》,委屈而愤怒地发出了一个女孩要求读书、与命运抗争的声音,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日记被带到国外出版发行后,引起了国际募捐行动;而后又在国内产生了积极影响,激起了无数人对女童教育的思考和关注,引发了一系列帮助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行动。为了不至于使贫穷成为阻碍女童接受教育的绊脚石,政府成立了女童教育促进会,设立专门的助学金资助女童教育。实施“春蕾计划”,开办春蕾女童班、春蕾小学,培养女校长、女教师、女班主任。为了改善女童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改变回族家长的传统观念,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举办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社区与家庭教育”、“女童入学教育社会动员”等培训班。为了解决居住分散、上学路途遥远造成女童上学不安全问题,政府开办了寄宿制女童班。考虑到回族地区的实际,专门成立了女子学校,如宁夏同心韦州回民女子小学、海原女子中学等。在具体教学中,因地制宜设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所需,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女童教育的吸引力;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变,允许女童带弟弟妹妹上课。通过各方的努力,很多马燕式的女童重返学校继续读书,为实现她们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着。
九年义务制教育及“两免一补”、“三免一补”政策,有力地改变着女童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改变着女童父母的观念。正如见证了回族女童教育发展的同心韦州回民女子学校原校长马新兰所说:“‘两基’攻坚、‘三免一补’等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使送女童上学的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大大吸引了女童入学,其入学率明显提高。
女童教育也一度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社会各界纷纷加入到资助女童教育的行列中,其中有企业团体和热心人士,也有国外资助女童教育的机构等。这些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帮助,有力地推动着女童教育的发展。(www.xing528.com)
至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4%,少数民族女童入学率也达到98.8%。女童入学不再是难事,让女童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回族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此次调研,笔者重点走访了同心韦州女子学校、同心女中等女子学校,同时走访了帮助女童接受教育、感动中国、被称为“贫困山区女童好妈妈”的马志英。
马志英,女,回族,1965年生于宁夏海原县,高中文化程度,是一名下岗职工。从1997年开始,她对女童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救助了320多名宁夏贫困山区的女童,免费为她们提供住宿、饮食。在她的爱心帮助下,有200多名女童顺利考上大学,有一些女童现已走上工作岗位。她的无私感动了全中国,为此受到党中央和宁夏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获得了多项荣誉。2006年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母亲”。2011年6月8日,笔者走进了她建立的“女生之家”,昔日的土坯房现已变成了三层楼房,镶嵌其上的“女生之家”四个大字格外抢眼。这栋楼房是由社会各界人士在其爱心感动下捐助而建,现仍有34名高中女生住在这里,马志英也一如既往地无偿为她们提供后勤服务,尽其所能地让她们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当然,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女童教育条件大大改善,在女生之家居住的女童也越来越少。这表明,女童教育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回民女子学校的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有的女子学校已经改变名称,如海原女子中学现已改为海原县第二中学;有些虽然没有改变原有名称,如同心韦州回民女子小学,但学校里已经不再是清一色的女生,而是男女生对半。这一切都表明女童结束了最初上不了学的残酷现实,女童接受教育已经不再那么艰难。在党中央、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女童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绩,现在女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了历史最高也是最好水平,入学机会基本上和男童持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